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章太炎的影响下,《民报》后一阶段也有不少不利于革命的消极东西,如发表了大量宣传佛教的文章,这和《民报》的革命精神也是不相符合的。
1908年10月《民报》停刊后,章太炎同孙中山之间的分歧日益扩大。1910年,章太炎重组光复会,表明革命队伍中派别纠纷也日益严重,这也制约了辛亥革命的发展。
《苏报》案
经过1901年、1902年两年的酝酿,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宣传组织活动日益活跃起来,日本的东京和国内的上海是党人活动的两个中心。在上海,影响较大的是蔡元培主持的中国教育会,而《苏报》对这一时期的革命著作和革命风潮进行了大力鼓吹。
《苏报》原是1896年由中国人胡璋的日籍妻子生驹悦出面创办、并在日驻沪领事馆注册的一份平庸小报,1900年由因教案牵累落职的原江西铅山知县陈范接办,拥护康、梁的改良主张。1902年学界风潮兴起后,陈范表示支持,在该报专辟“学校风潮”栏,报道南洋公学等校斗争情况。1903年春节前后,陈范聘蔡元培、吴稚晖等爱国学社教员每日为《苏报》撰写一篇社论,由报社每月提供100⑩元作为爱国学社经费,从此排满革命的言论便洋溢报端。6月1日,《苏报》正式聘请学社教员章士钊任主笔。此后《苏报》发表一系列引起社会震动的文章,如《康有为》、《驳(革命驳议)》、《(革命军)序》、《客民篇》、《杀人主义》等社论、来稿40余篇,有力地揭露了清朝统治者的残暴,批判了康有为等的保皇邪说,号召人们“插义旗于大地,覆政府于中央”。从而使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对此,清朝统治者切齿痛恨,斥之为“猖狂悖谬”的“革命邪说”,必欲铲除而后快。6月21日,清政府以《苏报》及爱国学社“形同叛逆”,谕令沿海沿江各省督抚“严密查拿,随时惩处”。两江总督魏光焘当即派候补道俞明震赴沪协同上海道袁树勋处理此案。俞明震等与上海租界工部局勾结,于6月29日由租界巡捕捕去《苏报》账房程吉甫;30日,从爱国学社捕去章炳麟,从女学报馆捕去陈范之子陈仲彝及钱宝仁,龙积之当晚投案;次日,邹容亦自动投案。7月7日,《苏报》及爱国学社被封。
《苏报》案发生后,清政府曾设想将章炳麟、邹容等人“一日逮上海,二日发苏州,三日解南京,四日处极刑”。但租界当局从维护列强在华的治外法权和租界的独特地位出发,拒绝引渡,坚持该案必须“在租界内执行”。于是章、邹等人先后由巡捕房移送会审公廨受审。7月15日第一次开庭,由律师古柏代表清政府向会审公廨所组织之额外公堂起诉《苏报》“心怀叵测,谋为不轨”。章、邹则坦然应对,无所回避。清政府同本国老百姓在租界内诉讼,激起人民极大义愤。租界当局迫于压力,对案件采取了敷衍应付的态度,因此审讯出现了屡讯屡停、未能判决的局面。后因陈仲彝、钱宝仁、程吉甫三人在本案中无关重要,关押四个月后被释放。直至1904年5月21日,会审公廨才判决章炳麟监禁三年,邹容监禁两年,自到案之日起算,期满逐出租界。邹因不堪狱中的虐待和凌辱,于刑满前不久即1905年4月3日含冤而死,年仅21岁。章炳麟于1906年6月29日刑满出狱,赴日本东京参加同盟会本部工作。清政府本想通过《苏报》案扼杀方兴未艾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结果适得其反。它的发生不仅促进了民主革命思想更广泛的传播,而且有力地推动了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中国白话报》创刊
《中国白话报》是近代中国较早提倡白话文并运用白话文写作的一家刊物。它以劳动者和青少年学生为主要宣传对象,以期达到“个个增进学问,增进识见”、“中国自强”之目的,以浅显易懂的革命道理和白话文辞,鼓吹反帝爱国和革命排满,激发国民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是一家有较大影响的革命刊物。
