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应该对意气用事的坏脾气有足够清楚的认识。日常生活中让人生气的原因有很多,但归纳起来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主观意识过浓,脾气暴躁,遇到不顺心、不顺眼的事情就火冒三丈,大发雷霆。俗语讲:“千人千脾气。”作为一个生活在社会集体和家庭中的人,谁都难免会遇到一些使人生气、上火的事情。如果此时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冷静对待,就很可能会使自己的坏脾气一触即发,导致矛盾激化,使矛盾双方都处于被动和尴尬的局面。因此,我们一定要谨记:“切莫意气用事,遇事三思后行。”在自己即将生气的瞬间,能够战胜自我,让自己可以冷静下来,才能够做出对自己对他人都有益的决策。
要想做到善于自制,不意气用事,首先必须修身养性,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遇事要冷静沉着,说话做事要三思而后行。其次,为人处事多听取他人的意见,切不可一意孤行,更不能要求他人只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最后,严格要求自己,宽容谅解他人,与人发生争执时,尽量克制自己的情绪,多做换位思考。情绪不佳时,宁可什么事都不做,也不要因为意气用事而留下难以痊愈的“后遗症”。
“夜郎自大”和“黔驴技穷”是两个成语,这两个成语都含有贬义,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知深浅。前者是不知道别人深浅,所以显得狂妄自大,夜郎侯带着他的侍从在一座高山前得意地说:夜郎的山多么高大啊,难道天底下还有比这更高的山吗?如此不知别人深浅,自然会闹出许多笑话。后者则是轻易暴露自己的深浅,贵州的驴从来也没见过老虎,自然就不知老虎的深浅。老虎也没见过驴,也不知驴的深浅。所以老虎刚听到驴的吼声,还真不敢轻举妄动,这驴却以为老虎怕了它。
当老虎试探它时,它就尥起了蹶子。这使老虎知道了驴的深浅,原来只会尥蹶子,不知深浅的贵州驴自然就有了性命之忧。
曾经在动物世界中看到过这样的场面,草原羚在溪边喝水,听到草丛中轻微的声响,警惕的它知道危险已经临近。就赶紧游过小溪,登上了溪中的沙滩,一只狮子伏在草丛中一直偷窥着草原羚,它在等待突然一击的时机。它现在为什么不出击?因为它不知溪水的深浅,所以不敢贸然出击。时间在考验着彼此的耐心,终于草原羚以为危险已经过去,放松了警惕,它走进溪水,伸了个懒腰,悠闲地喝着水,狮子看见了,它知道了水的深浅,原来水仅没过草原羚的膝盖,于是它开始出击,一口咬断了草原羚的喉管,把它拖上沙滩,美美地享受着自己的战利品。
一群饥饿的鬣狗,躲在草丛中偷窥着着狮子的美餐,鬣狗从不亲自捕猎,它们是专门抢夺别人猎物的强盗,但它们现在还不敢过去,因为在狮子面前横着一条溪,它们不知道溪水的深浅。狮子撕扯着草原羚的肉,一甩头,一块肉掉进了溪水,狮子纵身跳进水中,把肉捞了起来,鬣狗看见了,它们知道了水的深浅,原来仅没过狮子的膝盖,于是它们一拥而上,很快就把狮子的战利品掠夺一空。
社会就是一个大水潭,每个人都在试探着它的深浅。当朋友告诫我们:“这水深着呢。”意思是没有把握千万别去试。我们也总在告诫自己的孩子:“听话,别不知深浅。”意思是别做冒险的事。职场竞争更是如此,你在试探别人深浅的时候,别人也在同样试探你的深浅。一个企业的深浅,就是企业内部的各种机密,是其在市场中与其他对手竞争的底牌。因此,要在社会中站稳脚跟,在事业上谋求发展,就千万不能轻易亮出自己的底牌,一旦让对手知道了自己的斤两,这牌局还有赢的可能性吗?
