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的一天,中国企业投资协会副会长、高盛高华证券公司董事长、著名投资家方风雷先生把我叫到他办公室,给我一本小册子,同时交给我一项任务——将这本小册子作者的观点推荐给中国能源行业的领导,促进中国天然气产业的大发展。
这本名为“能源的气体时代:发挥全球表率作用的机会”的小册子,作者就是罗伯特·海夫纳三世。我拿到这本小册子,一口气连读了三遍,对作者的观点产生了极大的共鸣。从1997年我发表第一篇《关于我国天然气资源概况及使用方向的建议》的论文起,就一直极力鼓励国家应大力开发天然气,积极利用天然气治理环境污染,提高能源效率,改善城市公共设施,并通过天然气促进能源结构的大调整,依靠天然气拉动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海夫纳先生长期从事天然气勘探开发,他具有革命性的天然气成气理论极大地鼓舞了我们,进一步支撑了我们对地球蕴藏极为丰富的天然气资源足以确保人类百年文明的认识。
此后,我们将这本小册子发给了国家发改委、国务院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能源局等各部门主管领导。2007年6月7日,我们有幸邀请海夫纳先生到北京,与包括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徐锭明副主任,著名油气地质学家、中国工程院翟光明院士,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胡文瑞(201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能源学会副会长、前发改委能源所所长周凤起,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主任兼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云涛博士以及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杨元华等专家,在方风雷副会长的主持下进行了深入对话,并将讨论纪要进行了更大范围的传阅,他的观点也被多篇文章引用,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海夫纳先生的观点极大地影响了中国能源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逐步接受他的观点,此后世界能源发展的大趋势也进一步印证了他的真知灼见。海夫纳先生说,1990~2000年这十年,全球共发现了37个大油田,储量380亿桶;同期发现的40个大气田,储量相当于1 200亿桶石油当量,几乎是石油的三倍多。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些油田储量中有30%~40%是以天然气折合油当量换算而来的,如此一来天然气几乎是油的6倍。作为一个地质学家和勘探专家,海夫纳坚信未发现的气田要比油田多得多。
他在研究中发现,南美、美国、加拿大等地的地层中都有天然气不停地泄漏。他还曾乘坐潜水艇到深海海底,与研究机构一同考查,发现地球5%的海底都有甲烷气体漏出的现象。他认为这可能是海洋深处大量天然气水合物的成因之一。在他看来,石油仅仅是碳氢化合物中很小的一部分,由于天然气可被压缩,所以会大量存储在地壳深处的多种岩层之中。
为此,海夫纳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在美国国会先后18次作证,坚称地球上的天然气资源非常丰富。而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却坚称,天然气即将耗尽,到1978年或1979年将面临枯竭。这种观点很像石油峰值理论,支持这一理论的专家多半与大石油公司和华尔街密切相关,因为只有让人们误以为石油稀缺,才能推升石油的价格赚更多的钱。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声称美国的天然气储量只有28万亿~85万亿立方米,而海夫纳先生的估计是他们的5~7倍,如果加上页岩气资源还将增加50%。多数专家支持了海夫纳的观点,后来事实也证明了天然气资源极其丰富。此后美国页岩气、页岩油和致密砂岩油等一系列技术突破,油气产量的迅速增加,不仅使美国摆脱了对中东石油的依赖,有望实现梦寐以求的“能源独立”,并进一步延伸成“再工业化革命”,改变全球的能源、经济和金融格局。
在2007年的那次交流中,海夫纳先生让我们开始第一次关注到页岩气资源,此时距离德文公司推广米歇尔的页岩气水平井和水力多级压裂技术只有一年时间。在海夫纳先生看来,有油的地方一定有气,有气的地方则不一定有油。大部分气田都在油田之下,而且气田比油田普遍更深。不仅如此,能找到煤的地方也能找到天然气,在美国很多煤矿都能找到天然气,这不仅指煤层气,因为在一些煤田下发现了大型的天然气田,这似乎也预示着天然气和各种碳氢化合物之间复杂的伴生关系。
