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哲人说过:“态度就像磁铁,不论我们的思想是正面还是负面的,我们都受它的牵引。而思想就像轮子一般,使我们朝特定方向前进。虽然我们无法改变人生,但我们可以改变人生观;虽然我们无法改变环境,但是我们可以改变心境。只要我们能够以乐观的态度对待命运,命运也就不是那么可怕的东西了。”正如一位德国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所说的那样:“在任何特定的环境中,人们还有一种最后的自由,那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任何一种心态,只要你愿意。而乐观的心态能让我们快乐,能有助于我们成功,那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智慧之源
乐观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它使人们在遇到困难时,不悲观失望、消极颓废,而是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从而战胜困难,获得成功。乐观的心态不仅有助于人们取得成功,提高生活质量,而且还能帮助人们延缓衰老,增长寿命。虽然乐观的人不一定成功,但成功的人必定都抱着积极乐观的心态。
成功源于自信
自信是对自我能力和自我价值的一种肯定。在影响成功的诸要素中,自信是首要因素。有自信,才会有成功。美国作家爱默生也曾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古人云:人不自信,谁人信之。建立自信,应该从相信自己,赏识自我做起。相信自己,就是对自己的认可和支持。“我能行”,“我也会成功”等积极的自我暗示,能够激起强烈的成功欲望,在战胜困难,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表现出果敢的勇气和必胜的信念。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跨栏金牌获得者,我国著名选手刘翔,越是在紧张激烈的大赛中,越是在竞争对手实力强大的情况下,越能表现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比赛成绩越优异,这正是个人自信的充分体现。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够撬动地球”。这是多么豪迈而自信的语言。自信,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无数成功者的事实启示我们:事业成功固然有种种因素,但自信是必不可缺的条件,失去了自信将导致事业失败。
当初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后,有些反对他的人认为,留下那么多空白就表明周期律的不合理和有矛盾,甚至连他的导师也嘲笑他不务正业。但是门捷列夫没有因此而放弃他的科学观点,他根据周期律科学地预言一些当时还没有发现的元素和它们的性质。正因为他的预言和后来的实验结论完全一样,周期律才被科学界所承认并且引起广泛的重视。
居里夫人为了证实镭的存在,曾终日穿着沾满灰尘和污渍的工作服,在极其简陋的棚屋里,用和她差不多一般高的铁条搅动冶锅,从堆积如山的沥青矿的废渣中寻觅镭的踪迹。条件极其艰苦,但她心里却充满自信。她对友人说:“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天赋是用来做某种事情的,无论代价多大,这种事情必须做到。”她终于获得了成功。
成功属于自信者,而自卑却是成功的绊脚石。有这样一个故事。
1951年,英国科学家弗兰克林发现了DNA(人体的遗传物质的双螺旋结构),这本是一件可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大发现,可由于他生性自卑,又怀疑这可能是错的而不敢肯定它,直到两年后,另外两位科学家沃林与克里克也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两人获得1962年的诺贝尔医学奖。我们真为弗兰克林惋惜。如果他自信一些,敢于承认自己和肯定自己,我想弗兰克林这名字会载入医学生物学史册。自卑真的害人不浅。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卑感,这是十分正常的。个人自卑感的形成则是受个人环境的影响。弗洛伊德认为童年经历对一个人生理状况、性格、志趣、思维方式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而这些因素正决定了一个人自卑的强烈程度。他认为童年经历可能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变得模糊,但却保存在潜意识中,对人的一生都有重大影响。一般来讲,童年生活不幸的人更容易产生自卑感或自卑感更强烈。
成功者之所以成功,不是因为他没有受到过这些消极因素的干扰,而他们成功的原因就在于他们能够用意志和适当的科学方法摆脱它们的干扰,跳出阴影地带。由此可见成功永远属于自信者,自卑者与成功无缘,那么怎么才能让自卑者树立自信呢?下面是几招战胜自卑的方法。
真实地评价自我
