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子有方
1.教育知识导引的爱——学会正确的爱
1)尽可能让孩子处于家庭的中心位置;
2)舍得为孩子的经济支出和时间支出;
3)安排好孩子的衣食住行,譬如跟孩子准备专门的食谱;
4)注重孩子的体育锻炼;
5)不要溺爱;
6)不要强迫命令孩子。
2.家是“爱的港湾”——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1)选择有着良好性格和品德的配偶;
2)不断改变和优化自己的性格和品德;
3)携家人出游;
4)召开家庭会议;
5)开展家庭游戏,例如“躲猫猫”、比赛走路、比赛跑步、比赛跳绳、比赛打羽毛球、比赛装积木、下跳子棋、下象棋、下围棋、玩围棋五子连、“词语接龙”等常见的游戏等;
6)与家人一起散步;
7)与家人一起看电视、电影;
8)在家里放音乐、唱卡拉OK;
9)翻看家庭照片;
10)述说孩子过去的趣事。
3.爱的艺术和技巧
1)明确指出自己为孩子的辛勤付出;
2)庆贺孩子的成功,用拥抱、外出吃饭等方式;
3)给孩子写明信片、写信、写诗、写小纸条等。
4.跟孩子平起平坐——尊重孩子
1)切忌经常打骂孩子;
2)孩子越大,对孩子的教育、引导,越要用商量、建议的口吻;
3)平等地对待孩子;
4)信任孩子;
5)尊重孩子的同学和朋友;
6)勇敢跟孩子道歉。
5.爱屋及乌,爱子及嗜——充分尊重、发挥、利用孩子的兴趣爱好
1)带领孩子参加各类活动(如来到大自然与花鸟虫鱼亲密接触、参观博物馆等),告诉他各种丰富的社会事件,给他读或者让他读各类书籍,以唤起孩子的兴趣;
2)孩子有了兴趣,家长应当创造条件让他善于发挥和保持;
3)对孩子的某些兴趣应当限制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
4)理解和尊重孩子兴趣的产生、改变或重新选择。
没有赏识,便谈不上教育
1.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赏识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
1)将“表扬要远远大于批评”作为对待孩子的基本准则之一;
2)孩子有任何成绩,都应给予热情的鼓励、表扬、肯定;
3)对孩子进行评价时,每次应先摆出优点,再谈缺点;
4)在亲戚朋友面前,尽可能夸奖她。
2.孩子优点的有无,决定于家长的“眼睛”
1)端正心态,认识到孩子是一个有着独立人格和尊严的人;
2)不能老是以抱怨的心态、挑剔的眼光去看待孩子;
3)不能以一个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
4)发现孩子的优点要有开阔的眼光和标准,德、智、体、美、劳都应该评价的视角,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都是评价的起点,不能光以孩子的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的评判依据和标准;
5)发现和把握孩子的点滴进步。
3.赏识教育的窍门
1)赏识应当实事求是,赏识的指向内容应当尽可能具体、明确、细致;
2)赏识的方式要多种多样,“真不错”、“太好了”、“真棒”、“很好”都是常见的赏识言语。赏识的肢体动作也很多,竖大拇指,给一个眼神,点一点头,欣赏的微笑,拥抱,亲吻,拍拍肩膀,拍拍头……物质刺激和精神奖励相结合;
3)抓住孩子的兴趣和兴奋点,善于“投其所好”;
4)凝聚着家长真诚的情感;
5)应当新颖别致;
6)应当恰当适度;
7)奖励的目标既不要设定太高,也不要太低;
8)奖励的承诺一定要兑现;
9)采用恰当的方式和孩子一起庆祝孩子的成功。
4.一味地责骂只会毁掉孩子
1)孩子有了缺点错误,不能总是批评,要把表扬艺术地掺和进来,把宽容、沉默和放任连缀其中;
2)可让孩子自食其错误行为和缺点的后果——教育学上的自然惩罚法;
3)改变一味责骂孩子的习惯,家长必须完善自己的性格(如容忍、宽厚等);
4)对于孩子的成长,学会耐心等待。
5.无规矩不成方圆——不可缺少的约束、批评和处罚
1)约束的内容和要求应当根据孩子的成长状况和成长阶段适时逐步提出,不可过多过度提出;
