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自小过目成诵,师事徐枋、顾炎武,博通经史、历算、音学。清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参与纂修《明史》,主纂《食货志》。终以浮躁降职。
著有《类音》、《遂初堂诗集》、《文集》、《别集》等。
方苞
方苞(1668年~1749年),字灵皋,一字凤九,晚年号望溪,安徽桐城人。清代散文家,桐城派散文的创始人,与姚鼐、刘大櫆合称桐城三祖。
方苞自幼聪明,4岁能作对联,5岁能背诵经文章句,24岁至京城,入国子监,以文会友,名声大振,被称为“江南第一”。
康熙四十五年考取进士第四名,时母病回乡,未应殿试。康熙五十年,《南山集》案发,方苞因给《南山集》作序,被株连下江宁县监狱。不久,解到京城下刑部狱。
在狱中两年,仍坚持著作,著成《礼记析疑》和《丧礼或问》。后以平民身份入南书房作皇帝的文学侍从,后来又移到养蒙斋编修《乐律》。方苞著有《周官集注》13卷、《周官析疑》36卷、《考工记析疑》4卷、《周官辩》1卷等书。
江永
江永(1681年~1762年),字慎修,又字慎斋,江西婺源人。清代著名的经学家、音韵学家。
江永少年读书过目成诵。江永服承朱熹之学,取阳儒阴释各家之说辨析校正,深究力行,以“孝、悌、仁、让”为先。
惠栋
惠栋(1697年~1758年)字定宇,号松。江苏元和人。清代汉学家,汉学中吴派的代表人物。皆治《易》学,三世传经,赞为一代佳话。
早年惠栋随其父至广东提督学政任所。父故归里,课徒著述,终身不仕。惠栋治学沿顾炎武,一生治经以汉儒为宗,以昌明汉学为己任,尤精于汉代《易》学。
著作有《易汉学》、《易例》、《周易述》等。
全祖望
全祖望(1705年~1755年),字绍衣,号谢山,学者尊称为谢山先生。浙江宁波人。清代学者、文学家。
乾隆元年,荐举博学鸿词,同年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次年即返里,后未出仕,专事著述。曾主讲于浙江蕺山书院、广东端溪书院。
撰《鲒埼亭集》38卷、《外编》50卷、《诗集》10卷。另有《汉书地理志稽疑》6卷、辑补《宋元学案》100卷、《全校水经注》40卷并补附4卷。
庄存与
庄存与(1719年~1788年),字方耕,号养恬,江南武进人,清朝官吏。江苏常州人。清代著名经学家,今文经学派首创者。
他官至礼部左侍郎,他治经虽然并未完全排斥古文经学,但他不着重于名物训诂考据,而专力于阐抉经典义理,尤精于春秋公羊学,所著《春秋正辞》一书,为清代今文经学的第一部著作。
王鸣盛
王鸣盛(1722年~1797年),字凤喈,一字礼堂,别字西庄,晚号西江。上海嘉定人。清史学家、儒家经学家、考据学家。官侍读学士、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光禄寺卿。
他以汉学考证方法治史,为“吴派”考据学大师。撰《十七史商榷》百卷,为传世之作。另有《耕养斋诗文集》、《西沚居士集》等。
戴震
戴震(1724年~1777年),字东源,一字慎修,号杲溪。安徽黄山人,清代著名语言文字学家、自然科学家、哲学家、思想家。乾隆二十七年举人,乾隆三十八年被召为《四库全书》纂修官。
乾隆四十年会试下第,特命参加殿试,赐同进士出身。音韵、文字、历算、地理无不精通,又进而阐明义理,对理学家“去人欲,存天理”之说有所抨击。
其视个体为真实、批判程朱理学的思想,作为我国文化现代转型的本土资源,对晚清以来的学术思潮产生了深远影响。戴震本人也被梁启超、胡适称为我国近代“科学界的先驱者”。
纪昀
纪昀(1724年~1805年),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清朝中期政治家、大学士、大儒。
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受宠,去世时享年82岁。
代表作品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阅微草堂笔记》。
钱大昕
钱大昕(1728年~1804年),字晓征,一字辛楣,号竹汀。上海嘉定人。清代史学家、汉学家。
著有《宋辽金元四史朔闰考》、《宋学士年表》、《元史氏族表》、《元史艺文志》、《元诗记事》、《三史拾遗》、《诸史拾遗》及《潜研堂金石文跋尾》等。
钱大昕是我国18世纪最为渊博和专精的学术大师,他在生前就已是饮誉海内的著名学者,王昶、段玉裁等著名学者都给予他极高的评价,公推钱氏为“一代儒宗”。
毕沅
