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大不幸是遇到一位死板的语文老师,不管什么课文都想方设法的让学生去背,或是某几段或是整篇文章。
“今天上课我要抽查你们对《芦花荡》的背诵情况。”早读刚开始还没十来分钟,语文老师就跑进来大声的喊道,在嘈杂的早读声中格外刺耳。
有人会赶紧从迷离的眼神中翻到《芦花荡》文中来,有人会装作没听见,还有人会打着哈欠找前后左右同学借作业本抄作业。而于善自己则会心烦气躁嘀咕一句:“一天到晚就晓得让人背书。”,然后不情愿的翻到《芦花荡》那一页。
“这都什么对什么啊,怎么背?”于善读着那平静似水的文章,怎么读怎么不起劲,怎么背也背不出,呆呆的看着那文字,索性不背了,顺手往书本的后面翻。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于善无意中看到这篇《爱莲说》,读了一遍,莫名的喜欢上了这篇文章,不带任何目的喜欢上了,便反反复复摇头晃脑的读。
渐渐地这成为了于善早读的一大乐趣,深陷到这些喜欢的文章里。
“哎,于善,把你作业拿给我看看。”座位后面的李强拍拍于善肩膀说道。
原来于善上半年那次五角星的事情后,就养成了一个习惯,数学作业中的每一道题目的解题步骤都清晰明了,和书本中的例题一样,这也是于善数学成绩突飞猛进的最关键因素。
也让李强只喜欢抄于善的作业本,一个相对低调、不怎么浮夸的中等水平的混混。
“于善,以后哥罩着你,谁要动你跟哥说。”李强对于善同桌李娟爱慕已久,这不,每天隔那么一会就让于善递个小纸条或者传个话啥的。看着于善这么配合,李强认了这个兄弟。
早点铺包子生意越来越好,平均一天能卖到八百个包子和馒头,那个用了一年多的大煤炉也渐渐跟不上这样的销量,老于遂寻到一台旧蒸汽机,谈好了300块的价钱。
老于踩着自行车赶去农业银行一个营业点,准备从存折中取300块钱。
“小伙子,我看不清楚,你帮我看一下这有几个零?”一个低着头从柜台转身的老奶奶,刚好撞上了老于,便问道。
“我来看看,是七个零。”老于接过老奶奶的存折,一个零一个零的数了数。
“啊?”上了年纪的老奶奶怎听得见老于轻声的一句。
“是七个零,哦,应该是五个零,这小数点后面的两个零不算。”老于拿着存折凑到老奶奶耳边说道。
“哦,那就对了,谢谢啊小伙子,老了,东西都看不清楚了。”
看着老奶奶转身将存折揣进口袋,安安静静推开玻璃门慢慢离开视线,那两句淡定的话语突然像唐僧在耳边唠叨的一样,反复的充斥着老于的耳膜,乱了思索。
“上午我去银行取钱,遇到一个老奶奶,眼睛估计不太好使,让我帮着数她的存折上有多少钱,我就去数,五个零共十万块钱。那老奶奶听到后还很心平气和的说了一句:‘那就对了’。我一个上午过得都迷迷糊糊,我在想什么时候我们家的存折里也有十万块钱,我这辈子就心满意足了。”把旧蒸汽机推回来后吃午饭的时候,老于莫名其妙的和婉兮说道。
老于一家的收入来源只能通过早点铺,一个包子或者馒头毛利润差不多在五分钱。如果不算自己家人吃喝穿用和于善读书的费用,以每天卖八百个包子馒头来算,十万块钱意味着需要做70年才能赚到。老于在心里面也算了这一笔账,一笔遥远的帐,一笔关于“心满意足”的帐。一天八百个包子馒头,貌似老于和婉兮两人还吃得消、忙得过来,所以趁着年轻,老于暗暗下定决心。
天渐渐转凉,站在铁蒸汽机前面的老于却早已汗流浃背。
“都有,都有,一个一个来,你要什么包子?要几个?”早上七点多,刚做的五笼包子就要出笼了,老于最后一次确定并记住摊桌前围着的七个顾客想要买的包子馅种类和数量。
“还要等多久啊?”看着老于蹲下来往蒸汽炉肚里铲了一铲碎煤后,还没有要出笼的意思,一个女顾客就有点不耐烦的问道。
“快了,快了,再等一分钟。”老于揭开笼盖按了按包子表面,感觉还得再蒸一分钟才会好吃。
“你讲再等几分钟都讲了三次。”一个老奶奶笑着打趣道。
“今天煤火不太旺,马上就好。”老于说完拿起搭在肩膀上的脸巾擦了擦额头的汗珠,整理了一下有点凌乱的摊桌。
“出笼喽,别挤,都有,我一个一个来装。”老于手拿两块抹布,牟足了劲把高过头顶的蒸笼搬到摊前,面对着大家你一句我一句的嘈杂,老于说了一句后心里默念着第一个顾客要的什么什么,拿起塑料袋开始装。
“给一个包子。”突然一个60岁左右的老头子挤进人群中伸出一个碗说道。
旁边的顾客一看,原来是乞讨的,纷纷避让,而正在专心的装着顾客包子馒头的老于没有听到。
“给一个包子。”老头子颠了颠碗又说了一遍。
“你等会,先到旁边来。”老于这才抬起头听见看见了,便用手一划,暗示让老头子先到摊桌靠后的地方来,然后继续埋头给后面的顾客装早点。
“给一个包子。”可是这个老头子没有走,又说了一遍。
