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84100000001

第1章 你为什么会生气?(1)

生气是幸福的敌人——不想生气就要了解它的本质!

“会生气是正常的!”

“生气有什么不对?”

“不生气根本是孬种!”

我们经常在日常生活中,听到有人这么说。

实际上,如果真要计算会生气的人数,那还真是数也数不完。各位身边一定也有爱生气的人吧!他们动不动就口出恶言,指责他人的不是,露出一副凶神恶煞的模样。近来,社会上更出现一股趋势,认为“愤怒是天经地义的反应”。

但是,“愤怒”这类的言词,本来是不该动辄就挂在嘴上的。因为一旦脱口说出“我生气了”,其实就等于四处向人宣告“我是个笨蛋”。倘若了解愤怒真正的意义,我们就不会轻率地把它说出口。

反过来说,我们会在日常生活中频繁地听到“生气”这样的词汇,就是因为大部分的人,并不明白什么是愤怒。

生活中会让人动怒的事情俯拾皆是,但一天到晚怒气冲冲的人,生命中只有灰暗和苦涩。他们原先也梦想有个幸福快乐的人生,却没能如愿;那是因为他们总是抱着“连看到邮筒是红色(1)的,也会一肚子气”的态度,才使得生活中充满了愤怒。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认识幸福的敌人——愤怒,究竟是什么。

很多人问我:“我明明不想生气,为什么老是忍不住大发脾气呢?”

教大家一个能够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那就是——“不要生气”。

的确就是这么简单。只要不生气就好了。

难道不是吗?

只要不动怒,就不会有怒气。这是唯一的答案。不生气就行了。

“我不想生气”,是最大的谎言

若有人认同我的观点,心想:“说得对,不生气就可以了!”那就不必往下读了。只要不生气,就能得到幸福。

不过,通常听到我说“只要不生气就可以了”,几乎每一个人都会很不高兴地反驳:“就是没办法不生气才要问你呀!”

实际上,每个人都认为:

“我就是想尽情发脾气嘛!可是我也知道,生气是不好的。有没有什么好方法可以教教我呢?”

每个人其实都想尽情发脾气,但又觉得不要生气比较好,却没察觉到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才会违背本心,宣称自己不想生气。

我说的没错吧?你之所以会生气,仅仅是因为想要发脾气罢了。说自己不想生气是骗人的。若是真心不想生气的人,一定会自我警惕,留意别为小事发怒,就算忍不住发了脾气,也会感到难为情,甚至觉得沮丧。

佛教并没有教导人隐藏怒气的方法。人生实在太短暂了,佛法只是试着教导人们,如何在有生之年,成为“真正的人”。

你想要幸福吗?

倘若是真心盼望获得幸福,首先就得承认“真糟糕,我就是爱生气”。

然后,我们再一起来了解“什么是愤怒”以及“我们为什么会生气”。要解决问题,当然必须先从理解问题的本质开始。

选择生气,还是选择欢喜?

在介绍佛陀对于“愤怒”的见解之前,我想先明确地定义“愤怒”。

愤怒和欢喜相同,都是从心底蓦然涌升的一种情感。

我们看到自己的家人或是喜欢的人,心里马上会浮现欢喜的情感。又比方吃东西时,看到美味的食物,以及把食物送进口中的那一刻,也会产生愉悦的情感。这些情感都是刹那间涌现的。而愤怒就和欢喜相同,都是从内心萌发的情感。

大致说来,我们的生活中,总离不开这两种情感:欢喜,以及愤怒。

无聊吗?郁闷吗?有精神吗?

判断一下你是否正在生气

在巴利语(1)中,诠释愤怒的词汇虽然很多,一般常用的是“嗔”(dosa)这个词。“嗔”的本意是指污秽、混浊,继而延伸为“黑暗”的意思。

我们的心,如果产生了那种污秽、混浊的情感,必然会丧失某种东西,那就是“喜”(piti)的情感。当我们产生怒气的刹那,就在同一瞬间,也失去了喜悦。

因此,愤怒其实很容易被察觉。

当你不确定自己此时此刻是否正在生气时,只要扪心自问一下:“我现在开心吗?”“我现在快乐吗?”如果回答是“没什么可高兴的”、“挺无聊的”,那就表示内心正潜伏着怒气。

