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777700000032

第32章 常用针灸方法(3)

(三)弯针

弯针指针身在病人体内形成弯曲。

1.表现针柄改变了刺入时的方向和角度,提插、捻转、出针均感到困难,患者感到针处疼痛。

2.原因医者进针手法不熟练,用力过猛过强;或针下碰到坚硬组织;或因患者在留针时移动了体位;或因针柄受到外力碰击;或因滞针处理不当,造成肌肉猛烈收缩,牵拉针身,形成弯针。

3.处理出现弯针后,不得再行提插、捻转等手法。若针身轻微弯曲,应慢慢将针起出;若弯曲角度较大,应顺着弯曲方向将针退出;若弯曲不止一处,须视针柄扭转倾斜的方向,顺势分段退出;若因患者移动体位所致,应使患者慢慢恢复原来的体位后,将针缓缓起出。切忌强行拔针,以防断针。

4.预防医者施术手法要熟练,指力要轻巧,避免进针过猛、过速。患者的体位要舒适,留针时不得移动体位。注意保护针刺部位和针柄不受外物碰压。

(四)断针

断针指针身折断在体内,又称折针。

1.表现行针或出针时发现针身断裂,断端部分针身露在皮肤上面,或断端全部陷没于皮肤之下。

2.原因针具质量欠佳,针身或针根有损伤、锈蚀、裂痕,针前失于检查,针刺时将针身全部刺入;针刺手法过猛、过强,致局部肌肉猛烈收缩;留针时患者移位,或针柄受到外力碰撞;滞针、弯针未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

3.处理医者态度必须镇静,并嘱患者不要惊慌,保持原有体位,防止残端向深层陷入。若残端部分针身显露于皮肤之外,可用镊子将针取出;若断端与皮肤相平或稍低而可见者,可用左手拇、食指在针旁挤压,使断端显露后取出;若折断部分全部陷入皮下,无法用上述方法取出者,必须在X 线下定位后,手术取出。

4.预防针前必须认真检查针具,对不符合要求者剔除不用;避免过猛、过强行针;留针时嘱患者不要移动体位,保护针柄免受外力碰撞;操作时应将针身留2~3分于皮肤之外,不要全部刺入,选针时注意留有余地;及时处理滞针与弯针,不可强行硬拔。

(五)血肿

血肿指针刺部位出现的皮下出血而引起的肿痛。

1.表现出针后针孔出血,局部青紫肿胀疼痛。

2.原因针尖弯曲带钩,使皮肉受损,或刺伤血管;针刺部位皮下血管丰富,针刺时手法过重,甚至捣针;个别患者为凝血机制障碍所致。

3.处理针孔出血者用消毒干棉球压迫止血,压迫不止者冷敷止血;出血量少而局部青紫肿胀不大者,一般不必处理,可自行消退;出血量多,局部青紫面积较大,肿胀疼痛较剧而且影响到活动功能时,可先作冷敷止血,24小时后再作热敷,以促使局部瘀血消散吸收。

4.预防针具要经常检修,消除针尖钩曲;熟悉穴位局部解剖,避开血管针刺;在眼区等皮下血管丰富处施术时,针刺手法不宜过重,切忌捣针;经常出现血肿者,应作血液病学检查,属血液病者不宜针刺治疗;出针时立即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

十、针刺的注意事项

1.患者在过于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针刺;对于身体瘦弱、气虚血亏的患者,针刺手法不宜过强,并应尽量选用卧位。

2.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

3.小儿囟门未合时,头顶部腧穴不宜针刺。

4.孕妇不宜刺小腹部、腰骶部腧穴,以及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通经活血穴。妇女行经期,若非为了调经,亦慎用针刺。

5.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

6.对尿潴留等患者在针刺小腹部腧穴时,应掌握适当的针刺方向、角度、深度等,以免误伤膀胱等器官,出现意外事故。

灸法

灸,灼烧的意思。灸法主要是借灸火的热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医学入门·针灸》载:“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说明灸法有其独特的疗效。

