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有些为官的领导者那里,人民群众的位置问题,至今还没有摆正好。一些人中,联系群众往往与脱离群众同时存在,依靠群众与不相信群众似乎共生,服务群众与损害群众互相交错。对有些人来说,群众成了自己手中的一张牌,为我所用;承认自己是群众的“公仆”,但又要群众完全听从自己摆布c有的只想做官享福,不想为民造福;有的精心营造“安乐窝”,而对百姓疾苦漠然处之;有的以权谋私,搞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有的刚坐上官位,想的不是如何为人民服务,而是坐什么车子,住什么房子,捞什么好处,迮走路的样了、说话的嗓子都彻头彻尾地“官化”了,名为“公仆”,实为老爷。
摆正官与民的位置,就要从内心里尊重、依靠和爱护群众,应当成为各级领导者的自觉行为。每一个共产党员尤其是领导者都应牢记,我们来自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一分子。我们的力量和智慧来自群众,决不比群众更高明,更不是什么一方神圣。如果自视高明、自诩英雄,脱离实际,脱离社会,就必然坠入唯心主义的泥坑。如果摆不正与群众的关系,甚至把自己放在群众之上,盛气凌人,自以为是,自作主张,肆意妄为,其后果轻则脱离群众,重则伤害群众,必然要受到历史规律的惩罚。
因此,领导者一定要站在“本”、“基”、“源”的高度,去认识并尊重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就是尊重历史和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就能够谱写历史新篇。对于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者来说,尤其要提高始终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立场上的自觉性。胡锦涛总书记2003年7月1日,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卜的讲话中强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群众的政治立场,要注重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吸取养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
强调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说明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立场。对于一个政党来说,政治立场问题的本质是根本利益问题。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牢牢抓住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一本质,说到底,就是要自觉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毫无疑问,以百姓为天、视百姓为本、为百姓服务、帮卣姓致富、替百姓谋福、让百姓满意、受百姓拥护,是强国的要务,不可须臾懈怠。在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都要努力尊霞人民群众的创造,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使-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全体群众共同享受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这是实现巾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保证。各级领导者都必须真正摆正人民群众的位置,摆正人民群众利益的位置,端正对群众的态度,处理好同群众的关系,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尽心尽力地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维护好。
4.执政为民,群众利益无小事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这饱含深厚感情的话语,质朴通俗,体现着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表达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坚定信念,也是所有领导者的座右铭。
张小民是山西省临猗县蔡村村委会主任。作为一个基层官员,他在点点滴滴中为自己的村民作出巨大的贡献,以至最后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是在1992年1月当选为村委会主任的,“那年,他号召村民发展果树。栽苗季节,他先帮东家买苗运苗,再帮西家买苗担水。忙完全村人的活,自家买的200棵果树苗都快风干了,才急忙下土,结果成活率比全村低两成。”“2000年秋天大旱,好不容易等来一场透雨,全村人忙着抢墒种麦。张小民来到13户孤寡老人的地里整地、拉耧、播种,等回到自家的地里,别人的小麦已经出苗了。”随着张小民等干部工作的逐渐展开,在他们村,有事找村支书和村委会主任已经成为自然而然的事。张小民就是在一次义务帮别人运木料的途中发生车祸而牺牲的。他自己在日记中写道:“既然群众选择了我,我就要放手干、使劲干、泼命干,不能像小炉匠补锅将就。共产党的干部就是为人民谋利益的,我在任期间一定要让老百姓富起来,不然就对不起大家的信任,村不强,民不富,要咱这干部有啥用”
