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74700000045

第45章 茶禅闲话 (2)

真正饮茶有道者,该是日本人,所谓“和、敬、清、寂”为茶道四规,其最高境界为禅境,那种喝法,已接近一种宗教了。正如宗教中的仪式、宗教情感往往大于教义,日本人饮茶是最为程式化的,对茶室、茶具、茶水、环境布置,迎客、享客、送客、蒸茶,都行严格的仪式和要求。日本早期建造的茶室为“雅室”,体现的是“高尚的贫穷”,表现的是自然的原初意味,可细部安排所费心力不亚于宫殿与寺庙的建造,却绝没有富丽堂皇的人工雕饰及陈设。其室门高不过三尺,入都须曲膝躬身爬进去,为的是培养人谦恭的美德。室内几近空室,单纯、洁净,只有滚水沸腾的声音,茶铫的鸣声,有如天笼雾谷的瀑布的回声,海涛冲激礁岩的音响,也似雨打芭蕉,风吹松林的萧萧之声。及至后来,禅家认为肉体的本身也不过是荒野之中的一间小屋而已,茶室作为逃避风雨暂时避难所,便趋于草率,马虎了;随后的个性强化,茶室建造得近于艺术作品,但其单纯朴实,不俗不艳,确成为灵魂的庇所,注重永恒之精神的追寻,成为避免纷扰的圣堂。

日本的茶道,品饮的已是一种精神。难怪一些官员商贾在繁难之暇都要来茶室让躁动不安的灵魂得以抚慰,求得于静。来者一走入通往茶室的小径,路经其间的藤苔枯叶,林木扶疏之中便会给人一种身处自然、远离都市的感觉,作为禅境的初始,体验那种“孤绝”,或初醒者的“梦中徘徊”,会处于一种醇美之境的渴望里……

日本的茶道源于中国,可中国人在元代之后,茶道衰落,饮茶已趋于—种自然方式的清饮了,那便是既注重止渴生津,又注重体味茶中的世界。我倒认为,这种无道之饮未必不是一种好的品饮方式,过于讲究方式、礼仪,茶已非茶,倒失去了茶本身。茶之色、之香、之味,都在茶本身之中,其意味亦不在喝茶的方式里,茶对于人精神的抚慰,也是在饮茶之中方能获得。所谓精神,除去神灵的虚拟,也无非是指人的感知、情绪和意志,有如茶离不开水,灵魂也离不开人的肉体。茶,作为饮料,由于人的干渴才有意义,几碗热茶饮过,会顿觉通体舒泰,正如唐代诗人卢仝饮茶之体验,当轻汗尽向毛孔发散,让人感到肌骨轻灵,两腋间竟习习生出风来,可谓茶人合一,把茶喝透了。而这种通透的状态,肌骨轻灵的状态,既是生理的,也是心理的,那种恬静、安适,让紧缩的神经松弛,随茶绿进入一种情境之中,让人想起生存的重负,有如片状的龙井,杀青,揉捻、挤压之后已扁,人此时倒像一片被水泡开的青叶,因为“过去我就是这么舒放,当我还未从树上被一只手采摘下来的时候”。

如果说日本人喝茶是精神式的,英国人喝茶则是实惠式的,茶中要加奶、加糖。英国小说家葛辛在《草堂随笔》中谈及饮茶,认为英国家庭里下午的红茶与黄油面包是一日中最大的乐趣。

茶被英人看成绅士,在中国则被看成女人,林语堂曾把第二泡绿茶称之为“少女”。说起来,烟和茶都是植物的叶子,但烟和火相配,茶与水相配,我则认为烟属阳,茶属阴.烟是呛人的,具有进攻性,属一种强烈的刺激;而茶是清香、柔软的,具有吸纳性,是一种给予和抚慰。忆明珠先生曾说过茶能过滤梦境,已有了独特的体验。我想,忙忙碌碌的人,日理万机的人,如果能静下心来,喝一杯上好的绿茶,那该有洗涤灵魂的妙用的。

