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对名优绿茶的冲泡,一般视茶的松紧程度,采用两种方法冲泡:一是上投法,它适用于外形紧结的高档名优绿茶,诸如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蒙顶甘露、径山茶、庐山云雾、涌溪火青、苍山雪绿等等,即先将摄氏75~85度的沸水冲入杯中,然后取茶投入,茶叶便会徐徐下沉。二是,对条索比较松散的高档名优绿茶,一般采用中投法,即先置茶,后冲入沸水。至于普通大众茶,当然是先置茶后冲水了。
赏茶:这是针对高档名优绿茶而言的,在冲泡茶的过程中,品饮者可以看茶的展姿、茶汤的变化、茶烟的弥散,以及最终茶与汤的成象,以领略茶的天然风姿。
饮茶:饮茶前,一般多以闻香为先导,再品茶啜味,以品赏茶的真味。
绿茶冲泡,一般以2~3次为宜。若需再饮,那么,得重新冲泡才是。
2.红茶的冲泡技艺
红茶饮用广泛,这与红茶的品质特点有关。如按花色品种而言,有工夫饮法和快速饮法之分;按调味方式而言,有清饮法和调饮法之分;按茶汤浸出方式而言,有冲泡法和煮饮法之分。但不论何种方法,多数都选用茶杯冲(调)饮,只有少数用壶的,如冲泡红碎茶或片、末茶。
置具洁器:一般说来,饮红茶前,不论采用何种饮法,都得先准备好茶具,如煮水的壶,盛茶的杯或盏等。同时,还需用洁净的水加以清洗,以免污染。
量茶入杯:通常结合需要,每杯只放入3~5克的红茶或1~2包袋泡茶。若用壶煮,则另行按茶和水的比例量茶入壶。
烹水沏茶:当量茶入杯后,就冲入沸水。如果是高档红茶,以选用白瓷杯为宜,以便察颜观色,通常冲水至八分满为止。如果用壶煮,应先将水煮沸,而后放茶配料。
闻香观色:红茶经冲泡,通常经3分钟后,即可先闻其香,再观察汤色。这种做法,在品饮高档红茶时尤为时尚。至于低档茶,一般很少有闻香观色的。
品饮尝味:待茶汤冷热适口时,即可举杯品味。尤其是饮高档红茶,饮茶人需在品字上下功夫,缓缓啜饮、细细品味,在徐徐体察和欣赏之中,品出红茶的醇味,领会饮红茶的真趣,获得精神的升华。
如果品饮的红茶属条形茶,一般可冲泡2~3次。如果是红碎茶,通常只冲泡一次,第二次再冲泡,滋味就显得淡薄了。
3.乌龙茶的冲泡技艺
乌龙茶具有红茶之甘醇、绿茶之鲜爽和花茶之芳香,深受百姓的喜爱。品饮乌龙茶不仅可以生津止渴,而且是一种艺术享受。因此必须讲究乌龙茶泡饮技艺的三要素,即泡茶用水、泡茶器具和泡饮技艺,并掌握“水以石泉为佳,炉以炭火为妙,茶具以小为上”的原则。
泡茶用水:自古以来,善于饮茶的人,都把名茶与好水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二者的关系犹如红花与绿叶。名贵的茶叶,没有甘美的水来冲泡,就难以发挥出独特的香、味。所以宋代王安石有“水甘茶串香”之句,李中也有“泉美茶香异”之说。
《茶经》论水,称“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颇有道理。一般说来,山泉水、雨雪水为“软水”,河水、井水、自来水为“硬水”,如能取泉水、溪水等流动的天然“软水”来泡茶是最为理想的。其次,没有污染的井水、自来水也可以泡茶。总之,泡茶用水要求水源没有病源体污染,没有工业污染,水的感官性状良好,即无色、无臭、透明、无异味、无悬浮物,舌尝有清凉甜润的感觉,水的pH值为7,煮沸后永久硬度不超过8度,这样的水才适用于泡茶。
泡茶器具:名茶与茶具总是珠联璧合。范仲淹的“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梅尧臣的“小石冷泉留翠味,紫泥新品泛春华”,都是赞誉茶具的珍奇来烘托佳茗的优美。历史上品饮乌龙茶的茶具十分考究,备有一套小巧精致的茶具,称为“茶房四宝”,即潮汕炉——广东潮洲、汕头出产的陶瓷风炉或白铁皮风炉;玉书喂——扁形薄瓷的开水壶,容水量约250mL;孟臣罐——江苏宜兴产的用紫砂制成的小茶壶,容水量约50mL;若琛瓯——江西景德镇产的白色小瓷杯,一套四只,每只容水量约5mL。当今泡饮乌龙茶的茶具仍然脱离不了这“茶房四宝”,只是有所变化,变得更趋实用化、方便化了。目前普遍使用的“茶房四宝”有小电炉、钢质开水壶(电炉与开水壶配套称为“随手泡”)、钢质茶盘(或塑料茶盘)、白瓷盖碗(钟形,高5.5cm、口径8.2cm、底径4.5cm,这种盖碗放茶叶、嗅香气、冲开水、倒茶渣都很方便)和小茶杯,这样才具备泡饮乌龙茶的条件。
