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八)子路宿于石门[61]。晨门[61]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三十九)子击磬[63]于卫,有荷蒉[64]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65]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66],浅则揭[67]。”子曰:“果[68]哉!末之难[69]矣。”
(四十二)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70]。”
[注释]
[1]宪:孔子弟子,姓原,名宪,字子思,鲁国人。
[2]毂:这里指担任官职拿俸禄。[3]克:好胜。[4]伐:自夸。[5]欲:贪欲。[6]怀居:留恋家中的安逸生活。
[7]危:率直。[8]孙:同“逊”。[9]南宫适(kuò):孔子弟子,姓南宫,名适,字子容。孔子把他哥哥的女儿嫁给他。[10]羿(yì):传说夏代有穷国的君主,善射,曾夺取夏太康的王位,后被其臣寒浞(zhuó)杀害。[11]奡(ào):寒浞之子,后为夏君少康所杀。荡舟:用手推船,传说奡力大,能陆地行舟。[12]稷:传说中周朝国君的祖先,教民种植庄稼。[13]惠人:对人民有恩惠的人。[14]子西:楚国的宰相,名申。[15]彼:他。彼哉:只用指示人称代词称他,表示此人没有什么可以称道的。
[16]人也:有本领的人。[17]伯氏:齐国的大夫。骈(pián)邑:齐国地名。三百:三百户。[18]没齿:意为终身。整句的意思是,齐桓公夺取伯氏之食邑赐给管仲,伯氏自知己罪,而心服管仲之功,终身穷困而无怨言。[19]成人:成为一个完美的人。[20]臧武仲,名纥,鲁国大夫。知:同“智”。臧武仲在齐国时根据政局估计齐庄公的统治不会长久,设法拒绝了庄公给他的封地,后庄公被杀,他未受牵连。[21]公绰:即孟公绰,鲁国大夫。不欲:克制欲望。[22]卞庄子:鲁国大夫,封于卞邑(在今山东泗水县东),传说他曾只身打虎。[23]何必然:何必一定这样要求。[24]要(yāo):通“约”,意为贫困。
[25]晋文公:姓姬,名重耳,公元前636-前628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谲:欺诈。[26]齐桓公:姓姜,名小自,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27]召忽:公子纠的家臣,在公子纠被杀后自杀身亡。[28]管仲不死:管仲原来也是公子纠家臣,受到齐桓公赏识,公子纠死后就投靠了他。[29]九合诸侯:多次邀集诸侯盟会。
[30]不以兵车:意为不用武力。[31]如:就是。[32]微:没有。[33]被:同“披”。衽(rèn):衣襟。左衽:前襟向左,我国古代少数民族衣服式样,中原衣服式样是右衽。[34]谅:诚信,这里指毫无意义地守信守节。[35]自经:自杀。渎(dú):沟渠。[36]怍(zuò):惭愧。[37]为之也难:指讲大话不惭愧,做起来就很难。[38]陈成子:名恒,又叫田成子,齐国大夫,于公元前481年杀死齐简公,并夺取了齐国政权。简公:姓姜,名壬,公元前484-前481年在位。[39]三子:即鲁国权臣季孙、孟孙、叔孙三家。[40]从大夫之后:曾做过大夫。[41]之:到,往。[42]犯:犯颜直谏。[43]上达:上进,求道。[44]下达:堕落,贪财。[45]为己:为了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46]蘧(qú)伯玉:卫国大夫,名瑗,孔子在卫国时曾住在他家,回到鲁国后蘧派人来问候孔子。[47]使乎:以赞赏的口气说使者。[48]知:同“智”。[49]方:比,比较人物的长处和短处。[50]逆诈:猜疑欺诈。[51]亿:同“臆”,猜测。[52]微生亩:姓微生,名南,鲁困人。[53]是:这样。栖(xī)栖:忙碌不安的样子。[54]无乃:岂不是。佞:能言善辩,花言巧语。[55]疾:痛恨。固:固执,守一而不知变通。[56]骥(jì):千里马。[57]尤:责怪。[58]上达:上达天命。[59]辟:避开。[60]作者:这样做的人。七人:即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一说此七人不可实考。[61]石门:地名,一说是鲁国都城的城门。[62]晨门:负责早晨开启城门的人。[63]磬(qìng):一种打击乐器,以玉、石或金属制成。[64]荷:肩挑。蒉(kuì):草筐。[65]硁(kēng)硁:石声,这里描写乐器发出的声音,用以显示浅薄。[66]深:河水深。厉:穿着衣服涉水。[67]浅:河水浅。揭:提起衣服涉水过河。[68]果:确实,指荷蒉者确实是个隐士。[69]末:无。末之难:如以这种态度对待世事,也就没有什么困难了。[70]诸:“之乎”的合音。病诸:做不到这一点。
[鉴赏]
本篇所论述的人与事都十分广泛,但是其中心思想却十分的明确,就是要大力倡导提高自我修养,完善人格。虽然孔子在其一生之中的不同时期竭力强调要实行的思想和要做的事情多种多样,但在他看来,实现这一切的关键、所有的事情之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自我培育理想人格。关于自我修养这个问题,孔子提出了许多十分深刻的思想,形成了一个基本完备的思想体系。本篇的文字就涉及到了这一思想体系的许多十分重要的方面。
儒家的自我修养学说,其理论基点之一是自我应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即人首先要认识自身,审视自身,反省自身,发展自身,从而完善自身。对此,孔子作了经典性表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第二十四章)这里说的“古之学者”代表学风正的求道者,而“今之学者”则指陷溺于歪风之中的士人。“为己”的内涵极其丰富,自然包含充实、发展、完善自我的意义,也有自我创新的涵义。北宋时期的哲学家程颢、程颐兄弟在解释这句话的时候说:“为己,欲得之于己也。”(朱熹《四书集注》转引)这句话堪称是揭示了孔子之话其中的深义。
另外,孔子还极为重视“修己以安百姓”,他甚至说过,连尧舜这样的圣人都难以做到这一点。由此可见,在孔学中,修己并不是单纯的个人行为,也不仅是一项内省的精神活动,它还同完善外部世界的实际活动相结合。而且,本篇还指出理想人格是宽厚的,不怨恨他人,如他所说“不怨天尤人”。不怨恨他人才能理解人,因而才能爱人;才能由此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而完善自身。
总之,“修己”就是要让人性得到全面发展。后世的儒家知识分子在社会与文化的各个领域都涌现出了杰出的代表,这是与孔子的“修己”理论分不开的。
季氏