可在时下,饮茶已和茶本身的趣味越来越远了。茶楼作为谈生意的场所,让饮茶具有了新的内涵,或许可称之为时代特色吧。前些年在南昌吃早茶,第一次领略早茶的我才发现,几十种小菜,几十种点心任其选择,摆了满满一桌,十分精致,可茶只有一壶,其味并不见佳,所以谓吃早茶者,是吃一次丰富的早饭,那茶实在是可有可无的了。在餐桌上,我想起了《红楼梦》中的妙玉,她煎茶所用的水,是冬日收梅花上的雪,用鬼脸青花瓷瓮珍藏于地下,夏日才开瓮取用的。想来这么讲究的饮茶方式,大概也只在小说中很古典地存在了,人世间,恐怕再也不会有谁这般谈玄弄景。

不过,嗜茶的我还是固执地喜欢一杯雨前茶,茶会排烦解忧,给人以宁静,是人与自然融合的最佳方式。

品茶

/贾平凹/

西安城里,有一帮弄艺术的人物,常常相邀着去各家,吃着烟茶,聊聊闲话。有时激动起来,谈得通宵达旦,有时却沉默了,那么无言儿呆过半天;但差不多十天半月,便又要去一番走动呢。忽有一日,其中有叫子兴的,打了电话,众朋友就相厮去他家了。

子兴是位诗人,文坛上负有名望,这帮人中,该他为佼佼者。但他没有固定的住处,总是为着房子颠簸。3个月前,托人在南郊租得一所农舍,本应早邀众友而去,却突然又到西湖参加了一个诗会,得了本年度的诗奖。众人便想,诗人正在得意,又迁居了新屋,去吃茶闲话,一定是有别样的滋味了。

正是三月天,城外天显得极高,也极清。田野酥软软的,草发得十分嫩,其中有了蒲公英,一点一点地淡黄,使人心神儿几分荡漾了。远远看着杨柳,绿得有了烟雾,晕得如梦一般,禁不住近去看时,枝梢却并没叶片,皮下的脉络是楚楚地流动着绿。

路上行人很多,有的坐着车,或是谋事;有的挑着担,或是买卖。春光悄悄儿走来,只有他们这般儿悠闲,熏熏然,也只有他们深得这春之妙味了。

打问该去的村子,旁人已经指点,问及子兴,却皆不知道,讲明是在这里住着的一位诗人,答者更是莫解,末了说:

“是X书记的小舅子吗?那是在前村。”

大家啼笑皆非,喟叹良久,凄凄伤感起来:书记的小舅子村人尽知,诗人却不知为然,往日意气洋洋者,原来是这样的可怜啊!

过了一道浅水,水边蹲着一个牧童,正用水洗着羊身。他们不再说起诗人,打问子兴家,牧童凝视许久,挥手一指村头,依然未言。村头是一高地,稀落一片桃林,桃花已经开了,灼灼的,十分耀眼。众人过了小桥,桃林里很静,扫过一股风,花瓣落了许多。深走五百米远,果然有一座土屋,墙虽没抹灰,但泥搪得整洁,瓦蓝瓦蓝的,不曾生着绿苔。门前一棵荚子槐,不老,也不弱,高高撑着枝叶,像一柄大伞。东边窗下,三根四根细竹,清楚得动人。往远,围一道篱笆,篱笆外的甬道,铺着各色卵石,随坡势上下,卵石纹路齐而旋转,像是水流。中堂窗开着,子兴在里边坐着吟诗,摇头晃脑,得意得有些忘形。

众人呼叫一声,子兴喜欢地出来,拉客进门,先是话别叙情,再是阔谈得奖。亲热过后,自称有茶相待,就指着后窗说:好茶要有好水,特让妻去深井汲水去了。

从后窗看去,果然主妇正好在村井台上排队,终轮到了,扳着辘轳,颤着绳索,咿咿呀呀地响。末了提了水罐,笑吟吟地一路回来了。

众人看着房子,说这地方毕竟还好,虽不繁华,难得清静,虽不方便,却也悠暇,又守着这桃花井水,也是“人生以此足也”。这么说着,主妇端上茶来,这茶吃得讲究,全不用玻璃杯子,一律细瓷小碗。子兴让众人静静坐了,慢慢饮来,众人窃窃笑,打开碗盖,便见水面浮一层白气,白气散开,是一道道水痕纹,好久平复了。子兴说,先呷一小口,吸气儿慢慢咽下,众人就骂一句“穷讲究”,一口先喝下了半碗。

