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74700000015

第15章 寒夜客来茶当酒 (2)

自从茶馆出现,人们的交谊便又多了一处公共场所。据史料记载,唐代的长安已经有了吃茶店。北宋已出现茶坊。南宋的杭州,已经有了茶楼;但茶坊的叫法,仍很流行。大的茶坊,布置讲究,“张挂名人书画”。但后来更流行的叫法是茶馆。明代张岱在《露兄》的短文中说:“崇祯癸酉,有好事者开茶馆,泉实玉带,茶实兰雪,汤以旋煮无老汤,器以时涤无秽器,其火候、汤候,亦时有天合之者,余喜之,名其馆曰‘露兄’,取米颠‘茶甘露有兄’句也。为之作《斗茶檄》曰:‘……八功德水,无过甘滑香洁清凉;七家常事,不管柴米油盐酱醋。一日何可少此,子猷竹庶可齐名;七碗吃不得了,卢仝茶不算知味。一壶挥麈,用畅清淡;半榻焚香,共期白醉。’”而在城郊、乡间的茶馆,不但简陋,而且往往是多功能的。清初有人写打油诗形容苏州虎丘山山塘的茶馆,题名叫《茶馆》,但附注曰“兼面饼”。诗谓:“茶坊面饼硬如砖,咸不咸兮甜不甜。只有燕齐秦晋老,一盘完了一盘添。”当然,这是指的小茶馆。虎丘毕竟是江南名胜,繁华所在,大的茶馆自不会少。清中叶苏州才子顾禄记载“虎丘茶坊”说:

多门临塘河,不下十余处。皆筑危楼杰阁,妆点书画,以迎游客,而以斟酌桥东情园为最。春秋花市及竞渡市,裙屐争集。湖光山色,逐人眉宇。木樨开时,香满楼中,尤令人流连不置……

费参诗云:

过尽回栏即讲堂,老僧前揖话兴亡。行行小幔邀人生,依旧茶坊共酒坊。

当年苏州茶馆情形,于此可见一斑。前者小茶馆是下层平民的驻足场所,后者豪华茶馆则是富裕阶层的雅集之处了。清代北京茶馆林立,有个叫怀献侯的人曾说:“吾人劳心劳力,终日勤苦,偶于暇日一至茶肆,与二三知己瀹茗深谈,固无不可。乃竟有日夕流连,乐而忘返,不以废时失业为可惜者,诚可慨也!”这是忠恳之论。与京师情形相类似的,是江南苏州。范烟桥谓:“苏州人喜茗饮,茶寮相望,座客常满,有终日坐息于其间不事一事者。虽大人先生亦都纡尊降贵入茶寮者。或目为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其实则否,实最经济之交际场、俱乐部也。”

历史上,有不少人就是在茶馆相识,并结为契友的。如清初西北的著名学者王宏撰与李因笃,起初并不相识。有一天,偶然在长安(按:今西安)茶馆里碰到,隔桌搭话,各自猜想对方的姓名。等到问话后,都果然不差,从此成了好友。

“台榭秋深百卉空”

国人交谊的另一个重要场所,便是园林。事实上,中国园林从本质上说,属于消费文化。人们在这里饮酒、喝茶、聊天、欢聚、送别等等,比起酒店、茶馆,更接近大自然,别有一番情趣。到了唐、宋、明时期,随着私人园林的勃兴,人们在园林中的聚会也就更加频繁。李白的《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编入《古文观止》,为人们所熟知,“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云云,不难想见李白等在园林聚会的快乐情景。李白还写有《携妓登梁王栖霞山孟氏桃园中》一诗,留下“梁王已去明月在,黄鹂愁醉啼春风”的诗句。

明代成化丁未(1487年)进士石(字邦彦,藁城人)在《章锦衣园饯克温》诗中写道:

