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触类旁通法
如你想提一个请求时,还可以先提出一个同类型的问题,试探一下对方的态度。假如得到肯定的答复时,便可以更进一层提出自己的请求;假如对方的态度是明确的否定,那就免开尊口,以免被拒绝出现难堪。用触类旁通法进行试探,其优势是进可攻、退可守,在交际中有广泛的用途。
(4)顺便提出法
有时提出问题,并不用严肃,很正式的方式。因为这样的方式显得太过重视,太过迫切,否定之后就会觉得颜面无存。而假如在执行某个交际任务的过程中,利用合适的时机,顺带提一下自己的问题,给人的感觉是没有把这事看得很重,即便不满足也没有什么的。
实际上在很多情况下,顺便带出的问题通常是自己要说明的真正目的,但是,由于使用这种云淡风轻的方式顺带一说,就让自己变得更主动一些,留有余地,可以有效地避免对方否定造成的心理失衡。
(5)开玩笑法
有时还可以把本来应严肃、正式提出的问题用开玩笑的形式表现,假如对方给以否定,就可把这个问题算作是开玩笑,这样不光可达到试探的目的,还可在笑声之中化解尴尬,保护自己的尊严。
(6)打电话法
打电话提出自己的要求和当面提出有些不同,由于双方只能听到声音而见不到面,即使被对方拒绝,所受的刺激性也较小,比当面被回绝更容易接受些。
与领导相处的艺术
中国有一个庞大、密集的关系网,靠关系办事是人们都已经达成共识的了。关系是一种感情的积累和利益的融汇。有了关系也便有了门道,有了利益,就可能有了各种随时兑现的希望。所以,不光布衣平民重关系,达官显贵也重关系;而且下级重关系,上级也同样重关系。一旦其中一个环节的关系出了问题,便将可能会改变他的切身利益甚至似锦前程。
和一些重要人物或关键人物有亲密关系或所谓“交情深”的人都是神通广大的人,他们不光能把和自己或亲人利益相关的合情合理的事办得称心如意,而且还有可能越过法律和道德的边界办成一些超越底线的事。有了良好的关系,可能会出现指鹿为马、反话正说,黑白或许能颠倒,是非或许能混淆,虽然这样做不合理,但它却十分合乎一个“情”字,因为合乎了“情”也便合乎了“关系”,一旦有了关系,生活中绝大部分事几乎都可以办到。所以,聪慧的人没有必要信奉单纯的“真”和单纯的“好”,人世间万物及其相关自古不是为“是”、“非”和“对”、“错”预备的。换句话说,不是只要是正确的,就会得到保护和爱惜,而只要是错误的,就一定被人拒绝和排斥,复杂的社会生活有时使情况互反,不合规矩的事被办成了,合情合理的事反而办不了。那么,怎样来诠释这种观念呢?答案很简单:关系。要想成事,须靠关系。尤其是下级找上级,必要时更要拉拉关系才好。与上级拉关系,应注意的点有很多。
1.攀附关系要了解和掌握上级的身世和社会关系网
但凡一位领导都有自己的人际关系网。这个“网”的形成和他的家世和个人经历有重要关系。若想与他拉关系,首先私下多留心和观察他的家世和社会关系群,比如他的老乡、亲戚、朋友、同学、上下级关系诸如此类等。了解这些关系之后,因为直接和某领导建立关系诸多不便,便可以暗度陈仓、曲线救国,想办法同一两个和这位领导关系密切的人建交。这样,在必要时,就可以借助这些关系的力量牵制领导,使领导碍于某些关系的情面不好拒绝,不便拒绝。
2.拉关系要委婉自然,深中肯綮,牵动旧情
拉关系不是生拉硬套、照本宣科,就没有亲戚关系,偏偏七拐八绕,牵强附会说有关系;或者本来有八竿子打不着的一点点关系,无限夸大说得深情厚谊似的,如此这般,很容易引起上级的反感和鄙视。因此,与领导攀附关系,要循循善诱,合情合理,委婉自如,让领导感受到虽然是很随意地触及,却千丝万缕的牵动着领导的旧情,甚至让领导沉湎于往事旧情之中。假如能把与领导的关系拉近到这情分上,那还何愁领导对你托办的事情置之不理呢?
