伊曼纽尔想到俄国去,实在是个好主意。因为当时的瑞典,是个无药可救的国家。以前,它曾被称为“北方之熊”,称霸于北欧,可是,自从和俄国打了一次败仗以后,国势便急速衰败了,人民的生活也日渐困苦。
那时候,瑞典国内的工厂总数,只有1857个,职工12000人,生产总额共计900万克罗宁(瑞典的银币名)。并且,大多还是手工业,使用机械的工厂,简直寥寥无几。伊曼纽尔所研究的化学,当时也冷落得可怜。
在工业方面,俄国并不比瑞典发达。不过在当时,它因与西方的英国及法国外交关系恶化,便急起直追,想要在工业上独立,以充实国力,举国上下都在努力着。对立志做事的人,这是最合适的地方。
离别的日子终于到了。
“爸爸,祝您一路平安!”
“好的,要听妈妈的话,好好地等着爸爸回来。”
像这样的话,已不知反复地说了多少次,离别的时刻终于到了。
轮船开出海港,向芬兰海驶去。
北国的斯德哥尔摩一到四月,就是春天。河川的冰雪融解,河岸的白杨萌芽,花儿已生出蓓蕾,田畔的枯草里,夹杂着小草的嫩芽,到处春意盎然。
终于,阿尔弗雷德(诺贝尔)进小学的日子到了。
学期终了时,哥哥罗伯特气喘吁吁地跑了回来,说:
“不得了,妈妈,真不得了啊!”
“怎么了?罗伯特。”
“妈妈,阿尔弗雷德……”
“阿尔弗雷德怎么了……”母亲的脸色都变了。
“阿尔弗雷德得了特等奖,在班上的成绩是第一名呢。”
“喔,阿尔弗雷德的成绩……”
母亲的眼里充满了喜悦的泪水。身体孱弱的阿尔弗雷德,考试居然得了第一,母亲对此高兴极了,你们只有这样才对得起在俄国的父亲。母亲对孩子们谆谆教导着。
可是,阿尔弗雷德是一个孤僻的少年,没有朋友。也许天性如此,一有空闲便读书,要不然就在树阴下静思默想。
“这个时候,爸爸在做什么?”
听到朋友谈起他们的父亲时,阿尔弗雷德脑子里总会急急地回忆父亲的形象。可是,四岁就和父亲分离的阿尔弗雷德,已不能很清楚地回忆起父亲的容貌来了。
五月,大地回春,百花齐放,鸟儿犹如刚睡醒了一般,在树梢竞唱,到处都是一派春光。
此时,阿尔弗雷德刚刚从外婆家出来,他没有回家,却径直往码头走去。港内的海水很污浊,蔚蓝的天空中,海鸟在展翅翱翔。码头上,许多工人嘴里喊着号子,在忙着往船上装货。
停泊在港内的几十艘大大小小的船只,桅杆林立,被温暖的春风一吹,旗帜飘扬。
“嘟,嘟,嘟……”
汽笛响了,正高兴的阿尔弗雷德吃惊地抬起头来,正巧看到一艘汽船的舱板上,有许多人在挥着手巾,码头上也有很多送行的人在欢呼!
“船要开了。”看到这情形,阿尔弗雷德立刻在心中涌起对父亲的思念。
“我们也像这样欢送过爸爸,但不知爸爸现在在俄国的首都干什么呢?”
天色暗了下来,阿尔弗雷德带着孤单寂寞的心情回家了。
温暖的烛光下,哥哥们正坐在桌子前写字。爸爸走后不久,母亲就把爸爸的工作室改为孩子们的书房了。
“你们在做什么?是不是在写作文?”阿尔弗雷德问道。
罗伯特摇了摇头说:
“不,是在写信。”
“给谁?”
