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朋友有远近,亲戚有厚薄”,但仅仅以远近厚薄这一把尺子作为亲疏的标准来区别对待所交往的人往往会失之偏颇,因为有些关系较远的亲戚朋友或许正是将来对自己大有帮助的人。谁也看不准天上的哪块云彩会有雨。所以,日常交往中要放开眼量看你所交往的对象,不要因为关系近就特别亲近他,也不要因为关系一般就疏远他。无论是怎样的关系,办事尽量都要以诚相待。当然,这里的亲疏程度一定要把握分寸,亲也不能翻开家底让人一览无余,疏也不能态度生硬自绝后路。只有用长远的发展变化的战略眼光看交往,脚下的路才会越走越宽。
一、建立自己的“人情账户”
人情就是财富,人际关系一个最基本的目的就是结人情,处人缘。
要像爱钱一样喜欢情意,方能左右逢源。施恩是人情关系学中最基本的策略和手段,是开发利用人际关系资源最为稳妥的灵验功夫。在人际交往中,见到给人帮忙的机会,要立马扑上去,像一只饥饿的松鼠扑向地球上的最后一粒松子。
给人情,留后路
战国时代有个名叫中山的小国。有一次,中山的国君设宴款待国内的名士。当时正巧羊肉羹不够了,无法让在场的人全都喝到。有一个没有喝到羊肉羹的人叫司马子期,此人怀恨在心,到楚国劝楚王攻打中山国。楚国是个强国,攻打中山易如反掌。中山被攻破,国王逃到国外。他逃走时发现有两个人手拿武器跟随他,便问:“你们来干什么?”
那两个人回答:“从前有一个人曾因获得您赐予的一壶食物而免于饿死,我们就是他的儿子。父亲临死前嘱咐,中山有任何事变,我们必须竭尽全力,甚至不惜以死报效国王。”
中山国君听后,感叹地说:“给予不在乎数量多少,而在于别人是否需要。结怨不在乎深浅,而在于是否伤了别人的心。我因为一杯羊羹而亡国,却由于一壶食物而得到两位勇士。”
这段话道出了人际关系的微妙。
给人好处别张扬
生活中我们可以经常看到有这样的人,自己帮了别人的忙,就觉得有恩于人。因此心里总是怀有一种优越感,觉得自己高高在上,不可一世。这种态度是很危险的,常常会造成人际关系中的负面影响。也就是:帮了别人的忙,却没有增加自己人情账户的收入。而使这笔人情帐自动抵消的罪魁祸首正是傲慢张扬的态度。
所以,帮忙时应该注意下列事项:第一,不要使对方觉得接受你的帮助是一种负担;第二,要做得自然,也就是说在当时对方或许无法强烈地感受到,但是日子越久越体会出你对他的关心,能够做到这一步是最理想的;第三,帮忙时要高高兴兴,不可以心不甘、情不愿。
总之,人际往来,帮忙是互相的,且不可像做生意一样赤裸裸地,忽视了感情的交流,这会让人兴味索然,彼此的交情也维持不了多长时间。
没有一次性人情
生活中有许多人抱着“有事有人,无事无人”的态度,把朋友当作受伤的“拐杖”,复原后就扔掉。这种过河拆桥的做法,做一次尚且可能成功,第二次就再没人愿意给他帮忙。这时再去弥补过失,施恩于人,大概也没人愿意领他的情。
要让人际关系细水长流,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与朋友多待在一起,最好是同“泡苦水”
人们在一起共事时,大家同舟共济,共同的命运把彼此连在了一起,只要采取合作态度,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相关照,就容易产生感情认同。特别是在困难环境中,彼此相依为命、共渡难关、情谊深厚,可能终生难忘,交情将更为牢固。
(2)培养与朋友的共同兴趣,以达“趣味相投”的高度有时候共同的爱好、兴趣,也可能成为彼此交情的纽带。比如,都爱下棋,在路边棋场相识,相互成了棋友;都爱垂钓,在湖边相遇成了钓友……这样共同的东西把彼此召唤到一起,在共同切磋中,便结下了友情。
