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777700000021

第21章 针灸基础理论(13)

20.角孙(Jiǎosūn)

【命名】角,角隅;孙,孙络。穴在颞部,相当于耳上角对应处,布有孙络,故名。

【定位】正坐,侧伏或侧卧位。在头部,折耳廓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

【主治】①痄腮;②头痛,项强;③目赤肿痛,目翳。

【刺灸法】平刺或斜刺0.3~0.5寸;可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偏头痛、腮腺炎等。

21.耳门*(ěrmén)

【命名】穴在耳前,犹如耳之门户,故名。

【定位】正坐,侧伏或侧卧位。在面部,当耳屏上切迹前,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主治】①耳鸣,耳聋,聤耳;②齿痛。

【刺灸法】张口,直刺0.5~1寸;可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中耳炎、下颌关节炎等。

22.耳和髎(ěrhéliào)

【命名】和,调和;髂,骨隙。穴当耳前骨的浅表陷隙中,可调耳和声,故名。

【定位】正坐,侧伏或侧卧位,或仰卧位。在头侧部,鬓发后缘,平耳廓根前,当颞浅动脉的后缘。

【主治】①头痛,耳鸣;②牙关紧闭,口喎。

【刺灸法】向下平刺或斜刺0.3~0.5寸,避开颞浅动脉;可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头痛、面神经麻痹、下颌关节炎等。

23.丝竹空*(Sīzhúkōnɡ)

【命名】丝竹,细竹;空,空隙。穴在眉梢,状如细竹,局部呈浅表陷隙,故名。

【定位】正坐或仰卧位。在面部,当眉梢的凹陷处。

【主治】①目赤肿痛,目眩,眼睑瞤动;②头痛,齿痛;③癫痫。

【刺灸法】平刺0.5~1寸,或透刺鱼腰、太阳穴;

可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结膜炎等。

十三、足少阳胆经

(一)经脉循行

1.体表循行路起于目外眦旁瞳子髂穴,斜下耳前,上头角,绕耳后,折回前额,绕头颞侧面,经肩循胁肋、腰间下行,至臀沿下肢外侧正中,过外踝前,止于第四趾外侧端足窍阴穴。有分支从足背(足临泣穴)到足大趾端(大敦穴)。[交于足厥阴肝经]。

2.联系脏腑器官人缺盆,贯膈,络肝,属胆,与耳、目有联系。

3.循行分布特点

(1)从头走足,为多气少血之经,子时(23~1时)气血旺盛。

(2)共44穴,起于瞳子髎穴,止于足窍阴穴。

(3)分布于耳前、耳后及颞部、颈部,胸腹部侧面,下肢外侧中线,外踝前下方及足背外侧。

(4)上接手少阳三焦经,有一分支从足背的足临泣穴,至足大趾端上方的大敦穴,交于足厥阴肝经。

(二)主要病候

1.口苦。

2.目眩,疟疾。

3.经脉所过部位病症。

(三)病症归纳

1.肝胆病症急慢性胆囊炎,胆绞痛,胆道蛔虫症,急慢性肝炎等肝胆道疾病。

2.头面五官疾病如偏头痛、颈项痛、眼痛、牙痛,咽喉痛,耳鸣、耳聋,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等。

3.经脉所过部位的胁痛、髋关节痛,坐骨神经痛,膝关节痛,踝关节痛以及足背肿痛。

(四)本经腧穴

本经共44穴。

1.瞳子黪*(Tónɡzǐcǎn)

【命名】髎,为骨之凹陷,穴在瞳子外方,瞳子属肾,肾主骨,故名。

【定位】目外眦旁,眶骨外缘凹陷中。

【主治】①头痛;②目赤肿痛,迎风流泪,怕光羞明,远视不明,目翳,青盲。

【刺灸法】平刺0.3~0.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不宜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角膜炎、近视、视神经萎缩、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等。

2.听会*(Tīnɡhuì)