一、灸法的材料

施灸的原料很多,但以艾叶作为主要灸料。艾属草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我国各地均有生长,以蕲州产者为佳,故有“蕲艾”之称。艾叶气味芳香,辛温味苦,容易燃烧,火力温和,故为施灸佳料。《名医别录》载:“艾味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选用干燥的艾叶,捣制后除去杂质,即可制成纯净细软的艾绒,晒干贮藏,以备应用。《孟子·离娄篇》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之说。此外,还有以白芥子、毛莨、灯心草等作为施灸的材料。

二、灸法的作用

(一)温经散寒

灸火的温和热力具有直接的温通经络,祛散寒邪的功用,这正是寒者温之的具体运用。《素问·异法方宜论篇》说:“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炳。”可见灸法具有温经散寒的功能。临床上可以治疗寒湿痹痛和寒邪为患之胃脘痛、腹痛、泄泻、痢疾等病症。

(二)扶阳固脱

灸火的热力具有扶助阳气,举陷固脱的功能,以治疗阳气下陷之脏器下垂和阳气虚脱之寒证、厥证、脱证等。《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说明阳气之重要性。阳衰则阴盛,阴盛则为寒、为厥,甚则欲脱,当此之时,就可用艾条来温补,扶助虚脱之阳气,故《扁鹊心书》说:“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伤寒论》也说:“下利,手足逆冷,无脉者,灸之”。可见阳气下陷或欲脱之危证,皆可用灸法。临床上常用于各种虚寒证、寒厥证、虚脱证和中气不足、阳气下陷而引起的遗尿、脱肛、阴挺、崩漏、带下等病症。

(三)消瘀散结

灸火的温和热力具有行气活血、消瘀散结的作用。

《灵枢·刺节真邪》篇说:“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气为血帅,血随气行,气得温则行,气行则血亦行。灸能使气机通调,营卫和畅,故瘀结自散。所以,临床常用于气血凝滞之疾病,如乳痈初起、瘰疬、瘿瘤等病症。

(四)防病保健

灸法可以激发人体正气,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备急千金要方·灸例》云:“凡人吴蜀地游宦,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瘟疟毒气不能著人也,故吴蜀多行灸法”。《扁鹊心书·须识扶阳》说:“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俗语说:“三里灸不绝,一切灾病息”,又说:“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由此说明灸法可起防病保健的作用,也就是说无病施灸,可以激发人体的正气,增强抗病的能力,使人精力充沛,长寿不衰。

三、灸法的种类及其运用

灸法种类很多,常用灸法如下。

(一)艾炷灸

艾炷灸是将纯净的艾绒放在平板上,用手搓捏成大小不等的圆锥形艾炷,置于施灸部位点燃而防治疾病的方法。常用的艾炷或如麦粒,或如苍耳子,或如莲子,或如半截橄榄等。每燃烧完一个艾炷,称之为一壮。艾炷灸可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种。

1.艾炷直接灸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的方法。古代常以阳隧映日所点燃的火来点燃艾炷,此火称为明火,以此火点艾炷施灸称为明灸。因把艾炷直接放在腧穴所在的皮肤表面点燃施灸,故又称为着肤灸、着肉灸。根据灸后对皮肤刺激的程度不同,又分为瘢痕灸和无瘢痕灸两种。若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

