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在华尔街索罗斯是一名大家熟知的高手,但真正让外界所了解的却是20世纪90年代的两次大危机中他的一些作为。在这两次危机中,索罗斯都是关键人物。一次是1992年的英格兰银行事件,另一次则是中国人更为熟悉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事件。在这两次危机中,索罗斯都利用自己独有的智慧与胆量公然与英国和泰国政府较量,并在两次较量中获得了不菲的收益。但是,这两次事件都为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财产损失,甚至更让本来落后的东南亚经济雪上加霜,人民生活苦不堪言,索罗斯“金融大鳄”的名号也由此而来。不仅在中国和东南亚,长期以来索罗斯在各国也一直是备受争议的人物。
几百年来,英镑一直是世界的主要货币,在世界金融市场上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尽管自20世纪末期,由于经济的衰退,英镑在世界市场的地位开始下降。作为保障市场稳定的重要机构——英格兰银行,一直是英国金融体制的强大支柱,具有极为丰富的市场经验和强大的实力。从未有人胆敢对抗这一国家的金融体制,但索罗斯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对准英镑和英格兰银行发动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大攻击。正是这次突如其来的攻击,让英国正式退出了欧洲货币体系,英国人则称这一天为“黑色星期三”。
1992年2月7日,欧盟12个成员国签订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一个“大欧洲”的概念即将形成。这意味着,欧盟内每一个成员国都有义务在其他成员国经历危机时“出手相助”。但索罗斯经过冷静的分析认为新德国由于重建原东德,必将经历一段经济拮据时期。德国将会更加关注自己的经济问题,而无暇帮助其他欧洲国家渡过经济难关,这将对其他欧洲国家的经济及货币带来深远的影响,货币联盟并不一定就是好事。
当时英国经济长期不景气,正陷于重重困难之中,英国不可能维持高利率的政策,要想刺激本国经济发展,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降低利率,这让聪明大胆的索罗斯看到了冲击英镑汇率的机会。
1992年9月15日,索罗斯决定大量放空英镑。英镑对马克的比价一路狂跌,虽有消息说英格兰银行购入30亿英镑,但仍未能挡住英镑的跌势。到傍晚收市时,英镑对马克的比价差不多已跌至欧洲汇率体系规定的下限。英镑已处于退出欧洲汇率体系的边缘。到了9月16日,英国政府彻底失败,退出了欧洲汇率体系。尽管在这场捍卫英镑的行动中,英国政府甚至动用了价值269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但还是以失败而告终。
随后,意大利和西班牙也纷纷宣布退出欧洲汇率体系。意大利里拉和西班牙比塞塔开始大幅度贬值。索罗斯成了这场袭击英镑行动中最大的赢家,他的照片登在了各大杂志之上,被《经济学家》杂志称为“打垮了英格兰银行的人”。在这一年,索罗斯的基金增长了67.5%。他个人也因净赚6.5亿美元而荣登《金融世界》杂志的华尔街收入排名表的榜首(这个纪录一直保持至今)。
冲击泰铢——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导火索
1997年东南亚各国经济过热的迹象逐渐显现,虽然中央银行采取不断提高银行利率的方法来降低通货膨胀率,但这种方法也提供了很多投机的机会。银行本身也加入投机者的行列,这就造成了一个严重的后果:各国银行的短期外债剧增,一旦外国游资迅速流出各国金融市场,将会导致令人痛苦不堪的大幅振荡。其中,问题以泰国最为严重。因为当时泰国在东南亚各国金融市场的自由化程度最高。
