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说些漂亮话,多做些实际事,应该成为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所恪守的行为准则。一个整日里空话连篇却不干实事的人,是不可能有大的成就的。因为空喊始终代替不了实干,行动才是最漂亮的语言。试想,站在田野里只知夸夸其谈,不懂插秧施肥,那么田野里是不会自动长出庄稼的;采煤工人不深入井下操作,那么“乌金”也是不会自己冒出来的。所以说,务实精神是人们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品质之一。伊朗有句谚语:“如果空喊能造出一所房子,那么驴子也能修一条街了。”这句话对那些只有大嗓门却不干实事的人来说,委实是个辛辣的讽刺。
《论语·里仁》中讲:“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就是说,君子说了的话要马上去行动、去落实,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讲的“说得到,做得到”的意思。人们对那种“干打雷不下雨”的现象是不买账的,因为雷声再响,也不能给种子送去破土崛起的力量,而雨点虽小,却可以给禾苗带来茁壮成长的希望。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同一位爱讲空话的青年有一段有趣而又深刻的谈话。那位爱说空话、不肯用功的青年,整天缠着爱因斯坦,要他说出什么是成功的“秘诀”。爱因斯坦给他写下了这样一个公式:A=X+Y+Z。爱因斯坦解释说:“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劳动,Y代表正确的方法……”
“Z代表什么呢?”那位青年人急不可待地问。
“代表少说空话!”爱因斯坦回答说。
这段谈话着实启人深思。
诸多实践表明,常讲空话、夸夸其谈的坏脾气不仅会让自己与成功渐行渐远,有时还会为自己带来麻烦,甚至招来灾祸。
古代有一则“纸上谈兵”的故事。说的是春秋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他自幼熟读兵书,谈起用兵的道理来头头是道,口若悬河,自以为天下无敌,连他父亲也不放在眼里。赵奢死后,秦国攻打赵国,赵王要让赵括为大将。蔺相如说:“赵括只懂得读父亲的兵书,不会临阵应变,不能派他做大将。”赵括的母亲也请求不要派她儿子去打仗。她说:“他父亲临终时再三嘱咐,‘赵括把用兵打仗看作儿戏,谈起兵法来就眼空四海,目中无人。将来大王不用他还好,如果用他为大将的话,只怕赵国会断送在他手里。’所以我请求大王千万别让他当大将。”可是赵王没有听蔺相如和赵括母亲的话。而赵括也自以为读了许多兵书,对于击退秦军胸有成竹,于是率领40万大军与秦王交战,最后却由于只尚空谈,没有实战经验而失败,不仅自己中箭身亡,还使赵国全军覆没,从此一蹶不振。
要知道,崇尚空谈的坏脾气是很容易使人失去自知之明的,凡事只知高谈阔论而毫无实践经验,这样的人可以说是说教的巨人,实践的侏儒。一旦参与到实际操作中便常常手足失措、一反平日大放厥词时傲慢自负的常态,变得畏畏缩缩,畏首畏尾。
爱说空话的人往往还都是谎言家,当他们的承诺不能兑现时,便可能会为了维护自己的颜面而编出一些假话来搪塞别人。所以说,空话和假话是一根藤上结出的两颗恶果。为人处世应当实事求是,决不能以逛语去搪塞、欺骗别人,凡事本着言必行,行必果的态度,才会得到他人的认可与尊重。
古时候,人们常常用“一诺千金”来比喻说话的可信度高。就是说,在朋友交往中,不要轻易对他人许下承诺,如果觉得自己可能做不到就不必答应人家,一旦许诺,就要竭力去做,力求兑现。否则,便会使自己的信誉扫地,朋友也会在失望中渐渐离你远去。
通向成功的道路,是具有务实精神的人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不是坐而论道论出来的。一个能堪当重任的人不仅从来不说空话,而且常常是少言多行。像火柴一样:火柴一发言,就能给人们带来光和热。事实上,只有说话漂亮,做事踏实的人才更能得到人们的信赖,光说不做实质上是一种人性的弱点。不切实际,夸夸其谈的“二流子”,最终是不可能被委以重任的。
在职场中做事,应该注意收敛自己的不良性情,千万不要轻易在办公室或公司内部乱发脾气。虽说发脾气可以让你将心中的烦躁郁闷发泄出来,有利于使心情归于平静,但这也可能会对你造成更为不利的影响。你的下属可能会从此不愿再接近你,你的上司也可能会对你产生不好的印象,认为他怎么比我的脾气还大,要是职位再高一点,是不是连我都不放在眼里了?也许从此以后,上司就会有意在工作中戒备和压制你。有的时候,即便领导们知道你发脾气是有原因的,可以理解的,也不会为此而为你开先例,迁就与你,以免让别的员工认为只要发脾气,就会得到领导的妥协。
一般来说,在职场中将自己的脾气爆发出来,都是人们长期忍让,最终实在忍无可忍的结果。但是对于每一个上班族而言,最好在事先想清楚发脾气可能带来怎样的后果。其他同事会如何看待自己的行为,事后又该如何与发生争执的同事相处下去?采用发脾气的策略是否真的会行之有效,达到自己的目的,如果适得其反该怎么办?难道因为一次的情绪失控,自己多年打拼所花费的心血和汗水就要化为乌有吗?即使你早有离职的打算,但你乱发脾气的行为会为自己留下怎样的口碑,对自己下一份工作又会造成多大的影响?