泡饮技艺:乌龙茶泡饮具有独特的技艺,在泡饮的过程中也别有一番情趣,其泡饮技艺共有八道程序。首先烧开水,水温以“一沸水”(即刚滚开的水)为宜,此道程序称之“山泉初沸”。水烧开后,要把盖碗(或茶壶)、茶杯淋洗一遍,这样既卫生又能加温,此称“白鹤沐浴”。然后把乌龙茶放入盖碗(或茶壶)里,称之“乌龙入宫”,用茶量,盖碗为5~10克,茶壶视大小而定,小茶壶约占茶壶容量的四五分,中茶壶约占三四分,大茶壶约占二三分。接着提起开水壶,自高处往盖碗或茶壶口边冲入,称之“悬壶高冲”,使碗(壶)里茶叶旋转,促使茶叶露香。开水冲满后,立即盖上碗(壶)盖,稍候片刻,用碗(壶)盖轻轻刮去漂浮的白泡沫,使茶叶清新洁净,称之“春风拂面”。
泡一二分钟后(泡的时间要适当。太短,色香味出不来,太长,会产生苦涩味),用拇、中两指紧夹盖碗,食指压住碗盖,把茶水依次巡回斟入并列的小茶杯中,称之“关公巡城”。斟茶时应低行,以免散香失味,在斟到最后碗底的最浓部分,要均匀地一点一点滴到各茶杯里,既达到浓淡均匀、香醇一致,也蕴含主人的深情厚意,此道程序称之“韩信点兵”。
4.白茶的冲泡技艺
白茶有针型的白毫银针和朵型的白牡丹,白茶的冲泡方法与用具的选择参照绿茶。但水温要求偏低,一般掌握在70~80度之间,冲泡时间延长至8~10分钟。
5.黄茶的冲泡技艺
黄茶的品质风格是“黄汤黄叶,香纯味甘”,其造型有扁、圆(颗粒)、条、针、曲(卷)、朵型,冲泡方法根据造型参照绿茶。
6.黑茶的冲泡技艺
黑茶除少量为条型外,大多数是块型,形状有方形、砖形、圆饼形、柱形、心形等,都是由毛茶精制蒸压而成。块型茶蒸压紧实,用普通冲泡法即开水冲泡难以浸出茶汁,饮用时必须将块型茶捣碎,放入锅中烹煮约10~15分钟,并不断搅拌,使茶汁浸出,然后加入佐料。由于饮用的地区不同,民族不同,习俗不同,所加佐料也各不相同,如藏族同胞习惯加酥油和盐巴,制成酥油茶;蒙古族喜用****和食盐制成咸奶茶;新疆维吾尔族则在茶中加入桂皮、丁香、胡椒等佐料,调成香茶。总之,块型茶是茶类中较为独特的一种,其饮用也是我国少数民族中所特有的。
7.花茶的冲泡技艺
花茶融茶叶之味,鲜花之香于一体,饮花茶犹如品赏一件茶的艺术品。花茶的品种很多,其中以茉莉花茶最为常见。泡饮花茶,有不少人喜欢先欣赏一下花茶的外形,通常取出冲泡一杯的花茶数量,摊于洁白的纸上,饮者先观察一下花茶的外形,干闻一下花茶的香气以添对花茶的情趣。花茶的泡饮方法,以能维持香气不致无效散失和显示特质美为原则,这些都应在冲泡时加以注意。
备具:一般品饮花茶的茶具,选用的是白色的有盖瓷杯或盖碗(配有茶碗、碗盖和茶托),如冲泡茶胚是特别细嫩的花茶,为提高艺术欣赏价值,也有采用透明玻璃杯的。
烫盏:就是将茶盏置于茶盘,用沸水高冲茶盏、茶托,再将盖浸入盛沸水的茶盏转动,尔后去水,这个过程的主要目的在于清洁茶具。
置茶:用竹匙轻轻将花茶从贮茶罐中取出,按需分别置入茶盏。用量结合各人的口味按需增减。
冲泡:向茶盏冲入沸水,通常宜提高茶壶,使壶口沸水从高处落下,促使茶盏内茶叶滚动,以利浸泡。一般冲水至八分满为止,冲后立即加盖,以保茶香。
闻香:花茶经冲泡静置3分钟后,即可提起茶盏,揭开杯盖一侧,用鼻闻香,顿觉芬芳扑鼻而来。有兴趣者,还可凑着香气做深呼吸状,以充分领略香气对人的愉悦之感,人称“鼻品”。
品饮:经闻香后,待茶汤稍凉适口时,小口喝入,并将茶汤在口中稍时停留,以口吸气、鼻呼气相配合的动作,使茶汤在舌面上往返流动1~2次,充分与味蕾接触,品尝茶叶和香气后再咽下,这叫“口品”。所以民间对饮花茶有“一口为喝,三口为品”之说。
花茶一般可冲泡2~3次,接下去即使有茶味,也很难有花香之感了。
茶之道
品茗轩
汲江煎茶
(北宋)苏轼
活水还须活水烹,自临钓石汲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讼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椀,卧听山城长短更。
茶饮具有清新、雅逸的天然特性,可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修炼身心,这与提倡“清静、恬淡”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因此我国历代社会名流、文人骚客、商贾官吏、佛道人士都以崇茶为荣,特别喜好在品茗中吟诗议事、调琴歌唱、弈棋作画,以追求高雅的享受。
