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贞元六年(公元790年),91岁高龄的元际禅师知道自己来日不多了,于是悄然返回故乡湖南衡山的南台寺。从此时开始他便停止了进食,只嘱咐门徒把他平日搜集来的百余种草药熬汤,每天他都要豪饮10多碗。饮食后小便频繁,大汗淋淋。门徒见到这种情况,纷纷劝阻,元际禅师只是笑而不答,仍然继续饮用这种散发芬芳的草药汤。一个月后,他更加清瘦了,可是脸色红赤,双目如炬。有一天,他端坐不动,口念佛经,安详地圆寂了。
又过了月余,禅师的肉身不但不腐,而且还散发出芬芳。门徒们感到非常惊讶,认为这是禅师功德无量的结果,特地建了寺庙敬奉。千百年来,香火非常兴盛,一直持续到清末民初。
1972年马王堆在湖南出土,轰动一时,对女尸详细的体检结果表明,总体情况较好,尤其是皮肤纤维的保持情况出乎人们意料的好,用手触摸女尸的皮肤,依然很有弹性。到底是什么原因,使这具女尸经过了数千年依然“青春永驻”?
在马王堆女尸出土的时候,棺材里注满了一种红色的棺液。科学家们相信,棺木中那神秘的红色棺液,也许就是让这具女尸2000多年不腐的秘密。
经过化验证实,红色棺液成分复杂,之所以是红色,是因为掺加了朱砂,朱砂的化学成分对人体是有害的,其中含有砷和汞,棺液中还检测出了许多中药成分,这些东西泡在一起就成了深红色。可以肯定,这种红色液体具有杀菌作用,可以保证尸体不腐。红色棺液中的主要成分包括有机汞,也就是水银。专家推测,这具女尸生前可能有服用丹药的习惯。在古代中国,炼丹术是人们追求长生的主要方式之一,而炼出的丹药,本身都含有汞等对人体有毒有害的物质,当时人们意识不到,汞成分对细菌有杀灭作用。所以,虽然滥服丹药没能长寿,丹药的毒性却阴差阳错使得她的尸骨长久保存下来。
科学家研究发现,在红色棺液中还发现了一些中药成分。据介绍,在陪葬品里发现大量的中草药的事实,从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古人能够配制防腐药水的观点。
这些化学物质的结合,是古尸得以保存的基本原因。为什么当时比女尸生前地位高的人没有保留下尸骨?这起码说明这种防腐药水的配方是偶然形成的。科学家认为,此具女尸2000年不腐“充满了偶然性”。除采取了得当的防腐措施之外,当时的环境一定非常干燥,有利于保存尸体,而且棺木密封很好,和外界空气隔绝,避免了细菌对尸体的侵蚀,再者,马王堆墓一直没有被盗。地质条件加上人为因素,使得这具女尸奇迹般保存下来。
国外也有这样的奇事。在有着悠久历史的意大利西西里岛的古老遗址中,至今还保留着旧石器时代绘画的驿罗萨里奥洞窟教堂。这个教堂有一个神秘之处:在这里的地下,竟沉睡着8000具木乃伊!而其中真正令人惊叹不已的其实是一个年龄仅有4岁的木乃伊女童。这位名叫伦巴尔特·劳扎丽亚的女童,死于1920年12月6日,她的母亲在她死后十分悲哀,特地将巴勒莫的一位叫萨拉菲亚的名医请来并恳求他:“请您想方设法让我孩子的遗体永不腐败,这是我唯一的祈愿。”
据说萨拉菲亚医生使用了数种药剂为这个女童做了特殊注射。时至今日,90多年过去了,这个女童仍安然地躺在一个单独的玻璃棺内,无论从什么角度去看,都会令人觉得她依然是活人。
她的面庞仍像生前那样红润、丰满,肌肤也是那样粉嫩、光滑,依然那样可爱、美丽。此时此刻谁能相信,她已死了90多年了呢?
