畸形儿
五日
今天有点不舒服,向老师请了假,母亲带我到畸形儿学校去。母亲是为门房的儿子请求入院。到了那里,母亲叫我在外面等着,不让我跟进去。
昂里克!我为什么不把你带进去?你现在恐怕理解不了吧?因为把你这样健全的小孩带进去,让那些可怜残疾的孩子看见,会让他们难过。就算我们再小心,那些孩子仍然能感到自己和其他人不同!他们很不幸!设身处地为他们想想,就感到非常伤心:共有六十多个孩子,有的脊柱弯曲,有的手脚外翻,有的患有严重的皮肤病,整个人无法直立伸展。其中也有许多相貌伶俐,眉清目秀的。有一个孩子,鼻梁高高的,脸的下部分已像老人似的又尖又长了,可是还带着可爱的微笑呢!有的孩子从正面看过去很端正,好像没毛病,但如果转过身,就会发现他们的问题。医生恰好在这里,叫他们一个一个站在椅上,脱掉衣服,检查他们的膨大的肚子或是臃肿的关节。他们经常这样脱去了衣服让人看,都习以为常,没什么觉得难为情,可是家人在刚开始发现他们生病有变化时,心里多难过啊!病越来越重,别人对他们的关爱好像变得越来越少,有的整整几小时呆在角落无人搭理,吃粗劣的食物,有的经常被人捉弄,有的也许白受了几个月痛苦而无用的治疗。现在有了学校的照料加上可口的饭菜,适量的运动,他们比刚开始好多了。看到那伸出来的缚着绷带或是夹着木板的手和脚,真是可怜呢。有的在椅子上坐不住,用臂托住了头,一手撑着拐杖,还有的孩子手臂虽勉强向前伸直了,呼吸却困难起来,无奈的倒下去的。尽管如此,他们还要在外人面前强装笑脸!昂里克啊!你是健康的孩子,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我见了那可怜的畸形的孩子,想到有的母亲骄傲地抱着健康的孩子,不停地炫耀,觉得很难过。我真想紧紧拥抱每个孩子。如果周围没人,我就要这样说:
“我要和你们在一起!我愿为你们奉献一生,做你们的妈妈!”
有时,孩子们还唱歌哩,那种纤弱的歌声,听后不禁令人肝肠寸断。老师表扬他们,他们就兴奋不已;老师走过他们座位的时候,他们都去吻老师的手。大家都喜欢老师。据老师说,他们学习用功,很聪明。那位老师是一个年轻而文雅的女士,脸上充满慈爱。可是她每天和不幸的孩子们做伴,脸上露出一丝惆怅。她真伟大啊!辛勤劳动的人不少,但像她那样做着神圣工作的人不多吧。
母亲
牺牲
九日
我的母亲善良能干,雪尔维姐姐像母亲一样,总是处处替别人想。那天晚上,我正抄写每月例话《六千英里寻母》其中的一段——这文章实在太长,老师叫我们四五个人分别各抄一段,姐姐小心翼翼走进来,说话声音低沉而急切:
“咱们快去看看母亲!母亲和父亲刚才在说什么呢,似乎已出了什么不幸的事了,很是悲痛。母亲在安慰他。他们好像说家里会紧张——明白吗?咱们家有财政困难了!父亲说,只要付出一些牺牲就能好起来。我们也和父亲母亲一起付出牺牲吧!只能这样!啊!让我和母亲说去,你要站在我旁边,并且,要照我的样子,我说什么,你都要答应说好,是,明白吗!”
姐姐说完,拉着我走进母亲的房间。母亲正一边做着针线,一边沉思着。我在一把椅子上坐下,姐姐坐在另一把椅上,就说:
“母亲!我……我……是我们想和您说句话。”母亲吃惊地看着我们。姐姐继续说:“父亲刚才说家里有困难,会紧张,是没钱了吧?”
“你们瞎说什么?”母亲愣了一下问道,“你们怎么知道钱的事?”
姐姐大胆地说:“我长大了什么都懂!所以,母亲!我们决定一家人共进退。你不是说过到了五月底给我买扇子吗?还答应给昂里克弟弟买水彩笔呢。现在,不要为我们花钱了,行吗?母亲!”
母亲刚想说点什么,姐姐接着说:“就这样吧。我们已经作出决定了。在家时紧张的时候,什么水果零食都不要,只要有汤就好,吃个小面包也就够了。这样算起来,伙食费能节约不少呢。平时我们吃得太好了!只要这样就够了。喂,昂里克!好不好?”
