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没有他的地址,他在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篇稿子后我就发了邮件询问他的地址和付款帐号,他直到现在还没有回信。好在他的稿费要下个月才发,到时候我再发个邮件问问就是了。”编辑的回答让我有些发懵。
“那他除了通过邮箱发稿件给你们外,还有没有其他联系方式啊?”
“没有了。”
“难道他的稿子就没有需要修改的地方,他就不需要和编辑交流什么的?”我穷追不舍地问道。
“我也奇怪,他好象特别了解我们杂志的风格,投过来的稿子很有针对性,就算有需要修改的地方,也是很小的改动,编辑直接就可以搞定的。”
“你能不能把他投稿的E-MAIL告诉我,我想和他交流交流写作方面的事,向人家学习学习。”我为了顺利地拿到轩辕舟的E-MAIL,找了个听上去冠冕堂皇的理由。
“咦!有点意思,他的E-MAIL用户名居然和你一样,都是kuaidaozou,不过你用的是163的邮箱,他用的是126的邮箱。”编辑发过来的话,又一次让我心生寒意。
我颤抖着点开了126的网页,在用户名的下拉栏里,果然有一个kuaidaozou的记录,虽然我以前登陆163邮箱也会留下同样的记录,但我知道,这次的记录绝对不是我留下来的。因为昨晚我给电脑重装了系统之后,直到现在都压根儿没有登陆过自己的邮箱。
5、他偷走了我的思想
我表情木然地望着电脑屏幕,脑子里一片空白,这间我住了很久的屋子,这时候竟让我觉得鬼气森森的。
一个人的恐惧往往源于未知的人和事。因为未知,所以不了解他们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自然也就无法控制。就像我现在的处境一样,我根本对那个叫轩辕舟的人一无所知,他却可以从容地在我屋里使用我的电脑,查看我的秘密文档,而我竟然一无所知。
他到底是谁?又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些问题困扰着我。我分明意识到,他的出现,对我而言肯定不会是什么好事。
我绝对不能任由这种情况不受控制地发展下去,我一定要把他找出来,哪怕他藏得再深。可是,就连杂志社的编辑都不知道他的地址,我又怎么能找到他呢?
我正胡思乱想着,电脑上的QQ又“嘀嘀嘀”地叫了起来,我点开对话框,看到编辑发过来的一个抱歉的表情和一句话:“实在对不起,我没能说服主编,他认为轩辕舟的稿子更适合我们杂志,用了他的。”
我淡淡地回了句“知道了。”就不再说话,继续想着怎么才能找到轩辕舟,以及找到他以后该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突然,我脑子里灵光一闪,想到说不定可以在他的作品里找到一些蛛丝马迹,于是飞快了打了一行字,发送出去:“能把轩辕舟的稿子发给我拜读一下吗?”
不一会儿,编辑就把稿子发给了我,一共有三篇,题目分别是《附骨之蛆》、《五骨诡偶》、《血色玫瑰斋》。
我一目十行地浏览着文稿,越看越觉得心惊胆寒。这时我才知道,编辑退我稿的时候,说了一句“题材雷同”,简直就是给足了我面子。
这些稿件和我写的那几篇何止是题材雷同,除了部分文字的使用和叙述方式不同之外,简直就是同一篇文章。甚至连文中人物的名字,都是相同的,也难怪编辑会认为轩辕舟其实就是我的另一个笔名。
人物名字!不对啊,“灵感仓库”里只是记录着我的灵感和一些题材,从来没有记录过人物名字,我写稿时一般都是开始写了才给人物取名,轩辕舟就算看过“灵感仓库”,也不应该知道这些名字啊!因为这些名字,只存储在我的思路里。
他连这些名字都偷走了,莫非他竟然能够偷偷阅读我的思想?