这种神秘的木乃伊技术,一定会让那些无法接受亲人死去的人们,在心理上得到最大的安慰。
记忆难道可以千年不死
在科幻电影中有移植记忆的情节,将一个人的记忆通过某种仪器移植入另一个人的大脑当中,植入者不但拥有了前者的全部记忆,而且获得了前者的知识和技能。那么,这种出现在电影中的神奇景象是否也会出现在我们的现实当中呢?
记忆是人类心智活动的一种,属于心理学或脑部科学的范畴。记忆代表着一个人对过去活动、感受、经验的印象累积,有多种分类,主要以环境、时间和知觉来分。
日本科学家曾用大脑活体做过实验。他们把数千个脑神经细胞盛在有培养液的玻璃器皿中,伸展的神经突触很快将细胞群连接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密如蛛网的“记忆神经网络模型”。网络中的一部分神经细胞会间断地发出微弱的光,同时每隔数秒,沿着同样的线路发出并传递电信号。如果从玻璃器皿外部给它们一定的电刺激,其他神经细胞也开始发光,并以此作为新的发光传递模式。所以科学家认为,记忆实际上是光信号留在神经细胞网络上的“印痕”,而发光是脑神经网络在记忆瞬间形成的刺激;信号在相互缠绕的网络中沿特定的路线传递则是人类思考认识事物的过程,这一过程与电流在计算机线路板上流动从而完成复杂的计算过程是同一原理。人类的无数记忆就是以传递路线的形式储存起来的,有多少记忆就相应地有多少个信号传递路线。为了避免遗忘,神经网络中有一种信号连续传递的机制,形成一个环行封闭区,可使信号留下的“印痕”及其所发出的闪光生生不息。在数秒钟或数十秒的循环期间,记忆被保留下来。
1978年,联邦德国生物学家马田就开始尝试给蜜蜂进行换脑实验。他首先选择培训对象,让两只健康的蜜蜂每天都在固定的时间飞出蜂房,然后让它们飞到另一个蜂房,事先在那放置一碗蜜糖,让其寻找。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这两只蜜蜂便形成了每天在固定的时间都要飞出去一次的习惯。这之后,马田将它们脑神经中的一点物质取出,并将这些物质分别注入两只未经过任何训练的蜜蜂的神经组织中,结果奇迹出现了:这两只小家伙每天也在相同的时间飞到另一个蜂房中寻找蜜糖,如同前两只经过培训的蜜蜂一样。
由此可以证明,前两只蜜蜂的记忆被移植到了后者的脑中,移植记忆的实验成功了。
还有一个令人感兴趣的实验:当把一只老鼠的核糖核酸取出来移植给另一只老鼠时,第二只老鼠就能“想起”第一只老鼠学过的而它本身从未学过的东西。
直接刺激脑细胞的研究工作是由加拿大的潘费尔博士开始的。他在为癫痫病患者实施开颅手术时(需切除小部分脑)第一次取下了部分脑壳骨。手术之前,潘费尔对打开的脑子进行了全面的电刺激,意识清醒的病人则回答每次刺激后的感觉。在早期的一次案例中,当潘费尔刺激患者脑子的颞叶部分时,病人说自己想起了童年的经历。潘费尔发现,刺激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所得到的反应都很多,但只有刺激颞叶部分才能产生清晰而集中的记忆感觉。这些感觉常常很全面,包括了以往体验过的色彩、声音、动作和情感等。
现代人类对记忆移植的研究仍在继续,尽管当今的科学技术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离揭开记忆移植之谜还相距甚远。我们现在谈的快速记忆多是指运用那些经过实践后能有效提高记忆力的方法、技巧,目的是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至于如何实现“记忆移植”就留给科学家们去研究吧。
人体经络学说
中医的经络学说已同空中不明飞行物“UFO”以及“百慕大群岛现象”,一同被世人列为当今世界的科学之谜。中医是如何认识经络的?经络有哪些功用?经络的实质是什么?国内外对经络研究的近况如何?这些问题无疑是人们关心的焦点。
其实,经络人人都有,它们虽看不见,摸不着,但在一定条件下能感觉到。我国科学家发现,对经络敏感的人约占(全人类的)1%,另外99%的人虽不敏感,但有所谓隐性经络感传现象。在手指和脚趾的12经末端通上微弱电流,再用力在体表轻轻叩击就能在体表找到12条与其部位不同、具有特殊感觉的线,这就是隐性经络感传线。同理还可找到另两条隐性经络感传线。
实践表明,人人都有14条隐性经络感传线,而且几乎人人的位置都相同,并且常年不变。令人惊奇的是,这14条隐性经络感传线几乎与古人标示的经络完全重合!
