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应该在俞敏洪的故事中得到感悟,任何人都要在自己的人生经历低谷。面对这些低谷,最重要的是你要忍耐寂寞。如果首先绝望,放弃了拯救自己的机会,全世界也会放弃你,对你绝望;只有找到出路,找到希望,世界才会站在你身边,与你一起奋斗。可以说,人性中最可怕的地方不是心生邪恶,而是一个人的内心充满绝望。一个内心充满绝望的人,他的内心就如同一潭死水一般,只能散发着恶臭;而他只能像一具行尸走肉一样地生活;他眼睛看到的世界也是一片黑暗,而看不到这个世界的多彩。只有那些忍耐寂寞的时候,找到希望的人,才能感受到每一天的美好,使自己充满信心、充满干劲。
忍耐寂寞是离群索居,独自绽放光彩
被中国现代作家视为先锋经典的福克纳一生都居住在自己故乡那间如同“邮票一般大小的盒子”里,过着离群索居的寂寞生活。即使是这样,到了晚年,面对这个封闭的环境,福克纳还嫌热闹。于是,为了享受清净、享受寂寞,他悄悄买下一座用来隐居的农庄。
福克纳为了自己安静、闲适、寂寞的生活不被打扰,曾经拒绝过美国总统肯尼迪的邀请。如果常人接到这一邀请,他们会认为这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一定会欣然接受。但是,这位性格古怪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却拒绝了,他的理由是:为了吃一顿饭,就叫我跑到白宫去,太远了,我老了,走不动。
不只是福克纳享受寂寞、愿意忍耐寂寞中的孤独,中国的历史上同样出现许多离群索居,忍耐寂寞的隐士高人,像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的刘禹锡、“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近代贯通佛道儒三学的南怀瑾大师等,这些人始终保持着自己内心的高洁,忍耐着“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的寂寞,孤独地生活着。但是,随着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很多隐士、智者和高人无法真正地遁入山林,修行身心的寂寞与宁静,只能选择“大隐隐于市”。
中国现代文学巨匠钱钟书就是这样一个“大隐隐于市”的人。他和妻子杨绛一辈子都在离群索居中寂寞地度过。白天,他们的家里没有一丝声息,仿佛无人居住一般,屋内家徒四壁,空空如也,根本不像有人在这间屋子里生活一样。但是,他却和自己的妻子在这样的环境里各自守着一张书桌和一盏台灯静静阅读,除了偶尔的翻书声和刷刷的笔记声之外没有任何声响。不仅如此,这种做派还深深渗入到钱钟书待人接物的人情世故中。某年春天,一位国家机关的重要干部前来拜年。但钱钟书却将门打开一道缝,对这位干部说:“谢谢你的祝福,我很忙,就不招待你了。”之后,他便将门关上了。还有一次,学术部来人邀请他去参加国宴,他对那个人说:“谢谢你们的邀请,但是我很忙,就不去了。”来人替他想了个理由,说:“就说你生病了,去不了。”钱钟书听后连连摆手说:“不不,不用,我身体很好,只是因为我很忙,所以我不去。”这就是钱钟书,一个在离群索居中忍耐着寂寞,将热闹、喧嚣摒除在生活之外、不会八面玲珑、不懂妥协的大学者。
可以说,只有像沈从文这样能够忍耐寂寞,将寂寞作为一种享受的大学者才最了解钱钟书。在那个年代,任何人都不会想到,他们二人同住一个小区二十年,却只串门两次,而且他们还是至交,是最了解彼此的好朋友。春天的时候,沈从文的湘西老家人给他送来了新茶和春笋,他拿出几包放在钱钟书家的门前,回来后打个电话让他自己开门去拿。这样就避免了自己亲自送过去,还要打扰钱钟书和他夫人二人做学问的时间。
还有一次,沈从文和钱钟书相约一同去宾馆看望一位二十多年未见的老友。到了宾馆,他们才知道,老友赴宴去了。为了见到老友,他们等了一个多小时。原来,老友去参加头面人物的宴会。在交谈中,老友兴奋得旁若无人,说:“他左边坐着某某,我坐在他的右边。这个宴会只有我们三个人,却上了一桌子的菜。”听着老友还在滔滔不绝地谈着宴会上的事情,沈从文坐不下去了,对钱钟书说:“老钱,走?”钱钟书站起身,不管老友错愕的表情,回答:“走。”他们二人离开宾馆后,便惆怅得一言不发,各自回到寂寞的家中,为自己又损失了一个遗世独立的老友而感到悲伤。
