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不是佛教徒,由于一直受中华文化的影响,在游走神州大地的名川大河时,我一直喜欢访游那些与中华文明有深厚关系的名川大河,这种福分,在我畅游其他国家时都是体会不到的。比如我在美丽的文莱——东南亚的美丽珍珠小国,那里保存完美的原始森林里,葱绿葱绿的野树,飞翔的鸟儿和碧青的河流,让人流连忘返,但总有些遗憾,它缺少古迹。而在中国旅游时,比如在泰山可以欣赏到两千多年前孔子赞叹泰山留下的“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句以及不同朝代的官员文人的题词、题诗,妙不胜数。又如杜甫描绘的“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等。像长江流域的名胜古迹如赤壁、岳阳楼、黄鹤楼、寒山寺、滕王阁和白鹭州等等,以及几千年流传的种种故事、古人诗赋,脍炙人口,使每个自然景区都染上了不同凡响的色彩,这些都是中华文化最优厚和最骄傲的地方。
名胜古迹经历“文化大革命”的破坏、贬值,而到了开放繁荣时代,大地上的名胜古迹已经大大升值了,绝大多数已成为“摇钱树”,其升值最快,让人望洋兴叹。单说在北京一个城市,我大概算了一下,若要真正全部自己掏钱游览完所有的景区的话,没有两千元左右,那是不可能的。即使遥远的青海湖,还没有登上游艇入湖,光是进入湖区的票已经是50元。现在国内的名胜古迹已经全部商业化、高消费,普通收入的一般民众,只能在外面遥望了。
对于名胜古迹的高收费,暂且不说,因为那是凡界的事。佛道教的名寺道院,就不敢恭维了。因为那是导人行善脱离苦海的超脱之地,是人间净界。我喜欢去看看寺庙道院里的建筑艺术、宗教历史、古人名诗书法、院落布局和自然环境。当中给人许多历史文化知识,比如二十年前在四川乐山寺的乐山大佛那边,看到寺门口的对联有“大江东去,佛法西来”,里面还有些名句如“问大佛缘何倒坐,恨凡夫不肯回头”。而在日常生活中,佛学思想有些名句如“求之不得,得之不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茫茫苦海,回头是岸”。在我学过的古典文学里,也包括一些禅学、佛道的名句,如《醉翁亭记》中写到,“……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其他的“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趾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苏东坡的名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白居易和贾岛的“推敲”故事,惹人入迷;又如白居易《长恨歌》中的“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道德经》里的“美言不信,信言不美”,“善者不辨,辩者不善”。文学中的名句还有“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些诗词妙文总使人想到优美理想的人生境界,与人无争的生活环境,出淤泥而不染的修行世界,也是人生的净界之地。
现实的经历又彻底改变了我的一切幻想。现在这些净界已经不在了,被商品化、金钱化玷污了。下面是我这几年遇到的情形:
2008年7月,我去贵州省开完会后,订购了去黄果树瀑布的团票,旅游中的第一站便是贵州市郊外的一座寺庙,名叫巢凤寺。巢凤寺修建在一座山上,贵州地区山清水秀,卡斯特地形很明显,一座座山峦被树林覆盖着,风景迷人。发了不同颜色的进门证。(知情者应该明白这是对不同导游带队后付给导游的贴费的人数凭证,既然给导游发贴费,那每个游客和信士不是让白来的,好戏当然在后面。)我大致看了巢凤寺的建筑结构外,山壁上的大型宣传画上写的“白莲台上弥陀佛,紫林竹中观世音!”让人牢记,又俯眺了山下乡村的美景后,再去看看所谓一位自称居士的传道方式。说心里话,她的口才很厉害,讲人生的痛苦历程到信仰的好处,看破红尘,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等等一大堆,我嘴拙口笨,虽然道理都懂就是说不出来,自比不上,但我明白她的最终目的。其手法都很圆熟,讲完该学的意义,历史和灵验,让一居士再免费送一帖子,然后请资格老的讲师禅解帖语。年轻的讲师头头是道,替大众祷告灵神,然后再从另一居士那边去买(他们说请)烛灯,烛灯一大一小,价值不过几元的蜡烛香灯大的标价为200元,小的100元。我随行的旅行团中也有多买了蜡灯来烧灯拜佛。此处香火不断,人潮纷涌。
网上登的少林寺的香烛又不一样了。据说,香客们当初参观时,居士们问要不要烧香,验验灵光,当不知事因的人点起香烛后,香烛的开价从500元到1000元不等,说是释永信大法师念的经,能那么便宜吗?