【命名】会,聚会;听,听闻。穴在耳前,耳主听觉,针此穴主治耳聋气闭,可以使听觉得以汇聚,故名听会。

【定位】耳屏间切迹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张口凹陷处。。

【主治】①耳鸣,耳聋;②齿痛,口歪;③下颌脱臼,面痛,头痛。

【刺灸法】张口直刺0.5~1寸;可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神经性耳鸣(耳聋)、中.耳炎、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等。

3.上关(Shànɡɡuān)

【命名】关,指牙关,穴在下颌关节之上方,故名。

【定位】下关穴直上,当颧弓上缘的凹陷处。。

【主治】①偏头痛;②耳鸣,耳聋;③口眼歪斜,齿痛,口噤。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神经性耳鸣(耳聋)、中耳炎、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等。

4.颔厌(Hànyàn)

【命名】颔,指点头;厌,指烦。该穴主治头痛、颈强,故名。

【定位】头维穴至曲鬓穴弧形连线的上1/4与下3/4交界处。

【主治】①偏头痛;②目眩,耳鸣,齿痛;③癫痫。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神经性耳鸣(耳聋)、牙痛等。

5.悬颅(Xuánlú)

【命名】悬,指挂;颅,指头。该穴悬于头维与曲鬓之间,故名。

【定位】头维穴至曲鬓穴弧形连线的中点。

【主治】①偏头痛;②目赤肿痛;③齿痛。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等。

6.悬厘(Xuánlí)

【命名】悬,指挂;厘,指正。该穴能治正头痛,止眩晕,故名。

【定位】头维穴至曲鬓穴弧形连线的下1/4与上3/4交界处。

【主治】①偏头痛;②目赤肿痛;③耳鸣。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脑血管病、颞肌痉挛等。

7.曲鬓*(Qūbìn)

【命名】曲,弯曲;鬓,鬓发。穴在耳上鬓发边际的弯曲处。

【定位】在耳前鬓角发际后缘直上平角孙穴处。

【主治】①偏头痛,牙关紧闭,齿痛;②暴喑。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脑血管病、三叉神经痛等。

8.率谷*(Lǜɡǔ)

【命名】率,统率;谷,山谷。穴在耳上,为以“谷”命名的最高者,犹如诸谷之统率。

【定位】耳尖直上,人发际1.5寸。

【主治】①偏头痛;眩晕;②小儿惊风;③呕吐。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神经性耳鸣(耳聋)、结膜炎等。

9.天冲(Tiānchōnɡ)

【命名】天,在上,指头部;冲,冲要。该穴位居本经的冲要之处,又主治头痛、风病,故名。

【定位】耳根后缘直上,入发际2寸,率谷后0.5寸。。

【主治】①头痛,牙龈肿痛;②癫痫。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神经性耳鸣(耳聋)、甲状腺肿大等。

10.浮白(Fúbái)

【命名】浮,为浅表;白,应肺。该穴主治肺疾,故名。

【定位】当耳后乳突的后上方,天冲与完骨的弧形连线的中三分之一与上三分之一交点处。

【主治】①头痛,耳鸣,耳聋,目痛;②瘿气。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神经性耳鸣(耳聋)等。

11.头窍阴(Tóuqiàoyīn)

【命名】窍,指五官七窍。本穴主治头、耳、目、喉等诸头窍疾患,故名。

【定位】当耳后乳突的后上方,天冲与完骨的弧形连线的中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一交点处。

【主治】①头痛,眩晕;②耳鸣,耳聋。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神经性耳鸣(耳聋)、甲状腺肿大等。

12.完骨*(Wánɡú)

【甜名】“完骨”意指颞骨乳突部,穴在其后下方,故名。

【定位】耳后乳突的后下方凹陷中。

【主治】①头痛,颈项强痛,颊肿,齿痛,口歪;

②疟疾;③癫痫。

【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腮腺炎、扁桃体炎、失眠等。

13.本神*(Běnshén)