索罗斯正是看准了东南亚资本市场上的这一最薄弱环节才决定首先大举袭击泰铢,进而扫荡整个东南亚国家的资本市场。1997年,索罗斯及其他套利基金经理开始大量抛售泰铢,泰国外汇市场立刻波涛汹涌、动荡不安。泰铢一路下滑,泰国政府动用了3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和150亿美元的国际贷款企图力挽狂澜。但这区区450亿美元的资金相对于无量级的国际游资来说,犹如杯水车薪,无济于事。索罗斯飓风很快就扫荡到了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缅甸、马来西亚等国家。印尼盾、菲律宾比索、缅元、马来西亚林吉特纷纷大幅贬值,导致工厂倒闭、工人失业、银行破产、物价上涨,景象惨不忍睹。
这场扫荡东南亚的索罗斯飓风一举卷走了百亿美元之巨的财富,使这些国家几十年的经济增长化为乌有。所有的亚洲人都记住了这个恐怖的日子,记住了这个可怕的人,人们开始叫他“金融大鳄”,在一些经历过他一手引发的金融危机的亚洲人心目中,索罗斯就是一个十恶不赦、道德败坏的无耻狂徒。
中国在这场危机中由于人民币的低自由化而得以幸免。但是,为了支持中国香港抵抗索罗斯的攻击,中国政府也试图动用大量外汇储备(1997年的中国,国力仍不够强大,外汇储备也不充裕,自保以及帮助香港渡过难关仍有较大难度)来防止人民币与港币的大幅贬值。香港人民甚至立下了“每人捐款1万港币”来对抗索罗斯的壮志,力图避免重蹈危机中泰国的覆辙。
中国和中国香港是幸运的,正当我们觉得力不从心难以抵挡国际游资这个无底洞的时候,索罗斯发现自己在俄罗斯一处油田的投资出现巨额亏损,其开采权也受到威胁。因此,索罗斯一夜之间撤走了之前动用的所有资金,其他投机资金也随之离开东南亚。这场危机的引擎终于停止了转动,各国纷纷采取自救措施,改革和完善货币体制,防止再次出现类似的危机。
中国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受损的程度虽然比亚洲其他国家轻了很多,但是金融危机给中国造成的影响依然巨大,尤其是在出口方面。
“金融大鳄”与慈善家:充满矛盾的乔治·索罗斯
乔治·索罗斯通常对世人的唾骂不以为然,他说:“我是一个复杂的人,在世界一些地区,我以迫使英格兰银行屈服和使马来西亚人破产而出名,即作为投机者和魔鬼而出名。但在世界其他地区,我被视作‘开放社会’的捍卫者。”
的确,乔治·索罗斯是一个复杂的人,让人无法猜透。与索罗斯在金融市场上的无情杀伐相反,他又是一位关心公益事业的慈善家,这是很多“富豪”难以望其项背的。
索罗斯曾获得代顿和平奖,该奖是因1995年签署的旨在结束波黑内战的《代顿和平协议》而命名的。仅在2000年,索罗斯旗下的援助波黑基金会就在波黑的教育、卫生、社会发展等领域投入了近5亿美元的资金,还把获得的25000美元奖金捐献给波黑的重建事业。身为投资者的索罗斯,即使在进行慈善活动时,仍不忘“投资”的理念,力图将每一分钱的效力充分发挥出来。因此,他很早便成立了“开放社会研究所”(Open Society Institute),这其实是索罗斯成立的一个教育基金,旨在为那些优秀的青年提供必要的教育经费。索罗斯还是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的成员,旨在为国际和平事业提供资助。
人们最开始认识索罗斯是被其“金融大鳄”的嗜血形象所震撼,但在这一形象背后,慈善家的名号也从来没有离开过索罗斯。或许在索罗斯心中,“金融大鳄”形象是他遵循金融市场规律、合理利用市场规则的必然结果,从理性角度讲无可厚非;但在其内心深处,他深刻地感受到市场无法给社会带来公平,因此,索罗斯试图从感性的角度支持世界慈善事业,使自己的心态能够在某种程度上达到平衡。
这就是索罗斯,人们永远无法预料到他的下一步又会是什么,是高扬的和平旗帜,还是又一次让世界震惊、民众遭殃的大地震,但是无论如何,他都是我们这个世界最伟大的投资家之一,带给我们众多深层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