“叫你到旁边等一会没听到啊。”这块狭小空间的高温和一直忙碌未曾歇息的老于一下子火了起来。
谁知老头子直接用手从蒸笼里拿起一个包子转身就准备走。
“你个老头子给老子站住。”老于头一次见到这么蛮横的老头,哪里是乞讨。
“干什么?”老头子举起手中的棍子说道。
“你还这么狠啊,这包子我扔了也不给你吃。”老于绕过摊桌夺回包子扔进垃圾桶。
接下来老头子就在旁边不停的谩骂,老于没有理他,而是把摊前顾客买的早点一个个装好。
“老子懒得和你吵,有种你再动一下包子试试。”
“你等着,明天我叫一帮人来把你的早点铺砸了。”
“有种你现在就去叫人,我等着。”见过场面的老于只是惊讶这个老头子怎敢如此嚣张,憋着一股劲随时准备着在他先动手后一招制敌。
只是过了一会,老头一边谩骂一边离去。
“下次看到讨饭的立马就给钱,省得麻烦。”老头子走后,做完新一笼包子的婉兮对着进屋的老于唠叨了一句。
可能是不被家里人理解的老于脾气彻底被燃爆,进城后第一次和婉兮吵了起来。因为吵不过老于,婉兮赌气没有吃午饭就去里屋睡觉了。
“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到他注视地球的目光。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坚韧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而这也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放学的于善坐在校门旁的商店里看着挂在墙上的电视在介绍一个叫杨利伟的军人,吸引他的是电视里说这段话的声音好听。
嘈杂的环境里,于善静静地坐在这里享受着这一切,悠闲的等着刚点的今野香辣牛肉泡面,外加两袋辣条。第一次不用回家吃晚饭再回学校,不用羡慕其他的同学放学后高高兴兴的奔走在商店之间,因为中午吵架后的老于给了于善两块钱,让他晚上在学校吃晚饭。
“让一下。”吃完泡面的于善慢悠悠的走回教室,刚好遇到同学李海靠在教室门口和别人聊天。
李海没有搭理,继续聊天。于善推开李海横在门上的胳膊准备进去,李海立马伸起另一只胳膊挡住路口。
“从后门走,要不就等会。”李海说道。
“滚。”于善用力一把推开。
于善在班级也不是那种软角色,也是经常说打架就打架那种,但班级那些调皮的同学还是不把他放在眼里,因为于善看起来比其他人身材更瘦小一些,但却不知道于善天性不喜欢被欺负。
李海一脚踹了于善后背,于善没想到李海这家伙不骂两句就直接动手,那就干吧。
“你很吊嘛,敢欺负我的人。”正当于善转身要干架的时候,却看见李强干净利落的给了李海一个大嘴巴子。
“向他道歉,要记着于善是我兄弟。”李强一把揪住李海的头发,这气场就吓住了李海。
作者笔记:
A:近日去省城参加两天的培训,是一个大好机会去心无杂念的写字。结果着实把同住一个房间来自另外一个城市的同事给惊讶了一番,为何?因为已经晚上十一点多了,我还在不停的码字,而同事却以为我是在写材料之类。
最近看了一张图片,是一个坐着轮椅的老人和坐在推车里的小孩互相对视微笑的图片。图片底下配了一句话:一个轮回的对视,一个是羡慕,一个是好奇;我曾是你,你终会是我;人生,如此而已,多一些珍惜少一分计较。
我最缺的是无法用文字去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无法用文字去渲染场景,更多的是一种叙事方式;导致经常怀疑自己的坚持、怀疑自己的方向。但庆幸的是,每当此时就会去想当初自己坚持的目的是什么?出发点是什么?Okay,一直坚持到了今天的20万字,虽然离我心中想要的样子路途遥远而又漫长,虽然我只是沧海之一粟,但相信通过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不懈努力,是可以到达想要到大的彼岸。
B:步入社会前,经常会觉得有些电视剧、有些电影、有些小说的故事情节脱离实际,离谱的要死。
步入社会后,才发现那些电视剧里的情节、人物你都遇到了,你会惊讶怎么会有这种人?怎么会做得出这种事?怎么会说得出这种话?
不幸运的是,为了保护自己,你也开始变成这样的人,说着这样的话,做着这样的事。
但凡事都有例外,总会有那么几个幸运的人,坚持着自己所一直坚持的原则和底线,偶尔受伤时,躲在没人的马路边或者角落里,笑笑就过去了。
于善想说的是,谁又能责怪谁呢?他理解那些不可能发生的故事情节和人物,他想要拼尽全力去试试能不能稍微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