君子相交一杯茶,这么喝着,谈着,时光就不知不觉消磨过去,谁也不知道说了多少话,说了什么话,茶一壶一壶添上来,主妇已经是第五次烧火了。不知什么时候,话题转到路上的事,茶席上不免又一番叹息,嘲笑诗人不如弃笔为政,继而又说“阳春白雪,和者盖寡”,自命清高。子兴苦笑着,站起来说:

“别自看自大,还是多吃茶吧!怎么样,这茶好吗?”

众人说:

“一般。”

“甚味?”

“无味。”

“要慢慢的品。”

“很清。”

“再品。”

“很淡。”

子兴不断地启发,回答都不使他满意,他有些遗憾了,说:

“这是名茶龙井啊!”

这竟使众人都大惊了。他们住在这里,一向喝着陕青茶,从来只知喝茶就是喝那比水好喝一点的黄汤,从来不知茶的品法;早听说龙井是茶中之王,如今喝了半天了,竟没有喝出来特别的味儿来,真可谓蠢笨,便怨恨子兴事先不早说明,又责怪这龙井盛名难负,深信“看景不如听景”这一俗语的真理了。

“好东西为什么无味呢?”

大家觉得好奇,谈话的主题就又转移到这茶了。众说不一,各自阐发着自己的见解。

画家说:

“水是无色,色却最丰。”

戏剧家说:

“静场便是高潮。”

诗人说:

“不说出的地方,正是要说的地方。”

小说家说:

“真正的艺术是忽视艺术的。”

子兴说:

“无味而至味。”

评论家说:

“这正如你一样,有名其实无名,无乐其实大乐也!”

众人哈哈一笑,站起身来,说时间不早了,该回家去了,就走出门来,在桃林里站了会,觉得今日这茶品得无味,话也说得无聊,又笑了几声,就各自散了。

松子茶

/林清玄/

朋友从韩国来,送我一大包生松子,我还是第一次看到生的松子,晶莹细白,颇能想起“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那样的情怀。

松子给人的联想自然有一种高远的境界,但是经过人工采撷、制造过的松子是用来吃的,怎么样来吃这些松子呢?我想起饭馆里面有一道炒松子,便征询朋友的意见,要把那包松子下油锅了。

朋友一听,大惊失色:“松子怎么能用油炒呢?”

“在台湾,我们都是这样吃松子的。”我说。

“罪过,罪过,这包松子看起来虽然不多,你想它是多少棵松树经过冬雪的锻炼才能长出来的呢?用油一炒,不但松子味尽失,而且也损伤了我们吃这种天地精华的原意了。何况,松子虽然淡雅,仍然是油性的,必须用淡雅的吃法才能品出它的真味。”

“那么,松子应该怎么吃呢?”我疑惑的问。“即使在生产松子的韩国,松子仍然被看做珍贵的食品,松子最好的吃法是泡茶。”

“泡茶?”“你烹茶的时候,加几粒松子在里面,松子会浮出淡淡的油脂,并生松香,使一壶茶顿时津香润滑,有高山流水之气。”

当夜,我们便就着月光,在屋内喝松子茶,果如朋友所说的,极平凡的茶加了一些松子就不凡起来了;那种感觉就像是在遍地的绿草中突然开起优雅的小花,并且闻到那花的香气,我觉得,以松子烹茶,是最不辜负这些生长在高山上历经冰雪的松子了。

“松子是小得不能再小的东西,但是有时候,极微小的东西也可以做情绪的大主宰,诗人在月夜的空山听到微不可辨的松子落声,会想起远方未眠的朋友,我们对月喝松子茶也可以说是独尝异味,尘俗为之解脱,我们一向在快乐的时候觉得日子太短,在忧烦的时候又觉得日子过得太长,完全是因为我们不能把握像松子一样存在我们生活四周的小东西。”朋友说。