蓦然之间,我觉得一股寒意从我的脚底直窜脑门,如果这一切都是真的,那简直是一种无法理喻的状况。
那个叫轩辕舟的家伙,不仅仅是偷走我电脑里记载的灵感和题材,甚至连我脑子里的想法和构思也偷走了。如果不是因为他用这些偷来的东西写成小说发表的话,我根本就不会知道他的存在。
而他在完全可以隐藏自己的情况下,偏偏却要这样做,是不是表明他已经不需要隐藏自己了,而是要光明正大地出现在我面前。
这时候,我隐隐约约地感觉到了一种无形的危险,虽然暂时还没有任何征兆,能够证明那个叫轩辕舟的家伙会做出什么对我不利的举动,但一种本能的恐惧已在我心底悄然生根。
6、人格分裂症
我对轩辕舟的调查毫无结果,但是他的存在确确实实地影响着我的生活。我已经一个月没有写过什么东西了,我想就算我写了投出去也会被退。
事实上,最近我也总能在收到的杂志样刊上看见他的文章。而且只有我自己清楚,那些文章的内容确确实实和我脑子里的灵感和构思一模一样。
这是一件很诡异的事,我无法讲给别人听,因为我甚至根本不能证明这件事正在发生。我唯一的希望就是等到轩辕舟给杂志社的编辑回了邮件,我问到他的地址后去找他当面问个明白。
这天,我登陆上了QQ,好久没有和我说话的编辑突然发过来一句话:“稿费已经打到你卡上,你抽时间去对对帐吧。”
“稿费?什么稿费,我这期没有上稿啊。”我诧异地问道。
“老大,你玩够没有啊,换笔名这么简单的事你也搞得怎么复杂,要不是做访谈的话,你还是打死都不承认。同样的稿子用不同的笔名交两份,你嫌我们编辑的事儿不多啊!干脆下次收稿费也换个帐号姓名什么的,再继续装成两个人吧。”
“你的意思是,轩辕舟留下的帐号是我的帐号?”我一边问着,一边快速地登陆到网上银行查了一下帐,帐上果然多了几笔钱。
“好了,不和你聊了,我还有好多稿子要看。对了,你发回来的访谈问题回答得相当不错,这期杂志已经进厂了,出来后就给你寄样刊。我忙一会儿了,再见。”
编辑的话让我有些发懵,因为他从来没有给我做过什么访谈,看来编辑说的访谈是给轩辕舟做的,他大概在访谈里说了轩辕舟是我的另外一个笔名,并且还留下了我的帐号当作收稿费的付款帐号,这样一来,所有的人都会认为他和我是同一个人了。
他盗取了我的灵感和思想,辛辛苦苦写了稿子发表,稿费却发给了我。他既然不要稿费,那么他想要什么呢?我心里动了一下,急忙对编辑说:“等等,我不小心把访谈的底稿弄丢了,你发一份给我再看看。”
点开编辑发来的文稿,我看着题目《新锐悬疑恐怖作家轩辕舟访谈》,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
编:快刀这个笔名在圈子里已经有了一定的人气,你为什么想到舍弃这个笔名而换作另外一个笔名?
舟:我觉得一个作者想要突破自我,最大的敌人其实就是自己,我换笔名也正是想以一个全新的自己,替代并超越原来的快刀。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种很有意思的心理体验,我想象着我和快刀是两个不同的人,但同样在竞争着某些东西,这种感觉不是每个人都能体验到的。”
编:你所说的同样在竞争着某些东西,指的是些什么?