当你出现“好无聊”、“真讨厌”的感觉时,心中一定怀有怒意;在你感到“好开心喔”、“我好幸福”、“真让人雀跃”的时刻,心中就不会有怒气。

换句话说,能说出“我很好”的时刻,就代表不生气。

请透过这样的自觉方式,观照自己内心萌发的真正情感,而不是只认识愤怒的字面意思。这么一来,我们就能更进一步地了解愤怒的真正本质。

好胜、嫉妒、吝啬、后悔、瞧不起人……都是生气

情感具有逐渐增强的特性。随着情感的强弱变化,所导致的结果也不一样,所以必须使用不同的词汇来表现。

举个比较容易明白的例子来说明。

一般家庭日常生活所使用的电力不会太强。在我们的身体里面,也有着微量的电荷,但并不足以使一颗小灯泡发亮。但是,即便是这样的微量电荷,在汇集成不同形式的电流后,将会产生不同的作用。例如,当它汇集成具有几百万伏特电压的静电时,就会形成能量强大的雷电现象。雷电的电力,当然和一节五号电池的电力有着天壤之别,但雷电也是电力的一种。碰触一颗电池时,不会对身体造成任何影响,但万一触摸家里的插座,造成触电休克的话,说不定会危及生命,甚至酿成火灾悲剧。

由此可见,同样是电力,如果蓄积的压力过高时,所造成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

那么,愤怒又是如何呢?

“今天好无聊喔,无聊透了,烦死了啦!”

当你有这种感觉时,虽然带着愤怒,但还不是相当强烈的情绪。

可是,如同刚才举例的电力汇集,当这种愤怒蓄积的压力逐渐上升时,那就危险了。有可能会突然爆发而危及自身,或是殃及其他无辜的人。此外,就像方才所说的电池和雷电的比照,即使同样是愤怒,也有程度上的差异,必须把愤怒依照强度加以区别。

当愤怒极为强烈时,人们会不由自主地咬牙切齿、握紧拳头,甚至气得全身发抖。这种极度强烈的愤怒,巴利语中称为“vera”。巴利语中还有许多关于愤怒的词汇,我在此介绍一些,相信有助于加深各位对愤怒的了解。

下文虽然介绍了各种有关愤怒的词汇,不过本书的重点将放在“愤怒”(vera)和“嗔”(dosa)这两个词汇上面。

巴利语中各种关于愤怒的词汇

情感就是能量:爱产生创造,生气导致破坏

当阴郁、失去幸福、感到不幸等种种消极情感越来越强时,就会升高到愤怒的程度,怎么也无法平静下来。要是更趋强烈时,可能会付诸行动,破坏许多事物。别的不说,首先破坏的就是自己,其次是毁灭他人。世界上种种破坏产生的根源就是愤怒。

人世间,创造出万事万物的源泉是来自于欢喜;相反的,破坏这创造出来的万事万物的,则是根源于愤怒。这是普遍存在于世上的两种能量。

因此,说得更极端一点,欢喜和愤怒就是一体两面。世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这两种能量运作而来的。

在大脑中打架的“小天使”、“小恶魔”,

都是你自己

印度教认为:“梵天创造天地万物,湿婆则主司破坏、毁灭一切。”这是一种将一切予以二分法的思维。印度教相信神祇驻留在人类的一切情感与行为上,亦即万物有灵,因而也将神的世界予以二分法。

基督教的思维,则是将“欢喜”人格化,称为“神”,也把“憎恨、嫉妒、愤怒”人格化,称为“恶魔”。这么一来,人类就会认为“一定要虔诚信奉神”、“非得和妖魔对抗不可”,于是在心中勾勒出各种影像并付诸行动。结果导致“神究竟是否存在”、“是否真有恶魔”之类的哲学思辨蓬勃发展,白白浪费了时间。

表面上看,用这种将情感人格化的方式来说明人类的情感,或许解释起来会变得很容易,但由于无法具体洞悉问题,当然就不可能有具体解决的方法。因此,佛教不把人类的情感予以人格化。

一开始只为了浅显易懂,而将情感人格化,其结果就是使得人们的思考倾向于“情感和自我是各自独立存在的。我只是受到了迷惑而已,错不在我”,从而把过错都推到别人头上,将好处都揽在自己身上。

就是因为心存“错不在我”的观念,无法真正洞察自己的内心,最终铸下严重的过错。

因此,佛法告诉我们的是:“必须站在科学观点来详加分析,留意别将人类的情感人格化。”

看见蟑螂觉得恶心是你自己的问题

佛教里是怎样分析情感萌发的过程呢?请大家想象一下下面的场景。

我们睁开双眼一看,发现面前绽放着一株美丽的玫瑰。

一边欣赏,心中同时产生“这朵花真漂亮”的愉悦情感,这就是欢喜。

接着,我们闭上眼睛。等到再度睁开眼睛一看,没想到这次竟在花瓣上瞧见一只大蟑螂!