朋友的话十分有理,使我想起人自命是世界的主宰,但是人并非这个世界唯一的主人。就以经常遗照的日月来说,太阳给了万物的生机和力量,并不单给人们照耀;而在月光温柔的怀抱里,虫鸟鸣唱,不让人在月下独享,即使是一粒小小松子,也是吸取了日月精华而生,我们虽然能将它烹茶,下锅,但不表示我们比松子高贵。

佛眼和尚在禅宗的公案里,留下两句名言:

水自竹边流出冷,

风从花里过来香。

水和竹原是不相干的,可是因为水从竹子边流出来就显得格外清冷;花是香的,但花的香如果没有风从中穿过,就永远不能为人体知。可见,纵是简单的万物也要通过配合才生出不同的意义,何况是人和松子?

我觉得,人一切的心灵活动都是抽象的,这种抽象宜于联想;得到人世一切物质的富人如果不能联想,他还是觉得不足;倘若是一个贫苦的人有了抽象联想,也可以过得幸福。这完全是境界的差别,禅宗五祖曾经问过:“风吹幡动,是风动?还是幡动?”六祖慧能的答案可以做为一个例证:“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

仁者,人也。在人心所动的一刻,看见的万物都是动的,人若呆滞,风动幡动都会视而不能见。怪不得有人在荒原里行走时会想起生活的悲境大叹:“只道那情爱之深无边无际,未料这离别之苦苦比天高。”而心中有山河大地的人却能说出“长亭凉夜月,多为客铺舒”,感怀出“睡时用明霞作被,醒来以月儿点灯”等引人遐思的境界。

一些小小泡在茶里的松子,一粒停泊在温柔海边的细沙,一声在夏夜里传来的微弱虫声,一点斜在遥远天际的星光……它全是无言的,但随着灵思的流转,就有了炫目的光彩。记得沈从文这样说过:“凡是美的都没有家,流星,落花,萤火,最会鸣叫的蓝头红嘴绿翅膀的王母鸟,也都没有家的。谁见过人蓄养凤凰呢?谁能束缚着月光呢?一颗流星自有它来去的方向,我有我的去处。”

灵魂是一面随风招展的旗子,人永远不要忽视身边事物,因为它也许正可以飘动你心中的那面旗,即使是小如松子。

同类推荐
  • 那些时光教我的事

    那些时光教我的事

    几年前,偶遇一位已是耄耋之年的教授。临别前我问:何谓生活?他答:同一样的生,不一样的活。
  • 中国历代兵法译注评(全集)

    中国历代兵法译注评(全集)

    本书遴选《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孙膑兵法》《六韬》《黄石公三略》《曹操兵法著作选编》《诸葛亮兵法著作选编》《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太白阴经》(节选)、《守城录》(节选)、《虎钤经》(节选)、《练兵实纪》(节选)、《百战奇略》《三十六计》、《曾文正公全集》(节选)等15部古代兵法著作进行翻译、注释和简评,以飨广大兵法爱好者。
  • 越轨

    越轨

    《越轨》一书涉及刑法学、犯罪学、青少年越轨行为、侦查学、公安学、警察学、监狱学、社会控制、犯罪预测预防、禁毒戒毒、社区矫正、社会敌意应对、群体事件处置、社会治安防控等领域的越轨社会学的科普读物。本书文笔诙谐、笔调轻松,文中穿插大量的当前流行话题作为案例,比如邓娇案、李双江之子李天一案等等,探讨当代社会的规则越轨、法律越轨、诚信越轨、性越轨等等行为。不仅对这些行为进行鞭辟入里的解析,而且对当代社会存在的种种越轨问题提出了深层次的解决思路。
  • 炭灰里的镇

