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振飞一直忙忙碌碌。振邦在酒桌上说的话至今仍让振飞记忆犹新。他不禁自责自己的粗心。这些年来,他虽然不辞辛苦,但更多的是为了两个弟弟,却忽略了母亲,所以开店的事更让他觉得迫在眉睫。如果他能顺利开一个小店,反正自己也忙不过来,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将母亲也接过来。有他在身边,母亲也就不会那么累了。
经过三个月的精心策划,组织和实施,有关小店开张的诸多事情终于有了着落。振飞给徐婶打电话请求她过来帮忙。当然,他的借口很简单,只是说饭店要开业,请外人来他不放心。振飞的请求也正中徐婶的下怀。能生活在自己孩子的身边无疑是身为父母求之不得的乐事。辛勤劳碌了一辈子绝不是把孩子培养出来,就让他们振翅高风,再也不回头。其实,他早就想去省城,她所有的牵挂都在那里。什么叫过日子,过日子无非过的就是人。但她一直没有提出来,因为她真不知道她进城里到底能干什么,所以她不想给孩子增添麻烦。既然振飞需要她的帮忙,作为母亲她是不能推辞的,所以欣然前往。有了母亲的帮忙,振飞只要安心打理他的涮串就可以了,同时他也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虽然振飞曾经多次地预料过刚开店可能会很冷落,但却没有想到竟是会如此的惨淡。虽然食材是最新鲜的,室内也干净整洁,汤料也是他亲手精心调制的,但在第一天却无人登门。随后几天,虽然有几个稀稀拉拉的客人,但连成本都勾兑不上。他不断地总结,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局面,一方面是涮串并非象熘炒那样大众化;另一方面,他为了节约成本,并没有在人口稠密的地方租房子。这两方面的因素促成了他小店的萧条。不仅如此,部分来的贵客也让振飞无可奈何,头疼不已,不得不小心应对。工商,税务,消防,卫生……只要稍有一点点权力就横晃着走进小店,挑三拣四,吹毛求痴。如果是公事公办,振飞也就不会疲于应付,但令振飞无言的却是这些衙门口里的人打着按章办事的幌子,却干着吃拿卡要的勾当,无异于是一种敲诈,借以中饱私囊。多数“深明大义”的人大都明白事理,他们把一部分钱直接塞到来者的口袋里,不但得到诸多的方便,而且要比正常交纳的钱要少得多。
显然,振飞是一个另类。他从不向任何的管理部门行贿。他坚信一点:赚钱就要光明正大。一些直接监管他小店的职能部门当然也对他这种不识时务的态度大加“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