与钱钟书齐名的文坛“奇女子”张爱玲,她在小说中描写的人物和事件无疑是最世俗的,但她却是离群索居、在寂寞中生活的女人。她除了创作之外,偶尔会站在阳台上冷眼旁观外面纷纷攘攘的世界。1952年,张爱玲不顾夏衍的一再挽留,毅然决定孤身一人离开上海,漂泊到美国,最后客死异国他乡。现在,当人们想起这个才情无限、离群索居、忍耐一生孤寂的女人时,都会发出一声惋惜的轻叹。
可能大多数有才华的人对这个世界看得比常人深刻、透彻,因而常常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寂寞、沧桑的感觉;也正是因为他们看待事物的深度是常人所无法企及的,很多常人便觉得他们,高不可攀,似乎在高高在上地俯视这个世界,与他们之间的距离也越拉越远。这些人在不愿意解释的情况下,抱着“高处不胜寒”的寂寞感觉,独自生活,不理会世人对他们的褒贬毁赞,在离群索居的生活中,忍耐着“独醒”的寂寞,让思想的火花迸发得更加活跃。
可以说,寂寞就是他们创作的源泉。如果这些文学大师像普通人一样,每天纠缠于家长里短和人情世故当中,他们又怎么有时间进行创作,有时间思考,又怎么可能在寂寞的黑暗中创造出璀璨的星空呢?自古以来,寂寞都是一剂催化剂,不管是王侯将相、圣贤学者还是高僧道士,他们若想绽放光彩,若想获得成功、写出流传百世的文章、获得修炼中的神通,必须经历一段寂寞的岁月,不管这段时间是长是短。他们只有忍耐住寂寞,在远离常人的地方接受心理的洗涤和寂寞的考验,才能得到寂寞过后的精彩。
普通人之所以无法取得圣人、贤人的成就,是因为他们无法忍受寂寞,耐不住寂寞带来的噬心般的孤独。他们害怕自己在寂寞中沉沦,不相信自己能忍耐住寂寞,更不相信自己的人生将在寂寞中得到升华。因此,他们放纵自己,将自己置身于社会的灯红酒绿、浮华喧嚣中,只为了不让自己体会到寂寞的感觉。他们羡慕那些不凡的人,也渴望自己能够成为那些人中的一位,让自己的生命喷出灿烂的火花。实际上,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并不是一件难以实现的事情。
如同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福楼拜曾经说的那样:“所谓天才,不过是那些能够长久地忍耐寂寞的人。”这就是说,如果人们想成为不凡的人,想使自己有所建树,想令自己的人生如同灿烂的烟花、璀璨的星空一样,必须忍耐住学习中的寂寞、创造中的寂寞、设计中的寂寞。学会在忍耐中拼搏、在忍耐中锲而不舍地追求,不轻易放弃。
其实,忍耐寂寞是一种技巧,而寂寞则是一种哲学。能够忍耐寂寞的人都是拥有大智慧的人,这样的人才能够战胜寂寞,散发出他的光彩。一个人真正领悟到什么是寂寞,并且能够用自己的力量忍耐住寂寞,就能找到出路,创造自己的成就。此时,人们会发现,寂寞并不是难以忍受的,它也不是如同死亡之神那般可怕的,或许你反而会因为寂寞的激励获取自己想要的成就。
不可否认,在人生的旅途上,每个人都要受到命运之神的“眷顾”。但是,人们不甘心被命运捉弄,却无法将命运重新掌握在自己手里。此时,我们必须懂得寂寞,学会利用寂寞,忍耐寂寞。而不是被命运掌控,成为它的奴仆,丧失了对自己人生的把握。
因此,只有懂得享受寂寞、能够忍耐寂寞的人,才能无视命运的捉弄、道路的曲折,一心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以“纵然众人皆不懂我,我也不会为世人改变”的态度,孤傲地立身于天地之间,成为精神上的巨人,创造出令常人震撼、无法超越的成就。也只有这些人,才能担得上“学者、大师、圣贤之士”的称谓,而这些称谓也只有置于这些耐住寂寞、迸发出人生绚烂光彩的人面前才显得实至名归。
因此,尽管寂寞的人常常是“大隐隐于市”,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绽放的光彩,也丝毫不影响人们对他们忍耐寂寞的意志、高风亮节的人格、独自坚守原则的敬佩。从这个角度看,能够忍耐寂寞的人,都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忍耐是一场持久战,也是令人们看清迷雾的好工具
当古代的猎人捕捉到一只看起来很好的鹰时,他们便会将被捕的鹰用铁链拴在荡架上,或者是将它囚禁在笼内。最初,当它失去自由的时候,它会表现出天空王者的暴烈和野性难驯的气质,两只利爪不停地挠抓,并啄击脚链,即使鹰爪已经鲜血淋漓,鹰啄也因为不停的啄击而结满黑硬的血痂,它也依然不停地啄击。等到它既不拖铁链、也不啄铁链的时候,猎人便开始了熬鹰。而熬鹰,就是要将鹰的精神折磨到濒临崩溃的边缘,让鹰在极度疲惫、大脑一片空白的时候,将出现在眼前的人当作是自己的父母,从此听令于这个人。而熬鹰这一步骤常常需要耗时七天甚至半个月之久。有人说,这样就是驯完鹰了吧!其实不然,这只是刚刚将鹰驯服一小半。后面还有驯鹰、用鹰、下轴等步骤。而这些步骤,不仅考验着驯鹰人的忍耐力,而且也是对鹰忍耐力的考验。