摆脱完美主义的束缚,不要妄想十全十美,以一种平和的态度对待自己,清楚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人无完人,或许你在这方面不如别人,但别人或许在另一方面不如你。在过高的要求无法实现的时候,失败感自然就会产生,自卑心理也不可避免。
转移注意力
当你充分认识到自己后,就不要把注意力始终停留在自己的短处上。你停留的时间越长,黑色的阴影就越重。发挥你的长处,体现你的人生价值,更能让你肯定自我,从而克服自卑的心理。
心理治疗
如果你的自卑感太强,则成为一种心理疾病,一般的自我心理调节可能作用不是很大,此时需要通过心理医生来进行治疗。
主动找回自信
主动找一些简单并且比较容易成功的事情做,逐渐增强自信心。一个人产生自卑的另一个原因,是遭受挫折和失败,所以,通过逐步获得成功找回自信。自信多一点儿,自卑就相应的减少一点儿。
补偿法
这是一种最常见最有效的方法,主要通过自己努力奋斗,在某一方面取得一定成就来补偿生理上的缺陷或心理上的自卑感。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在听觉完全丧失的情况下,他仍克服困难创作了著名的《第九交响曲》。
战胜自卑的过程,其实也就是磨炼心态、挑战自我的过程。人们常说:“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而自卑却是自己为自己设置的障碍,只有跨越这道门槛,你才能集中精力和斗志从事别的事业。
智慧之源
自卑感其实人人都有,只是程度不同罢了。著名的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就认为:人类都有自卑感,以及对自卑感的克服与超越。当我们小的时候,看到别人长大而自卑;当我们大的时候,却发现别人比我们更有钱;当我们有钱的时候,看到别人比我们更富年轻力壮,这些都会在我们心底里产生自卑。这样看来,自卑其实是不可怕的,从某种程度上讲,自卑也是推动一个人不断自我完善的动力。但是,如果你已经认识到自己的自卑,而不愿去进行自我突破的话,那么自卑对你来讲就是非常有害的。
追求财富不是终极目标
财富并不是人类追求的最终目标,智者会把财富当成是追求快乐的渠道之一,愚者则最终成为财富的奴隶。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很明显财富并不是我们所追求的,因为财富是因为其他追求而变得有价值。”财富在当今社会处于主导地位,不管是个人生活的改善,自我价值的体现,还是社会效益的达成,都是以财富的增长作为衡量标准。财富不仅创造着人们的物质生活,也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拥有更多的财富,是今日许许多多人的奋斗目标。财富的多寡,也成为衡量一个人才干和价值的尺度。当一个人被列入世界财富排行榜时,会引起多少人的艳羡。但对于个人来说,过多的财富是没有多少用的,除非你是为了社会在创造财富,并把多余的财富贡献给了社会。但丁说:“拥有便是损失。”财富的拥有超过了个人所需的限度,那么拥有越多,损失就越多。让我们看一看米勒德·富勒的故事。就会明白财富越多,并不代表得到的越多。
同许多人一样,富勒一直在为一个梦想奋斗,那就是从零开始,而后积累大量的财富和资产。到30岁时,富勒已挣到了百万美元,他雄心勃勃,想成为千万富翁,而且他也有这个本事。他拥有一幢豪宅,一间湖上小木屋,2000英亩地产,以及快艇和豪华汽车。
但当他拥有这一切的时候,问题也来了:他工作得很辛苦,常感到胸痛,而且他也疏远了妻子和两个孩子。他的财富在不断增加,他的婚姻和家庭却岌岌可危。
一天,富勒在办公室突发心脏病,而他的妻子在这之前刚刚宣布打算离开他。他开始意识到自己对财富的追求已经耗费了所有他真正珍惜的东西。他打电话给妻子,要求见一面。当他们见面时,两人都泪流满面。他们决定消除掉破坏他们生活的东西——他的生意和物质财富。
他们卖掉了所有的东西,包括公司、房子、游艇,然后把所得捐给了教堂、学校和慈善机构。他的朋友都认为他疯了,但富勒从没感到比此时更清醒过。
接下来,他们夫妻二人开始投身于一项伟大的事业——为美国和世界其他地方的无家可归的贫民修建“人类家园”。他们的想法非常单纯:“每个在晚上困乏的人,至少应该有一个简单体面,并且能支付得起的地方用来休息。”美国前总统卡特夫妇也热情地支持他们,穿工装裤来为“人类家园”劳动。富勒曾有的目标是拥有1000万美元家产,而现在,他的目标是为1000万人,甚至为更多人建设家园。目前,“人类家园”已在全世界建造了6万多套房子,为30多万人提供了住房。富勒曾为财富所困,几乎成为财富的奴隶,他的妻子和健康差点儿被财富夺走。而现在,他是财富的主人,他和妻子自愿放弃了自己的财产,而去为人类的幸福工作。他自认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当然,这个例子并不是说拥有财富就不快乐,散尽财富才快乐。而是说我们对待财富的态度应该是“不要追求显赫的财富,而应追求你可以合法获得的财富,清醒地使用财富,愉快地施与财富,心怀满足地离开财富。”这就是培根的建议,这是大师指给我们的对待财富的建议。智者会巧妙地利用财富获得快乐,愚者最终也未必真的得到财富。
现在不少人急于发大财,结果不是被骗就是去搞歪门邪道,甚至不惜铤而走险,以身试法,比如制假贩假、盗版走私、做毒品生意,甚至杀人越货。他们完全成了金钱的奴隶,财富对于他们如同绞索,他们越是贪求,绞索就勒得越紧。一个贪官说,他每当听到街上警车鸣笛,就生怕是来抓他的,惶惶不可终日。这样的不义之财再多,又有什么“乐趣”呢?