【命名】本,根本;神,神志。穴在神庭旁,内为大脑之所在,脑为元神之府,主神志,为人之根本。

【定位】人前发际0.5寸,神庭穴旁开3寸,当神庭穴与头维穴连线的内2/3与外1/3交点处。

【主治】①头痛,目眩;②癫痫,小儿惊风;③胸胁痛,半身不遂。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脑血管病、神经衰弱、小儿大脑发育不全等。

14.阳白*(Yánɡbái)

【命名】穴居瞳孔上方,上为阳;白,光明。本穴属胆经、阳维之会,针时有明目作用;又额部接受阳光而明亮,故名阳白。

【定位】目正视,瞳孔直上,眉上寸。

【主治】①头痛;②目痛,目眩,视物模糊,眼睑喟动。

【刺灸法】平刺0.3~0.5寸;可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眼睑下垂、面神经麻痹等。

15.头临泣*(Tóulínqì)

【命名】临,治理;泣,泪水。穴在头部善治目疾流泪,故名。

【定位】阳白穴直上,人前发际0.5寸。

【主治】①头痛,目眩,目赤肿痛,流泪,鼻塞,鼻渊;②小儿惊风;③热病。

【刺灸法】平刺0.3~0.5寸;可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角膜白斑、鼻炎等。

16.目窗(Mùchuānɡ)

【命名】目,主明;窗,指天窗。此穴在头顶两侧与目相通,犹如室之天窗,主治目疾,故名。

【定位】当前发际上1.5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

【主治】①头痛;②目赤肿痛,青盲;③鼻塞;④面浮肿;⑥癫痫。

【刺灸法】平刺0.3~0.5寸;可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结膜炎、青光眼等。

17.正营(Zhènɡyínɡ)

【命名】正,指遇;营,指集。穴属胆经而阳维脉在此相遇集结,故名。

【定位】目窗穴后1寸。

【主治】①偏头痛;②目眩;③齿痛。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牙痛等。

18.承灵(Chénɡlínɡ)

【命名】承,指受;灵,指神灵。穴当头顶,头为元神的处所,主治头部病症,故名。

【定位】正营穴后1.5寸。

【主治】①头痛,眩晕;②目痛;③鼻塞,鼽衄。

【刺灸法】平刺0.3~0.5寸;可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鼻炎等。

19.脑空(Nǎokōnɡ)

【命名】空,指孔,有凹陷之意。穴当脑户旁,夹枕骨外下陷中,故名。

【定位】当枕外隆凸的上缘外侧,头正中线旁开2.25寸。

【虫治】①头痛,目眩;②癫狂痫;③颈项强痛。

【刺灸法】平刺0.3~0.5寸;可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癔病、癫痫、颈项部软组织疾患等。

20.风池*(Fēnɡchí)

【命名】穴在项旁陷处似“池”。本穴是风邪进入之处,又是驱风邪之要穴。主治伤风感冒,中风偏枯等风邪为患,故名。

【定位】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

【主治】①头痛,目眩,目赤肿痛,鼻渊,鼻衄,耳鸣,口眼歪斜,颈项强痛;②感冒,发热,疟疾;③中风,癫痫,热病,瘿气。

【刺灸法】针尖微下,向鼻尖方向斜刺0.8~1.2寸,或平刺透风府穴。深部中间为延髓,必须严格掌握针刺的角度与深度;可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神经衰弱、癫痫、感冒、视神经萎缩、鼻炎、颈椎病等。

21.肩井*(Jiānjǐnɡ)

【命名】肩,肩部;井,凹陷处。本穴位于肩上凹陷处,故名。

【定位】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

【主治】①头痛项强,肩背疼痛,上肢不遂;②难产,乳痈,乳汁不下;③瘰疬;④中风。

【刺灸法】直刺0.5~0.8寸。内为肺尖,不可深刺;孕妇禁针;可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肩颈部软组织疾患、乳腺炎等。