(3)杜绝“一次性交际”的心态及行为
在某些“实用型”人物的眼中,所谓的“人情”便是你送我一包烟,我给你几元钱,就像借债还钱,概不赊欠。这种一次性的交际行为看似洒脱,实则包含了太多的困惑与无奈。事实上“非一次性”的交际行为能够赢得更大的“人情效应”,即使受助者一时无力给你回报,但你的行为风范,你的崇高秉性,已被更多的人所知晓。
口渴以后再送水
雪中送炭是施恩的一大特征,别人有难处才需要帮忙,这是最起码的常识。
我们内心都有一些需求,有紧迫的,也有不急于一时的。倘若在我们急需某种帮助的时候,别人及时地伸出援助之手,那么我们必然对其感激不尽,甚至终身不忘。濒临饿死时得到一棵萝卜和富贵时得到一颗萝卜,就内心感受来说,是完全不一样的。
人对雪中送炭之人总是怀有特殊的好感。这种方法,有几点技巧:
(1)饮足井水者,往往向高井而去,所以你应该适度地控制,让他总是感觉有点渴,以便使其对你产生依赖感。一旦对你失去依赖性,他或许就不再会对你毕恭毕敬了。
(2)老板刺激下属享受的欲望又不去全部满足,而是一次满足一点,以使其保持干劲、继续卖命。
(3)对自尊心很强的人恩情过重,也许会使对方感到自卑甚至对你心生厌恶。因为一来他短期内肯定无法报答,自尊心受到一定的伤害;二来过重的恩情施舍会使他感到压力很大,觉得自己低能,产生嫉妒心理。
二、只有冷庙烧香,才能急中见利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事业成功的基础,但人际关系的建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必须从人际交往中的一点一滴入手,懂得积少成多、未雨绸缪。所谓“冷庙烧香,才能急中见利”就是这个意思。
晴天留人情,雨天好借伞
很多朋友觉得,求人是一种短平快的交易,何必花那么多的冤枉心思去搞马拉松式的感情投资?其实,人际交往应该放远眼光,而不应急功近利。常言道:“晴天留人情,雨天好借伞。”在平时,我们完全可以把请客、送礼作为交往的人情铺垫,以备将来求人办事之用。
只是怎么款待客人,怎么馈赠礼物,什么时候合适请客,什么时候应该送礼,这里面都是很有学问的。
在别人给你帮过忙之后,再将礼物送去,对方一定认为你这样做是理所当然的。如果从未拜托人家帮忙,并将礼物煞有介事地送去,受礼者的想法就会大不一样。送礼给才上任的总经理与送给即将调离的总经理,所取得的效果也将有显著的差异。送礼给原为自己上司,但即将调到其他部门担任其他职务的人,将使对方非常感激。
有一位朋友曾担任某公司总经理,每年年底,礼物、贺卡就像雪片一般飞来。可是当他离职退休之后,所收的礼物只有一两件,贺年卡一张也没有收到。
以往访客往来不绝,而这年却寥寥无几,正在他心情寂寞惆怅的时候,以前的一位下属带着礼物来看他。在他任职期间,并不很重视这位职员,可是来拜访的竟是这个人,不禁使他感动得热泪盈眶。
过了一段时间后,这位朋友又被原来公司聘为顾问,当然很自然地就重用提拔这位职员。因为该职员能在没有利益关系的情况下登门拜访,因此,在他心中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更让他产生了“有朝一日,一旦有了机会,我一定得好好回报他”的想法。
莫求共富贵,但求共患难
清初学者张杨园说:“我有德于人,无论大小,都要忘记。人们有德于我,即使再小也不能忘记。”又说:“处在贫贱的时候,不可轻易累及他人,累及于人就失去了义。处在富贵的日子,就应当有想到他人的念头,不然就危害了仁。”这是至关紧要、完全应该记住的话,虽在万代之后,也不可改变!
