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上边的烦恼更难排解。作为一名部门主管,纵然你有千手千眼,时刻尽职尽责,也有可能做出让上级不满意的事儿。这样一来,烦恼也就出来了,如何应对?该把握什么样的尺度、分寸?这是你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一、当你出力不讨好时
干工作、办事情需要工作热情,需要我们努力去做,这是做好工作、完成任务的必要条件。但正因为其只是必要条件,有时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努力了,但工作不一定干好,上级领导不一定满意;我们尽力了,事情办好了,但不一定得到肯定和表扬。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对上级的意图领会不够,工作有偏差
有的上级领导在布置工作时,讲得细、要求明,使得工作好开展;而有的只是原则性地讲一讲,不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这时就需要我们加以分析,弄清上级领导的真正意图。如果对上级的意图领会得不够,工作方向发生偏差,甚至南辕北辙,就会与上级领导的预期结果产生很大差异,即使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也是劳而无功。比如上级领导要你去对一个生产车间进行调研,他只对你讲这个车间现在浪费严重,要搞清楚情况,查清问题。如果你仅是下功夫搞清了情况,查清了问题,而没有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提出改革和加强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上级领导就不会满意。因为上级领导的真正意图可能恰恰是要你提出下一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这样,无论你进行了多么细致的调查,情况摸得多清楚,问题查得多准确,付出了多少努力,上级领导都不会满意,甚至会认为你的主观能动性太差。
2.工作出现越位现象
只讲工作干劲,不论分内分外,这固然有值得肯定的一面,但同时也有值得商榷的一面。在一个部门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分工,都有自己明确的工作职责,如果不管别人愿意不愿意,就参与别人的工作,甚至越俎代庖,把该干的不该干的都干了,那么你干得越多,别人就越反感。当然,这不是说要画地为牢,不讲团结协作,而是说要把握好分寸,不能只讲工作热情,不顾他人想法。否则,就有可能出力不讨好。
3.事必躬亲
有的上级领导对部门主管的工作不放心,以至于在开展工作时不讲方法,不注意调动部门主管的积极性,事无巨细,都是一竿子插到底。久而久之,部门主管就会产生被冷落的感觉,就会产生怨气。部门主管最希望得到的是上级领导的重视、重用,并从上级领导对自己完成工作任务的肯定和表扬中得到满足和欣慰。与此同理,部门主管也可能犯了类似的毛病,对下干预太多,下属的抱怨直接反映到了领导那里,而导致上司对你有意见。
针对以上情况,部门主管要避免出力不讨好,就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1)认真研究工作的出发点,保证工作方向正确在开始工作前,要认真领会上级领导意图,正确分析各方面的情况,确保工作方向正确。在工作的进程中,要将工作的进展情况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并提出对下一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征得上级领导的同意和支持。
对上级领导提出的意见要重视,符合实际的要坚决执行,避免劳而无功。
(2)工作要到位而不越位
要加强工作中的协调作用,弄清自己的工作在全局中的位置。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积极配合其他部门的工作,既不能“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家的田”,也不能“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
(3)要善于调动下属的工作积极性
作为部门主管,主要的职责是“出好主意,用好人”。出好主意,就是把好方向、提好建议、谋好大事。用好人,就是要人尽其才,充分调动下属的工作积极性。所以,要多给下属出题目、压担子,为下属的成长创造宽松的环境,而不可大包大揽、事必躬亲。对下属的成绩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对出现的问题也要及时指正,多鼓励、多服务,促其尽快成熟。
二、当上级领导批评你的下属时