我国科学家用现代科学实验检验了经络存在的客观性。中国科学院一位科学家设计了一套能测得几个光子的高度敏感仪器,发现隐性经络线是一些善于发光的线,它们发出的光子是非经络线的2·5倍。隐性经络是些低电阻线,其电阻比两侧的皮肤低;隐性经络线具有特殊的导音和发音性能,振动后能像琴弦那样发出高亢洪亮的声音;隐性经络线在皮肤表面的温度有时与非经络线有很大的差别;注射示踪元素到皮下的经络线上,示踪元素将在经络线上沿经络扩散。
令人瞠目结舌的两性人
两性人,就是由于胚胎的畸形发育而形成的具有男性和女性两种生殖器官的人,又称为:双性人或阴阳人。
“两性人”是一种生理畸形,即亦男亦女,在女人前是男人,在男人前又是女人,对此古人称之为“人妖”,又叫做“隐宫”,俗称为“天阉”。《内典》云,人中有五种不男:天、竖、妒、变、半,且有五种不女:螺、筋、鼓、角、线,都终身不能养育子嗣后代。这种不男不女或半男半女的“阴阳人”,在生理学上如同太监一样是“中性人”。
现有观点认为,所谓两性,是以生殖器官来区分的,两性人其实是女性,只是性器官发育畸形而已,如阴蒂过长、类似阴茎、喉结大、嗓音粗等。其实世上没有两性人,就是说,世上没有同时具备两种性功能的人。
医学界很难使用目前狭义的男性或女性的定义来解释上述几种性别紊乱现象,具有这三种特征的患者,我们究竟应当把他(她)们当男孩还是当女孩来抚养呢?
1993年,美国布朗大学医学教授、基因学家安妮·福斯托·斯特林认为,从男性到女性这两种性别之间,至少还应存在五种甚至更多的性别。她提出的五种性别分别是男性、偏男性(域型)、两性人(芋型)、偏女性(玉型)、女性。安妮博士指出“性别是一个巨大的统一体,它具有无限的延展性”。
从两性性别观发展到五种性别观,还不可能很快为大众接受。新生婴儿刚一出生,父母们想从接生医生口中听到的第一句话便是“他是个男孩”或“她是个女孩”。从法律上讲,每个成年人必须是男性或女性。让我们马上放弃两性的观点似乎太快了,但是在现实中确实有许多人的性别特征处在我们所定义的两性之外,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我们经常将生活中性器官模糊或是具有两性性器官的人视为怪人,医生们也总是非常迅速地通过先进的医学技术,将他们彻底转换为两性中的一种。
在过去的30多年里,大多按照安妮博士的理论,认为婴儿在出生时如果性别不明确,医生们就应将具有两性特点的孩子通过手术变成男性或是女性。医学对治疗阴茎过小或康复受损阴茎尚无较佳技术,因此大多数具有两性特点的孩子都被变成了女孩。思维定势使人们想当然地认为,一个孩子必须具有2·5厘米长的生殖器,只有符合这一前提才被认为是男性。
目前医学界还没有广为接受的两性人治疗标准,这一标准也不可能很快形成。但是医学界有责任帮助那些先天性性结构不同于一般的人不再为自己感到可耻,不再进行他们并不想要的外科手术。
对性别做进一步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治疗的最佳方法。目前人们对两性人的身体结构特点仍然存有诸多疑问:他们生活、成长的社会外部环境对他们究竟有无影响?促使XX染色体向男性转化需要多少雄性激素?外部生殖器官是否比基因更重要?随着人们对性理解的不断深入,或许人们在治疗两性人的方法上也会取得重大突破。
但是不论医学如何进步,人类社会必须扩大目前对两性的定义,从而更好地将那些具有两性染色体和两性结构的人包含在我们的性别定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