3.攀附关系要讲究场合
在大庭广众之下是不便与领导拉关系的,因为大多数领导是不愿意让自己家世和经历暴露在外的。不仅如此,领导本人还会忌讳你多事,而旁人更以为你是在特意巴结领导。因此,在公开场合拉关系有碍上级颜面,也有损自己形象。和上级拉关系尽量是在私下与领导闲唠嗑、话家常的时候,也可在私下小酌、在下班茶余饭后时,也可在领导心情美且具有拉关系理由的时候,与领导拉关系最容易合乎领导心意。
4.攀附关系要讲一些手段
身为领导居高临下,下级常有见风使舵、迎合拍马的人时刻寻找巴结上级的机会,因此与领导拉关系也存在着一种暗藏的竞争关系。那么,怎样在这种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取胜呢?有经验的人教导我们,必要时能够使用一些手段,因为任何一位领导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位于繁杂的社会矛盾中,这矛盾会有对他有好处的,也会有对他有害处的;有的是他自己清清楚楚的,也有的是他毫无所知的。
那么,你为了拉拢于他,就应该认真观察这类矛盾的风吹草动,但凡有什么异常的情况或特殊机遇,便可通过打小报告、斡旋其中或委婉干涉等手段随即成为领导的红人,成为心腹了,何愁有事领导不行方便呢?
所以,只要在拉拢关系上下了苦工,就必定能在领导那得到收获,借助这种拉拢出来的感情为自己办事,也的确不失为一种快速成功的方法。
如何处理同事关系
人们在利用关系网办事的时候,会认为同事之间只存在嫉妒和猜忌,事实上,这是一个错误的观点。当今社会上,同事之间更需要风雨同舟,尤其是因为在一起共事,友谊会顺其自然的产生。一个人和家人在家相处的时候与在单位和同事共事的时间几乎一般多,如果在做事情时,不会善用同事关系,不仅有些事儿办起来费力,还容易让人觉得你人缘差。
同事关系是最直接最方便利用的办事关系。
任何人在工作单位都有自我表现的欲望,请求同事办事就相当于为他提供了一个表现个人能力的机会,即使碰到困难也会办;即使可能担心上级不满也会办,以此可在同事中维护自己乐于助人的形象,同事的事和单位的工作一样,每个人都会感到自己有一份职责和义务。因此,找同事办事不用有任何顾虑,该吭声时就吭声。
那么,我们该如何善用好同事关系办事呢?
1.找同事办事要有诚意
同事之间相互了解的较多也较深,假如找同事办事偷偷摸摸,想托人办事又欲言又止,装神弄鬼,容易使同事产生你信不过他的错觉。因此,找同事办事必须要先说明到底要办什么事,坦诚相告自己为什么完不成,为什么要求助于他。这样开诚布公的,同事只要是能力范围的,通常不会拒绝的。
2.找同事办事要客气
同事不同于朋友,一般都没有太多的交情。因此,求人前说话一定要客气,并且要用征询的口气与同事探讨,请他帮忙出主意。受到这样的尊重,同事假如觉得事情好办容易,自然会主动地去办,几句客套话,省去诸多麻烦。帮忙之后,千万不要用钱来表达谢意,客套几句,说声谢谢你就便罢了,假如执意要用钱来表示,容易引起反感,因为同事间办点事就收受物质感谢会令大家留下不好印象。
3.找同事办事儿要有的放矢
一些稍微笼统的事儿一般不找同事去办。办一件事儿之前,要先知道你这位同事的社会关系,以及他办起来是否没有太大的困难,只有了解了这些情况,你才能做到张口三分利,也不会叫同事左右为难。
4.什么样的事儿不能找同事办
自己能办的事儿尽量自己去办,这样的事儿求同事会使人觉得你以老大自居不把同事的腿脚当回事儿,这样既会耽误事,又影响同事感情。
需要请客送礼的事儿不要委托同事办,在单位里,请客送礼毕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儿,“流行”仅仅是指在社会大环境里。
假如同事不能直接办也得“人托人”,费周折这样的事儿,不如转求他人。
和同事利益相违背的事不能找同事去办,即使这利益涉及的是另一个同事。
如何处理同学关系
同窗之情如手足,在一定程度上犹胜于手足之情。
办事儿最实在最得手的要属同学关系。
同学关系是非常纯洁的,有可能发展为永恒的友谊。因为在学生时代,人们年轻单纯,热情奔放,对人生和未来怀抱理想,而这种理想往往是同学们一同追求的目标。曾几何时,彼此在一起激烈地争论和探讨,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坦露在对方面前。而且同学之间朝夕相处,彼此间对对方的性格、脾气、爱好、兴趣等能够深入了解。
即便你在学生时期不怎么引人注目,交往的范围也非常有限度,你也不需要受限于昔日的经验,而使想法变得消极。因为,每个人踏进社会后,所接受的磨炼都是百般不同的,绝大多数的人会受到洗礼,而变得非常注意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因此,即使与完全陌生的人交往,通常也能相处得好。由于这种原因,加之曾经拥有的同学关系,你可以完全重新展开人际关系的塑造。换言之,不要局限于学生时期的自己,而要以如今的身份来展开交往。
谁都有几位昔日的同窗,说不定你的笑脸还存留在他们的记忆中,千万不要把这种宝贵的人际关系资源白白浪费掉。从现在开始,你就要努力地去挖掘、建设和使用这种关系。
那么我们该怎样利用同学关系呢?
