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绝境中自己制造希望
生命因为失意才丰富,因为坎坷才成熟,因为挫折才坚强。
《安妮日记》是记录二战最著名的文字之一,被评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100本书之一。该书是荷兰籍犹太少女安妮·弗朗克在二战中遗留下来的一部个人日记,它真实地记述了她与家人以及另两个犹太家庭为逃避纳粹迫害而度过的长达两年的隐蔽生活。安妮从13岁生日写起,一直写到1944年8月4日隐居地被德国党卫军查抄后不久。这个不到16岁就被纳粹夺去了生命的孩子的日记,在战后成为人们对那场人类梦魇进行深刻反思的珍贵教材。 法国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鲁瓦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保留自己感觉和感情的历史,我等于活了两次,过去将会返回,而未来也就潜藏其中。”而犹太少女安妮·弗朗克在日记里写道:“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她如愿以偿了,今天她仍活在她的日记中,活在每一位读者心中。
当新鲜的空气与自由的活动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当生话的舒适与物质的享受已经成为孩子们理直气壮的要求,我们怎么理解这个发生在二战时的平常故事:一群犹太人,告别了富裕的生活,躲藏在阁楼里,等待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到来的自由,我们又怎么能理解一个犹太小女孩,在这般艰苦的环境中,仍然乐观、感性地写着她的日记?在《安妮日记》里,我们看到的是逃亡、生命与思想。
安妮·弗朗克在日记里写道: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她的愿望终能得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当时的时代气氛是人们急切地要为纳粹罪恶作证,也在找觅死难的六百万犹太人的代表,安妮作为一个天真无邪的受难少女,无邪地面对纳粹的罪恶,唤醒了人们的恐惧和良知,是纳粹罪恶以及战争残酷的救赎象征。《安妮日记》记述了纳粹的罪恶与人类的创伤,是荷兰人民在德军占领之下的苦难生活的目击报导。然而,我们更多地看到了安妮·弗朗克对生命的珍爱,安妮·弗朗克的日记是一段段温柔的内心独白,它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生命的呐喊,生命的力量。
安妮在日记中写道:阳光普照,天空深蓝,和风轻拂,我渴望着,真的渴望着一切:交谈、自由交朋友、独处。她还在日记中明确表达了自己的职业追求:做一名职业记者,她的这种想法令人吃惊!在如此暗无天日的环境里,她依然能够用一颗平常的心去看待外面已经接近疯狂的世界,她甚至像和平年代的其他孩子一样,在憧憬自己的美好生括。
“我没有丧失自己的理想真是个奇迹,因为它看上去那样荒诞不经,简直难以实现。不过我还是要继续拥护它们,因为不管怎样,我仍相信人们灵魂深处是善良的。我只是不能把自己的希望建筑在迷惑、悲惨或死亡的基础上。我看到世界正在逐渐变成荒原,我听到越来越近的雷声,这雷也许将会把我们毁掉,我可以感到千百万人所受的痛苦,但是如果我抬头仰望天国,我想一切都会被改正,这种残酷将结束,和平与宁静将重新降临。”在如此悲惨的环境中,安妮仍然没有丧失理想,因为她对生命的无比热爱,她始终相信和平与宁静将重新降临。正是这份生命的呐喊让她顽强地活着。那么,能够生活在和平幸福的环境下的我们,是否应该更加珍爱生命呢,是否该更强烈地表达这份生命的呐喊呢?
善待生命就是善待我们自己,善待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万事万物,让我们在恬静的生活中以善良的纯情感知生命,走过无痕的岁月。生命来之不易,宝贵无价,需要珍惜爱护。敬畏生命,善待生命,也就是善待你爱和爱你的人。
生命的魅力是无穷的,魔力是无尽的,有了生命就有希望,因为生命孕育着希望,让我们珍惜它,善待它,因为很短暂。人生有多长,这是个既简单叉复杂的问题,有人说30年,40年,50年……其实不尽然,人的一生就在一呼吸间,不错,我们每天都在重复的呼吸当中,即使长命百岁,也无非是一呼一吸的多次重复。时光易逝,生命有限,我们更应该善待这短暂的生命。
人生无常,难免有失意,也难避坎坷,有成功也避免不了挫折。正如平静的大海,偶尔也会风起浪涌,晴朗的天空,也会电闪雷鸣,大雨倾盆。和煦的清风,也会扬起风尘,飞沙走石,让人误入迷途;但正是这斑驳复杂的变化才构成五彩缤纷的世界,激活盎然生机的大地。生命也是如此,正因为失意才丰富,正因为坎坷才成熟,正因为挫折才坚强。其实,在人的一生中,什么都不可怕,只要括着,我们就有资本,就可以再塑生命的辉煌,只要我们拥有一个自由的生命。自由的生命应该用心去把握,善待生命就是充实自我,怀着感恩和喜悦度过每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