“这还用问,写得这样用心,当然是给爸爸。”
阿尔弗雷德也想给爸爸写信,他便向妈妈要了一张信纸,一笔一笔吃力地写了起来:
“爸爸:我在学校时常受到老师的夸奖。我已经得到奖章了。我们班上得到奖章的,只有四个人。”
大哥和二哥也都很好,但时常打架。我是不打架的。
在斯德哥尔摩,春天也来到了。白天变长了,所以我们常到河边去玩,看见河里有花斑鱼,很好玩。
爸爸,请早点设法把我们接到俄国去。妈妈天天在热切地等着呢。”
信终于寄走了,寄向遥远的国度——俄国。信中装满了家人的牵挂与思恋。当凉爽的秋风吹起时,爸爸的回信来了,那是给妈妈的。
“亲爱的安略达:”
叫你辛苦得太久了,现在总算能迎接你们到俄国来,我觉得万分高兴。
这五年来,真是席不暇暖,一直埋头苦干,终于有了回报。现在,我已在圣彼得堡扔有一所工厂,承制俄国陆海军的各种机械。并不是我自夸,若提起发明家“伊曼纽尔·诺贝尔”,是没有人不知道的。
这里的一切都已妥当,你随时都可以带着孩子们来。我希望能够早日见到你们。旅费及其他费用,一起邮给你。”
那天,诺贝尔家喜气洋洋。
“太棒了,我们可以去俄国了。”
“万岁!”路德维格叫道。
“万岁!”阿尔弗雷德也接着喊。
因穷困而消瘦的母亲,脸庞也露出喜色。
“好极了。”
母亲两眼含着泪珠,抚摸着孩子们的头说。
去圣彼得堡!全家都去圣彼得堡!一家人顿时忙了起来。
10月21日是阿尔弗雷德的生日。这一天,母子四个人去俄国的护照也同时发下来了。这时,罗伯特14岁,路德维格12岁,阿尔弗雷德9岁。好日子总算降临到诺贝尔家了。
1883年,艾尔弗雷徳·诺贝尔出生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市诺曼斯格坦街9号。在一座二层楼后面,有一条木楼梯直通诺贝尔家,这里有起居室、两间卧室、一个厨房和几件必不可少的家具。
父亲伊曼纽尔·诺贝尔是一位有进取心的发明家、企业家。母亲卡罗琳是一位聪颖、贤惠的家庭主妇。诺贝尔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弟弟,大哥名字叫罗伯特,二哥名字叫路德维格,小弟埃米尔是后来在俄国出生的。
幼年的小诺贝尔体弱多病,面如土色,骨瘦如柴,一犯起胃病来就令人担心他活不了多久了。他整天躺在床上或呆在屋子里,不能像其他小伙伴一样到外面欢乐的玩耍,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一盏忽明忽暗的灯”。
当全家人都不对他的生存抱任何希望的时候,只有母亲卡罗琳日夜守护在他身边。她拿出全部的爱心来关照他、陪伴他、帮助他,给他灌输生命的坚强毅力,鼓励他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还给他读书,教他做人,而他又总是用那孱弱的身体和那双深蓝色的大眼睛不停地注视、观察、探索着这个陌生的世界。
也许是这种伟大的母爱创造了人间奇迹,他居然活下来了,并且异常的聪敏。
这使卡罗琳非常的高兴,她希望小诺贝尔能继承他祖先奥拉夫·拉德贝克的天分——拉德贝克22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淋巴腺及其功能,是欧洲实验科学的先驱,担任过乌普萨拉大学的校长职务,还是一位杰出的医生和建筑师。
卡罗琳曾经梦想从小诺贝尔的父亲伊曼纽尔身上寻觅到拉德贝克精神的某些特征。结婚几年以后,她发现伊曼纽尔确实具有极丰富的想象力,但他缺少他祖先那份渊博的知识和丰厚的文化素养,这就给他发扬光大祖先的发明创造精神带来不可逾越的障碍。而伊曼纽尔却满不在乎,认为自己有非凡的创造力,并且常常引以为骄傲和自豪,有时还不免膨胀过了火。
现在,这个病弱的小男孩和他的父亲正好相反,自从他会识字开始就贪婪的阅读他所能找到的一切书,而且不时流露出异乎寻常的天赋。卡罗琳对他身上闪现出来的每一个智慧的火花,都用最大的热情来扶持、帮助和培育,她坚信她的希望一定不会落空!