22.渊腋(Yuānyè)

【命名】渊,指深的意思。因穴深藏腋窝之下,故名。

【定位】举臂,腋中线上,第四肋间隙中。

【主治】①胸满,胁痛;②上肢痹痛,腋下肿。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0.5~0.8寸。本经渊腋至京门诸穴,不可深刺,以免伤及内部重要脏器;可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肋间神经痛、胸膜炎等。

23.辄筋(Zhéjīn)

【命名】指穴在肋间隙而言。《说文解字》:“辄,车两輢也。”亦称车耳,其形弯曲,与人之肋骨相似,穴在其间,故名。

【定位】渊腋穴前1寸,第四肋间隙中。

【主治】①胸满,胁痛,气喘;②呕吐,吞酸。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肋间神经痛、胸膜炎等。

24.日月*(Rìyuè)胆的募穴

【命名】穴属胆募,胆主决断,决断务求其明,明字以“日”、“月”组成,故名。

【定位】乳头直下,第七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①呕吐,呃逆,吞酸;②黄疸,胁肋胀满疼痛。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胆囊炎、肝炎、肋间神经痛等。

25.京门*(Jīnɡmén)肾的募穴

【命名】京,指京都,意为重要。穴为肾之募,为经气结聚之所,主治水道不利,为益肾利水要穴,故名。

【定位】在侧腰部,章门后1.8寸,当第十二肋骨游离端的下方。

【主治】①小便不利,水肿;②腰痛,胁痛;③腹胀,泄泻。

【刺灸法】斜刺0.3~0.5寸;可灸。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肾炎、高血压、带状疱疹等。

同类推荐
  • 黄帝内经:四季饮食调养智慧

    黄帝内经:四季饮食调养智慧

    本书以《黄帝内经》养生原理为基础,较系统地介绍了四季饮食养生方法。全书共分为五章,内容包括饮食养生的总原则、四季养生的规律,以及春、夏、秋、冬四季饮食养生方案,每个季节又分为最佳保健食物、节气养生、食补方、食疗方四部分,全方位地解读了四季饮食调养的方法。本书适合广大读者在日常生活中阅读参考。
  • 不生病的活法

    不生病的活法

    全书立足于生活,采取多角度、全方位的方式,介绍了生活中一些极为实用而又易被人们忽视的养生方法。书中的方法不但涉及到各个年龄层次的人的养生重点,也考虑到了普通大众的经济状况,这些方法都是以中医理论为先导,以实际效果为基础,并经过实践的验证总结出来的,因此,对科学养生具有指导意义。 全书立足于生活,采取多角度、全方位的方式,介绍了生活中一些极为实用而又易被人们忽视的养生方法。书中的方法不但涉及到各个年龄层次的人的养生重点,也考虑到了普通大众的经济状况,这些方法都是以中医理论为先导,以实际效果为基础,并经过实践的验证总结出来的,因此,对科学养生具有指导意义。
  • 中老年人保健手册

    中老年人保健手册

    本书从心理、生理、生活、饮食、运动、防治疾病6个方面入手,介绍老年朋友们保护健康身体的方法,文章深入浅出,简洁易懂,为中老年人的生活安康提供了明确有益的指导,特别是针对一些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本书介绍了一些行之有效的防治办法,为中老年朋友们的健康安全做最好的预防。
  • 中老年保健大全

    中老年保健大全

    随着社会发展和各种条件的改善,人们的健康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过去,我国人民由于受到传统世俗的影响,把健康单纯的理解为“无病,无残,无伤”。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下了一个科学的定义,明确地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是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上的一种完好状态。”
  • 聪明,食物中来

    聪明,食物中来

    大脑是人类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是智慧和才能的源泉,也是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器官。在我国古代,人们将“修身”与“养心”相提并论,这说明了养生和养脑的重要性。
热门推荐
  • 天帝追妻有点难之我的女佣你别跑