2)家长对孩子的各种约束,还得有要求程度差别,尤其应注重道德和安全方面的约束;
3)约束从来都不是越多越好,约束只能是一些基本的要求,不能事事、处处设置;
4)在严肃、冷静的态度下摆事实、讲道理,是最有效的批评方式;
5)批评注意场合;
6)批评的时间也不宜过长;
7)批评的过程中可以有孩子的申诉、辩解,家长要认真听取;
8)批评的语气应根据问题的大小区别对待;批评的方式也可多种多样,有时用一个眼神,有时用一个表情,有时用一张纸条,有时造一个情景;
9)也不要事事批评;
10)处罚不是体罚;
11)对孩子的处罚一般要事先约定;
12)在孩子的错误行为刚刚开始实行时,家长应当予以提醒和警告;
13)对孩子的处罚说到做到;
14)对孩子的处罚善于抓住孩子的兴趣和兴奋点;
15)给孩子的处罚,要因人因事而异,轻重恰当;
16)处罚要尽可能的少。
6.天高任鸟飞——放任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管理方法
1)给孩子们自由,让孩子们自主、独立,就是教育管理上的放任;
2)放任就是给予孩子足够自由支配的时间,让他有可能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
3)不要事事对孩子进行指导、教育、评价;
4)放任需要家长宽广的胸怀;
5)放任需要家长的信任;
6)放任不等同于完全的撒手不管、放任自流,它是一定时间和范围的教育管理的停止和罢手;
7)放任的程度需因人因时而异。
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
1.好习惯撑起好成绩——学习习惯的培养专心致志的习惯
1)从抓孩子玩的专心致志开始培养;
2)培养孩子认真负责的态度和情感、自制能力以及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3)综合运用赏识、奖励、教育、引导,约束、处罚等方法;
4)为孩子创造一个舒适、安静、良好的学习环境;
5)保证孩子娱乐和玩的时间,安排学习的时间一次不能过长;
6)要求孩子做作业时不吃东西,不玩东西,不看电视,不拖延不磨蹭;
7)学习的计划性可以提高学习的专注性。
阅读习惯
1)给孩子朗读简易的儿歌、儿童故事;
2)睡前给孩子读故事;
3)让孩子自己看画报;
4)家长自己经常在家里阅读;
5)奖励刺激孩子读书;
6)带孩子上书店买书、买杂志,为他订阅报刊;
7)跟孩子做读书交流;
8)买好书作为礼品来赠送。
良好的作文习惯
1)第一个步骤是思考的过程,包括全面构思文章的主题、结构、开头、结尾、详写、略写等内容,用时10~15分钟;
2)第二个步骤是写作的过程,用时45~50分钟;
3)思考和写作过程必须全神贯注。
仔细检查作业的习惯
1)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告诉他学习不是家长的事,而是自己的事;
2)运用奖励、处罚等措施,不过要综合考虑孩子的具体情况;
3)开始家长帮孩子检查作业时示范给孩子看,之后逐步放手;
4)家长做事应当精细化。
2.良习滋养健康之躯——生活习惯的培养
讲卫生的习惯
1)家长的约束和要求应当具体实在;
2)家长适当的表扬和批评;
3)家长的言传身教。
不熬夜的习惯
1)让孩子养成快捷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2)增强孩子学习的计划性;
3)帮助孩子学会在学习上的拒绝和舍弃;
4)越是考试前越要让孩子早点睡觉。
用记事本(条)规划办事学习的习惯
1)让孩子准备一个记事本,按要求规定安排学习;
2)教孩子使用记事纸条的方式学习和办事。
生活简单化的习惯
1)家庭生活追求简洁、朴素;
2)引导孩子不过多地涉足人际关系;
3)不要对女孩子的穿着给予过多评价;
4)规定和控制孩子看电视和娱乐游戏的时间。
动作快捷的习惯
1)家长的引领和示范;
2)培养孩子思维的快捷;
3)家长适时地规范、引导、赞扬、鼓励、约束、批评;
4)召开专门家庭会议研究解决孩子动作慢的问题。
基本的文明礼貌习惯
1)告诉孩子文明礼貌的基本常识或规矩;
2)家长提高自身的修养;
3)少用强硬的命令语气让孩子去做事,多用商量口吻;
4)对孩子说“谢谢”、“你好”、“请”、“对不起”等礼貌用语;
5)让孩子学会微笑;
6)抓孩子品德的培养;