    炭灰里的镇

    《炭灰里的镇》内容包括:蓝调小镇、米语、废墟上的远方、后山:颜色与记忆的实验场、午睡后的表情、星空肖像、烈焰的遗迹、棉花,棉花、一封信的路途、亲爱的城市、我的老师赵文明等。
  • 魏晋玄学与中国文学

    魏晋玄学与中国文学

    本书对中华学术做了系统的研究,对魏晋玄学做了宏观的考察与周全的论述,从文学研究中总结出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规律,同时为推动中国的学术文化作出努力。
热门推荐
  • 花开花谢只因你

    花开花谢只因你

    他,四大盟主之首她,只是个小小女药师当他遇见她,彼此的世界会发生什么变化呢?等待着他们的有事怎样的命运呢?
  • 心语的时间

    心语的时间

    三个普通的少女,遇到了三个不平凡的少年。
  • 狐狸人间

    狐狸人间

    一只梦想破碎、热血不再的狐狸精要如何在人类世界生存?一只不知为何修行的水牛妖要如何寻找答案?一只没有过去,不知真身的妖怪该如何自处?……妖怪人间——梦想破碎也要继续生活下去!(这样写,算不算热血文了呢?)
  • 监狱荣光

    监狱荣光

    由最强身体基因和最高智商基因结合的唐野,在一次基因检测优化中受到恐怖袭击,病毒侵体让他变成了废物,被研究基地狠心抛弃。废物十年,最终在某个早晨,唐野的顶级基因与恐怖病毒完全融合在了一起,他顿时一飞冲天。他要进监狱,曾经他父亲取得过的辉煌,他也要做到,并且做得更好!
  • 星云之神树之子

    星云之神树之子

    他是狼族王子,她是神树之女,她将他视为爱人,他却一次一次的伤她,当她为他而死,他才如梦初醒,可现在,还不晚,
  • 异界墨师

    异界墨师

    墨云本是一个热爱科学的天才少年,因一次实验室意外,被送到了一个文明大涅灭之后的新生时代。凭借自己头脑中的知识,在这个诸侯混战的乱世中,发展商业、征战沙场、对抗各种各样的野心家……立志终结这乱世。随着探寻上古文明的深入,渐渐了解了导致上古文明涅灭的根源……
  • 隋汤

    隋汤

    开皇二十年,隋炀帝立为太子。四年后,修葺寝宫,开运河。四年后,弑父戏母,逍遥车。即入乱世,便要持三尺青锋,立不世功。倒要看看。这隋唐,演绎的是到底谁的笔墨。又是谁,马鞭一指,畅饮的,便是整碗隋汤。
  • 奈何红衣

    奈何红衣

    红衣:也许自花开之时便已一见钟情,而后生种种不过是为那一眼付出代价,但到最后究竟是我拥有了你还是你爱上了我?可都不重要了,因为你永远不会记起我而我也永远无法对你说出那三个字。本人第一次写文,希望大家可以多多支持!
  • 希格拉战记

    希格拉战记

    不知不觉之中,希格拉共和国抵抗维格尔帝国侵略的战争已经进入了第20个年头。国虽小,但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希格拉,打得东部银河第一大国头破血流,却也终究走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亡国灭种就在眼前,摆在希格拉人面前的选项,不多了……本书以《家园》游戏背景为主,参考《家园-菲雅莉mod》设定,再加上作者脑洞修改而成,与原作世界观有较大不同,请原作党不要深究。
  • 失控的地球

    失控的地球

    “回家”系列小说以“和谐星球”女王佛意漫一家十四人及植物学家谢德美、档案管理员共十六人乘坐宇宙飞船回地球为线索,编织了一个跌宕起伏、波诡云谲的科幻故事。和谐星球的主机已经不再是它自己了。换一个角度看,它其实有了两个自我,它将主程序中与人类有关的数据复制出来,上传到女皇称号飞船的主机中。从这两套程序分离的那一刻起,他们就各自异化,承担起不同的任务。女皇城飞船升空以后,在警报程序出发之前,和谐星球的主机就不会再考虑这艘宇宙飞船,这个任务已经完全交给了飞船上的主机,而它此刻已经在制定其他的计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