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是瑞典化学家、产业家、甘油炸药的发明者。他1833年10月21日出生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少年时代,诺贝尔主要跟家庭教师学习,16岁时他已精通英语、德语、法语、瑞士语、瑞典语和俄语,1850年至1852年,诺贝尔先后到欧美诸国旅游、学习,增长知识,开拓视野。多种语言能力和广泛的阅历为他后来的创造发明打下了坚实基础。
诺贝尔的父亲是位发明家,他发明了家用取暖的锅炉系统、设计了一种制造木轮的机器、设计制造了大锻锤、改造了工厂设备。在父亲永不停息的创造精神影响和引导下,诺贝尔走上了光辉灿烂的科学发明道路。1863年10月,他获得炸药发爆剂的发明专利权,并先后在瑞典、英国和美国取得炸药的专利。1888年,他又发明了用来制造军用炮弹、手雷和弹药的无烟炸药。另外,诺贝尔在电化学、光学、生物学、生理学和文学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建树。诺贝尔的一生中,仅在英国申请的发明专利就有355项之多。
诺贝尔不仅是个伟大的发明家,还是一个有卓越组织才能的产业家,他所经营的炸药工业遍布欧美各国,还用炸药专利款购置了大面积油田,使其迅速成为一个百万富翁。然而,他对金钱和财物并不贪得无厌,对别人,他慷慨施舍,对发展科学,他大力援助,他自己却生活俭朴,一生过着艰苦生活,他甚至从没有请人画过肖像,目前仅存的一幅肖像是他死后才画的。他去世后,根据他生前的愿望,墓室修建得非常简朴,他曾说过:“活人的肚皮比死人的纪念碑等荣誉更值得我关心。”
诺贝尔曾在一份自传中用诙谐戏谑的语言写道:阿尔弗里德·诺贝尔——他那可怜的生命,当他呱呱落地的时候,差一点断送在仁慈的医生手里。主要优点:保持指甲干净整洁,从不累及别人。主要缺点:无家室,情绪低落,消化不良。惟一愿望:不要被人活埋。最大罪恶:不崇拜财神。一生重要事迹:无。
就是这样一位一生无重要事迹而只是保持指甲干净整洁的人,不仅为人类创造了大量物质和文明财富,还为人类留下了艰苦创业、不慕功利的崇高精神。
1896年12月10日,诺贝尔因心脏病突然发作,抢救无效,在意大利圣雷莫与世长辞,终年63岁。
立遗嘱奖励科学家
在诺贝尔辞世的前一年11月27日,他签署了遗嘱:将全部财产作为设立诺贝尔奖金的基金,每年取出基金利息,奖给对人类文化和科学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人。根据当时估计,他的遗产约有920万美元。诺贝尔奖金分为物理学、化学、生理学和医学、文学、******五项。物理学和化学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生理学和医学奖由瑞典卡罗琳医学研究院颁发,文学奖由瑞典文学院颁发,******由挪威议会(当时挪威与瑞典同在一个王国)颁发。1968年瑞典银行决定增设经济学奖,这项奖金由瑞典银行提供。诺贝尔在遗嘱中强调指出,“在评选得奖人时必须不分国籍、不分肤色、不问宗教信仰和政治信仰,一视同仁,惟一标准视其实际成就。”
为实行遗嘱的条款而设立的诺贝尔基金会,是基金的合法所有人和实际的管理者,并为颁奖机构的联合管理机构,但不参与奖的审议或决定。每项奖包括一枚金质奖章、一张奖状和一笔奖金;奖金数目视基金会的收入而定。经济学奖的授予方式和货币价值与此相同。
评选获奖人的工作在颁奖上一年的初秋开始,先由发奖单位给那些有能力按照诺贝尔奖章程提出候选人的机构发出请柬。评选的基础是专业能力和国际名望;自己提名者无入选资格。候选人的提名必须在决定奖项那一年的2月1日前以书面通知有关的委员会。
从每年2月1日起,6个诺贝尔奖评定委员会——每个委员会负责一个奖项——根据提名开始评选工作。在9到10月初这段时间内,委员会将推荐书提交有关颁奖机构;颁奖单位必须在11月15日以前做出最后决定。各个阶段的评议和表决都是秘密进行的。奖只发给个人,但******例外,也可以授予机构。候选人只能在生前被提名,但正式评出的奖,可在死后授予,如D-哈马舍尔德的1961年******和E-A-卡尔弗尔特的1931年文学奖。1901年举行了第一次颁奖仪式。