7)有意识地锤炼孩子的气质、性格。
3.寻找智慧之门的钥匙——思维习惯的培养
思维的全面性
1)要求孩子考虑问题周到、细致、全面;
2)提醒孩子善于多角度、多方位、综合性地扩展思维的空间,不片面,不遗漏;
3)让孩子不断积累知识经验。
思维的深刻性
1)鼓励孩子提出问题,欣赏孩子“打破砂锅问到底”的行为;
2)引导孩子学习抽象概括,层层深化、推理(可以尝试让孩子看侦探小说);
3)不断发现事物间的联系,寻找事件和事物的起因(围绕“为什么”做文章);
4)慢慢地使孩子学习总结和摸索规律。
思维的敏捷性
1)可以经常性地对孩子进行快速思维训练、限时训练,譬如可以进行“算24”的游戏、词语接龙的游戏等;
2)训练孩子快速讲话、快速阅读、快速演算;
3)要求孩子在生活行为上快捷麻利。
思维的批判性
1)鼓励孩子敢于质疑和提出不同意见;
2)家长须具有包容的精神和胸怀,容忍孩子跟自己不一致的观点;
3)在家里营造民主的气氛。
想象力
1)从小就对孩子给予童话故事的熏染;
2)可能的话,给他买各式玩具;
3)尽可能带他去公园、博物馆、野外等地方,让他多观察世界;
4)多给他听音乐;
5)引导他看充满想象力的电视、电影、画报;
6)鼓励孩子多读书,尤其是科技幻想、神话童话、诗歌类书籍;
7)让孩子自己编故事;
8)让他画想象图画;
9)切忌批评、嘲笑孩子的想象行为。
创造力
1)除了智力因素,还应从非智力因素(如坚韧、自信、敢于冒险等)入手培养创造力;
2)鼓励和放任孩子在自己兴趣领域的“标新立异”;
3)培养创造力要从幼儿期和学龄期开始;
4)始终激励孩子的各种创新行为;
5)在对孩子进行批评、约束的时候,不要附带抹杀了孩子的创造力。
4.“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体育锻炼和运动习惯的培养
1)培养孩子开展体育活动的兴趣;
2)在精力上、经费上、时间上支持孩子开展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
3)引导孩子报名参加学校、少年宫等各种地方的体育兴趣小组;
4)鼓励孩子参加各种体育比赛;
5)家长自己爱好和参加体育运动;
6)和孩子一起运动,实施家庭“情感体育”,开展跳绳、拍球、跳橡皮筋、爬山、打乒乓球、跑步、放风筝、踢球、掷飞碟、骑单车等活动;
7)和孩子一起制订明确的运动和锻炼计划,并认真实施;
8)制订奖励和约束措施,培养孩子体育锻炼和运动的持久性、经常性;
9)可以要孩子邀好朋友一起运动。
多管齐下的教育方法
1.喊口号激励法——让孩子喊口号强化相关意念
1)根据孩子思想、行为的实际制定的简要标语(不要超过100字);
2)将标语张贴在孩子的书房或卧室等位置;
3)定期要孩子面向标语,作宣誓状,大声诵读或呼喊标语内容;
4)要求孩子想象自己能够做到或者已经做到了标语中的内容;
5)要求孩子始终真诚、坚定、全神贯注;
6)每一次重复上述诵读或呼喊3~5遍;
7)实施中,家长有选择地讲解标语的内涵,或总结孩子在近期的执行情况。
2.短信提醒润无声
1)针对孩子的思想、品德、学习、性格等方面的一些实际情况编写教育短信内容;
2)字数不宜过多;
3)短信提醒不宜太频繁。
3.小纸条承载大道理
1)针对孩子的思想、品德、学习、性格等方面的一些实际情况编写小纸条的内容;
2)文字宜富有情感;
3)文字短小、精悍,有针对性;
4)可以摘抄名人名言。
4.自我管理的好工具——励志日记
1)告诉孩子写励志日记主要是为了总结自己、激励自己、提升自己;
2)告诉孩子写日记就是自己进行心灵的交流;
3)日记可以是三言两语,不拘一格;
4)让孩子坚持写。
5.“尺牍传情”,感动孩子
1)写信主要围绕对孩子思想、品德、性格等方面的总结展开;
2)不必追求文采;
3)不必长篇大论;
4)追求真情实感。
6.畅所欲言的家庭会议——定期召开家庭会议,开展每周总结
1)家庭会议的内容主要是对以孩子为中心的家人的总结、评价、建议、希望;
2)家庭会议可以每三个月或半年召开一次,每次不超过一个半小时;
3)对孩子的总结首先要肯定其优点;
4)对家庭会议进行记录,适时检查记录本上内容的执行情况;
5)根据孩子年龄大小来决定每周总结会的频率,小学生可以一周一次;初中生可以两周一次;高中生可以一月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