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茶道”一词从使用以来,历代茶人都没有给它下过一个准确的定义。直到近年,对茶道见仁见智的解释才热闹起来。庄晚芳先生认为,茶道是一种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民进行礼法教育、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他还归纳出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为“廉、美、和、敬”。他解释说:“廉俭育德、美真廉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陈香白先生认为,中国茶道包含茶艺、茶德、茶礼、茶理、茶情、茶学说、茶道引导七种义理。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此理论可简称为“七艺一心”。周作人先生对茶道的理解为:“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做为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的现实中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
其实,给茶道下定义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茶道文化的本身特点正像老子所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同时佛教也认为,“道由心悟”,如果一定要给茶道下一个定义,茶道作为一个固定的、僵化的概念,反倒失去了茶道的神秘感,同时也限制了茶人的想像力,淡化了通过用心灵去悟道时产生的玄妙感觉。茶道如月,人心如江,在各个茶人的心中对茶道自有不同的美妙感觉。
一、贵族茶道
贵族茶道由贡茶演化而来。达官贵人、富商大贾、豪门乡绅于茶、水、火、器无不借权力和金钱求其极,很违情违理,其用心在于炫耀权力和富有。源于明清的潮闽工夫茶即贵族茶道,发展至今日逐渐大众化。茶虽为洁品,但当它的功能被人们所认识,被列为贡品时,首先享用它的自然是皇帝、皇妃,再推及皇室成员,再是达官贵人。
茶被列为贡品的记载最早见于晋代常据著的《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姬发联合当时居住川、陕、部一带的庸、蜀、羡、苗、微、卢、彭、消几个方国共同伐纣,凯旋后,巴蜀之地所产的茶叶便正式列为朝廷贡品。此事发生在公元前1135年,离今有3000年之久。列为贡品从客观上讲是抬高了茶叶作为饮品的身价,推动了茶叶生产的大发展,刺激了茶叶的科学研究,形成了一大批名茶。中国古代社会是皇权社会,皇家的好恶最能影响全社会习俗。贡茶制度确立了茶叶的“国饮地位”,也确立了中国是世界产茶、饮茶大国的地位,还确立了中国茶道的地位。但茶一旦进入宫廷,也便失去了质朴的品格和济世活人的德行。当此时,为了贡茶,男废耕,女废织,夜不得息,昼不得停。茶之灵魂被扭曲,陆羽所创立的茶道被强奸,生出一个畸形的贵族茶道。茶被装金饰银,脱尽了质朴,茶成了坑民之物,不再济世活人。达官贵人借茶显示等级秩序,夸示皇家气派。
贵族们不仅讲“精条”,也讲“真水”。为此,乾隆皇帝亲自参与“孰是天下第一泉”的争论,用“称水法”一锤定音,钦定北京玉泉水为天下第一泉。为求“真水”又不知耗费多少民脂民膏。相传,唐朝宰相李德裕爱用惠泉水煎茶,便令人用坛封装。从无锡到长安“铺递”,奔波数千里,劳民伤财。此后因一云游和尚点化,指其弊端,才“人不告劳,浮位乃洱”。贵族茶道的茶人是达官贵人、富商大贾、豪门乡绅之流的人物,不必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但一要贵,有地位;二要富,有万贯家私。于茶艺四要“精茶、真水、活火、妙器”无不求其“高品位”,用“权力”和“金钱”以达到夸示富贵之目的,似乎不如此便有损“皇权至上”。贵族茶道有很多违情背理的地方,但因为有深刻的文化背景,这一茶道成为重要流派香火绵延,不得不承认其存在价值。作为茶道,应有一定的仪式或程序。贵族茶道走出宫门,在较为广泛的上层社会流传,其富贵主要体现在程序上;其变种即源于明清至今仍在流传的闽潮功夫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