顿时,心里涌现“哇,好讨厌,恶心死了”的负面情绪,这就是愤怒。

这种“讨厌”的感觉,究竟该归咎于谁?

通常会有两种逻辑。

其一是“当然是这只该死的蟑螂让我发怒的,都怪蟑螂不好”;另一种则认为“其实是我自己不好”。

这正是关键所在,一定要先从这里开始认清问题的本质。

当我们看到花而觉得:“啊,好美!真想一直看着它,好想要。”这就是在认可花朵。我们心中对某个对象产生“真好,我好想要,真美呀”的这种“接受的情感”,英语中称作acceptance或是accept。

但是,我不同意是因为看到了蟑螂,以致坏了心情的这种逻辑。

“根本不想看”、“讨厌”、“离我远点”、“滚开”等“抗拒的反应”,英语中称为rejection,或是reject。那么,这个accept和reject的反应,也就是“接受”和“抗拒”的反应,究竟是谁造成的呢?

真正的罪魁祸首是“我们自己”。

我们会把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身体感官接触到的万事万物,都像这样分成两类:如果接受该事物就产生欢喜,抗拒的话则产生愤怒。

也就是说,是否会导致生气,原因出在个人的性格上。究竟是要开朗乐观地活着,抑或是充满痛苦、懊悔、怨怼地过一辈子,完全取决于个人的选择,除此以外,没有其他的原因。

令人讨厌的蟑螂,对鸡来说却是美味

玫瑰只是依其天性而绽放,并没有央求你“看看我,我很美吧!”人们抱持什么样的想法,和玫瑰一点关系都没有,完全是人类径自认定玫瑰很美。

相同的,认为蟑螂很恶心,也是人类自私的想法。

难道蟑螂真是那么不堪入目、令人毛骨悚然的生物吗?

或许各位现在已经很少看到这种景象了,事实上,鸡经常吃蟑螂。鸡看到蟑螂时,想必认为:“看起来真好吃,一口吞了吧!”这就是“接受”的现象。虽然我们看到蟑螂会因抗拒而产生愤怒,可是鸡看到蟑螂却会因食欲而产生欢喜的情感。

尽管我们看到玫瑰时,会自然生出欢喜,可是鸡对玫瑰,或许只会出现“什么嘛!无聊!碍手碍脚!真烦人”的负面情绪,说不定还会产生抗拒的反应。

针对同一件事,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欢喜或生气

多数人都会认为花很漂亮。但是对于食物和服装的看法,则会因文化不同而产生很大的差异。

在世界各国文化当中,有些文化观念是:“女性不能让别人看见自己的身体。因为身体是丑陋的,应当加以遮掩。”

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下,要是看到有个女人把身体的75%都裸露在外面,其他人会感到十分不舒服;相反的,如果是处于“身体应当尽可能多裸露出来才美丽”的文化圈里,大家就会认为:“这个女人真漂亮,是个大美女,真会打扮!”

中东国家的女性,大多以黑色的毛料把脸罩住,只露出一小部分的手。就算在罩袍下精心打扮,佩戴着金项链与耳环等饰品,也没有任何人看得到。

也许这些国家的男性光是看到纤纤玉手就会觉得:“啊,真是绝世美女!”“真性感!”不过,由于看不到脸庞,其实无法分辨这位女性究竟是上了年纪的老太太,还是可爱的年轻女孩。所有的女性看起来全都一个样儿。

从我们的文化角度来看,会很不理解,或许会怀疑这么一来,就算长得再漂亮,也没有用呀!可是,对于中东国家的人来说,这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

生鱼片是美味,还是残酷行为?