既然结为朋友,帮助他等于帮助自己,立人也就是立己。如果稍有余力,就应该有想到他人的念头。如果连累他人,就是累及自己,亏损他人就是损亏自己,如果自己处在贫贱、忧虑、患难之中,就得振奋起来,应当想到要自勉自立,自我奋斗,不能轻易连累他人,有求于他人。
话说回来,交贫贱的朋友容易,交富贵的朋友困难;交患难的朋友容易,交显达的朋友困难;交书生意气的朋友容易,交官场气质的朋友困难;交有乡土气息的朋友容易,交有市侩气质的朋友困难。因为处于富贵、显达、官场、市侩中的人,难得有真情,难得见真心。
交朋结友,所珍贵之处就是见真心、见真情,不在于共富贵,而在于共患难。在官场中、生意场上,除少数圣贤良士及书生气质的人以外,大多数都是看在权势、利害、得失之上。因此说来,自己处在贫贱困境之中,切记不可轻易交结富贵的朋友;自己处在患难窘迫之中,切记不可轻易交结显达的朋友。
总之,对自己来说,尽量以安贫乐道、甘守淡泊为佳,以悟静隐退、深藏守用、自甘老死为上策。但是对他人就不能这样,宜当做到扶危济贫,救人于水火之中;救死解难,助人于患难之中。
《汉书》中说:“一死一生,就知道了交情的深浅;一贫一富,就知道交友的态度;一贵一贱,交友的真情自然可见。”人在患难之中,馈赠一文,胜过富贵场上挥霍万金。在这种情况下,就见到朋友的真情实意了。
亲者求理解,疏者求谅解
如何处理人际交往中“亲”与“疏”的关系呢?其中的秘诀就是与亲密的朋友相处,但求彼此理解,与较生疏的朋友相处,则应多些谅解。
对亲密的朋友尺度要放得严格一点,不要怕得罪人,最好能做到心里有什么话都说出来。如果你害怕伤了感情,有什么话都放在心里,偶尔一次两次,朋友会觉得你是个宽宏大量的人,可是日子长了,就会让人觉得你不坦诚,并不是真心待人,别人自然也不会对你真心实意,当然只能维持一般的泛泛之交的友情了。
而对待较生疏的朋友,遇事就要讲求谅解。因为彼此交往的程度相对来说要浅一些,相互之间的了解和理解还不深,不宜把对对方的要求和标准定得太高。彼此之间如果发生了什么矛盾,要先从自己这方面找原因,多给对方一些空间。当然,这不是要你放弃自己的原则,而是要你求大同存小异,先在对方身上找到共鸣,这样才能一点一点变得不再生疏。
在人际交往中,还会遇到一种人。他们在人际关系中八面玲珑,仿佛无往不胜。他们表面上不与任何人为敌,经常会将眼前的一些小利大度地让给别人,甚至刻意讨好别人,让别人都对他有好感。可通常情况是,他们没有什么真正的朋友,没有人会在他真正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因为别人都会觉得他对自己不是真心的,他之所以与自己交往是因为有利可图。俗话说,和任何人都是好朋友的人,不能成为任何人的伙伴。
三、英雄常常败于美人
“英雄难过美人关。”这其中的原因:一是有的“英雄”眼光短浅,被眼前的美色所迷惑,因而拜倒在“美人”的石榴裙下;二是美人谋略高超,技高一筹,使“英雄”钻入圈套,被“美人”套住,因而不能自拔。但实际上,不能“过关”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英雄”自身,因为看不到“美人”的背后所隐藏的危险,所以便不能正确把握利与害的分寸。
翻开历史,美人计之所以屡屡得手,其关键问题不在于施美人计者,也不在于“美人”,而在于误中了“美人计”的“英雄”身上。
与对手交往慎于色
有权有势的人,往往对自己过分自信,对美人计的警惕性不足。
例如,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是个很有心计的人,也深知美人计的利害。杨坚的女儿是北周宣帝宇文!的皇后,他因此身兼上柱国、大司马等重要官职,地位显赫。后来,皇帝本人对杨坚也产生疑忌,便想找个借口把杨坚干掉。宣帝有四个美姬,彼此争宠。一天,宣帝突然想出一计,他让四个宠姬打扮得分外妖艳妩媚,站在他的两侧,又派人召唤杨坚。宣帝对左右的武士说:“如果杨坚进来神色有什么变化,你们就立即把他杀掉。”布置好后,宣帝召杨坚进殿。在杨坚朝殿上走的时候,宣帝还故意地和四个妃嫔嬉笑耍闹,不料,杨坚始终目不斜视,从容自若。宣帝的阴谋才没有得逞。大象二年(580年)五月,宣帝因荒淫过度而死。他9岁的儿子宇文衍即位,历史上称为静帝。静帝年幼无知,杨坚趁机总揽了军政大权。但是,对杨坚入朝主政,宇文氏集团中许多人并不甘心。宣帝的弟弟宇文赞早就想当皇帝,宣帝死后他便搬进宫中,上朝听政时也常常和杨坚同帐而坐。杨坚对此非常恼火,但又不好说什么。杨坚知道宇文赞是个酒色之徒,于是,他嘱咐手下的心腹刘窻选了几个特别漂亮的姑娘送给了宇文赞,宇文赞满心欢喜地接受了,根本不知这是一计。有了美人,他的权力欲减退了不少,很少与杨坚同帐而坐过问政事了。刘窻还对宇文赞说:“大王,您是先帝的弟弟,众望所归,现在静帝年幼无知,怎能承担大事?只不过先帝刚死去不久,现在大家的情绪还没有稳定。您暂且回归王府,等形势稍稍平静,就请您入承大统。”宇文赞当时只有16岁,又不太聪明,他相信刘窻的话,便从宫中搬回了王府,天天与美女娱乐玩耍,不问政事。就这样,杨坚搬掉了称帝的一大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