毕沅(1730年~1797年),字纕蘅,号秋帆,因从沈德潜学于灵岩山,自号灵岩山人。江苏太仓人。清代经史学家、文学家。
乾隆二十五年进士,状元及第,授翰林院编修。乾隆五十年累官至河南巡抚,第二年擢湖广总督。嘉庆元年赏轻车都尉世袭。病逝后,赠太子太保,赐祭葬。死后二年,因案牵连,被抄家,革世职。
毕沅著有《灵岩山人文集》等传世。
姚鼐
姚鼐(1731年~1815年),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徽桐城人。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
乾隆二十八年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40岁,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地书院40多年。
著有《惜抱轩全集》等书。
段玉裁
段玉裁(1735年~1815年),字若膺,号懋堂,晚年又号砚北居士,长塘湖居士,侨吴老人。江苏金坛人。清文字训诂学家、经学家。
乾隆举人,历任贵州玉屏、四川巫山等县知县,引疾归,居苏州枫桥,闭门读书。曾师事戴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之学。
著有《说文解字注》、《六书音均表》、《古文尚书撰异》、《毛诗故训传定本》、《经韵楼集》等,对我国音韵学、文字学、训诂学、校勘学诸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
王念孙
王念孙(1744年~1832年),字怀祖,自号石臞。江苏高邮人。
他自幼聪慧,8岁读完十三经,旁涉史鉴。乾隆四十年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工部主事、工部郎中、陕西道御史、吏科给事中、山东运河道、直隶永定河道。
王念孙平生笃守经训,个性正直,好古精审,剖析入微,与钱大昕、卢文弨、邵晋涵、刘台拱有“******”之称誉。
主要著述有《读书杂志》、《广雅疏证》、《道河议》、《河源纪略》等。
章学诚
章学诚,字实斋。浙江绍兴人。清代史学家、文学家。
乾隆四十三年进士,官国子监典籍。曾主讲定州定武、保定莲池书院,并为南北方志馆主修地方志。章学诚倡“六经皆史”之论,治经治史皆有特色。
所著《文史通义》共9卷,是清中叶著名的学术理论着作。
崔述
崔述,字武承,号东壁。乾隆二十八年举人。清朝著名的辨伪学者。他发愤自励,专心撰写《考信录》。
著作由门人陈履和汇刻为《东壁遗书》,内以《考信录》32卷最令学者注目。
汪中
汪中(1745年~1794年),字容甫,江苏扬州人。清代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阮元、焦循同为“扬州学派”的杰出代表。
他遍读经史百家之书,卓然成家。能诗,工骈文,所作《哀盐船文》,为杭世骏所叹赏,因此文名大显。
著有《述学》、《广陵通典》、《容甫遗诗》等。
洪亮吉
洪亮吉(1746年~1809年),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江苏常州人。清代经学家、文学家。
乾隆五十五年进士,授编修。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
著有《卷施阁诗文集》、《附鲒轩诗集》、《更生斋诗文集》、《北江诗话》及《春秋左传诂》。
孔广森
孔广森(1753年~1787年),字众仲,一字撝约,号顨轩,堂名仪郑,以希追踪郑玄。山东曲阜人。清朝学者。孔子第七十代孙。
尤精《公羊春秋》,多独到之见。擅骈文,清代骈文八大家之一。
著有《春秋公羊通义》、《大戴礼记补注》14卷、《礼学·厄言》6卷、《经学·厄言》6卷、《诗声类》13卷。
焦循
焦循(1763年~1820年),字里堂,江苏扬州人。焦循一生著书数百卷,其中用力特深的,为《周易》《论语》《孟子》三书。
《周易》方面,著有《易章句》12卷、《易图略》8卷,《易通释》20卷、《易广记》3卷、《易话》2卷。
《论语》《孟子》方面,著《论语通释》1卷计12篇,又推衍《通释》的含义为《论语补疏》2卷等。经学以外,又精天算、考古。
阮元
阮元(1764年~1849年),字伯元,号云台、雷塘庵主,晚号怡性老人,江苏扬州人。阮元是乾嘉大学者,清代名臣。
他历任山东、浙江学政,兵、礼、户、工部侍郎,浙江、江西、河南巡抚,漕运、湖广、两广、云贵总督,晚年拜体仁阁大学士,晋太傅衔。