考虑了以上种种状况后,如果你还坚持认为有发脾气的理由,那么,为了提高发脾气策略的成功几率,你还是要有所顾忌的。首先,我们必须清楚的是在发脾气的过程中绝不能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要就事论事,对事而不对人。其次,要分清你发脾气的对象。如果是对自己的下属发怒,那么上司的脾气足以能够让下属了解事情的严重性,只是还要切记:在发脾气之后应该让下属明白接下来需要有所改善的方向。
如果是同事之间的争执,在事后一定要寻求上司的协助,予以调解,以求真正解决问题。至于下级对上级发脾气,除了充分了解上司的个性,否则可不要轻易动此念头。我们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发脾气的目的无非是希望上司能对于你所遭受的不公平或委屈有所了解,而不是通过乱发脾气的方式来威胁上司。就事论事,据理力争,不要无理取闹,这样才不至于在发脾气之后也一起结束你们之间的雇佣关系。
通常情况下,在团队里爱发脾气的员工大多是业绩优秀、深得上司喜爱的明星员工。有时上司会因为员工的业绩好而对其有所纵容,甚至劝告被发脾气的一方:“他就是这样的人,并没有什么恶意”。其实这种姑息养奸的做法,会严重破坏团队组织的和谐度,当其他员工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时,就会使矛盾升级,爆发更为严重的冲突。因此,作为上司应该一碗水端平,不能因为任何理由而对某些员工有所偏袒,并可以将情绪管理列为员工业绩考核的一部分。否则,你的团队就有可能像是一颗不定时的炸弹,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被引爆,而使整个团队毁于一旦。
情绪的好坏对一个人职场之路的成功与失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让你一路攀升,也可以让你一下子从高峰跌落谷底,再也爬不起来。
事实上,在职场中乱发脾气可以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现今社会,在很多制度完善的公司里,都设有各种可以表达员工意见的渠道,因此,无论你是公司高管、中层领导,还是基层人员,有意见、有情绪时,都不宜乱发脾气,还是应该在情况未恶化到无法处理之前,就先做好与相关人士的沟通,将事情的危害降至最小,让处理的效果达到最好,以免让自己成为众人厌恶的职场“毒瘤”。
为人知识广泛、博采众长固然是件好事,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具有刻苦钻研的意识,至少要让自己在某一个领域有所专长,出类拔萃。这样,自己才有在众人当中脱颖而出的资本。要知道,在职场中样样通样样松的人是难以被领导重视、不堪大用的。
马克·吐温是举世皆知的美国著名作家,在他的作品中渗透着作家智慧的光芒,他的艺术人生无疑是成功的。
但马克·吐温也曾经有失意的时候。年轻时,他看见出版商们因为发行他的作品而赚了大钱,心中很不平衡。他想,为什么非要把自己的作品交给别人,让别人去赚大钱,而自己却只得到为数不多的稿费呢?如果自己既会写作又懂得出版发行,那不是可以赚更多的钱吗?