(1)瘢痕灸:又名化脓灸。施灸时先将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大蒜汁,以增强粘附和刺激作用,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用火点燃艾炷施灸。每壮艾炷必须燃尽,除去灰烬后,方可继续易炷再灸,待规定壮数灸完为止。施灸时由于艾火烧灼皮肤,因此可产生剧痛,此时可用手在施灸腧穴四周轻轻拍打以减轻疼痛。灸毕,在施灸穴位上贴敷消炎药膏,大约1周可化脓形成灸疮,灸疮5~6周愈合,留有瘢痕,故称“瘢痕灸”。在灸疮化脓期间,需注意局部清洁,每天换膏药1次,以避免继发感染。《针灸资生经》说:“凡着艾得灸疮,所患即瘥,若不发,其病不愈”。可见灸疮的发和不发与疗效有密切关系。因此,应叮嘱病人多吃羊肉、豆腐等营养丰富的食物促使灸疮的透发。就灸疮而言,是局部组织经烫伤后产生的化脓现象,已对穴位局部产生一个持续的刺激,有治病保健作用。但对身体过于虚弱,或有糖尿病、皮肤病的患者不宜使用此法。临床常用于治疗哮喘、慢性胃肠病、瘰疬等,但由于这种方法灸后遗有瘢痕,故灸前必须征求患者的同意及合作。

(2)无瘢痕灸:又称非化脓灸。施灸时先在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凡士林,以使艾炷便于粘附,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剩2/5或1/4而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时,即可易炷再灸,待将规定壮数灸完为止。一般应灸至局部皮肤出现红晕而不起泡为度。施灸后皮肤不致起泡,或起泡后亦不致形成灸疮。此法适用于慢性虚寒性疾病,如哮喘、眩晕、慢性腹泻、风寒湿痹和皮肤疣等。

2.间接灸是指用药物或其他材料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灸的方法,故又称隔物灸。间接灸所用间隔药物或材料很多,如以生姜间隔者,称“隔姜灸”;用食盐间隔者,称隔盐灸;以附子饼间隔者,称隔附子饼灸。

(1)隔姜灸:将鲜生姜切成直径大约2~3cm,厚约0.2~0.3cm 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后,易炷再灸。灸完所规定的壮数,以皮肤红晕而不起泡为度。在施灸过程中,若患者感觉灼热不可忍受时,可将姜片向上提起,或缓慢移动姜片。此法应用很广,常用于因寒而致的呕吐、腹痛以及风寒湿痹等,有温胃止呕、散寒止痛的作用。

(2)隔蒜灸:用鲜大蒜头,切成厚约0.2~0.3cm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捣蒜如泥亦可),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所规定的壮数。因大蒜液对皮肤有刺激性,灸后容易起泡,若不使起泡,可将蒜片向上提起,或缓慢移动蒜片。此法多用于治疗瘰疬、肺痨及初起的肿疡等,有清热解毒、杀虫等作用。此外,尚有一种自大椎穴起至腰俞穴铺敷一层蒜泥的铺灸法(长蛇灸),民间用于治疗虚劳、顽痹等证。

(3)隔盐灸:因本法只用于脐部,又称神阙灸。用纯净干燥的精制食盐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如患者稍感灼痛,即更换艾炷。此法有回阳、救逆、固脱之功,但需连续施灸,不拘壮数,以待脉起、肢温、证候改善。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急性寒性腹痛、吐泻、痢疾、小便不利、中风脱证等。

(4)隔附子饼灸:以附子片或附子药饼作间隔物。药饼的制法,是将附子研成细末,以黄酒调和,制成直径约3cm、厚约0.8cm 的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放在应灸腧穴或患处,上置艾炷,点燃施灸,直至灸完所规定的壮数为止。由于附子辛温大热,有温肾补阳的作用,故多用于治疗命门火衰而致的阳痿、早泄、遗精和疮疡久溃不敛等。

(5)隔豆豉饼灸:用淡豆豉为细末,过筛,量疮之大小,以适量药末和人黄酒作饼,软硬适中,约厚0.6cm,放于疮孔周围,上置艾炷灸之,勿使皮破,每日灸1次,以愈为度。豆豉味苦,性寒,功能解表发汗,除烦。本法对疮疽发背,恶疮肿硬不溃,不敛,疮色黑暗者最为有效,可促使疮口愈合。