我赶忙说好。姐姐不让妈妈插话,继续说:“还有,无论什么东西,我们都可以牺牲,心甘情愿地牺牲。可以卖掉以前别人送的东西,放学后帮着妈妈做家务,就算让我弃学帮忙都行!”说着姐姐搂住了母亲的脖子。
“如果能为家里做点什么,使一家人像以前那样快乐,无论多辛苦,我也都可以做。”
我从没见过母亲脸上那欣慰的笑容,也没领教过母亲如此包含深情的热吻。母亲什么都没说,只是在笑容上挂着泪珠。后来,母亲告诉姐姐,她听错了,家里不缺钱。还一个劲儿地夸奖我们懂事。这天晚上我觉得很充实,等父亲回来,母亲把事情经过全告诉了他。父亲没说别的。今天早晨全家吃早饭时,我十分惊喜,但又有点失落。我的餐巾下面藏着水彩笔,而姐姐的餐巾下面藏着扇子。
火灾
十一日
今天早晨,我终于抄完了《六千英里寻母》,正想着今天作文怎么写,突然听见楼梯上传来陌生人说话的声音。不一会儿,有两个消防队员敲门进来,对父亲说要检查下房间里的火炉和烟囱。因为房顶上的烟囱冒出了火,无法分辨谁家炉子出了问题。
“哦,请便!”父亲说。其实我们家里并没有生火。消防队员依然仔细巡视,把耳朵靠在墙壁,听听有没有燃烧的声音。
他们四处检查时,父亲对我说:“哦!这里有个好题目了?——叫做《消防队》。我讲给你听!”
“那是在两年以前,我深夜从剧场回来,在路上正遇到消防队救火。我刚走到罗马街,就看见烈火焰在燃烧,许多人都在那里围观。一座楼房着火了,浓烟滚滚,火舌肆虐。住在楼上的人从窗口伸出脑袋高呼救命,火焰逼近他们,他们只好全都转移到另一间屋子,站在窗前急呼‘快叫消防队!救命啊!’这时一辆消防车来了,四个消防队员跳了下来。他们一到火场立刻冲进去。与此同时,一个紧急情况发生了。一个女人在四层楼窗口哭喊着跳出来,手拉住了护栏,面向墙壁在空中悬挂着。火舌从窗口喷出。马上要烧着她的头发了。围观者恐怖尖叫,刚刚进去的消防队员没有找对方向,他们冲进了二楼。这时围观者齐声大叫:‘四楼有人,四楼有人!’消防队员急忙赶往四楼,在那里听见了声嘶声力竭的呼救,横梁从屋顶落下,浓烟堵住了通道。想进到屋内救人,只能走屋顶了。他们急忙冲上屋顶,只看到从浓烟里露出一个身影,他就是那最位先赶到的队长。可是,要从屋顶进到屋内,也很困难,只能通过顶窗和承溜之间那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地方。因为其它地方都已烧着了,只有这个地方因为有积雪,还没烧起来,只是没有攀爬的支撑点。‘那边过不去啊!’大家在下面叫。队长只好沿着屋檐走过去,大家都为把捏把汗。他终于走了过去。下面掌声雷动。队长走到那间屋上方,把屋顶用斧子砍开,砍出了可以钻进去的窟窿。”
“此时,那女人仍在窗外挂着,火焰快烧到她了,眼看她坚持不住了。”
“队长砍出了窟窿,把身子一缩就跳进屋里去,其他消防队员也跳了进去。”
“刚运来的长梯子已经架在房子前面。窗口冒出滚滚浓烟,耳边听着急切的呼救声,围观的人束手无策,只有干着急。”
“‘大事不妙了!连消防队员也要烧死了!完了!全烧死了!’有人叫着。”
“忽然,队长的身影出现在窗口,火光在他身后步步逼近。队长双手紧紧拉住那个女子,把她拽回屋中。”
“大家议论纷纷:‘别人怎么办?下不来了?窗户和梯子离那么远,过不去啊!’”
“在大家的叫喊声中,过来了一个消防队员,右脚踩着窗户,左脚踩着梯子,身子悬在空中,屋内的消防队员把遭难者一一抱出来递给他,他又一个一个地递到下面一个消防队员手里。这样接力地把被困者救了出来。最先回到地面的是那个曾悬在空中的女人,然后是小孩,后面是女人和老人。被困者全部获救了。屋内的消防队员才逐一出来,最后出来的是那个最早上去的队长。他们回到地面的时候,围观的人欢呼喝彩,最后等那位英勇开辟救人通道的队长回到人们面前时,大家掌声雷动,像欢迎英勇作战的将军一样迎接他。从那以后,人们把他的名字与英雄联系在一起,他就是寇塞贝·洛辟诺。”
“知道吗?这就叫做勇气。勇气不是大道理,不是空话,而是在别人遇到危险时,毫不犹豫地冲上去。过几天,领你去看看消防队的训练,领你去认识一下洛辟诺队长吧。他是怎样一个人,你想了解吗?”