或许有人会问,驯鹰与忍耐寂寞有什么关系。的确,从表面上看二者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是,如果人们将驯鹰人看作自己,将鹰看作寂寞,而驯鹰的过程就是在考验人们是否能够忍耐住长时间的寂寞,就会从驯鹰一事中悟出承受寂寞的道理。如果人们无法驯服鹰,就可能在驯鹰的过程中被鹰伤害,而如果人们能够忍耐住驯鹰的艰辛,熬过了这段时期的寂寞,得到的会是一个忠实的、不会背叛自己的伙伴。这与忍耐寂寞不是一样的吗?如果人们忍受住寂寞,那么就可以在棘手的形势下得到想要的成绩。
在驯鹰的过程中,驯鹰人最初处于劣势的状态。尽管鹰已经失去了自由,但鹰身上的野性、高傲却并不是那么容易被人驯服。此外,它还会将面前这个人当作敌人,不时地去袭击。因此,驯鹰人不仅要驯鹰,还要提防鹰的突袭。驯鹰人要时时刻刻盯着鹰的眼睛,使用疲劳轰炸战术将鹰的精神熬到濒临崩溃的边缘。这是一场关于忍耐力的持久战,在这场熬鹰的战争中,如果驯鹰人不能忍耐住驯鹰中的寂寞与疲惫,这只鹰便不会被他驯服,也无法成为他的得力助手,这就是驯鹰人在这场熬鹰大战中失败的标志。因此,熬鹰阶段是最重要的。可以说,只要熬鹰成功,驯鹰就成功了90%。当然,熬鹰也是最危险的阶段,很多优秀的驯鹰人都在熬鹰的过程中,遭遇过鹰袭。所以说,熬鹰是一场对人与鹰的耐力考验,只有忍耐力较高的一方才能在这场持久战中胜利。
所以说,只有耐得住寂寞的人才能使自己的处境由劣转优、由弱转强。因为人生就是一个不断与命运比忍耐的持久战。命运常常会对一个人开玩笑,将其推入深渊。此时,人要驯服命运这只老鹰,掌握自己的人生方向,避免成为命运的奴仆。虽然在最初,人们面对命运强大的力量会感到束手无策,但人却有一样,可以让人韬光养晦、积弱成强的秘密武器,这个秘密武器就是——忍耐寂寞的能力。对寂寞的忍耐程度,就是驯鹰的第一步——熬鹰。此时,人们在与命运的抗争中处于劣势,唯有凭借着自己不服输的精神,暗中积蓄自己的能量,在面对命运这只凶猛的老鹰时,采取忍耐的态度,让他认为自己甘愿沉沦在寂寞当中,却不时地在命运这只老鹰疲惫的时候,捣一捣乱,以此撩起命运的怒火,趁机消耗其精神。只有人们能够忍受住独自面对命运的寂寞,才能够安然地度过熬命运这只鹰的阶段。只有这样,人们才可以反弱为强,反击疲惫的命运,将命运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所以,只有耐得住寂寞的人才能成大事。北极光风险投资基金合伙人、掌上灵通公司的前CEO杨镭就是这样一个懂得忍耐、了解寂寞,善于在忍耐寂寞中壮大自己的力量、善于“熬鹰”,并为自己找出一片春天的人。
杨镭是北极光风险投资基金合伙人,也曾经担任“掌上灵通”CEO,并且先后担任美国ABB、美国Centigram Communications以及香港新世界电话的子公司等公司的高层管理职位。2001年,杨镭用自己的全部积蓄在美国创办了一家公司,但他却并没有像其他创业者那样在自己的公司做CEO、总经理等高级职位,而是成为一名普普通通的打工仔,在公司的基层工作。杨镭说,他在美国社会闯荡多年,积累了不少管理方面的经验。现在自己创立了公司,正是应该放下高层管理者的架子,熟悉公司业务的基本流程、熟悉公司各个部门的运作的时候。此时,公司正处于幼苗的阶段,需要精心的呵护,否则一阵大风就会将这个脆弱的幼苗吹倒。所以,他要忍耐创业中的艰辛和许多琐碎的事情,尽管这使得自己陷入无法与朋友联络感情的寂寞中,但他却很享受寂寞的感觉,很享受忍耐寂寞的滋味。
可是,杨镭的公司并没有开办太长的时间。由于种种原因,2003年,杨镭将业绩蒸蒸日上的公司转手卖给别人,自己回国接管掌上灵通公司。掌上灵通公司成立于1999年9月,它的主要业务是通过与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两家国内大型移动营业商合作,为它们提供包括彩铃、图像、屏保、游戏等在内的服务。杨镭在接管掌上灵通公司后发现,虽然这家公司已有四年的时间,但却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有外界同行的竞争,还有公司内部技术研发设计以及人员工作热情、力度等问题。可以说,此时的掌上灵通虽然看起来稳占国内无线业务的老大地位,但实际上,它的地位已经岌岌可危,甚至处于内忧外患的情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