中国存在的问题
从1901年诺贝尔奖开始颁发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但中国至今仍是“零诺贝尔奖”。多年来,关于中国科学家没有获得过这一被公认的世界最高奖项有许多议论,一般认为主要是历史原因:近代中国的科学比较落后,科学知识基础比较薄弱;新中国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建立起来,目前仍是发展中国家,研究开发投入明显不足,发达国家的研究开发投入的水平均在2。5%——3%之间,而我国还不足0。7%,这必然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
也有一些学者认为,要想在科学研究中取得重大进展,研究人员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活跃的思维,需要高度的献身精神和长期专心致志的探索。也就是说,科学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和一定的激励机制。从科技体制角度看,我国的科研经费比较分散,使本来就不多的经费显得更加紧张;由于科学界存在着论资排辈现象,奖励机制又不健全,严重影响了青年科学家的发展;从教育角度看,我国的教育是一种应试教育,学生没有得到全面发展,动手能力差,知识结构单一。从学术交流方面看,国内交流不够,科学家之间缺乏互相启发的机会,在交叉学科研究方面作战的能力差,有一些工作重复造成了浪费;我国的国际交流比较少,科学家们对前沿研究了解明显不够,我们的先进成果也无法为世界所知。还有,中国缺乏科学家群落,科学界的“苏步青效应”没有广泛形成(即科学家“培养超过自己的学生”)。还有的学者认为中国缺乏诺贝尔精神,即创新、求实和献身的精神。
中国工程院院士、前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巴德年说:“中国人要获得诺贝尔奖,既要发挥学术带头人的作用,又要注意团队精神。”“另外,我们一定要注意培养年轻人。真正的原始创新都出自年富力强的科学家。我们一定要设法保护那些勤奋努力,有特殊思维、独到见解,而不被大多数专家所理解的科研人员。国家应当设专款,为这样的人才提供必要的研究条件,支持他们的工作。因为能够获得诺贝尔奖的工作,在开始的时候都是不能为大多数人所理解的。大多数人都理解的东西,肯定是旧的思路,不会是原始创新。”
在中国科学院建院50周年的时候,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曾充满信心地表示:“在未来的20年里,新中国自己培养的科学家完全可以拿到诺贝尔奖。”路甬祥认为,到公元2010年至2030年左右,中国将出现一批世界级的科研成果。
诺贝尔一生的发明极多,获得的专利就有255种,其中仅炸药就达129种。他的发明兴趣不仅限于炸药,作为发明家、科学家,他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不屈不挠的毅力。他曾经研究过合成橡胶、人造丝,做过改进唱片、电话、电池、电灯零部件等方面的实验,还试图合成宝石。尽管与炸药的研究相比,这些研究的成果不是很大,但是他那勇于探索的精神却为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诺贝尔把他的毕生心血都献给了科学事业,他一生过着独身生活,大部分时间是在实验室中度过的。他谦虚谨慎,对别人亲切而忠诚。他拒绝别人吹捧他,不让报纸刊登他的照片和画像。长期紧张的工作,使他积劳成疾,但在生命的垂危之际,他仍念念不忘对新型炸药的研究。1896年12月10日,这位大科学家、大发明家和实验家,由于心脏病突然发作而逝世。
“炸药大王”诺贝尔,由于将大部分精力都有在发明创造上,终身未婚。因此,生前她就立下遗嘱规定:其遗产除了给他的两个侄子一小部分外,其余的920万美金当作基金,将其利息作为奖金,每年将给在物理、化学、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五方面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和着名人士。1968年,增设了经济学奖,1996年,又增设了地球环境保护奖。