在小诺贝尔心目中,母亲慈祥、善良、富于幽默感,做事讲求实际,性格乐观快活,而且谦虚有理,顽强不屈。自从父亲的事业在国内受挫,不得不到国外去谋生以后,母亲就在家门前面开了一个蔬菜店,勉强维持自己和三个孩子的生活。
1841年,艾尔弗雷德8岁了,到了上学年龄,母亲担心这个病弱的孩子经不起风雨奔波之苦,没想到诺贝尔天天背着个小书包,兴高采烈的去上学,如饥似渴的学习文化知识,身体也比上学以前强壮多了,这使全家人都很高兴。
1842年,小诺贝尔随同母亲和二哥路德维格来到俄国与父亲团聚。
在这里他系统的学习了化学知识和俄语、法语、英语、意大利语,还熟悉了欧洲启蒙运动的哲学家们。他非常喜欢“雪莱”的诗,这位伟大诗人不畏强暴,坚强不屈的反抗精神,深深的影响了诺贝尔的一生。后来诺贝尔写了一部名字叫《复仇的女神》的剧本,就是受这种精神影响的结果。
在这期间,小诺贝尔的胃病不断地发作,每次在生死搏斗中,总是母亲寸步不离地守护在他的身边,无数次的把他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对这种伟大神圣的母爱,诺贝尔终生难忘。
多少年以后,诺贝尔总是不远万里长途跋涉,回来看望他的老母。
每年9月30日,母亲生日这天,他和哥哥们都围在母亲的膝下,热切而幽默的诉说他们的思乡之情,母亲亲自指挥厨子为孩子们做他们最爱吃的饭菜——说不尽的欢乐与幸福。
现在,儿子们都已经功成名就,给她带回来大量的礼物和财产,但是卡罗琳仍然不愿意铺张浪费,她没有搬进豪华的公寓,不习惯前呼后拥的仆人伺候。她的房间只能睡下两三个人,大家都得到旅馆去住,儿子们遵从母亲的心愿,就让她依旧住在这里。
诺贝尔最愿与母亲促膝谈心,他觉得只要母亲活着他就永远不孤独。尽管岁月的风尘已把这位睿智、诙谐的“老太太”雕饰得像一尊铜像,可是他仍然能从她那深陷的眼睛里看到童年和少年时代的自己。他从内心里多少次的重复一句话,“妈妈,我永远是您的好儿子,您永远是我最亲密的朋友和最可尊敬的母亲”。
这位慈祥的母亲,最了解自己的儿子,对儿子的前途充满信心。但是,她却始终看不到他生活中不时掠过的阴影。
诺贝尔的心情总是不好,他非常羡慕路德维格的婚姻和家庭。可怜的母亲对这件事不知是怎么想的。艾尔弗雷德一生没有家室,没有婚姻,有的只是后院的隐私。
1889年12月7日,卡罗琳去世了。这对艾尔弗雷德·诺贝尔的打击很大。母亲是他一生中唯一的精神支柱,也是他心目中最伟大最神圣的女性,他永远怀念她。
艾·诺贝尔的父亲,伊曼纽尔·诺贝尔是一位富于幻想、勇于实践、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兴衰起伏、风云莫测的一生,对他的家庭及后代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伊曼纽尔天生富有才华,足智多谋,14岁跟随远洋帆船出海谋生。现在,他又站在桅杆前,任凭潮湿的海风吹拂着他亚麻色的乱发,凝望着海天成一色的地平线,心潮起伏,感慨万千。辛辛苦苦经营多年的企业破产了,如今背负重债远走他乡,不混出个人样来,怎么回来见家乡的父老!
重新创业的渴望不时涌上他的心头。
远处滔天巨浪又掀起他少年时代的回忆 。那时远洋帆船在埃及靠岸,他浪迹街头,白天给人帮工干活,夜晚随处露宿,吃尽漂泊流浪之苦。但是,他相信总有一天会好起来的,他一边努力的干活,一边等待时机。
苍天不负苦心人,机会终于来了。总督默哈穆德·阿里发现了这个勤奋的小伙子,破格启用它为建筑师。其实,他并没读几天书,也没受过严格的正规训练和教育,更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和修养,但他凭直觉和悟性,努力专研,再加上实践中的锻炼,居然干出了一番成绩,而且是令人信服和钦佩的成绩。
后来,瑞典国王查理四世路过他的家乡耶夫勒时,他不失时机的露了一手,这对他的一生起了关键作用。
事情是这样的,他为了向国王表示敬意,在他的家乡模仿罗马凯旋门的式样建造了一座漂亮的凯旋门。实质上,他就是有目的的向国王和大臣们显示自己的才能,以期得到赏识和重用。结果他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国王对他仓促之间能建成如此宏伟壮观的建筑表示赞叹,同时也为在这样偏僻小镇能有如此“世外高人”而惊喜。于是瑞典两位杰出的建筑师出资帮助他到斯德哥尔摩建筑学院、工艺学院学习,他的成绩一直优秀。
但他更热衷于发明创造,在学校期间他就申请了3项专利,其中两项因没有新创意而被否决。但这并没影响他搞发明创造的热情。
由于在建筑设计和工艺技术方面得到良好的训练,1835年他在瑞典开设了第一座橡胶工厂,生产有弹性的胶布和外科、军事及工业用品,其中包括他自己发明和设计的用弹力胶做成的成套军用背包、床垫、救生衣和浮桥部件。在这些发明创造和生产上,他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顺利的时候,他兴奋得简直得意忘形,受到挫折他先是暴跳如雷,接着心灰意冷。但不久他又会被新的突发奇想所激动,从而投入新的发明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