日本最著名的美食之一,是将整尾活生生的龙虾快速切块后,直接端上桌享用。

此时,龙虾如天线般的触须还会颤动,眼睛也滴溜溜地转来转去瞪着你,但它的身躯已经全都被利刃划切成一块块的了。

日本的美食家看到了,都会迫不及待地想大啖珍馐。

可是,假如请印度人或斯里兰卡人来看这幕景象呢?别说是品尝了,恐怕他们会吓得当场夺门而出,再也不敢到那户人家做客了。

“在鱼还活生生的状态下吃它?应当禁止这么残酷的行为!”这是印度人的想法,所以会产生强烈的抗拒反应。

然而,日本人根深蒂固的思维却是“这种吃法才是最高级的新鲜料理”,所以会产生愉悦的情感。

我曾看过一档电视节目,拍摄内容是邀请一个居住在非洲深山里的家庭,到日本体验不同的生活。

日本人听说这个家庭向来在山上过着十分原始的生活,从来不曾有过奢华的享受,便将一条大鱼切成生鱼片摆在餐桌上,以示最热忱的招待。

结果这个非洲家庭的所有成员,看到生鱼片后全都倒尽胃口,对于眼前的美食无不别开视线,哀嚎着请快点拿走!其中,有个十八岁男孩的反应尤其激烈,悍然表示再也不想看到这个东西。日本家庭在无可奈何下,只得将生鱼片收回厨房里。

像这样,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成长,面对相同的事物时,却会出现大相径庭的情感。

情感会受到教育、成长环境,甚至是传播媒体的影响。我们对是非善恶的判断,以及认知事物的能力,也全都受制于意念的控制。

有些人只要一听说今年流行某样东西,根本不假思索,一看到就认定这个东西真的不错。比方说,其实黑色并不讨喜,只因为现在流行黑色,就认定“黑色真气质”,结果整条街上全成了黑鸦鸦的一片。一旦人们知道现在流行的是这个颜色,视角就会产生不可思议的转变,开始认为这颜色真美,并且产生了喜悦的情感。

生气不是别人的错,是自己的错

如同上述例子所示,情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不过,追本溯源,还要看个人的态度。

一定要先了解,不管是愤怒的情感还是欢喜的情感,都出自于自己的意念。

生气绝对不是别人造成的,而是咎由自取的。

但相对的,这同时为我们带来一线希望的曙光。

那就是,只要修正自己的想法,将愤怒完全逐出心中,只让欢喜和幸福留存下来,就能迈向真正的幸福人生。

既然生而为人,就该以求得真正的幸福为目标,这就是佛教的思想。

生气的根本原因

——认为“我是对的,错在别人”

既然明知不要生气比较好,为什么我们还是会生气呢?

每一次发脾气,总是理直气壮地认为自己是基于某种原因才会生气。然而,如果仔细分析生气的理由,就会发现其实完全是因为依照自己的好恶作判断,才会大发雷霆。

对他人动怒,是因为人们总是认为自己是正确的,错的是对方;倘若认为对方才是正确的,那就不会发脾气了。这点请务必谨记在心。

当人们自认“我才是最正确、最完美、最无懈可击的,一切都怪对方不好”,才会充满愤怒。

那么,对自己生气时,又是怎样呢?

其实也是同样的情境。

每当进行某件工作,进展却不顺利时,我们也常对自己大发脾气。

同类推荐
  • 知识名言(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知识名言(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这些名言警句句句经典,字字珠玑,精辟睿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鼓舞性、哲理性和启迪性。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力量开发的功能,不仅可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还能增进自律的能力。
  • 我最想学的销售口才课

    我最想学的销售口才课

    针对销售人员口才上的需求,列举出销售过程中必备的四种话术技能——客套话、专业话、赞美话和巧妙话,有针对性地对销售人员的沟通和口才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指导和提升,适合销售人员的需要。本书在内容设计上也进一步符合销售人员所需,从接触客户、产品推销到促成交易、售后维系等环节,均可以运用书中所提供的话术技巧实现步步为营、顺利成交的目的。提高销售人员的沟通和口才技巧,正是本书的宗旨。
  • 使你痛苦的,必将让你强大

    使你痛苦的,必将让你强大

    我们还不能真正明白成长对于自己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也不明白那些挫折和失败究竟意味着什么。实际上我们可以从别人的身上了解这一点,那就是但凡获得成功的人都经历过失败和挫折的打击,都承受过巨大的折磨和痛苦,可以说正是因为那些痛苦才帮助他们快速成长起来,才帮助他们获得成功。
  • 处世心理误区你怎样跨越

