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的方言很有特点:伴侣叫堂客,情人叫画胡子,帅哥叫满锅,漂亮叫嬲腮,佩服叫我嬲,厉害叫硬杂,饮食叫恰饭,年轻叫细鳖,吃惊叫哦得了,理解叫懂味,夸奖叫有蛮**,批评叫哈得死,舒服叫熨贴……按照东道主的安排,抽空去转转橘子洲,橘子洲只有一条路,实行门票免费,电瓶车是20元一个人,洲内有青年******的头像,尽管还在修缮过程中,但其面部神采,头发、眼睛等都清晰可辨,惟妙惟肖,生动再现了年轻时代******“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青春风采与壮志豪情。这尊巨型头像高30.8米、长45米、面积为1386平方米,也许有了伟人的神灵保佑,这里的风景甚是精致,身旁湘江静流,江水从两边缓缓地流过,一块又一块的院落方阵内硕果累累,柚子,橘子满眼都是。脚下的橘子洲,恬淡温婉,遥想******当年,不由得对脚下的土地陡增敬意。站在橘子洲头,极目楚天舒。此次遗憾的是没有机会前去感受坐落在现在的湖南大学校园的岳麓书院,那就将遗憾留给下次吧!
长沙的步行街,一定要去看看,火宫殿真是名不虚传,上下两层楼,人多的像到了赶集在赶集。人多早有耳闻,但身临其境真是乍舌。刚落座没多久,就发现已经有站着等座的人了。推小车的服务员穿梭在每个餐桌前,任你选用。毛主席曾留下“火宫殿的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手书,单是这一评价,就足以使长沙的臭豆腐名扬四海。臭豆腐干、糍粑,又有一些很好吃,我都忘了名字的小吃。甜的我爱吃,辣的也喜欢,不知不觉,就把肚子填得满满的。好吃的长沙人也让我感受到了生活最本质的乐趣,周围的桌子大都是一家子人,或三五朋友在一起,他们边吃边聊,享受着属于他们的生活,祥和而快乐。仅仅两天的时间,浅浅的一点真实感受,火宫殿、半坡街,还有世纪金源大酒店以及周边的市井文化、让人能记住了这个最具有典型特质的长沙还有勤劳、智慧、勇敢的青苹果人,我想说,我来了就会融入其中,享受累并快乐的每一天。
西宁-永远的故乡
【儿时的记忆将会定格人生的永恒,歌曲“不是我不知风沙的苦,走遍天涯还是青海亲……”寓意着父辈的开垦和艰辛,而西宁这座城市对自己的情感,注定是挥之不去的故乡情愫!】
人总是尘封最美妙的,却不知疲惫地猎取记忆犹新。
再一次踏上回归西宁的路途,列车飞驰着,同样的路程,不同的风景线,别样的心绪让自己难以自我。流动的风景线中时不时会像山水画,水墨画般映入眼帘。上世纪五十年代父辈的影像也常常会定格在某一瞬间。沿途从“齐鲁大地”开始、路经“江淮之滨”、“中原之州”、“古朴秦川”、“丝路咽喉”才致“江河之源”,在“不是我不知风沙的苦,走遍天涯还是青海亲……”歌曲中走近西宁,走近这片古老而丰厚的高原古城。
西宁,青海省的省会,一个高原气息浓厚的城市、一个会让人有高原反应的城市、一个天高云淡、可以放声高唱的城市、一个高楼林立,比以前干净整洁挺拔的城市、一个气候干燥,每天下午都会狂风大作的城市、一个太阳高照却雨滴滴答答的不顾不问肆意的城市、一个留有我快乐童年、幸福青年的记忆的城市、一个用你宽阔的双臂迎接了我的父辈,使他们成为青海高原一代开拓者建设者。是我的父辈“献了祖父献青春,献了青春献儿孙”的城市;是一个将父辈的生命的辉煌谱写在高原的蓝天上,谱写进未尽的事业中;是一个在自己离开二十年后,每每想起来就会纠结居多,隐隐的留有不舍而又时常想念的城市,是一个常常会想高原古城好似故乡般的亲切、热情、纯朴、透明;想故乡的人和事、甚至是树草:那湟水河畔的北山禅寺,儿童公园的林间小路,拥挤喧闹的水井巷市场,四通八达的大十字天桥,曲径通幽的地下商城,还有亲人、朋友、老同学们的欢声笑语,更有那香味诱人的烤羊肉串……这一切都使我眷恋和不舍。其实,眷恋的不仅仅是这些,连同高原古城的进步、希望、艰难、甚至是叹息……也许无论是拥有的、失去的、都和自己、和这座高原古城的不舍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难割难舍,难舍难割。