前年我去广州市一座古老的华林寺中又碰到了这样的现象。在古老的庙堂正殿旁边,一排新修的房子中,都存有亡人的牌位,中间正上的要价有15万的,有10万的,庙里的小姐又不知我是老回回,很礼貌地给我耐心介绍牌位的好处,说活的人也可以提前定个牌位,或者给老人尽孝买个牌位,有些好牌位已经快卖完了。好价钱好牌位,然后好报,牌位的唯一标准不管来者是何人就是以金钱的多少来衡量。我心里在一直想着,那些窃贼、贪官、坏人只要有钱付款就有好牌位,难道也有好报?
而到大多数的名寺前,又是另一番赤裸裸的收费现象了,有些寺院按传统的中国民间习俗的吉利数字“九九九”或“八八八”来售卖各种产品(测字算命,香火等)。在著名的杭州西湖畔的碧云寺,门票是80元。我便问售票员:“信士们入寺拜佛,还要买门票吗?那不是拜佛要收费吗?”售票员答道:“其他地方都一样,明白么?这是文物单位!下一个!”
在僻远的河南汝县附近的大伾山八卦楼,太平光国寺和天宁寺等通票收费为60元。在遥远的东北哈尔滨市的极乐寺里,门票15元,里面有专门免费写字的,一张小黄纸(2毛左右)标价是5元。而且寺门口公告上有严禁声明,外香莫进,即明文规定,烧香必须在该寺购买(难道是因为外香不灵,该寺的内香就能灵验吗?)。这是哪方的规定?不光是大乘佛教还是小乘佛教应该没有这种规定吧?!
在青海附近的塔尔寺,藏佛教的第二大圣地,也是一样的收门票费。其他的名寺名庙没有机会去了,想到收费肯定是免不了的。
对于名胜古迹收费,如黄鹤楼、故宫等,不是宗教场所,收费高低另当别论,因为那是凡门之处。宗教场所应该不同了,起码古人是不敢明码收费的,虽有化缘的。而一座寺庙的收费,其经济效益已经远远超过了一个日本小型农具加工厂了,一座大的寺庙的收入,也已经大大超过一间日本名牌纺织厂的效益。日本的老板不如到中国开个日本式寺庙,不用头疼发明什么技术了,光收门票或垄断了灵验香烛的售卖,就够了。因为日本的寺庙是不能收门票的,日本的名胜古迹门票也少,但旅游业却发达,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加上各种完善法规,所以日本人没有办法靠寺庙来找财路。
在湖南的衡山寺,除了60元的门票外,里面的人还津津乐道地讲道,第一钟已经标到30万了,第二钟20万,后面的我再没有问。
我在思索着,古人有没有收费呢?敲钟收费应该是新事物吧!30万第一钟有何效果?积善成德?修条路,修个学校多好,给一村子穷人散去多好,30万敲一下钟,受益者究竟是谁?