    处世心理误区你怎样跨越

    本书共分7章:告别自我迷路、破解生活迷梦、穿越成功迷途、驱散情感迷雾、跨越心灵迷津、走出病态迷宫、自测处世心理等。
  • 借物参禅

    借物参禅

    生命每时每刻都在以他们的方式参与到这个世界中,也许你熟视无睹,但是当你洞悉了他们的生长轨迹后,你或许会为之惊叹。惊叹于生命如此的顽强,具有如此博大的气度和智慧。反观于人,有时候恰恰缺乏这种气度和智慧。与物板比,人宁不觉其陋?当效法其神韵,修吾心志,才能达到圆融之境。
热门推荐
  • 临江仙

    临江仙

    茫茫仙路,无限神通,万般大道,皆是逆旅。一个苦难的少年,登天路,叩仙门,成无上大罗仙尊。这是一个自寻我道的故事。
  • 玄肤论

    玄肤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星海深情

    星海深情

    佛曰: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我庆幸,我遇见了你。让我明白爱为何物……
  • 许我一生,入你一世

    许我一生,入你一世

    游乐第一天实习明明分配的是交通协管,没曾想巡逻半途“走大运”,遇到杀人案……她刚踏进作案现场,“嘭”一下,“穿越”了。好么,别人穿越不生在王侯将相家,好歹也是个人吧……她为什么穿进了浴缸……“啊!啊!好痛!”是哪个混蛋在刷浴缸!——1、本书是言情小说,言情!言情!2、本书融入了灵异和推理,不喜慎入!如上条,案件是为了推动男女主感情,喜欢纯推理的宝宝慎入!3、本书个别场景略血腥、惊悚,胆小者……可以跳过那些内容的其实。
  • 狂妻缠人,阁主爬上塌

    狂妻缠人,阁主爬上塌

    木一第一次看到自家老大不要脸的行为,表示相当震惊。“公子姓甚名谁?家住何处?家中是否有妻儿?本阁主即能么么哒又可啪啪啪,娶我怎么样?”被调戏的男子瞬间脸红。此后,某女的日常就是调戏清纯小处男。某日,不正经的阁主看双颊微红的良家妇男,伸出了自己的罪恶之爪,光明正大的占便宜“相公,我看今天风和日丽阳光明媚,实在是做些不可描述的事情的好日子,我们就不要在外面浪费大好时光了吧”“……”“既然娘子这么饥渴,那为夫自然是不好拒绝的。”纯情的良家妇男微笑着把自家媳妇儿拦腰抱起,回房。“???”嗯?怎么好像那里不对劲?!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北大高效学习法

    北大高效学习法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这是华罗庚的亲身体会,也是他从一个初中生而成为一个大数学家的真实写照。懒惰的人是成不了大器的,只能一辈子与平庸相依为伴。许许多多考上名牌大学的才子,都与“勤”字分不开的,对那些懒惰的人来说,“勤”一个字好辛苦。人有知识水平的不等,能力高低不同,但上天给每一个成功者的机会是同等的。这就靠你自己去把握,通过不断努力去争取,这一点我感触很深。
  • 周朝洫歌

    周朝洫歌

    江湖,快意恩仇,行侠节义,宵小辈出。庙堂,人情世故,尔虞我诈,难辨忠奸。江湖总是快意苦闷,庙堂总是庄重阴险。江湖之远如无根之萍,与天涯浪迹;庙堂之高如高冠巨树,经春秋枯荣。江湖,恩怨情仇,剪不断。庙堂,情仇恩怨,理不清。江湖,在庙堂中。庙堂,在江湖乡。―――――――――
  • 屋外阳光正好

    屋外阳光正好

    宁静的午后,两个人静静的依偎在沙发。屋外,阳光正好。最美的爱情便是他爱你的时候你也爱他。最好的结局就是时光蹉跎,他依然在。
  • 老残游记

    老残游记

    《老残游记》,清末中篇小说,其以一位走方郎中老残的游历为主线,记述老残在游历过程中遇到的人和事,描写了清末官场潜规则,提出“清官害民”这一鲜见的观点。阐释儒、释、道之妙理,宣扬“诱人为善,引人处于大公”的太谷学精神,另外,书中还提到了音乐、水利建设、玄学等,是一部内容含量丰富奇绝的具有超一流水准的作品。现如今,它已经被翻译成了数种文字,行销世界,并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文学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