我们从张小民这些言行可以看出他为人民服务,为群众谋利益而不管事情大小,从而也能理解到他为什么受到村民深切的怀念。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这条古训告诉所有的领导者,那种把谋划发展大局同做好具体实在的工作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小事情往往有大意义,大事情亦必从小事情一件一件做起。然而我们有些干部在工作中喜大弃小,不愿意从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小事做起,而是热衷于“引大项目,建大工程,干大动作,搞大手笔”。当然,有的大项目、大工程关系发展的大局,为此费心思、下工夫是应该的。但是,群众生活并非小事,对群众的困难漫不经心显然是不对的。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从根本上说,政治问题主要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我们党就能获得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
(1)“群众利益无小事”,是党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纲领所决定的。
群众利益高于一切,群众利益就是我们党的最大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任何时候都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果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小事解决不好,就会积聚成人问题,严重影响到民心向背,影响到政治大局。正是由于切实解决了群众的利益要求,我们党才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巨人成就。在新世纪新阶段,能否满足群众的具体利益要求,仍然是我们党能否筑牢执政之基的关键。
我们党现存进一步强调关心群众,切实代表群众利益,绝不是空洞的口号、必须落实到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问题的具体行动中。能不能富有成效地帮助群众排忧解难,是衡量领导者群众观点强不强、工作实不、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好不好的重要试金石。群众利益是具体的,衣食住行、学习务工,一桩桩、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但正是这些桩桩小事的相加、一件件具体利益的积累,构成了最广人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真正做到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题,坚持不懈做好事,应当从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最具体的小事做起,通过小事抓落实,通过点滴小事的逐步积累,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2) 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利益是第一位的
这就要求我们各级领导者要真正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善解民意,善待百姓,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尽心竭力为群众排忧愁、解困难,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要始终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小事作为大事,满腔热情地去做事。关心群众特别要关心困难群体的疾苦,特别要为困难群体谋好利益。为群众办事,既要解决那些关系全局的事,也要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各种难事。凡是群众生产生活的难事、急事,包括吃穿住行、子女教育、社会治安、水电气供应、就医看病等,都要作为人事一一放在心上,及时帮助解决,不能推诿,不能拖拉,不能漫小经心。
能够解决好的,就应抓紧解决;暂时解决不了的,讲清情况,并努力创造条件去解决。决不允许采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官僚主义态度。
(3) 群众利益无小事,大与小是统一的