阮元著述甚丰,曾组织编撰《经籍诂》106卷,编刻《十三经注疏》416卷、《皇清经解》1400余卷,这些都是清代的重要典籍,其个人文集《揅经室集》也是比较重要的清人别集。
阮元比较重视科学技术,尤其是天文学和数学,主持编撰了历代天算家传记《畴人》,这是第一部关于中国天文学史、数学史的巨著,为中外科学史家所瞩目。
此外,他还有许多个人著述与编刻、辑录之作。阮元不满于士人只顾埋头八股时艺,毕生倡导实学。他提倡的实学不仅包括经史、政事、诗赋等,还包括天文、算学、地理等科学内容,甚至还有一些西方的科技知识。他自己在这些方面也有一定的造诣。
阮元在浙江开办诂经精舍,在清代儒学书院里有较高的地位,同时他编撰《诂经精舍文集》。此后,他在广东又创办了学海堂书院,使之成为广东文化学术的中心。死后,阮元被人尊为一代文宗。
曾国藩
曾国藩(1811年~1872年),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湖南长沙人。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
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曾经成功镇压过太平天国,被封一等毅勇侯。
曾国藩是清末著名的理学大师,学术造诣极深。曾国藩继承桐城派方苞、姚鼐而自立风格,创立晚清古文的“湘乡派”,他论古文,讲求声调铿锵,以包蕴不尽为能事。
所为古文,深宏骏迈,能运以汉赋气象,故有一种雄奇瑰玮的意境,能一振桐城派枯淡之弊,为后世所称。
曾氏宗法桐城,但有所变化、发展,又选编了一部《经史百家杂钞》以作为文的典范,非桐城所可囿,世称为湘乡派。
清末及民初严复、林纾,以至谭嗣同、梁启超等均受他文风影响。所著有《求阙斋文集》、《诗集》、《读书录》、《日记》、《奏议》、《家书》、《家调》及《经史百家杂钞》、《十八家诗钞》等。不下百数卷,名称《曾文正公全集》,传于世。另著有《为学之道》、《五箴》等著作。
胡培翚
胡培翚(1782年~1849年),字载屏,一字竹村、紫蒙。清安徽绩溪人。清代“礼学三胡”之一。
嘉庆十五年二十四年成进士,授内阁中书,实录馆详校,擢户部广东司主事。为官清正,一丝不苟。
后以亲老而告归,从事教育,创建东山书院。曾主讲于钟山、惜阴书院和徽州、江宁、云间、庐州、泾川书院。
著成《仪礼正议》40卷。晚年患疯痹病,以左手写作,著《燕寝考》3卷、《研六室文钞》10卷,刊行于世。
唐鉴
唐鉴(1778年~1861年),字镜海,号翕泽。湖南善化人。晚清理学大师。
他自幼就勤奋上进,学习如饥似渴。嘉庆十二年中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后历任检讨、御史、府、道、臬、藩等官,道光二十年,内召为太常寺卿。
唐鉴学宗程朱之学,是当时义理学派的巨擘之一,蜚声京门。唐鉴潜心研究人性理学,继承了北宋理学大师程颢、程颐兄弟开创的洛学学派和南宋理学大师朱熹创立的闽学派,和清代大学士倭仁同以理学相号召,有“理学大师”之美誉。
当时许多知名学者都曾问学于他。对曾国藩一生行事、修身、做学问都有深刻的影响。著有《朱子年谱考异》、《学案小识》、《畿辅水利备览》等。
陈奂
陈奂(1786年~1863年),字硕甫,号师竹,晚自号南园老人,江苏苏州人。
他先后师事江沅、段玉裁,又曾问学高邮王念孙、王引之学。毕生殚精竭虑,专攻经学,于《毛诗》用力最勤。
著有《毛诗传疏》、《毛诗说》、《毛诗九谷考》、《毛诗传义类》、《郑氏笺考征》及《公羊逸礼考征》,另有《三百堂文集》。
陈澧
陈澧(1810年~1882年),字兰甫、兰浦,号东塾,出生于广州木排头。清代著名学者。清道光十二年举人,先后受聘为学海堂学长、菊坡精舍山长。
他于天文、地理、乐律、算术、古文、骈文、填词、书法,无不研习,著述达120余种。
著有《东塾读书记》、《汉儒通义》、《声律通考》等。
俞樾
俞樾(1821年~1907年),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浙江德清人。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清道光三十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
后受咸丰皇帝赏识,放任河南学政,被御史曹登庸劾奏“试题割裂经义”,因而罢官。俞樾遂移居苏州,潜心学术达40余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