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的绘画,由于画家所处环境和地域不同,形成了诸多画派,有佛罗伦萨画派、锡耶纳画派、翁布里亚画派和巴多亚画派等。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佛罗伦萨画派。佛罗伦萨画派的创始人是乔托·迪·邦多内(约1266/1276—1337)。他是中世纪艺术向文艺复兴艺术转换过程中第一位新时代的画家,有“近代人物画的创造者”之称。乔托出生于佛罗伦萨北部的韦斯皮尼亚诺镇一个农民家庭,据说幼时放羊在石头上画画,被过路的画家契马部埃发现,把他引上了艺术道路。乔凡尼·契马部埃(约1240—1302)是13世纪下半叶佛罗伦萨的著名画家,在他的作品中虽还留有明显的哥特式传统,但已显露出新美术的苗头。大诗人但丁在《神曲·炼狱篇》中写到,契马部埃曾被公认为画坛魁首,但被他发现的乔托如今更受赞誉,而使他为之失色。但丁是乔托的好友,乔托在其壁画《乐园》中曾描绘过但丁的肖像。文学家薄伽丘也是乔托的朋友,在他的杰出作品《十日谈》中曾赞扬乔托,说他把被埋没了的古希腊、罗马美术挖掘出来,并使它重放异彩。其实,乔托的贡献不仅在于把被中世纪埋没的古希腊、罗马美术的写实技法重新恢复,更重要的是以这种写实技法表现一种新的精神和新的追求,从而开始了绘画领域一个新的时代。乔托作品的创新精神在于重视对自然的描绘,人物形象来自现实生活。尽管所表现的是宗教题材,但都是有血有肉的人,并注重其形象的心理刻画和情感表现。在画面上力图表现三维空间,表现人物和背景的层次结构和立体感觉。
乔托的主要成就体现在教堂壁画方面,最著名的作品是巴都亚的阿里纳礼拜堂的壁画,共有38幅连续性绘画,描绘圣经故事。《逃亡埃及》是其中的一幅,表现犹太(希律)王想杀害基督,圣母玛利亚带着小基督由巴勒斯坦向埃及逃亡的情景。画家一反中世纪传统的公式化象征手法,截取现实生活中的一个侧面,年轻的母亲抱着孩子坐在驴背上,父亲牵着毛驴,象是赶集,又象郊游,除天空的小天使外,没有任何神秘色彩,极富生活情趣。《犹大之吻》也取自圣经故事。基督门徒中的犹大把基督出卖给罗马总督,并与罗马总督定下暗号,即他主动与耶稣接吻,罗马军人见到这一暗号,便立即逮捕基督。作品选取的正是犹大吻基督的瞬间,画面上的人物众多,人物表情各异,基督疑虑以至厌恶的心理,犹大虚伪并有些胆怯的神色都被表现得十分生动。罗马军人举起武器,一片紧张嘈杂的气氛,富有戏剧性效果,不象中世纪的作品那样,冷漠、严峻而毫无生气。《哀悼基督》也是其中较具代表性的作品。
乔托的绘画具有开拓意义,不光表现在作品的精神指向上,而且在画面的空间处理,对自然的观察等都有突破。尽管他在人物与背景关系的处理、透视的运用等方面还存有一些不完美之处,但作为文艺复兴发端期的代表画家,其历史作用还是不能低估的。不仅在当时的意大利,他影响了一批人,而且在后来的整个欧洲都有许多画家效仿他的画风,如果说他为近代欧洲绘画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似乎也不为过,只是这条道路的扩展与延伸,则是其后经过一代一代画家的艰辛努力完成的。
15世纪上半期,佛罗伦萨画派的中坚画家是马萨乔(1401—1428)。马萨乔是乔托艺术的继承者,并在乔托艺术的基础上有更大的发展,对中世纪的艺术具有更强的反叛性。他的作品注重透视法则和人体结构,强调肉体的质感和体积感,因此人物画得结实而有力度,有的具有雕塑感,并且注重心理刻画,使形象富有表情。在光线的处理上,他改变了前人的均匀布光方法,而使光源集中。这便增强了画面的空间深度和明暗对比,而使形体更具立体感。《逐出乐园》是他为佛罗伦萨布朗卡齐礼拜堂画的壁画,描绘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违背上帝旨意,在蛇的唆使下偷吃善恶树上的智慧果,被逐出伊甸园的情景。画面上的亚当与夏娃在天使的驱赶下离开天上乐园,他们表情悲哀,悔恨交集,其痛苦的心绪及羞辱的感觉都刻画得真切动人。画家把形体置于强光之下,明暗对比强烈,加之对解剖的熟悉,而把形体塑造得结实严谨,富于感染力。就裸体的描绘而言,也是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的一种逆反。《纳税钱》也是布朗卡齐礼拜堂壁画中的一幅,表现新约故事中圣彼得的事迹。这幅画置三个连续情节于同一画面:中央为基督与门徒被守城者拦于门外,不交税金不得通过。基督正吩咐彼得去湖中捕鱼,并告诉他鱼吐出银币可作为税金。画面一边是彼得正从鱼嘴中取出银币的情节,画面另一边是圣彼得在把钱交给守门人。此画的特点除在光线的处理上与前人不同外,在人物关系的安排上也注重前后的距离感。尤其在建筑物中焦点透视的运用上,使其明显区别于中世纪二维空间的平面绘画。这种透视法则的运用,在壁画《圣三位一体》中更为出色,画家把拱顶礼拜堂作为背景,透视灭点消失在画中,造成一种几可乱真的感觉。从此以后,运用并完善古罗马画家曾使用过的透视法,追求极其逼真的效果,成为文艺复兴画家的一致追求。马萨乔虽然是位只活了27岁的短命画家,但他艺术的生命力却很强。他的同代及后代的许多画家都受过他的影响,包括米开朗基罗对他也很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