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必须摆正群众利益“大”与“小”的关系,做到市足当前,从小事做起,把握未来,扎实工作。群众利益是具体的,要求领导者的T作作风必须具体、深入、扎实。要从大处着眼,小处人手。要注重实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要多做雪中送炭的事,多解燃眉之急,切忌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切忌搞花架子;要时刻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具体利箍和实际困难的事,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力戒虚浮,务求落实;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领导者对群众具体利益满足程度的根本尺度。工作中既不能只看到群众的具体利益而忽视其根本利益,也不能只看到根本利益而忽视其具体利益,要坚持群众具体利益和根本利益的辩证统一。只有这样,人民群众才会支持和拥护领导者。
5居官爱民,当官应为民做主
古人说得好:居官不爱子民,为官者就是道貌岸然、徒有人的外表的衣冠强盗。因此,占代居官者多把“爱民”奉为为官之道。
历史上先后出现很多为人敬仰的清官,这在把民众视为子民的封建时代是难能可贵的。所以,能无私地贯彻爱民原则的清官,必是那些具有高尚品德,能约束自己并真正关心民众疾苦的为官者,他们可能因此触犯别的权贵,受到猜忌、排挤和打击,在多种压力下,他们的态度与选择依然故我;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东汉时的陶侃,为官清正廉明,而且爱民如子,别人送来的钱财、礼物,无论多少,一概不收,深得百姓的拥戴。一次,一名曾经受他照顾的村人把自己池塘养的鱼送两条给他尝尝鲜,他不肯接受,可那村人执意相送。后来,陶侃把鱼送给母亲吃,他母亲却说什么也不肯吃,说如是吃他的俸禄,就是吃糠咽菜她也会不以为苦,但别人的东西,哪怕是一丁点,也不能要。从此,陶侃为政清廉。宋朝的包拯,官高位显,深得皇帝的宠爱,但他却没有因宠而骄,穷奢极欲。他穿的都是普普通通的布衣,只有上朝见皇帝、上堂审案时才会穿上自己的官服,饮食方面也是些粗茶淡饭,而且,包拯待人宽厚,断案如神,且历来秉公决断,从不徇私枉法。
与历史上的这两名清官相比,我们的某些领导者也该自省自审了。
当然,在当代中国权力场上,一心为民的领导者也比比皆是,吴金印就是其中的一员。
吴金印是河南省卫辉市委副书记兼唐庄乡党委书记,他在乡镇一千就是三十几年。由于他只讲奉献,不讲索取,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不图任何回报,受到了当地百姓的爱戴,以至农民们多次为他立碑纪念(他自己又多次将碑撤掉)。我们来看几件他为民服务的事。狮豹头乡池山村吃水极难,挑一担水需要走十几里山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吴金印带头打井,每天下班后到村后的崖壁前掏石挖土,经过一段时间,打成了一口深两丈许、能蓄十几立方米水的旱井。汛期,他把水蓄进井里,春冬干旱季节,他把一担担清水倒进山村人家的水缸里。池山村的几十户人家都吃过吴金印挑来的水。”有位姓宋的大娘,大儿子牺牲了,二儿子不在身边,她自己带着三个幼小的孩子过活。吴金印知道这件事后,“住进了宋大娘家,扶老携幼,成了这家的顶梁柱。房子漏了,他修理;没柴烧了,他去砍;缺水吃了,他下沟挑;大娘病了,他请医买药;逢年过节,他买回油盐、点心和肉。”由于他这样对待宋大娘,宋大娘一家对他产生了浓厚的感情,以至老人在弥留之际都不停地喊“金印、金印……”“在砂掌村蹲点时,吴金印了解到五保户武忠体弱多病,便住进了他家,和老人床挨床,铺挨铺。老人见书记给自己端水送饭、挑水扫地、买药洗衣服,十分感动,逢人便说吴书记胜似亲儿子。一次,吴金印见老人走路一瘸一拐,便问:‘大爷,您怎么啦’怕吴金印担心,老人没说什么。吴金印搬起老人的脚仔细看了看,发现有一个脚趾甲弯进了肉里,外边磨出了一层老茧,马上烧了盆热水,给老人洗完脚,用小刀轻轻地一层一层将老茧割去,把趾甲一点点剜出来。”
今天的领导者乃是人民的公仆,人民群众与领导者的父系是水与鱼的关系,是水与舟的关系。为官就意味着奉献,意味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居官爱民,永远是领导者的一面镜子。
6.到群众中去充实提高自己
领导者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要经常到群众中去倾听呼声。对丁领导者来说,群众的情绪与呼声是必须时时关注的。群众是领导者的一面镜子,从群众对自己的态度、反映、意见、要求和评价上,就可以看出自己和群众要求有没有差距,差距有多大,还需要从哪些方面努力进行自我提高。领导者只有时时知道群众想什么、要求什么、期待什么,群众对自己的所作所为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才能准确地了解自己该做些什么,应该怎样做才能让群众满意。如果听不到群众的呼声,不了解群众的情绪,就无从去纠正自己的缺点错误,克服自己的差距不足。领导者到群众中去听取意见、倾听呼声,最重要的是要诚心诚意,万万不可虚情假意、三心二意。领导者是不是真心诚意,群众是心明眼亮、心里有数的。对真心诚意听取群众呼声的,群众就乐于说心里话,把真实的想法、看法向领导者如实倾诉。如果不是真心诚意,只是装装样子,走走过场,群众就不买你的账,领导者就听不到群众的心里话,也了解不到真实情况,还会令群众十分反感。此外,领导者倾听群众呼声,还要注意全面听取意见,避免片面性。群众当中难免有些不同意见,不同看法,领导者在倾听群众意见时,要注意听取不同意见,只有全面听取意见,才能听到正确意见,得出正确结论。
(1) 到群众中去沟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