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游历的这116个国家中,我最喜欢中国,很想在中国上海定居。19世纪是英国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
——罗杰斯
罗杰斯几次来到中国,都对中国的股市十分看好。1999年途径上海时,他专程前往海通证券营业部开立了B股账户。如他所料,B股之后确实连续上涨,罗杰斯最终在中国获得了500%的利润。当时中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让他不免有点担心,但是他认为中国还是有很多投资机会的,他尤其看好中国期货、旅游和交通行业。当时中国的期货行业刚刚起步,有一些制度还不完善,但是有中国政府的支持,它一定会越走越好。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和历史,地域广阔,每一处都有独特的风景,近些年来,中国十分重视旅游产业的发展。
北京、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都是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在这些地区随处可以看到大量的外国友人。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旅游城市的商业和房地产业的发展。中国地域广阔,交通四通八达,公路、铁路和飞机场的建设都在进行之中,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中国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如奔驰的列车一样不断前行。“我接下去会考察一下上海商品交易所和大连商品交易所,为下一轮的投资做准备。我还会为我女儿开立一个中国的股票交易账户,虽然她才11个月。”他这样说,“我已经准备让我女儿学习中文了,我要让她了解中国。”罗杰斯的这些话足以让我们看到一代投资大师对中国投资环境的高度评价。所以,我们中国人更要对中国的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建设充满信心。
我们从罗杰斯那里学到了什么?
听了成功投资大师的这些阐述,我们难道还不能对中国的股市抱有信心吗?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让我们广大的股民损失惨重,可是中国政府迅速采取了具有力度的宏观调控政策,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股市早晚会好起来。认真阅读本章的人,我想你们不会把自己的投资仅寄希望于政府未来的政策导向,真正从罗杰斯的例子中得到启示的人,会知道“行万里路”的含义是什么。
脚踏实地做事:
对于投资这件事本身,“高调”是让我们全力以赴、全身心投入,而不是空想和纸上谈兵。书读到这里,读者也许注意到了,书中介绍的每一个投资者的成功都是与他们踏实的工作分不开的。他们会鉴别每一条信息、注重每一个细节,让自己“步步为赢”。
勤奋的力量:
勤能补拙,工作中到处需要勤奋,看看我们当今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功的人,他们的表现无不写着“勤奋”二字。很多人感觉自己每天在办公室与其上网打发时间,不如搞点投资,赚点外快。这些人的想法是对的,年轻的人要敢于尝试、创新,只要不影响自己的正常工作,让自己的存款多起来,有什么不好呢?初入股市,不要害怕自己什么都不懂,不要对自己的决策没有信心,更不要从别人的建议中寻找安全感,做一个自信的人吧,选择自己感兴趣或者认为最有潜力的产业,然后去充分挖掘有用的信息,用自己的勤奋努力寻找自己的“金币”。
独立思考的智慧:
从小到大,我们一定会发现那些学习拔尖的、工作上很有能力的人,无不是有自己见解的人。这些人之所以有自己的想法,是因为他们喜欢独立思考,每一件事情、每一个观点到了他们那里,他们都不会不加选择地全部吸收;相反的,他们会仔细思考、认真分析,然后有选择性地接受。养成“独立思考、勤于思考”的习惯,是我们投资或者做其他一些事情必须具备的素质。对自己的每一笔投资,要好好利用已知信息进行可行性分析,然后作出投资决策。总之,我们要相信自己的判断、相信自己的选择。
正确认识商学院:
当今社会对教育越来越重视,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很多离开大学的人,也希望有机会回到高校继续接受教育。于是,社会的需求使得高等教育又开始衍生出“MBA、MPA”等等。现在更多的人喜欢学习经济类的学科,工作的人会花高价钱去读个MBA,有钱的更会到国外读商学院。这些人都是想更多地了解社会经济形势,从事与经济相关的专业,学会如何让自己赚更多的钱。