(一)季氏将伐颛臾[1]。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2]?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3],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4]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5]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6]有言曰:‘陈力就列[7],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8]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9],龟玉毁于椟中[10],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11]。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12]。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13]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14]也。”
(二)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15]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16]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四)孔子曰:“益者三友[17],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18],友善柔[19],友便佞[20],损矣。”
(五)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21],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22],乐宴乐,损矣。”
(六)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23]: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24]。”
(七)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的时候,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25]。”
(八)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26],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27]大人,侮圣人之言。”
(十)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28],见得[29]思义。”
(十一)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30]。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十三)陈亢问于伯鱼[31]曰:“子亦有异闻[32]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33]其子也。”
[注释]
[1]颛臾(zhuānyú):鲁国的属国,在今山东省费县西。[2]无乃:岂不是。尔是过:倒装句,是尔过。[3]东蒙:即蒙山,在今山东省蒙阴县南。东蒙主:主持东蒙山的祭祀。[4]社稷之臣:国家之臣,参见《先进》篇第二十五章的相关注释。[5]夫子:指鲁国的权臣季孙。[6]周任:周大夫,贤臣。[7]陈力:尽力;就列:担当职责。[8]相:原指搀扶盲人者,这里指辅佐者。[9]兕(sì):雌犀牛。柙(xiá):关野兽的笼子。[10]龟:指宝物龟壳。椟(dú):木匣。[11]固:防御坚固。费(mì):季孙氏的封邑,在今山东省费县西北。[12]疾:痛恨。夫:那种。舍曰:不说。辞:
借口。为之辞:为之寻找借口。[13]寡:人口少。[14]萧墙:门屏,古代宫室用以分隔内外的当门小墙。[15]希:同“稀”,少有。失:失去政权或爵位、封地。[16]陪臣:诸侯之臣、大夫的家臣,这里指后者。[17]益者三友:有益的朋友有三种。[18]便(pián)辟:逢迎谄媚的人。[19]善柔:善于奉承的人。[20]便(pián)佞:夸夸其谈、花言巧语的人。[21]节礼乐:以礼乐节制自己的情感、行为。[22]佚:同“逸“。佚游:闲荡,游手好闲。[23]愆(qiān):过失。此句是说侍奉君子的时候要避免的三种过失。[24]颜色:脸色,表情。瞽(gǔ):盲人。[25]得:贪得无厌。[26]大人:地位高的人。[27]狎(xiá):亲近,这里意为轻侮,不尊重。[28]忿思难:发怒了要考虑会造成后患。
[29]得:获得财利。[30]探汤:把手伸到沸水中。[31]陈亢(kàng):字子禽,孔子弟子。伯鱼:名鲤,孔子之子。[32]异闻:特别的教诲,指伯鱼作为孔子之子从父亲处获得的特别的教诲。[33]远:这里指不偏爱。
[鉴赏]
在这一篇,表达了孔子政治思想方面的三个理念,它们形成了中国古代的政治传统,对二千年以来中国的国家治理、社会发展以及对于民族关系的处理,都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第一个理念是中央集权的理念,也就是孔子所说过的”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白天子出“(第二章)。这一理念的负面效应是赋予了天子绝对的权力,极大地加强了君主的****统治。所谓”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同上),虽然能理解为国家政治清明,百姓没有什么政事可以批评政府,但是极易被用来剥夺人民的思想、言论的自由。应当看到,中国二千年的封建主义****制度与孔子所赋予天子的绝对权力并不是毫无关系的。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央集权的理念也有其正面效应:即维护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秩序与天下和平,这正是第二章里孔子的话语之用意所在。孔子的想法是,如果礼乐征伐不自天子出,政权就会被颠覆,国家就会分裂,社会就会陷入混乱之中。孔子身处春秋末期,痛切地感受到由于诸侯国之间的混战以及国家内乱而给百姓带来的深重苦难,因此他想要赋予天子以绝对权威,以便强化中央集权,从而从根本上清除这种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