(6)隔胡椒饼灸:以白胡椒末适量,加面粉和水制成,厚约0.5cm,直径约2cm 的圆饼,使中央呈凹陷形,置适量药末(如丁香、麝香、肉桂等)于内填平,上置艾炷,点燃施灸。灸完所规定的壮数,以觉温热舒适为度。胡椒味辛性热,有温中散寒之功。主要用于治疗胃寒呕吐、腹痛泄泻、风寒湿痹和面部麻木等。

(二)艾条灸艾条灸即将艾绒制作成艾条进行施灸。艾条的制作方法是:取纯净细软的艾绒24g,平铺在26cm 长,20cm 宽的细草纸上,将其卷成直径约1.5cm 的圆柱形的艾卷,要求卷紧,外裹以质地柔软疏松而又坚韧的桑皮纸,用胶水或浆糊封口而成。也有在艾绒中掺人肉桂、干姜、丁香、一独活、细辛、白芷、雄黄、苍术、没药、乳香、川椒各等分的细末6g,则成为药艾条。

艾条灸可分为悬起灸和实按灸两种方式。1.悬灸施灸时将艾条悬放在距离穴位一定高度上进行熏烤,不使艾条点燃端直接接触皮肤,称为“悬灸”。悬起灸根据实际操作方法不同,分为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

同类推荐
  • 国学养生密码:国学精粹与百姓养生

    国学养生密码:国学精粹与百姓养生

    《国学养生密码:国学精粹与百姓养生》取国学中养生文化的精髓,编录成一套可运用于实际的养生方案,使之成为您身边的保健医生和养生导师,使您真正做到内修外炼,在压力和忙碌中运用国学并学会养生。“养生”一词,始见于道家的《庄子·内篇》。我国是一个非常注重养生的国度,儒、释、道等国学在形成过程中,养生文化都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
  • 新版针灸、拔罐、刮痧、按摩治病妙法(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新版针灸、拔罐、刮痧、按摩治病妙法(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无论是针灸、拔罐疗法,还是刮痧疗法,都属于自然医疗保健方法,对身体很有益处。然而,现代人对于这些疗法大多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所以本书集中讲解了针灸、拔罐、刮痧的医学理论,同时收录了大量简单、实用又有效的防病治病方法,让更多的人认识能内病外治的针灸法,了解能驱除寒邪的拔罐法,掌握能找出疾病的刮痧术,学会自我诊断和保健,同时也为家人的健康提供一份保障。
  • 呼吸系统常见病家庭必备手册

    呼吸系统常见病家庭必备手册

    本书是一本关于呼吸系统基础知识和呼吸系统常见疾病防治的科普宣教书籍。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让广大老百姓能够认识呼吸系统,了解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预防、保健和治疗: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自己的呼吸系统,减少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发生呼吸系统疾病时,怎样做才能使疾病更早康复、避免出现严重并发症;最终能够实现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保持健康体魄,减少因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致残、减少医疗费用、减轻社会负担。
  • 青少年健康四季(图说百科丛书)

    青少年健康四季(图说百科丛书)

    中医儿科学是整个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历史的长河中,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俗云:“若无干小,卒不成大”,所以儿童是人类的花朵,一切事业的接班人。自古以来,由于中医儿科诊疗技术的特色,致使儿童茁壮成长,开创了人类历史的辉煌。迄至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仍然继续为儿童健康而服务,并显示出一定的优势,尤其它对儿童的保育、将养、调护、预防的知识,有其独到之处,不仅可为国内儿童提供健康的保障,特别今天中医药学正在走向世界各地,向世界各个角落传播,定将为全球20多亿儿童造福,并做出巨大的贡献。
  •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大全集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大全集

    本书深入挖掘了《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智慧,对成为后代中医养生最基本理论的“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形神合一”、“因人施养”等养生原则进行了深刻、透彻的解读。同时结合当今中国人的生活特点,介绍了大量具有可操作性的中医养生实用方法,以帮助读者切实掌握补足阳气的方法、不同体质的养生法、十二时辰养生法、四季养生法、经络养生法、情志养生法、饮食养生法、阶段养生法、女人养颜秘方、中医自然疗法、诊病秘法等。此外,本书几乎囊括了所有从《黄帝内经》衍生出来的养生方法及理念,诸如华佗、孙思邈、朱丹溪、李时珍等历代名医的养生精髓,以及众多当代国医大师的养生绝学。
热门推荐
  • 执剑记