惜别驻郊坰,名园及璀璨。朱荣悬弱葼,清樾护修干……妙舞出京洛,清歌彻云汉。探幽入虎谷,蹑蹬耸飞翰……主人爱真景,废榭临断岸。岂惟示朴淳,正欲知忧患。

与石同时的进士吴俨(字克温,宜兴人,1457—1519),在《饮魏国园亭》诗中,写了深秋时在园亭中聚饮的感受。园中风景,映入眼前:“台榭秋深百卉空,空庭惟有雁来红。曲池暗接秦淮北,小径遥连魏阙东。富贵岂争金谷胜,文章不与建安同。上公亭馆无多地,犹有前人朴素风。”弘治己未(1499)进士、官至南京总督粮储的宜兴人杭淮(1462—1538),在《饮胡梦竹园池次韵朱御史鹤坡》诗中,给我们描绘了南方园林冬日的景象。在这样的氛围中,友朋欢聚一堂,仍不失为良辰美景:“……野光团细竹,云气薄层山。冻云仍余白,寒梅已破斑。”嘉靖时吴县人张元凯在《金陵徐园宴集分得壶字二首》中,使我们感受到园林的宏大气势,友情的热烈、温暖:“庐橘园千顷,葡萄酒百壶。溪声来远瀑,云影曳流苏。花落纷迎蝶,萍流曲引凫。主人能好客,当代执金吾。”

嘉靖壬辰(1532)进士、户部主事、无锡人王问(字子裕,1497—1576)的《宴徐将军园林作》,把明中叶达官、缙绅在园林中池畔置酒、堂上奏乐的豪华景象生动地再现出来。料想当时适逢其会的朋友,一定流连忘返:“白日照名园,青阳改故姿。瑶草折芳径,丹梅发玉墀。主人敬爱客,置酒临华池。阶下罗众县,堂上弹青丝。广筵荐庶羞,艳舞催金。国家多闲暇,为乐宜及时。徘徊终永晏,不惜流景驰。”

明代是中国园林发展史上的高峰。清承明制,随着经济、文化的恢复、发展,园林也逐渐兴旺起来,江南园林的风格,也传至北方。但从总体看来,并未超过明代。民国年间,虽然在大都市西洋园林也开始立足,但传统文人的结社、聚会,仍然喜欢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如南社二十周年时,社员的雅集,就是在虎丘度过的。范烟桥记述此事谓:

……地点在虎丘冷香阁。是日天忽大雨,然冒雨而至者仍有三十五人。……佩忍之女公子亨利女士,奔走招待,亦颇辛勤,且饮酒甚多,兴会倍添。初拟于千人石上摄影,佩忍、天笑怕走山路,止于靖园,未与。邵力子君、亨利女士怕为雨淋,亦弗与。与者大半如水汤鸡,有张盖者,亦别开生面矣。……谈话会中均主南社复兴。先成纪念刊,以岁底为止,后因循未果焉。

“立限回京取纸牌”

游戏在人们的交往中,起着一定作用。近半个世纪以来,扑克、马将(即麻将),最为风行。扑克是舶来品,传进中土,大概不过百年。马将的问世时间,学者尚无定论,大体是清朝中叶以后。回顾历史,纸牌在民间的影响最为深远。其中的马吊,又称叶子,更是风靡天下。明中叶的陆容记述谓:

斗叶子之戏,吾昆城(按:指昆山)上自士夫,下至童竖皆能之。……阅其形制,一钱至九钱各一叶,一百至九百各一叶,自万贯以上,皆图人形;万万贯呼保义宋江,千万贯行者武松,百万贯阮小五,九十万贯活阎罗阮小七……一万贯浪子燕青。

这种纸牌共四十页,玩时四人入局,人各八页,以大击小,变化多端,饶有兴味。从南宋以来,《水浒》梁山好汉的故事,通过《癸辛杂识》、《宣和遗事》的流布,以及评书、戏曲等民间文艺的传播,影响日深,从而在纸牌上打下烙印。明清之际的李式玉在《四十张纸牌说》中谓:“三十年来,马吊风驰几遍天下。”此说并未夸张。大诗人吴梅村曾用拟人化手法,写了《叶公传》,说吴越间人士“倾囊倒屐,穷日并夜,以为高会。入其坐者,不复以少长贵贱为齿”。叶子很快传到北方,连大学士周延儒(?—1643)也酷好此物,简直如痴如醉,明清之际的昆山文人周同谷记载:

壬午(按:崇祯十五年,即1642年)京师戒严,延儒奉命视师,上亲饯之,赐上方剑旌旗,呼拥甚盛。既出都百里,旗牌持令箭,飞马回京。大司马方退朝,遇之大骇,谓戎信孔迫也。都人惊疑相告,既而知为取纸牌诸弄具而已。