罗杰斯是坚决反对大学生们在本科期间去读“商学院”的,认为用那些钱做些别的事情收获会更多。但笔者认为,从中国的实际国情出发,对于商学院我们要正确看待。有一些人想从事经济、金融、会计行业,那么在那里学一些专业的东西没什么不好。如果有些人只是跟风,认为读了经济就能赚大钱,我想这样的话,进入商学院对这些人会是一个浪费的投资。商学院在国内的收费是不低的,在外国更高,理性的人每作一项决定都应该充分考虑自己能够赚得的、需要付出的,如果得到大于付出,那么这个选择就是有价值的。如果你想利用业余时间做一个投资者,花时间去勤奋地学习一些东西就够了,没有必要进行如此大的投资,我们不必去交大笔学费念商科,但可以用小笔的钱来攒经验。
事实上,笔者认为,真正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投资者,我们还是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挖掘更多的信息,利用自己的经验积累,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反思,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决策能力。
摆正自己的心态:
虽然大的投资者可以拥有很优秀的分析团队,掌握精确的投资模型,让自己的投资风险降低,但对于一些散户,由于自己对投资的掌握并不专业,加上信息量和时间精力有限,能做的就是尽量让自己不亏钱或者少亏钱。我想,如果我们能认真分析一个产业,预测到它的发展前景,在合适的时候买进,我们是不会吃亏的。即使我们有点小赔,我们也应该正视这些问题,因为这些“学费”会让我们以后赚得更多。
“理性投资家”詹姆斯·P——
分析数据、获取财富“股票价格的波动绝不是没有节奏和原因的,事实上,股票市场很有规律,某些投资策略总能够得到较高的收益,而另一些策略则总是表现平平……股票市场的长期收益没有任何随机的成分。如果投资者能始终如一地运用经过时间检验的投资策略,理性、合理地选择股票,一定能获得大大超过市场平均水平的收益率。”——詹姆斯·P·奥肖内西
詹姆斯·P·奥肖内西(James·P·O'Shaughnessy),是闻名于世的伟大投资家,他能够严格运用数理分析和理性思考进行股票投资,并获得非凡的成就。奥肖内西是以其名字命名的资产管理公司的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他擅长资产组合的数量分析,并结合金融模型将分析结果运用于投资决策中。奥肖内西钟爱数字,在他的每次投资决策中,他总是竭尽所能地将自己的分析建立于完全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历史数据上,标普CONPUSTAT系统是其最为广泛使用的数据基础。
詹姆斯·P·奥肖内西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还在圣·托马斯中学时,奥肖内西就对股票市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尽管金融知识还很不多,作为中学生的奥肖内西便对道·琼斯指数中的30只公司股票进行了较为完整的分析,并指导自己进行股票投资,获得不错的收益。从此,年少的奥肖内西便决定终生投身于金融市场中,经过努力学习,他1986年于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学系毕业,获得学士学位。
刚毕业的奥肖内西便开始从事风险投资业务,在此期间,他在数量研究方面的能力受到了公司一家合作研究院校的注意,专家们认为奥肖内西可以重点研究养老金管理业务。随着不断成长,奥肖内西终于在1988年成立了自己的资产管理公司,正式开始从事大规模的养老基金管理业务。
1991年,为了更方便其在工作中从事金融研究工作,奥肖内西携家带口搬到了离纽约更近的格林威治,其事业更加如鱼得水。1994年,奥肖内西出版了第一本个人专著《最佳投资》(Invest Like the Best),之后又在1997年出版了《华尔街投资指南》(What Works on Wall Street),紧接着是1998年的《如何富有地退休》(How to Retire Rich)和2006年的《市场未来预知》(Predicting the Markets of Tomorrow)。
事实上,奥肖内西的成就并不在于其资产规模如同巴菲特那样巨大,或者其投资方式犹如索罗斯那样具有攻击性,其投资模式总是建立在科学的数量分析基础上。抛开巴菲特和索罗斯头上的光环不说,奥肖内西的成就其实并不比前两者逊色。
奥肖内西认为,人们经常青睐的投资策略与方法都存在十分严重的问题。由于问题的存在,平常看似准确无误且科学十足的分析方法和投资策略往往会得出错误的结论,而一旦投资者过度信赖这些错误的分析结果,那么等待他们的只能是惨重的失败。
数据提炼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