海夫纳先生来自石油世家,他的祖父1903年就在美国勘探石油,他的父亲也继承了石油勘探。他毕业于俄克拉何马大学地质学和地质物理学系,从1955年大学时代起,他就开始对天然气产生极大的兴趣,并持续研究,积极尝试、不断创新。他是一个世界级的深井钻探专家,深井技术更多地用于天然气的钻探开发。他对中国的影响并非仅限于此,1984年他第一次来到中国,应邀参加广州的一个国际能源会议,并极力宣传天然气将是人类未来最佳的能源。地质部邀请他到北京会见了石油工业部部长唐克。
唐克部长对他能钻到地表1万米以下,承受15 000磅/平方英寸的高深度、高压力、高温度技术非常感兴趣。从此他开始了和中国石油界的密切交往。1985年1~2月,他应邀到四川省进行天然气勘探开发的研究,在西南石油的配合下进行了地震和地质研究考查,并进行深井钻探,为后来四川盆地天然气开发提供了支持。他对中国西部、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省、内蒙古等地的地质资源情况进行了研究,得出结论,中国是有巨大天然气藏量的国家。1986年和1987年,他与地质部和石油工业部进行探讨,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和美国的常规天然气资源基本相当,大约有20万亿~30万亿立方米。
他不遗余力地宣传和推动中国发展天然气,建议中国用天然气替代煤炭和石油,通过天然气的灵活性容纳更多不稳定、不确定和不可靠的可再生能源如风电、太阳能、小水电和生物质能等,并通过分布式能源技术提高对天然气的综合利用效率。他先后撰写了《全球能源的未来、亚洲的机遇和中国的明智选择》等数篇文章并自费印刷发布,自费一次次来华宣讲。《能源的气体时代:发挥全球表率作用的机会》一文就是希望中国抓住“发挥全球表率作用的机会”。遗憾的是,在当时那个热衷国民生产总值,不惜透支资源环境、健康、财政、民心和道德的氛围下,决策者未能认真听取他的建议,不仅没有做出明智的选择,还错失了为全球表率的机会,将自己的美好家园变成了全球最乌烟瘴气的地方,使中国成为能源消耗最多、温室气体排放最多、生态环境恶化最快的国家,成了全球的众矢之的。
所幸的是,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新一届党中央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作为团结带领人民为之奋斗的时代新目标。习近平主席表示,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不搞竭泽而渔式的发展。要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在海夫纳先生“全球能源转换曲线图”中的世界能源结构历史,煤炭替代了木柴,石油取代了煤炭,现在是人类再次实现大更替的转折点。21世纪的能源结构将是分布的、非资金密集的、复杂化的、高度智能和多种技术相互融合的。海夫纳说,中国为了真正实现和平崛起,还是必须将其以煤炭和石油为主的能源结构,转为更加清洁环保的21世纪能源。在人类文明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人类已再一次准备好迎接能源来源和能源科技的转型和长期变革。为了做出恰当的抉择,政策制定者必须时刻意识到能源的投入对经济的影响可能与资金的投入同样重要。能源对经济的作用并不是中性的,它对经济生产力和效率一直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毋庸置疑,煤炭和石油过度使用已经导致庞大的外部成本,需要整个社会透过增税、环境补贴、医药补贴、牺牲民众健康和生活水平以作补偿。政策制定者必须明白,正确的能源选择不仅可以转化为经济增长潜力,还可以降低环境治理和公共卫生代价。
中国要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关键一步就是调整能源结构,减少高污染的煤炭石油消费,增加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供应。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生态环境负担沉重,造成一系列经济、社会、环保、政治和外交问题,中国急需,也必须进行能源结构的彻底调整,其中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天然气,必须成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中之重。
韩晓平
中国企业投资协会金融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