这真是莫大的笑话。当时有人曾作诗讽刺道:“令箭如飞骤六街,退朝司马动忧怀。飞来顷刻原飞去,立限回京取纸牌。”随着纸牌的发展,牌上的图案也不断变化,有的画上古代将相,有的画上甲第图,有的画上花鸟虫鱼之类。笔者幼时,也就是五十多年前,还每见乡人在农闲及春节时玩此牌,俗称“看小牌”;牌上已不见宋江之流,而代之以花鸟之类图案。清初,马吊“又变为游湖之法”,“成牌曰湖”,慢慢发展成为马将。诚然,无论是马吊还是马将,都具有赌博功能,有些昏昏然者甚至因沉湎其中而倾家荡产,乃至于自杀身亡。这种滥赌、狂赌是断不可取的。但马吊、马将之类,在文人、雅士手中,也确实起到了健脑益智、联络感情、增进友谊的作用。文学家巴人(即王任叔,1901—1972)更是位打马将的奇才。其友人周劭记曰:

那时(按:指抗战时期)文场上也有明末结社之风……六七人中,除了其中一人是“阳湖派”之外,都是浙东之氓。……赵景深……称这个小团体为“浙东学派”。……

巴人在数人中年事较长,我们大家又暗地知道他是党人,故虽是平辈之交,一切都马首是瞻……这个人天才横溢,似乎三头六臂,不知有多少事务摆在他肩上,总能应付裕如,从不叫累。……我们集会时常打打不甚计输赢的小麻将,以免保打听、巡捕的麻烦而常至深夜。他那时任《申报》的《自由谈》编辑兼社论主笔……他撰写社论的时候是这样的:身不离牌桌,并不停止打牌,左手一杯绍兴(酒也),右手执笔落纸如飞,顷刻一挥而就;而“清一色”“三番”也便同时和出来了。

尽人皆知的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嘉兴南湖游船上秘密开完第一次代表大会时,也曾经以打麻将作掩护。麻将在不同人的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1949年,国共两党在北平谈判期间,国民党代表刘斐在一次宴会上,曾以打麻将为题问毛泽东:“是清一色好,还是平和好?”毛泽东答道:“清一色难和,平和容易,还是平和好。”刘斐听后,豁然领悟,和谈失败后,决心留下来。

同类推荐
  • 世界突然安静

    世界突然安静

    这是一本诗歌选集,是“蜀籁”诗丛第四辑之一种。收录了作者2014年以来创作的诗歌作品150余首,全书分为辑一,风吹过木棉,辑二,时光暗淡,辑三,万物寂静,辑四,麦浪。是作者一年多来创作的精品,内容有对现实生活描摹刻画,有对理想的追求憧憬,也有对生活的深刻反思。这些作品意象独特,艺术感染力强,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
  • 在天边:苍茫之水

    在天边:苍茫之水

    “在天边”系列精选了几位当代著名作家的散文作品,集结成册,力求打造一套极具文学价值、审美价值的文化丛书。“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无论行到何处,人生只有一个去处,那就是回家。《苍茫之水》一书中,作者们跋千山,涉万水,带读者领略祖国河山之壮美,于优美的文字中感受作者们对祖国的热爱。
  • 有间文库:且介亭杂文末编

    有间文库:且介亭杂文末编

    《且介亭杂文末编》收鲁迅1936年所作杂文三十五篇。一九三六年作的《末编》,鲁迅把存稿放在一起的,是自第一篇至《曹靖华译(苏联作家七人集)序》。《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和《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似乎同属姊妹篇,虽然当时因是未完稿而另外搁开,此刻也把它放在一起了。《附集》的文章,收自《海燕》,《作家》,《现实文学》,《中流》等。《半夏小集》,《这也是生活》,《死》,《女吊》四篇,先生另外保存的,但都是这一年的文章,也就附在《末编》一起了。
  • 文苑缤纷

    文苑缤纷

    罗孚先生所著《丝韦随笔》于1997年由天地图书有限公司(香港)出版,内容是作者在1993年至1997年在香港相关报刊上发表的散文和随笔。2007年,作者又将他在此后10年间所写的散文和随笔汇集,由天地图书有限公司(香港)出版。本书汇集了上述两部分内容,以《文苑缤纷》名之。
  • 人生的盛宴