于是,他便开办了一家出版公司,但是当他真正涉足出版行业时才恍然觉醒,原来商业与创作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不久,他的公司便因经营不善而陷入困境,倒闭关门,接踵而来的则是债务危机,这笔债务直到1898年才还清。
在此之前,他还曾投资研发过打字机,结果也损失了5万美元。经过一次次的失败之后,他彻底醒悟,原来之前他所尝试的那些都不是自己的长处,最适合的自己还是他最为热爱的文学。于是他从此不再三心二意,把精力一心用在写作上。
常言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里的“心”指的即是全神贯注的“专心”,当一个人把全部精力倾注在一个目标上时,他必然能在从事的工作中有所成就,而如果一心多用,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那么最终往往会一事无成,什么事也做不好。这正如在生活中,当阳光洒落在身上时,我们只是感到它很温暖,可是如果它穿过透镜,被聚为一点时,却会变得非常犀利,甚至可以瞬间点燃纸张,令人不敢直视。
一位哲学大师曾经说过:“生活中有一件明智的事,就是兴趣专一;也有一件愚蠢的事,就是精神涣散。”可以说,用心不专是阻碍人们取得成功的性格大忌,百通百松也是使人沦于平庸的人生魔障。歌德说过,一个人不能同时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会丢掉那匹。智慧的人通常善于做到把分散自己精力的事物置之度外,专心致志地去做好每一件事。
在你的身边肯定有许多郁郁不得志的人,你有没有想过,他们为什么会落得如此地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人不得志的原因往往是他们拿不出一手值得领导肯定、能让同事拜服的绝活儿来。即我们上面所说的百通百松,无所专长。这样的人做任何事情都难以沉心静气、竭尽全力。以凿井来做个比喻,他们宁肯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凿几口浅井,也不愿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去凿一口深井,因此,他们也很难喝到甘甜的井水。
我们需要牢记:任何事情都有其艰难复杂的一面,都不会像是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简单。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要想成为真正的行家,就必须花费相当的精力,付出相当的心血。三心二意,朝秦暮楚是绝对行不通的。总之一句话:只有专心才能成为专家。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日趋严格,只有那些业有所精,学有所长,在某一领域中有过人之处的人才,才可能获得更多走向成功的机会。
否则,自认为是多才多艺的“百事通”,实则是样样通,样样松,这样的人是很难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的。
然而,有时我们还会遇到这种情况。那就是有的人在某一行业上非常精通,但在除此以外的其他方面懂得十分有限,甚至一窍不通。他们甚至还偏执地认为这就是所谓的“专业人士”,常常在人前摆出一副不可一世的傲慢态度。对此,我们有必要清楚地了解,所谓专心并不是要求人们绝对地只在一个方向,一个领域中花费精力,而对其他所有的事物不闻不问,这样就曲解了专心的含义。其实,对于必要的生活常识和工作中的普遍性知识,我们都是必须要掌握的,并不能因为“术业有专攻”就其他一切事物熟视无睹。对于自身有所欠缺的方面,不要不好意思承认或是以“专心”为借口而有意回避,应该多向在该方面比较见长的人虚心请教。正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要专攻,只有在职场工作中和人际交往中摆正自己的心态,既要做到专注,又要有所兼顾,才会促使自己更合理的成长与进步。
“T”型人才的含义,便很好地诠释了专一与兼顾的关系。所谓“T”型人才,是按知识结构区分出来的一种新型人才类型,用字母“T”来表示他们的知识结构特点。“—”表示有广博的知识面,“|”表示知识的深度。两者的结合,既有较深的专业知识,又有广博的知识面。这类在横向上具备广泛的一般性知识修养,又在纵向的专业知识上具有较深的理解能力和独到见解的全能型人才,才是社会、企业最需要的,也是我们每个人努力的方向。
百通百松、用心不专的坏脾气是我们事业成功的大敌,做事专心致志,全身心地投入,才是我们在某一领域成为高手乃至专家的先决条件和根本保障。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专心的人也不会固执于一物一念,为了更加了解、享受自己钟爱的事物,他们往往很愿意去汲取更多的知识。职场中,不管身处哪一个岗位,当你博采众长,且具有一手过硬的本事或绝活时,你就会发现,这里已经离不开你,你是这里不可或缺的一分子,甚至是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