当然,我们并不是一概排斥财富,并不是说追求财富就是错的。我们厌恶和蔑视的是对个人财富的过分贪求,以不正当手段聚敛财富。我们所追求的,并不是贪婪的掠夺品,而是一种行善的工具,是在追求财富过程中得到的快乐和满足。这就是我们对待财富的应该持有的态度。如果我们不惜使用各种手段而获得财富,那也最终会成为财富的奴隶,永远都不会满足,永远都不会获得快乐。
智慧之源
当你认为拥有许多的财富时,其实财富本身就只剩下一个数字。换一种思路对待财富,这就是与其守着这个数字,还不如让这个数字发挥更大的作用。也就是让财富创造更大的价值,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你会从中获得更多的快乐。
别让抱怨挡住你的阳光
哲人说,世界上最大的悲剧和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人给过我任何东西。”这种人活在抱怨的阴影里,他们看不到幸福的阳光,只能触摸阴暗的黑夜。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可以随处就找到时常抱怨的人。抱怨自己的专业不好,抱怨住处很差,抱怨工作差、工资少,抱怨空怀一身绝技没人赏识。其实,现实有太多的不如意,就算生活给你的是垃圾,你同样能把垃圾踩在脚底下,登上世界之巅。
传说,有个寺院的住持,给寺院里立下了一个特别的规矩:每到年底,寺里的和尚都要面对住持说两个字。第一年年底,住持问新和尚心里最想说什么,新和尚说:“床硬。”第二年年底,住持又问新和尚心里最想说什么,新和尚说:“食劣。”第三年年底,新和尚没等住持提问,就说:“告辞。”住持望着新和尚的背影自言自语地说:“心中有魔,难成正果,可惜!可惜!”
住持说的“魔”,就是新和尚心里无尽的抱怨。这个新和尚只考虑自己要什么,却从来没有想过别人给过他什么。像新和尚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他们这也看不惯,那也不如意,怨气冲天,牢骚满腹,总觉得别人欠他的,社会欠他的,从来感觉不到别人和社会对他的生活所做的一切。这种人心里只会产生抱怨,不会产生感恩。他们的人生是悲哀的。相反,一个心中没有抱怨,充满感激的人,在任何时候都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虽然也会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难,但是他们最终会走向成功的彼岸。
两个行走在沙漠的旅人,已行走多日,在他们口渴难忍的时候,碰见一个吆喝骆驼的老人,老人给了他们每人半瓷碗水。两个人面对同样的半碗水,一个抱怨水太少,不足以消解他身体的饥渴,抱怨之下竟将半碗水泼掉了;另一个也知道这半碗水不能完全解除身体的饥渴,但他却拥有一种发自心底的感恩,并且怀着这份感恩的心情,喝下了这半碗水。结果,前者因为拒绝这半碗水死在沙漠之中,后者因为喝了这半碗水,终于走出了沙漠。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对生活怀有一颗感恩之心的人,即使遇上再大的灾难,也能熬过去。感恩者遇上祸,祸也能变成福,而那些常常抱怨生活的人,即使遇上了福,福也会变成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