    人生的盛宴

    全书主要分为无所不谈、谈古论今、闲情雅趣、人生滋味、文苑勺拾、山海游历、臧否人物这七辑,收录了他的论读书、古书有毒辩、从梁任公的腰说起、孟子说才志气欲、论性灵、我怎样买牙刷、论文艺如何复兴法子、老北京的精神、闲话说东坡等众多作品。
热门推荐
  • 古风客栈

    古风客栈

    精神小伙因充电爆炸,导致穿越到了大唐,唉????该怎么办呢?
  • 战神联盟之空间挑战

    战神联盟之空间挑战

    瑞卡尔降临赛尔号,神秘的属性,奇怪的水晶,你究竟来自哪里?当一切都变成烟云,是善是恶,是敌是友?
  • 彼此依赖,只是伤害

    彼此依赖,只是伤害

    曾经被伤过的开朗阳光女孩上官流诗一夜间变得孤傲,淡漠,浑身上下散发着冰冷气息,但却遇上了一个天上才有的无赖帅哥龙正源。他们在一起依赖着,彼此“伤害”着!在一起打闹的同时,也在一点一点的治愈着上官流诗的脆弱的心……但在这时候,沧沐清却突然出现,再次刺激着上官流诗,使得上官流诗精分……这或许是个没有结局的结局……
  • 不抱怨的活法大全集

    不抱怨的活法大全集

    抱怨,早巳成为了现代人的通病。有病不治,病情势必会恶化,最终让人在抱怨的轮回中陷入痛苦的深渊。寻找抱怨原因,追本溯源审视自己:你在抱怨什么?你为什么会抱怨?怎样才能不抱怨?只有找到病因,积极“治疗”,你才能根治,从而在走向快乐的同时,拥抱成功。
  • 关于我在主角路上越走越远的事

    关于我在主角路上越走越远的事

    我是本杰明,一个得到由列序之神构建的金手指的人,这本来是应该是件很开心的事情。但?当我终于在整个星系都算小有名气的时候,神开始玩弄我了……
  • 胖妃逆袭:京城第一媚人儿

    胖妃逆袭:京城第一媚人儿

    堂堂当朝九皇子,圣上钦点的九王妃居然是个又黑又丑的大胖子。九皇子慕容纬表示,不可能,绝对不可能的。换了壳子的九王妃也是这么想的。当她摇身一变成为人人艳羡的天选美女时,莫心嘻嘻一笑,听说你们想娶我?别做梦了。
  • 我的双眼变异了

    我的双眼变异了

    星空下,万族争锋。人族少年叶欢,双眼变异。过目不忘,那只是基操。武技,看一遍就会。功法,看一遍就是在修炼。丹药,看着看着炼制过程就出来了,还能优化。元果、元草,看一眼年份就增加了。万族功法、秘技,看着看着就变成人族功法、秘技了。……星空下,叶欢看服了万族。
  • 食与吃

    食与吃

    吃饭是为了活着,活着不是为了吃饭。食物本身需要我们用心去交流,因为真谛往往不止品尝的一刹那。(不定期更新哦)
  • 凝意知我

    凝意知我

    朱凝意,似鹤,听着自由,实则事事都被束缚。荀砚,听着清风高雅,皮囊下是桀骜不驯,他总喜欢斜着眼看人。从前是瞧不上任何人,心比天高,遇上朱凝意不过三次,人连着心,自己打包送上门了,只要有她在,永远没有荀砚正脸,永远斜着眼看朱凝意。“其实我知道你的事情。”“哪件?”荀砚有些紧张。“荀砚,你有多少事瞒着我?”朱凝意一挑眉,荀砚只觉得魂都失了几分。“哪儿敢呢!”他赔笑道。
  • 孤凤鸣

    孤凤鸣

    不知还有谁曾经记得,在长安城的冬季,有一次叛乱。大雪纷飞,鲜血染红了皇宫前的汉白玉石阶,白雪反衬着鲜血,看来十分刺目。乱世英雄辈出。当年各路好汉争夺皇权,唯有一人挺身而出,一一己之力力保江山。那人,是个女子。而今,名门女将的铮铮风骨也再无人描画,荣耀已成往事,空留一丝念想。世人对她最后的印象,也不过是在在那场好似永远不会停下的大雪中,抱住一位公子仰天长啸后离去。也有后世人还在不解那一幕无谓的尽忠,而当年宋长歌留下的回答——他是我的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