这深深地眷恋之情和难舍的故乡情愫是任何匆匆的旅行者无法真正体会的城市……西宁已有二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从明代部分街巷即有了名称,史籍有记载,以大十字为中心的东南西北及东关大街等五条干道即已形成并命名。据清乾隆年间的《西宁府新志》记载,当时西宁街道有———东门大街(今东大街)左右旁通街道:石坡街、观门街、驿街(今生产巷)、莫家街、饮马街、黉学街(今勤学巷)、旧仓门街(今仓门街)、小教场街(后营街)、后街(今新民街)。南门大街(今南大街)左右旁通街道:宏觉寺街、雷鸣寺街、旧府街(人民街)、兵部街(今解放巷)。西门大街(今西大街):左右旁通街道:水眼洞街(今水井巷)、石巷子街(今互助巷)、官井尔街(今民主街)、新教场街(今教场街)、北斗宫街。北门大街(今北大街)左右旁通街道:葆宁寺街(今法院街)、城隍庙街(今解放路)、府门街(今文化街)、驿军巷街(今南玉井巷)、右营营房街(今新华巷)。东关通衢大街(今东关大街)左右旁通街道:南古城街(今南小街)、北古城街(今北小街)、北关厢街(今北关街)……西宁是青海省最大的一个城市。受地域限制,城市呈东西走向,南北方向均有山脉阻挡。因此,西宁的南山和北山就常有人去爬,那两座山也就有风光无限了。
南山,位于城市的南部,孤零零的显得单薄,并且山势较为平缓,凤凰台是山顶上唯一有名的建筑物,成为西宁市的一个标志性建筑。在西宁,人们的生活较为悠闲,茶楼随处可见,可谓是西宁这座城市最多的建筑物,因而在有风光的地方自然也就少不了茶楼的点缀了,南山不例外地建了些茶楼,乍一看,以为是一道风景。因山不高,所以就有很多人把它当作晨练之处和休闲之地。
北山,位于城市的北部,与南山相比,高多了,因而,可见到索道。远远看去,北山像是一座卧佛。在北山整个半山腰处,建了个道教的土楼观,据说有着一千七百多年历史。其建筑特色好似是在半山腰处有许多洞窟,有“九窟十八洞”之称,是西王母显灵之地,也是海内外道教信徒们朝拜的圣地之一,它是我国第二大悬空寺,悬空寺内据说是栈道回廊,楼阁殿堂与洞府相连,可惜的是我去的时候土楼观已被封住,不让游人进入,原因是山体风化,寺内已不能承受行人之重。经打听,说是当地政府没钱修复,只能让它慢慢被风化倒掉。可惜了,历史因缺乏资金而毁于当今文明人之手。但远远看去悬空寺的壮观仍令我感动。乘索道直上山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名叫宁寿塔的塔,塔身六边形结构,建塔的意图不详。过了宁寿塔,看到一座类似于南方寺庙的房子,却是一个茶楼。在北山山顶,能看到西宁全貌。由于登山那天气很好,在山上看到的天特别的蓝,云也就特别的白了。而山顶上的一个小亭子,在蓝天白云的衬映下,显出一种脱俗的美。彻底感受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下山途中,在半山腰处,又见茶楼。西宁的茶楼就像北方的宾馆楼阁那样均建在风光优美之处。可以说,西宁具有特质的“美”,符合现如今“民生至上,全力提升城市生活的幸福感”的城市,人们的幸福感随处可见,体会最多的还是西宁人坐茶园的惬意,一套自备家当(茶具,野炊用具,再添点瓜果、干果、小食品……)、一个帐篷、一张席子、随处就可席地而坐,几个亲朋好友对饮、神聊,还可以小约亲朋好友,只要有绿草,河渠,山洼,烧烤家当一支,齐活。美哉、美哉!西宁人自发在广场上、操场上跳集体锅庄的朴实豪迈以及西宁人啃着手抓、喝着奶茶的放肆潇洒……还有的饭店门口排队、蹲着吃特色小吃的人们随处可见,这个绝对是西宁古城清晨特有的一景。更多时候在西宁的任何一个茶楼里坐着,看着周边的风景,时常会想人是否也有将仙欲仙的感觉?这个不得而知,但自己在有限的几天里最大感受就是过了一把穿越的生活。
西宁的美食风味小吃花样品种居多、诱惑力极大,各种面饼、羊肉串、羊杂碎、甜酪、各种各样酿皮、麦仁饭、麻食、拉条、擀面片、凉粉、凉面、手抓羊肉、粉汤、熬饭……样样色香味佳,叫人垂涎三尺,不禁流连忘返。
晚上在西宁逛夜市是件有趣的事。花灯异彩,熙熙攘攘的人头传动。夜市里吃﹑穿﹑玩应有尽有。其中,以吃居多。当然更多的是销售衣服﹑鞋子﹑磁铁﹑烤鱼﹑酿皮、凉粉﹑各种特色捆锅、囊饼等等。
两年前的夏季同学三十年聚会曾回过西宁,顿时有了难舍的故乡情愫。