《中国白话报》的创办人和主编人是林獬,即近代著名资产阶级报刊活动家林白水。林白水,福建闽侯人,名獬,又名万里,号少泉,笔名退室学者、白话道人。早在戊戌变法时期就参加新闻活动,并在家乡创建学堂。变法失败后,林东渡日本,并投身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进行革命舆论的宣传。1901年任《杭州白话报》主笔,后在上海参与爱国女子学校、中国教育会、爱国学社等活动。
1903年12月19日,《中国白话报》在上海创刊,由林白水独立创办并任主编,刘师培、林宗素编撰。初为半月刊,自第13期起改为旬刊。到1904年10月停刊,共出24期,最后4期合并为一册发行。每期约60页,3万字,32开本,采用洋式装订。有论述、历史、地理、传记、新闻、科学、小说、戏曲、歌谣、实业等栏目,用白话文进行革命宣传。
《中国白话报》最突出的特点是其宣传对象是下层劳动者和青少年,使用的语言是群众喜闻乐见的白话文。林白水看不起那些只会写空话的知识分子,他感叹说:“现在中国的读书人没有什么指望了,可望的都在我们几位种田的、做手艺、做买卖的、当兵的以及那十几岁的小孩子阿哥、姑娘们。”此话虽有偏颇,但也反映了部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新的觉悟。他们运用白话文来启发、教育、团结广大群众,给白话文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揭开了中国白话文运动史上崭新的一页。
在政治思想方面,《中国白话报》的宣传主题是反清革命思想、资产阶级自由民权思想和团结御侮的反帝爱国思想。1903年,日本东京的中国留学生和国内各地掀起拒俄运动,该刊以新闻、时事答问等形式,痛切陈述沙俄强盗在东北的暴行和列强妄图瓜分中国的危急形势,号召大家敢于同外国侵略者斗争,拼个你死我活。不过该刊的着重点还是落在号召大家去推翻清政府上。要反帝必先反清,反清才能救国,它将反帝和反清两个口号结合起来。该刊对封建政体、法律制度进行无情的批判,主张借鉴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法律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保障国民享有思想、言论、出版等自由。该刊认为只有通过革命手段,才能实现救亡图存,建立民主共和国,针对清政府的立宪骗局,该刊认为不能对清政府寄予任何希望,并驳斥立宪派关于中国国民没有政治能力,革命只能带来破坏等反对革命的谬论。该刊提出要推翻清政府,必须切实做好启发群众的工作,结成最广泛的革命联合战线,号召工人学习外国工党的样子组织政党,士兵读书看报,并结成团结……各行各业建立自己的政党,并在此基础上,全国彼此联合起来,组成大的社会党。
在思想文化方面,该刊极力提倡实学,继承中国古代学术文化、反对空浮、反对民族虚无主义,该刊对中国历史、地理、学术作了通俗的系统介绍。该刊登载了不少歌谣、戏曲、小说等文艺作品,以及大量有关教育、科学等方面的文章。
该刊在1904年春节期间出版的第5期上发表的《国民的意见》,将他们的各种主张作了概括的总结:其中政治上的意见三种:甲、租税共权利平等,缴租纳税就要享受自由权;乙、服从由资产阶级制定的法律;丙、地方自治。种族上的意见:要把非汉族赶出万里长城。学问上的意见:发明中国古学,考究各国新学。生计上的意见:改良工农商,保护路矿银行。军事上的意见:尚武,养成军国民资格。社会上的意见:彼此相联合,并结成大大的社会党。宗教上的意见:重新考察孔、佛、老、耶诸教。
该刊存在不到一年,却有重要影响,它的发行代办处遍及全国各地,到16期时达46处,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影响很大,大批爱国青年在它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但它狭隘的民族主义、害怕帝国主义干涉以及提倡个人恐怖等缺点,反映了其历史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