1.加深关系,让同学主动帮忙办事儿
姚崇是唐玄宗时代有名的宰相,权倾朝野。
在姚崇的同窗之中,有一人深得姚崇的尊敬,那是在姚崇高中秀才后,与一位叫张宗全的秀才同拜一位先生门下继续深造,期待将来能考中进士,光宗耀祖。
一次,老师要姚崇和张宗全就某个题目写一篇文章,两天之后他要考核。这两位学生回去都精心做了准备,把自认为写得最好的一篇交了上来。事有凑巧,姚崇与张宗全所写的文章几乎完全一样,且观点也非常一致,这怎能不使老师为之恼火?没想到自己门下两位最得意的门生竟然剽窃他人作品,这如何了得?
看到这种情况,姚崇据理力争,声明文章绝对不是剽窃。而张宗全作品也不是剽窃他人,但为了平息老师的怒火,就对老师说:
“这确实是学生不该,前两天与姚崇兄弟论及此题,姚兄高谈阔论,学生深感佩服,于是便引以为论。”
老师听到这番话,心知错怪了两位学生,就平息了心中怒火。事后姚崇心里为此深感佩服,为张宗全的宽广心胸所感动。姚崇当了宰相以后,遂向唐玄宗荐举此人,唐玄宗在亲自考核张宗全的才华之后,深信不疑,便封了他一个正三品官衔,专职外藩事务。
可见,人情在同窗关系中的力量是多么巨大!张宗全就很巧妙地使用了这个技巧,在一些较无关紧要的场合中,自己吃点小亏,做些让步,送个人情给对方,使姚崇一辈子都记住了这个人情,最后使张宗全得到了一辈子的荣华富贵。
2.经常聚会,以求关键时候帮把手
有人说:“同学之情仅有几年,只要缘尽则情尽,没什么可值得留恋的。”
这其实是非常错误的想法,要知道,大千世界人海茫茫,既为同学,实是缘分深厚。虽相处时间不长,但这其中的关系值得珍惜,值得保持下去,这不是多此一举,而实属必要!虽你与同学分开,却能保持一种相互联系、愈久弥坚的关系的话,那对你的一生,或者说对你将来所要达到的目标与理想是会有很大益处的,这其中的有利方面,或许是你所想不到的。
三国时期蜀国的创始者刘备有这样一个小故事。那是刘备还在读私塾时,因为刘备讲义气、聪明,所以成了同学中的头,在这几年中,他常常帮助其他同学,与他们的关系处得非常融洽。后来长大成人,大家都有自己的道路要走,刘备与这些要好的朋友也就各奔东西了。
但是,即使大家分开了,刘备也很注意经常与同学保持联系。其中有一位叫石全的人,是刘备读书时最投脾气的朋友,他读完书后,仍回家继续孝顺自己的老母亲,以表孝道,靠打柴卖字画为生。刘备不嫌他清贫,经常盛邀石全到他家做客,共同探讨当时的天下形势,这样的交谈每次都很成功,刘备与石全的关系也在不断地增强,情同手足。
后来,刘备为了实现自己心中宏大的目标,就带领一支队伍参加东汉末年的大混战。初时,刘备军事力量很小,只能依附其他人,在一次交战中,刘备带领的军队被全部歼灭,只他一人逃脱,被石全给救了出来,逃过了一劫。
可见,同学关系有时在很紧急的关头能帮大忙,能起到排忧解难的作用。但是,一定要铭记的是,这中间的好处来自于自己的努力。如果在你与同学分离之后并没有经常性的相聚,那关系好无从谈起,从中受益则是一纸空文了。所以,只要你有这份心、这份情,真挚地维持分开后的同学之情,那你的人际面会更加宽广,路子也会比别人多出不少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