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灵凤/
在这夏天的傍晚,肚饿的时候,能够有机会在家里赤了双脚,仅穿汗衫,吃一碗茶淘饭充饥,实在是人生的一种享受。
夏天吃茶淘饭,本来是很寻常的,可是在小时候,大人见了总要加以劝止,说是吃多了会黄脸。到了现在,这一点“吃茶淘饭”的自由,总算由自己掌握到了,但是形势比人强,虽有这自由,却未必一定有时间和方便,因此,本来可以有机会吃一碗茶淘饭的,却终于吃了几块甜饼干,一片牛油面包。
我说能够有机会在肚饿的时候吃一碗茶淘饭,是人生的一种享受,不仅不是矫情之谈,这里面甚至还有点庆幸。因为对我来说,这样的机缘,并不是随时都有的。
讥笑以吃茶淘饭为享受的人,自有他们的庸福,可是每天不得不用茶来淘饭吃的人,也不免有他们的苦楚,唯有可吃可不吃。想吃而无法吃,一旦有机会能顺遂了这小心愿,这才会觉得是人生的一种享受。
不过,吃一碗茶淘饭,也不是简单的事。
首先是饭,这一碗饭,虽不一定要是冷饭,但是热饭却一定不行的,最好是新煮而又冷却了的。其次不能是烂饭,以不软不硬,没有大饭团的“剩饭”最为理想。
再有,用来淘饭的茶,也是重要的。用“立普敦”红茶来淘饭,固然大煞风景,可是用碧螺春龙井来淘饭,不仅暴殄天物,甚至饭与茶皆不得其宜,也是双方都糟蹋了。以我的经验,就用普通的“水仙”,泡得浓一点,以热茶淘冷饭,饭浅茶深,坐下来未吃饭之前,先痛快的喝一口茶,乐在其中矣!
吃茶淘饭不能没有菜,但这个“菜”以“小菜”、“咸菜”为宜,同时这里面也有点讲究。“肉松”只宜送粥,送“茶淘饭”就不相称;腐乳也是如此。咸蛋倒可以,广东人的茶瓜笋菜心倒是合适的。若是能有云南大头菜、香椿头,自然更合江南人的口味了。火腿也是不相宜的。用火腿来送茶淘饭,简直是呵道游山。
什么都是家乡的好。我们家乡有一种用盐渍的萝卜干,可说是送茶淘饭的妙品。还有那些酱菜,酱莴苣酱生姜之类,用来佐茶淘饭,可说“天衣无缝”,简直令人说不出究竟是为了这些小菜而吃茶淘饭,还是为了茶淘饭而吃这些小菜。
茶坊哲学
/范烟桥/
江浙之间多茶坊,大约还是南宋时始盛。一般人以为废时失业,就是吃茶人也自以为无聊消遣,可是就我观察,却大不其然,吃茶不能说完全无益,可以引“博弈犹贤”的话来解嘲。
譬如约朋友,不惯信守时间的中国人,往往约在上半天来访的,等到晚上还不见光降。倘然约在茶坊里,先到的可以品茗静待,不至枯坐寂寞。有时只约了甲,却连帝会遇见了乙、丙诸人,岂不便利。
苏州的茶坊,可以租看报纸,大报一份只需铜元四枚,小报一份只需铜元一枚。像现在报纸层出不穷,倘然多看儿份,每月所费不赀,到了茶坊,费极少的钱,可以看不少的报纸,岂不便宜合算。
还有许多新闻,是报纸所不载的,我们可以从茶客中间听到。尤其是在时局起变化的时候,可以听到许多是供参考的消息,比看报更有益。单就吴苑讲,有当地的新闻记者,有各机关的职员,他们很高兴把得到的比较有价值的消息,公开给一般茶客的。
茶坊又是常识的供应所,因为茶客品类复杂,常有各种专门的经验,在谈话时发挥出来。我们平时要费掉许多工夫才能知道的,在茶坊可以不劳而获。所以图书馆是百科大学,茶坊是活的图书馆。
茶客的品性,当然各如其面,至不一律,倘然以人为鉴,可以增进我们的道德。譬如吝啬的人,吃了几回茶,至少可以慷慨一些。迂执的人,吃了几回茶,至少可以旷达一些。