我一直这样想着,古寺庙是前人积善修的,让那些善男信女有修行拜佛之地,现在的人没有修庙,没有投资,是和官方宗教文物部门有了关系,有势力的人物的富裕之路,当然不能冤枉一些修行的法师、和尚,他们是没有势力的,但更多的应该是迷茫,参与分财和我们凡人一样简单的致富之道。
一般看来,常人所指诟的官场腐败、商场的失信、假药次品已司空见惯,后来又是教育、学术界的腐败,现在这种社会腐败的积病已经毫无疑问大大地扩展到了人路的最后一块净地宗教领域了。这样整个社会已经被邪气污染了,到底哪里是人们去解脱、去倾诉、去超脱、去解放、去获得新生的一块净地呢?宗教领域的腐败,造成许多寺庙道院和名胜古迹及风景区在财神爷们下已经不分你我,金钱化以使神州多数人崇拜的净土玷污了。多少寺庙道院究竟是宗教场合还是商业之地,我也分不情。反正这些现象对以深受佛道思想影响的中华文化与迷茫、正邪不分的社会风气应该负有极大的责任。
我在大学学过的古典文学中所描绘的美好的境界和心中涌起的种种幻想中,那悠扬的寺庙钟声和松柏常青、绿树环绕的院庭,那一幕幕美好的境界,我再也寻找不到了。那里已经被凡人在凡界一样忙忙呼呼日夜争逐的金钱商业利益完全污染了。
我很喜欢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华人的佛教信徒,这里深受小乘正统佛教所倡导的梦中乞食,树下一夜,日中一食,托金钵戒等传统精神的影响,古风乃存。
基本上他们也还没有被污染佛性淳朴。我走过的寺庙不少,印度尼西亚三宝垅市的三宝洞庙,吉隆坡的陈氏书院,八打灵的大寺院,有些古寺古塔,豪华富丽,但还没有碰到一间收费的。
论和尚、寺庙化缘,无可厚非,自古有之。方丈、主持、和尚、法师、居士,就像总统和仆人都是一样的。也要吃,也要喝,都应是随缘的,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寺庙虽无收费也很富有,都有自愿化缘的,任何人也就没有意见。
有信徒的迷茫和迷蒙也可以不难想象,难道付出高价,能有平安吗?“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吗?俗语云:“天下的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也可改为“天下的寺庙四面开,有心无钱莫进来”。
虽然我是小小的文人,从下也认识过不少虔诚的一般佛教徒,从上也和国内外著名的佛道界领袖人物一起开过会,有过交往。对于那些德高望重的法师,都很尊敬。这些虔敬的佛教徒才让我体会到了一些真情。而散落在神州大地上几万座寺庙道院净地不同程度地受到玷污,却使人感到的是许多信徒的迷茫和堕落。因为神圣的宗教场所应该是人们在所谓的凡界饱受煎熬失望痛苦之余,来寻找心灵安慰和寄托人间最后的一块净地。
究竟各寺院是宗教圣地,还是商业区域?多些地方的入门收费是以“旅游胜地”和“风景区”来挂名收费的,那就名不正言不顺了。有些名山名寺如普陀山一年收入高达上亿元或几十亿元,许多中国西部的一个穷县的全部财政收入才3000万。少林寺,门票是100元一张,里面游玩后,一个感觉是这里更是一个旅游场所,是一个昂贵的旅游地。
二是除了门票以外,入了寺院里面,收费更是五花八门,比如许多寺庙硬性规定,“只能购买本寺庙香料”,“外面香料莫进”,这些规定与真正的佛教意义相距十万八千里了,是“打着红旗反红旗”。
三是有些宗教所反映出的种种丑恶现象,如打架、斗殴、喝酒、吃肉、和尚集体嫖妓,2007年8月8日,新加坡《联合早报》刊登了的报道中显示,一些经济发达地方的九成和尚犯戒条要娶妻生子,一些方丈或主持或活佛大肆敛财,其金钱少则几十万,多则十亿几十亿,出门有鱼有肉,又有宝马轿车,金屋藏娇,丑闻不断,令人发指。我只是南北一走,就看到了一幕幕毋庸遮掩全是公开的商业化现象,但若有人专门再去走遍大江南北寺院细心研究一番,可能会发掘出更详实更确切更多也更令人发指的腐败情形和黑暗面。
早在1500年以前,南朝思想家范缜在他的《神灭论》中对伪佛教现象说过“又惑以茫昧之言,惧以阿鼻之苦,诱以虚诞之辞,欣以兜率之乐。”
记得孙思邈(药王)在《大医精诚》对于理想的大夫这样写道: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研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岖、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这是古代中国医术的精要和境界,现代的医界不知有多少人能符合这些标准呢?没有正教的端庄信仰,有多少人能够抵御住人间凡界无尽的诱惑呢?根据药王孙思邈的标准,往下推理引用,那么佛界的情形如何呢?
在佛典《华严经》中提到“望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为魔业。”《劝发菩提心》也讲到“世有行人,一向修行,不究自心,但知外务,或求利养,或好名闻,或贪现世欲乐,或望未来果报,如是发心,名之为‘邪’”。
我们生活在一个痛苦的物欲横流的时代,正是由于人们在世间遇到的各种疾苦和痛苦,体遍了人间的炎凉及薄情后,现实世界信仰上的种种困惑,才跑到神圣的宗教场所投诉委屈,寻找安慰,踏入正道,回归生命。但可怜的迷途羔羊,又被一个个宰割一番,被更巧妙地宰割,人间的净界究竟在哪里啊?是在官场、商业界还是在渺渺的自然界?我也轻声地问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