在平日,我们要注意锻炼自己的城府,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夸夸其谈,以免失言,无意中让对手知道自己的深浅。生活告诉我们:行事要沉稳,千万别浮躁,动物界是这样,人类也是这样。
在人际交往、工作竞争中,既要尽量了解别人的底细,又不能轻易暴露自己的深浅。这是知己知彼,也是深藏不露,为的就是不给自己的对手造成可乘之机。然而在实际交往中,人们却常常在不经意间将自己的斤两暴露给了他人、甚至是竞争对手,当自己有所觉察时已是悔之不及。这就不得不使我们在平日里更加提高警惕,不要动不动就“冒尖儿”。低调做人,高调处事,才不失为一种贤明的姿态。
在人际交往中,“第一印象”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人们在选择朋友、伙伴时,的确很容易受到一个人外在形象优劣的影响,这可以说是人之常情。然而,就是这种司空见惯的现象,往往也会造成我们认知上的偏差,令我们作出不够客观正确的判断。而有时,一个错误的判断或是认知上一个小的偏差,就足以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损失,甚至让我们终其一生都为之悔恨不已。
俗话说:“人不可貌相”。但在现实生活中,相貌好的人的确要比相貌平平的人要养眼一些,他们也往往能够在人际交往中占有一定的优势,在工作中获得较好的机会。因为外表毕竟是自己能够呈现给他人的最直观的个人信息,外在形象不佳,让人一看就觉得不舒服,这必然会多多少少地影响到人们内心的喜恶。我们平常也会用这样的话来形容别人的长相:“那个人一脸胡子,长得像土匪!”“那个人一脸奸诈,看起来不像好人,最好离他远点!”这些都是完全由人的外表所得出的结论。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人的长相是与生俱来的,相貌的美与丑是人们自己无法选择的。换句话说,一个人外表的优劣与其内心的善恶、能力的强弱等其他素质都没有必然的联系。如果仅凭一个人的外在形象就做出对他喜欢或是讨厌的判断,未免有点过于偏颇、过于狭隘了。因为,外形气质优秀者并不一定都是内心纯良、能力出众的人,外形鄙陋者也未必都是内心丑恶、技艺拙劣之徒。
以日本人和西方人为例。日本人的长相一般都是身材矮小、肩膀狭窄、上额突出,可以说是其貌不扬。而西方人大多是身材高壮、相貌堂堂。就外表而论,日本人自然是比不上西方人。因此,许多日本人在与西方人初次见面时都会给他们留下不够好的第一印象,有的西方人在刚到日本的时候,还会嫌弃一番:“他们怎么长得这么丑!”然而,日本人却是创造了世界经济奇迹的成功者,在其貌不扬的外表之下,他们有着深谋远虑的思考力及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据说,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妻子黄氏相貌也十分丑陋,但是就才学方面来讲,诸葛亮有许多事情还得常向她请教,相传三国时期最具创造力的发明——木牛流马就是诸葛亮在黄氏的启发和指导下完成的。所以说,以貌取人的做法是不够客观理智的,是不值得人们效仿的。
三国时还有一位世外高人叫司马德操,他说过:“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其中的卧龙指的是诸葛亮,凤雏指的是庞统,就是说谁要得到了他们中的一人就可以平定天下。但面对身怀济世之才的庞统,刘备却因他其貌不扬而没能委以重任,后来为此惭愧不已,而孙权因为嫌弃庞统相貌丑陋,在他自己送上门来的情况下都没有任用他,结果错失大才,抱憾终生。另一个例证是,赤壁之战后,刘备、曹操、张鲁都有夺取西川的意图,只是因为不了解西川的地理状况而迟迟不敢下手。而西川别驾官张松,在张鲁欲攻取西川的紧迫形势下,自告奋勇愿做使官去游说曹操为张鲁制造点麻烦,致使他无力进攻西川。但张松心里明白,西川的命运是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早晚为人所取。于是,他暗中画了一张西川的全貌图,打算献给曹操,以助他占有西川。谁料曹操也犯了以貌取人的低级错误,张松不但长的难看,而且因为手中握有西蜀地形图而态度傲慢,数次在言语上冒犯曹操,致使曹操一怒之下赶走了张松,结果让刘备钻了空子,接走了张松,后来真的由刘备夺取了西川,成了汉中王。
致使孙权失去一个匡世之才,曹操贻误了夺取西川的战机的根本原因,就是他们以貌取人,过于性情化的坏脾气。但是他们自己种下的恶果,最终也还要自己来收。
以貌取人是一种主观片面的认知偏见,因为这种偏见,人们很有可能错过一生中最美好的风景,很有可能错失人生中最难得的机遇,很有可能错丢一生中最投缘的知己,这能不算是一种遗憾吗?所以说,以貌取人的坏脾气真的害人不浅啊!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千万不要犯以貌取人的低级错误。长相俊美的人,并不一定是聪明或善良的人;相反,有些外貌丑陋的人,由于内心的自卑反射,反而会加倍努力地证明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内在美的可敬可爱的人。在发展人际关系方面,要遵循以理性态度看人、识人的原则,而不应仅凭他人相貌和自己的喜好,否则,难保自己不会做出坐失权益、抱憾终身的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