中国太缺少娱乐了,一天工作辛苦,没有片刻的娱乐,精神上何等苦痛,像都市里,只有赌嫖烟等等有害无益的消遣,非但不能得到安慰,反而增加了烦恼。至于吃茶,那是绝对没有什么损害的。往往受了委屈,到了茶坊,和几个茶友谈天说地了好一会儿,顿时可以把苦闷全丢到爪哇国去。因为茶坊里除掉为了争执来吃讲茶的以外,大多数脸上总是浮起一点笑意的。
倘然要知道些市面,也不能不到茶坊里坐坐。这几天蟹女多少钱一两?美丽牌香烟哪一家贱一个铜元?哪里的牛奶最好?甚至什么地方有什么特产?这时候有什么时鲜东西?都能从茶客谈话中听到。尤其是商店大廉价,何种的确价廉物美、何种不过是欺人之术?听了可以不至上当吃亏。
再进一步说,尽有许多学问,也可以在茶坊中增进的。因为有许多学者,也常到茶坊里来的。像某字应做何音?某种应酬文字应如何称呼?泉人的作品如何?某人的主义如何?某人最诚恳可以为友,某人最宏博可以为师,人物的衡鉴,正在茶客的嘴上。
现在的物质享用,可算得日新月异而岁岁不同了。时常有茶客,把新见到的器物,介绍给茶友,比走到商店里去采办,更多一点实验的机会。小而言之,可以知道什么牌子的东西来得经久耐用?怎样用法可以事半功倍?
最关重要的是一个问题的发生,倘然在自己家里一时不容易解决,可以到茶坊,和茶友去商榷。因为日常相见的茶友,总是很热忱的,很肯发表意见的。倘然身体上有些小毛病,要打听“单方”,更是便当,几个茶客,可以凑成一部万宝全书的。
这个年头,正是多事之秋,吃官司是家常便饭,那么这个法律顾问,也可以向茶客中义务委任的。因为有许多律师,常到茶坊来休息,有什么问题,可以不费一文谈话费,而向他们请教的。
假使是失业者,没有门路可走,正宜常到茶坊,拣有势力有权威的茶友,和他接近。好在茶坊里是一切平等的,到他们家里,说不定要挡驾,到茶坊里,是不能避而不见的。即使此法不行,还有出路可子。哪里正在物色何种人物?哪里快要辞去何人?何人和某公司接近?何人和某机关的头脑熟识?何项位置有多少薪水?何项职务最有进展希望?差不多职业指导所就在那里。
苏州人还有一个奇异的名词,唤做“茶馆上谕”。意思是说,茶坊里有一种不可思议的舆论,去比评一桩事件,比报纸的社论,法院的判决书,还要有力。某人说过,倘然袁世凯常到吴苑来听听“茶馆上谕”,决不会想做洪宪皇帝的。尽有十恶不赦的人,会给“茶馆上谕”申诉得服服帖帖的。因为十目所视,十手所指,他不能不内疚神明啊。
政客的论调,是偏激的,有背景的。独有“茶馆上谕”是公平的,是没有作用的,所以在“茶馆上谕”里,可以保存一点真是非。
以上都是从好的一方面说,凡事有好必有坏,不过好坏还在自择,难道不吃茶的人,不干坏事的么?不过这些话,够不上称哲学,要请哲学家原谅的。
北平四川茶馆的形形色色
/唐鲁孙/
喝茶好像是中国人的特嗜,无论南北大小省份都有茶馆,三教九流人人都爱喝茶,除了苏浙皖粤的茶馆,以卖点心为主,卖茶为辅另说另讲之外,谈到纯卖茶的茶馆,恐怕以北平四川两地的茶馆最为多采多姿啦!
北平大小的清茶馆,大街小巷都有,各个有个人的主道。这路茶馆天不亮就挑开笼火,烧上开水了。第一拨是寅卯未初溜早的,以年纪来说,大概都是花甲左右,腰干挺直步履轻健的老人;他们把腰腿溜开了,就直奔茶馆,这种老主顾自备茶壶、茶叶,毛巾、牙刷都存在柜上,一进门伙计先打洗脸水,等盥漱已毕,茶也焖得差不多啦,一边喝着茶,一边找熟客聊聊天,茶过三巡,让酽茶涮的肚子觉着有发空啦,这才信步回家吃早点去。这算茶馆最基本茶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