舟:这个所指的就比较空泛了,往小了说是灵感、题材什么的,往大了说是思想、生活之类的,我想这个问题的答案只有我和快刀最为清楚。
编:不愧是悬疑作家,回答问题也句句充满了玄机。谢谢你接受我们的采访,希望以后看到更多你的优秀作品。
……”
轩辕舟真的是我另外一个笔名?为什么我自己一点儿都不知道!难道我患上了人格分裂症,发病时的我就变成了轩辕舟,过着另外一种生活,一种现在的我不了解的生活。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发病时的轩辕舟竟然还可以不停地写稿来为我挣稿费,我居然会遇到这样的好事儿?我摇了摇头,挤出一丝苦笑。我怎么也不敢相信,这样的好事会落到我头上。
7、《替代》
虽然我不相信自己患有人格分裂症,但仔细想想,这种可能性却最能合理解释我所遇到的怪事,所以我决定去找心理医生看一看。
在心理诊所里,我没有告诉医生我遇到的诡异事件,只是说我遇到了一些怪事,心理上很困扰。之后,我填了两大张问卷,又回答了一些心理医生提出的问题后,心理医生告诉我说,我的心理上确实有一点毛病,但不是什么大毛病,大概是压力太大造成的。
我听完他的一大堆套话后,直接说道:“麻烦你给我个准确说法,我的心理到底是健康还是不健康。”
心理医生迟疑了一下,嘴角一咧,笑着说:“你的心理应该算是比较健康的,起码比大多数来这里的人健康得多。”
“像我这样的人有没有可能患上人格分裂症?”
“每个人的潜意识里都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人格,在某种诱因的刺激下,不同的人格就有可能表现出来并支配其大脑活动……”
我打断了他的话,问道:“别讲那么多理论上的东西,你就直说,我患上人格分裂症的几率有百分之几?”
“其实,人格分裂症的病例并不是很多,我觉得这点你完全没有必要担心……”
从心理诊所出来之后,我又去了本地最大的一家医院,在神经科挂了一个专家号,这次是一位享受专家津贴的老医生为我看的病,他的结论同样是我的心理基本正常,患上人格分裂症的可能性极小。
两位医生的结论惊人地一致,可我却不知道这到底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如果我真的检查出了有心理疾病,患上了人格分裂症的话,那些怪事便都有了解释。可现在这种情况,反倒让那些怪事完全无法解释,显得更加神秘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依旧生活在困惑之中,只是不再那么恐惧了,但我的生活却在不知不觉地改变着。因为轩辕舟的存在不但没有给我带来什么可怕的事情,反倒让我凭空多了些收入,现在我已经基本上不用写东西了,而即使我不写,帐户上照样会有稿费进帐。
我变得越来越懒惰,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胡思乱想。我发现,只要我不停止思想,轩辕舟总会在我脑子里捕捉到有用的东西化作文字,我自然落得坐享其成。
这天晚上,我又早早地躺到了床上,一边胡乱地冥想着,一边进入了梦乡。睡到半夜,我突然醒了过来,我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睛,却立即被一阵光亮刺激得重新闭上。隔了一阵,我再次睁开眼睛,发现刚才的光亮是电脑显示器发出来的。
我明明记得自己上床睡觉前是关了电脑的,谁又把它打开了?
我起身下床,走到电脑桌前坐了下来,朝电脑上看去。那上面是一篇文稿,文稿的题目是《替代》,作者是——轩辕舟!
我身上的汗毛一下就全部竖了起来,冷汗也从额头上一个劲儿地往外冒。我猛地站了起来,摁亮了电脑桌上的台灯,强压住心里的恐惧,目光在屋子里四处搜寻。
屋子里除了我之外,一个人也没有!
过了好半天,我狂跳的心脏才慢慢恢复了正常,我开亮了屋子里所有的灯之后,重新回到电脑桌前坐了下来,开始阅读那篇《替代》。
滚动条渐渐拉到了文档的最后,我的身子却已经慢慢地瘫软在椅子上,而眼前浮现的,是一个又一个跳动的文字,那些文字,正是小说《替代》里那段让我毛骨悚然的结尾……
尾声
“孤独的人是可耻的。
他靠写字为生,像他这样整天窝在家中、沉迷于网络的人,注定不会有什么朋友。他与别人的交往多是在网上进行,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他就算是消失了也没有人会注意到。
而我正是抓住了他的这些弱点,并用微薄的代价唤醒了他不劳而获的惰性,让他在不知不觉中沉沦,最后终于被我替代!
其实,这个世界上,像他这样活着的人还有很多很多……
下一个被我替代的人,又会是谁呢?
——完稿于2008年9月27日星期六”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