    执剑记

    白启来到这个万法争鸣的世界。是泯于众人还是强势崛起?这是一个由漆黑剑匣引出的热血故事,执三尺青锋,战天下百家。三尺雕纹黑剑匣,万剑齐出镇穹下。一把墨剑,要把这天地捅个通透。无他,唯一字,战尔!我只想写出心中的世界,给大家带来些许轻松欢乐。新人新书,求支持。
  • 情痴邪王偏执宠

    情痴邪王偏执宠

    洪安帝十三年,统领幽州以北二十六州的幽州国,在有着“天下第一霸刀”之名的离侯翼匪天率领下,万名黄金铁骑军,雄踞觞西关,以敌示弱,压境帝国天枢城。帝国诸侯震惊。同时,幽国以帝国质子病入膏肓为由,挟帝国将星雪侯之女,雪寂,以和亲之名换取质子还都。她是雪侯府娇贵小公主,却被要求和亲?不,和亲是不可能和亲的,不过呢,可以去秘杀那个霸刀邪王!公主邀上小世子、小公爷一起去刺杀,谁知邪王竟是个情痴,还很好欺负~~~
  • 网游之星球

    网游之星球

    当人生重来时,孙虹泽能否将家人守护起来?
  • 超萌迷糊妻:BOSS大人别这样

    超萌迷糊妻:BOSS大人别这样

    她和这位传说中的大BOSS到底是什么孽缘啊?!第一次见面,她差点成为他车下的亡魂;第二次见面,她差点被他看光光;第三次见面,她为他解了围,却让身边那些财阀千金恨她恨到入骨。这还不算,认识不到一个星期,他就要和她订婚;她才过完十八岁生日,他就要和她结婚。BOSS大人别这样,我还没准备好……
  • 地球的荣誉

    地球的荣誉

    我是21世纪20年代的一名学生,而在一次意外中,我来到了百慕大三角洲,导致了之后所发生的一切。
  • 情xu

    情xu

    夕阳和夜晚总是带来一件礼物,名为“情绪”。我总称呼她为“难过”...
  • 永恒系统之天帝传说

    永恒系统之天帝传说

    系统呵呵笑道:夜天,来任务了。夜天:什么任务?系统:嘿嘿,让你统治这个世界。夜天靠;这个世界不说有武帝,还有武皇,我一个都打不过啊!系统:放心有我。夜天:我就是因为你才打不过的。系统:额本书作者原创。打开书的大门吧。
  • 亲爱的把你的心给我好不好

    亲爱的把你的心给我好不好

    我到底做错了什么?我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生存。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孤独。戏对人生,我已习惯。但,直到遇见了你,我才意识到,属于我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鬼吹灯同人之过路阴阳

    鬼吹灯同人之过路阴阳

    关于‘鬼’的问题可以说一直困扰着人类的神经,文明延续了几千年,‘鬼’和它随之而来的故事,一直充实着人们的茶余饭后,民间关于‘鬼’的说法更是五花八门。各各宗教对‘鬼’的理解也都有这自己的看法。于是,我从中国‘道家’的角度入手,写了这本书,已‘道家’的阴阳五行为根本,给大家介绍下‘道家’对‘鬼’和风水上的看法,期间穿插了很多民间流传很久的故事,并以我自己的一些看法,通过‘阴阳五行’为大家解释其中的原因,这本书关于阴阳五行和风水上的东西,本着‘道家’的理解引用,期间的故事吗,有的是我道听途说的,有的是我杜撰来的,大家看了不要太过‘研究’,我在这里声明,不要对号入坐,谢绝联想。此书说的东西,完全是杜撰,不要去尝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