我说当然想啊。“他就在你眼前!”父亲说。我大吃一惊,转过身去,只见那两个消防队员检查妥当,正准备离开。“快和洛辟诺队长握手!”父亲指着那位穿金边上衣,身材不高,但孔武有力的消防队员。队长停下脚步,我急忙跑上前去和他握手,队长和我们告辞后就走了。
父亲说:“一定要记住这次握手,将来你会和成千上百的人握手,但真正像他那样的英雄怕是百里挑一吧!”
六千英里寻母
(每月例话)
几年前,有个工人的儿子,在只有十三岁大的时候,独自从意大利的******到南美洲去寻找母亲。
这孩子的父母由于生活贫困,欠了很多债。母亲想赚些钱,让家里生活更好一些,两年前到遥远的南美洲的阿根廷共和国首府布宜诺斯艾利斯市去当女佣。有不少意大利妇女去南美洲工作,那里工资很高,用不了多久,就可攒些钱带回来。这位可怜的母亲一想到要和两个可爱的儿子分离,伤心欲绝,泣不成声,可是为了家里早些还债,只好忍痛分离了。
那母亲平安全抵达了布宜诺斯艾利斯,她丈夫有一个堂哥在那里做生意,他介绍这位母亲到市内一位达官贵人的家庭中为女仆。薪水不错,主人对她也很好,她专心工作着。刚开始,她经常写信给家里。离开家时,大家约定:从意大利写去的信,寄到堂哥那里转递,母亲寄给意大利的信,也先交给堂哥,堂哥再附写几句,再寄给到******丈夫那里。那母亲每月工资十五元,她省吃俭用,每三月就寄一次钱回家。丈夫虽然是工人,但很看重名誉,把这钱逐步清偿债款,同时自己努力工作,克服种种困难,希望一家人早日团聚。自从妻子出国打工以后,家里就冷冷清清,小儿子特别思念母亲,无时无刻不想着母亲。
时光飞逝,一年的光景就这样过去了。母亲写过一封信说身体不好,之后就失去了联系。家人写信到堂哥那里了解情况,也没收到回信。再直接写信到母亲的雇主家里去,还是没有任何消息。——其实因为地址不对,没有寄到。这种情况下全家都着急了,只好请求驻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意大利领事帮之寻找。三个月后,领事回复说都登过新闻广告,还是没有找到人。是不是母亲羞于做女仆的事,所以没有告诉家人主人的真实姓名吧。
几个月过去了,母亲仍然没有音讯。父子三人无计可施,小儿子急得要发疯了。一家人实在找不到别人帮忙,只好自己想办法了。父亲想亲自到美洲去找找看,但首先要把工作辞掉,没有收入,孩子也没人管,显然不行。大儿子可以独立外出了,但他可以赚钱养家,要他去不行。一家人总也商量不出结果,只好面面相视。有一天,小儿子默尔考下定决心说:“让我去美洲找母亲吧!”
父亲听了只是摇了摇头。在父亲眼里,他还只不过是一个十三岁的孩子,独自完成一个月的旅程去美洲找母亲,肯定是不行的。孩子却主意已定,天天缠着父亲同意,他已做好各种准备,和父亲讲自己能去的理由,就像大人一样对父亲说:
“也有其它孩子去那啊!很多孩子比我还小呢!只要坐上船,就会和大家一起到那里的。到了目的地,就能找到堂伯的住处,那里有很多意大利人,打听一下就知道了。等找到了堂伯,马上就能见到母亲!如果再找不到,可以找领事帮忙,请他们帮忙查找母亲之工作的人家。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只要找到一份工作,靠劳动挣钱,就能挣到回国的路费。”
父亲看他这么懂事,心里暗暗有些同意。父亲知道儿子不怕贫穷艰苦的生活,能吃苦,胆子大,而且考虑问题周到。这回去找亲爱的母亲,肯定比平时更加小心。正好,父亲有一位船长朋友,父亲和船长商量这件事。
船长答应帮默尔考搞一张去阿根廷的三等船票。父亲犹豫了一会儿,终于答应了默尔考独身去美洲。
快出发了,父亲替他收拾行装,放几块钱在他的衣袋,又写好堂哥的住址交给他。四月中旬,一个晴朗的日子里,父亲和兄长把默尔考送上船了。
就要开船了,父亲在船舷旁同默尔考最后一次吻别:“那么你去吧!不要害怕!你一定能找到母亲,上帝保佑你!”
船缓缓地开动了,默尔考此时的心中充满凄凉,虽然早已下定决心寻找母亲。但看着家乡一点点远去,自己孤单地漂浮在浩瀚波涛之间,举目无亲,钱财无几,唉!一想到这些,不由得暗自悲伤。头两天,他什么也吃不下,只是靠在甲板上落泪,甚至胡思乱想起来。其中最可怕的,莫过于母亲已经不在人世间了。这种想法不断地缠绕着他,有时好像做梦似的,眼前来了一个不认识的人,悄悄对他说:“你母亲死了!你再也见不到母亲了!”他惊醒才知是梦,急忙止住差点掉下来的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