从1901年开始,诺贝尔基金会开始颁发“诺贝尔奖金”,包括一枚金质奖章、议长又题词的奖状和一笔奖金,在每一年的12月10日,即诺贝尔逝世日颁发。
在诺贝尔生前与身后,人们对他常有欧洲“最富有的流浪汉”之说。他一生没有妻室儿女,也没有固定住所。他曾说过:“我在哪里工作,哪里就是我的家。”
曾有3位女性进入他的生活,但一个早逝,一个无缘,一个无知而负心,诺贝尔的爱情是悲剧。
青年时代的那次欧美之旅,诺贝尔曾在巴黎与一位法国姑娘有过短暂的热恋,不幸的是,那位姑娘不久猝然病逝。
1876年诺贝尔43岁时,奥地利大元帅弗兰兹·金斯基伯爵之女伯莎应聘做他的秘书,诺贝尔对她一见倾心,无奈伯莎心已属人,这两人虽无缘结为连理,却结成了永恒的友谊,伯莎后来成为着名女作家、世界和平运动先驱之一。
1876年秋,诺贝尔去奥地利进行商业旅行时,在维也纳的一家花店里结识了卖花女索菲。此后诺贝尔与索菲维持了近15年的关系(一说18年)。诺贝尔一度希望索菲成为他的伴侣,为她在疗养地买了一幢漂亮的别墅,在巴黎富人区购置了一座华丽的公馆,但由于索菲没有文化,缺乏教养,又不听诺贝尔的劝导,只知挥霍放荡,使诺贝尔感到忧伤与失望。
1891年春天,她来信告诉诺贝尔说,她就要生下一个父亲是一位匈牙利军官的孩子来,诺贝尔看到这个消息后,彻底失望了,他还是写信去安慰和劝告她。诺贝尔从此决定不再与她来往,并通过一位律师为她提供30万匈牙利克朗的养老费,这在当时是很大的一笔钱。
诺贝尔逝世后,索菲还去找拉格纳·索尔曼,她威胁说,如果不给她比遗嘱规定还多的东西,她就要将诺贝尔给她的216封信的原件出版权出卖掉。这时,索尔曼正陷于四面楚歌之中,为了避免可能出现一场丑闻,执行人有条件地买下了这些信件,这样就保证使他们在将来不致遭受任何讹。诺贝尔曾经在这些信上珍重地称Sofie为‘Madame Sofie Nobel’。那些信在诺贝尔死后一直被锁在了Stockholm沉淀。一直到了1955年才随诺贝尔的自传公开。
诺贝尔过去曾引起过很多猜想。然而,我们能够肯定地说,这完全是一个瑞典姓,是从这个家庭原来居住的教区的名字,拉丁文“诺贝利叶斯”(Nobelius)略写而来的。 阿尔弗里德·诺贝尔同他的先人一样,对家谱不感兴趣,因此,对他的家室祖先也就很少知道。他的整个一生,都被别的在他看来更为重要的事情所吸引去。他曾写过:“我充分认真地问过自己:谁有时间去读传记呢?而谁又会如此天真可爱地去对这类东西感兴趣呢?”
然而,那些有兴趣的人可以从现存的调查良好的谱系里,从十七世纪以来的五代瑞典衣民和资产阶级中,找到阿尔弗里德·诺贝尔的六十二名直系先辈。他的祖先似乎是来源于斯科纳省,这个省位于波罗的海海岸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最南端。他父亲之前的几代人,都生在瑞典的中部。他母亲的祖先中,有一半是斯科纳北部的斯莫兰省里的农民世系,另一半则是完全由瑞典中部地区的一些中产阶级家庭构成。父母双方所有的先人,都有着完全是瑞典农民和中产阶级的名字,父方的一两位先人,还是瑞典文化历史上着名学者,其中之一的奥洛夫·鲁德伯克,曾是国际知名人士。这位杰出的瑞典科学家,是阿尔弗里德·诺贝尔的祖先中最光彩的一位。他之所以值得提及,是因为诺贝尔家族明显地继承了他的一些卓越品质。
奥洛夫·鲁德伯克(1630——1702)这位精力充沛、学识渊博、激励人心的天才,具有艺术和音乐方面的天赋。他改革了乌普萨拉大学,并且一度当过它的校长;他还教授过诸如天文、数学、物理、机械、化学、植物、动物、解剖学、建筑、炮兵科学及烟火制造术等如此绝然不同的课程。诺贝尔家族后来几代人为之献身的,也正是这些异常雷同的课题,也许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是从什么地方取得这种兴趣的。这位真正多才多艺的人之所以名传后世,是由于他发现了淋巴系统(1653年),以及由于在一六七九至一七○二年间,出版了他的巨部历史考古学着作《大西洋》。鲁德伯克是阿尔弗里德·诺贝尔祖父的曾外祖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