    天帝追妻有点难之我的女佣你别跑

    她,是花、冥、魔三界的少主;他,是天界的少主;因为一次误会,他在他们大婚之日灭了花界,而她伤心欲绝,用尽自己的仙力将冥、魔二界给封印起来,自己则仙力尽失,轮回投胎到人界。在人界,她成了沈家的小姐,却戏剧性的与沈家断绝关系。因母亲的原因,她再一次的遇见了他,成了他的陪读女佣。他们相看两厌,成了一对冤家,渐渐的产生了感情。就在这时,她将要恢复记忆。恢复了记忆的她还会与他在一起吗?当初的误会究竟是怎么回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睡梦之间SLEEP

    睡梦之间SLEEP

    这是一场梦?是梦而又非梦,原来是活在现实的梦中。。。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万古神级系统

    万古神级系统

    【热血爽文,无敌碾压,收藏有奖】游戏在手,天下我有。正在玩游戏的沈峰,意外穿越了,来到玄幻小说才有的武道世界。这里,百国争锋,征战杀伐,血染江山。而在这杀伐世界,沈峰觉醒了游戏中心系统,把游戏之中的战神之力一并带入这个世界。装备全靠打。升级全靠杀。叮!恭喜宿主,成功击杀武帝大boos,掉落神级装备一套……
  • 美人如妖:倾国召唤师

    美人如妖:倾国召唤师

    废柴天才重生,踩着渣男渣女虐着玩,遇见天尊撕封印保命,却不小心引火上身。这位天尊,我不是灭火器好吗?天尊邪魅一笑,娘子试过才知道……【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穿越红妆要为后

    穿越红妆要为后

    他说:蓝千城,我抛开曾经对他人的誓言,夺江山,用这天下做聘礼来娶你,你可愿?她说:轩宸,你始终不是他,江山万里,对我而言,不及我和他执手红尘一笑!这一生我只是他南宫墨的妻!南宫墨说:轩宸,背弃我们的誓言,我可以不怨,这天下只要你想要,我拱手相让也无妨,唯有她,我用生命守护,除非我死,否则不会给别人染指分豪!他说:蓝千城,你若不愿嫁给我,我就杀尽全天下的人为我的爱陪葬!--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扶笑倾城

    扶笑倾城

    怀孕近十月的皇后逼宫,助新皇梁玉恒登基。登基典礼上,皇后顿觉腹部疼痛,产下元宝长公主,唤为梁扶笑。来自异世的她只觉得从黑暗中走出,努力睁开双眼,却发现自己只是一个奶娃娃!!!想她现代将军世家的少将军居然变成了奶娃娃,华丽丽的大哭。被哭声惊吓到的神仙路过,默默的扔下一句话:“天降凤女,魂归。一世桃花,一统天下”
  • 守护人的瓦鲁姆

    守护人的瓦鲁姆

    女孩进入了“不存在的世界”,那里生活着一个怪老头和一个小男孩,老人告诉她这是守护人的世界,这里生活着瓦鲁姆、沙砾、天蓝等未知的东西,女孩要在将在这里探寻自己的真实身份,身处奇异世界的她,会在这里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
  • 摄政王总想掐掉我桃花

    摄政王总想掐掉我桃花

    女医博一朝穿越到险被姨娘害死的将府小姐身上,解决了刽子手,惩罚了恶姨娘,误以为是渣爹却是个十足的女儿奴,本以为小日子开启悠哉模式,突然发现,穿越而来根本不是意外!似梦非梦中,分不清的前世今生,她到底为何而来?他说:爷要给你独一无二的宠爱,护你一世周全。她说:不管何时何地你说的话我都相信。万丈山崖,他纵身跃下。他说:等我,我会回来!她笑着摇头,不等,随你而去!宠文宠文宠文,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一边拆穿阴谋阳谋,一边遍地撒狗粮的宠文,宠的不要不要的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