而今,对青海西宁的关注会越来越多,常看见一些有关西宁现在的照片,感触最深的就是一个绿字,无论是公园、还是街道、或是小区,到处那个绿啊,让人甚是感慨。儿时在西宁,常听大人们说,来西宁这么多年了,年年在植树,可年年还是风沙大,出了家门,除了几棵白杨树,柳树之外,看不到绿草坪和鲜花。还记得,上中学的时候,三月份,学校也会组织我们学生到街道上植树。最有趣的是,三月的高原地区,地冻仍然三尺,一铁锨下去,只挖起一层地皮,越挖越难挖,没办法,男生们会跳下去,点燃报纸,用火去解冻冻土,现在回想起来,还觉得有意思。
如今,由于青海重视封山育林等环境保护工作,水土涵养水平逐步提高,不仅在夏季呈现出山清水秀的美丽景色,就是在寒冷的冬季,令人陶醉的美景也无处不在,西宁的有的湖泊在冰天雪地的日子里,都不会结冰,缓缓流淌,水底的石子清晰可见,没有一丝丝的杂质,也是一道非常美丽的风景。
西宁的变化确实很大!好多老房子都拆了。大街小巷也变了,很多路都不认识了,亲人、同学、朋友的家也找不到了。甚至自己曾今的家也被高耸的楼群覆盖。市中心已经逐步移出了老城区,站在高高的山巅之上,但见城西一带楼群鳞次栉比,一条不知道通向哪里的高速路像飘带一样由北向南横贯西宁,消失在南川的晨曦中。城中、城东、城北的变化似乎不及城西明显,但和几年前相比,也是不可同日而语了。在这里,我实在找不出更为华丽的词句来形容西宁,只是祝福我的故乡越来越美……啊,西宁———我永远的故乡,那高原特有的风韵是别的地方永远无法比拟。柴达木、青海湖、昆仑山、孟达天池、黄教寺院、江河波涛、草原雪峰……正是这些深入骨髓的字眼丰富着我的生命。
其实,如今的高原-不再是荒凉代名词,不再是人烟稀少的贫瘠土地的影象,半个世纪以来被争唱不衰的“在那遥远的地方”会更加传唱久远。而夏都的美丽会留在心间。
我坚信:西宁——永远的故乡随着新时代的西部开发的不断深入,必将成为西部的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
龙山之行
【走进龙山便似乎来到了另一个世界,与上海的繁华大气形成了天壤之别,街与街的摩肩接踵虽只是咫尺之遥,却无法损坏此地的安定和宁静,雨中的龙山,阴冷而静寂的孤单,看到山阴沿湖的岸边植满了垂柳,一阵湖风吹过,柳枝拂面,“西泠下,风吹雨”的意境油然而生。】
俗语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趁着上海之行的空余闲暇游览了美轮美奂的富阳龙山,江南的美在此略有感受。要说龙山的美丽,不仅在于她的风景秀雅,更在于她的人文传统。
来到龙山,一个悠悠的古镇,这里的山川和天然的风景,以及时光积淀下来的人文环境,如水墨画般给人的感觉恰恰是“淡妆浓抹总适宜”的美景和见惯春花秋月,“古今多少旧事,都付笑谈中”的恰好写照。
走在龙山的街区上,感受的更多的是文化的印记。不由得想到在多年以前,多少文人墨客留经此处。史记记载,郁达夫在三十年代移居杭州富春江畔的时候,鲁迅先生曾予以劝诫,同年冬天又书赠七律《阻郁达夫移家杭州》,担忧其在此美景和温存乡里消磨了斗志,兴许是很大缘故吧。想念南方的黄梅雨季,任思路飘回到,我梦牵魂绕的江南雨中……龙山的雨总是来了、走了,走了、来了!雨中的富阳分外清爽,从上海到富阳三个多小时的路途,让自己感受到了江南的雨,江南的秀雅。抵达富阳,走进龙山,抬头翠竹环山,悠悠地古镇在如诗如画的细雨朦胧中留下历史的印迹,目睹如此的美景,让人感触良多。而山下的当地人习惯地从鹅卵石的路上通过,而此时此刻的我却异常感动和激动,品味和享受这如此的惬意和幽静。
走进龙山便似乎来到了另一个世界,与上海的繁华、高端、大气形成了天壤之别,街与街的摩肩接踵虽只是咫尺之遥,却无法损坏此地的安定和宁静,雨中的龙山,阴冷而静寂的孤单,看到山阴沿湖的岸边植满了垂柳,一阵湖风吹过,柳枝拂面,“西泠下,风吹雨”的意境油然而生……因工作的原因,走过不少地方,但没有一个地方、一个城市、一座山会有如此漂亮的追忆。走过杭州,来到龙山,终于感觉到为什么乾隆皇帝,三下江南的“爱江山更爱美人”男儿情愫。在这宁静的山间,如同那一缕清越的笛声,仙风道骨,宛如天堂仙乐般悦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