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册:为何选这个故事作为你的导演处女作?
耿军:其实在拍《烧烤》之前拍过两个短片《山楂》和《散装日记》。长片处女作是《烧烤》,那时候对长片和短片没什么具体概念,自己感觉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而已。这个故事源于北京《晨报》的一个200多字的新闻报道,内容是两个男青年过年回家没钱就绑架了一个上门服务的妓女,妓女也是穷人,两三天的时间里也没弄到钱,其中一个男青年爱上了这个女的……这个故事里面透漏出的悲哀、无奈、莽撞的暴力、荒诞和幽默打动了我。我在当时也有很多对周围社会环境的不满,有表达的欲望,当时就动了想把它拍成电影的想法。
手册:你想表达什么?
耿军:想表达一种煎熬、焦灼和宿命的人生感受。《烧烤》就是肉在火上烤着,是动词和名词的结合体。也表达了这个混沌的世界人性在特定环境下的表现。
手册:资金来自哪里?
耿军:自己的钱。当时我在广告公司上班,“非典”那一年年末,我身上有7000块钱,电影机器设备是跟朋友借的,演员都是朋友,只有路费和生活成本,前期执导18天,花了近5000块钱,还剩2000块钱多回家过年。
手册:自己编剧的还是找专人编剧?
耿军:是自己编剧。我是个文学青年,19岁开始写剧本,目前拍的所有作品都是自己写剧本。一是自己爱写,二是没钱请别人写。
手册: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耿军:没遇到什么大的困难,可能是无知者无畏吧!当时对电影的知识了解不多,拿起机器就拍了,觉得怎么好就怎么拍,所有的劲儿都使出来了,所有的能力都在这里了,也没什么后悔和遗憾的。后期有点煎熬,是蹭朋友的机房,剪辑师王耀治在机房剪电视剧,一有空就喊我过来,我们一起剪辑《烧烤》,我就住在了他当时在大钟寺附近的地下室,把手机放在走廊的窗台上能接收到信号,电话一响就去剪辑自己的电影。在这里得感谢机房的老板邹雄先生,剪辑师王耀治先生,张献民也带着几个研究生同学多次来机房看我们逐渐剪辑、逐渐修改的《烧烤》,很感谢张老师当时的鼓励和支持!还要感谢这三个伟大的演员和在剧组任劳任怨的杜春峰先生,没有他们就没有《烧烤》。这个电影是大家帮出来的。
手册:作品命运如何?
耿军:这是个独立电影,没有院线上映。参加了法国南特电影节和鹿特丹电影节、南京独立影展等。
手册:对你帮助最大的人是谁?
耿军:第一个是张献民,我刚看到这个新闻,还没开始写剧本时就去文学系找张老师跟他聊这件事,他当时就乐观地鼓励我说:“这个很不错,这个可以干!”第二个是杜春峰,我剧本写完就开始执导了,杜春峰在剧组负责制片工作,事无巨细地忙前忙后,在剧组是家长也是保姆,对我的神经质和任性非常包容。第三个是王耀治,他是《烧烤》的剪辑师,他的经验和才华,以及不知疲倦的毅力帮助我完成这部电影。
手册:别的导演处女作里你最喜欢哪一部?
耿军:这个太多了,中国的、外国的,好电影都喜欢,我不挑食,在乎好蛋,不在乎母鸡是谁!
手册:对第一次拍片的青年导演,你有什么样的建议?
耿军:有想法之后莽撞一点,做个行动主义者。想太多会裹足不前。把所有的劲儿都用上,以免后来后悔。500块钱可以拍片,2000块钱也可以,5000块钱也可以,为什么不呢!刚开始拍片控制成本是一种美好的能力!!
导演简历:
耿军,1976年生于黑龙江省依兰县。
2002年,执导DV短片《山楂》。
2003年,执导DV短片《散装日记》。
2004年,执导DV故事片《烧烤》。
2006年,执导电影短片《入道》,获得2007年戛纳电影节基石单元二等奖。
2006年,电影《箱子》担任副导演。
2008年,执导电影《青年》。
2012年,执导短片《飞机》。
【泥巴/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