作为一个部门主管,你有着双重身份:一方面在部门内部是统帅,调兵遣将,布置工作,以己为主;另一方面在部门高级管理层内,你又是普通一员,凡事受上司支配。你如何处理与上级和下属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弄不好两边不讨好。
你的上级领导没有通过你而直接对你的下属进行批评,这样的情况也是常有的。这个时候作为“中间人”的你该怎么办?为了单位的和睦,为了你的部门的前途,为了你自己,你必须出面进行有效协调,以最快的速度解决矛盾,而不能置若罔闻听之任之。下面是一些具体的方法:
1.检讨自己在平常工作中的过失
这个过失主要是指你作为部门主管没有很好地充当上级领导与下属之间的沟通人的身份,使上情不能下达,下情不能上报,使上、下级之间产生了矛盾。今后要引以为戒。
2.直接向上级领导提供正确信息
如果你向上级领导澄清一些问题,千万不要吞吞吐吐有所隐瞒,直截了当地向上级领导提供正确的信息。老实说,大多数人在同上级领导说话的时候总有点底气不足,尤其是当上级领导大发雷霆批评你的下属的时候——因为下属的过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你教导无方,所以不够坚决的态度只会令你的处境愈加尴尬。当然,坚决的态度并不是让你为了下属而同上级领导大吵特吵,不欢而散。如果上级领导正在气头上,你必须首先做些让步,即使如此,在你心里一定要很清楚地知道什么是真实的情况,并且把这件事放在心头上,一旦有了机会一定要向上级领导澄清事实。这是惟一可以让上级领导不对你感到厌倦的方法。
也有时是由于你独特的培养下属的方法使得你的下属有些“另类”,乃至他们的“奇思异想”往往不被你的上级领导所接受。这个时候你必须做一项客观的判断:如果你认为你的员工的观点有价值,那么不惜一切代价支持他,帮助他说服你的上级领导;如果连你也怀疑他的做法,赶紧替他向上级领导道歉。无论你选择的是前者还是后者,有一项原则你最好遵守:不要反复无常。否则,你的下属和上级领导不会因为你支持哪一方而感激你,相反他们会因为你的不良行为而看不起你。
三、当上级领导违背道德时
当你发现你的上级有了某种明显不道德的举措或行为时,你的处境就不会像以前那么平静了。从你的角度来讲,这种不道德的行为当然是被社会和公司禁止的,如果是你的一位下属出现了这种问题,你一定不会轻易放过他,但偏偏做这种事的人是你曾经最信赖、最崇拜的上级领导,而且他的手中就握着影响你命运的令牌——真是让你大伤脑筋呀。这个时候,你的面前实际上只是摆明了两条路:要么与上级领导同流合污,要么与其彻底决裂,绝不可能会出现第三条中庸之选择。因为当你知道了上级领导的秘密之后,他和你不再会像以前一样是简单的上下级的关系,此时的你对于他来说实际上是一枚定时炸弹,你的上级领导绝不愿让你这枚炸弹伤及他的哪怕是一点点皮肉,以至于影响他的声誉和前途。
相信你一定处于进退两难之际。在这种时候,你应该如何保全自己呢?
1.让所有人都知道你光明磊落
这种做法实际上是一剂预防剂,保护你不受到上级领导或他人“拉你上船”的干扰。以你的实际行动——比如拒收贿赂,公私分明,精明细致,告诉你的上级领导和下属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把一个刚正不阿的你展示给别人,无论是对公司还是对你个人来说,都是一条上上之策。
2.让员工站到你的一边
作为部门主管,你处在上级领导和下属员工的夹缝之中,虽然在一些情况下,你会为如此的两面奔波而叫苦不迭,但如果你能真正协调好你们三者之间的关系,那么无论哪一方最终与你发生矛盾,另一方都会是你坚强的后盾。日常生活中训练你的下属们像你一样富有正义感,一方面会使你们的关系更加紧密——志趣相投,另一方面会使你在面对非道德事件的时候不再是孤军奋战。
3.寻求外部支援
在同级或上级的管理阶层中寻找一位作风正派,又有影响力和威信的人,对上司做暗示。他们会是你最有效的外部支撑和智囊团,甚至是行动上的合作伙伴,与他们相处会让你时时感到希望所在。
4.做好各种保护措施
一般说来,即便情况并不是那么糟糕也保不准会有出格的一天,如果这一天真的来临,那么,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就是你。正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做好保护自己的措施或留一手,对你一定没有坏处。
以上列举了一些日常措施,对预防“不请自来”的麻烦,提出了一些建议,帮助你与上级领导“唱反调”成功。总之,对上级领导说“不”是件很困难的事情,你必须在做好了各方面的准备,并且启动了种种保护措施之后,再公开与之对立。否则掩体还未修好就引来敌人的飞机,实在是犯了兵家之大忌。
你不想眼睁睁地看着一个曾经关照过你、鼓励过你、提拔过你的人就这样一路错下去;你想和他促膝深谈一番,帮助他解决难题。但忠告,尤其是给上级领导的谏言绝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说出口的,你必须下一番功夫来认真准备。
5.以诚心向上级领导提出忠告
让他明白只有真正关心他的人,才敢向他提出这样的忠告。不要让他感觉你是为了个人的目的而向他提出忠告,这样做会立即让上级领导给你扣上个“冒犯上级”的大帽子。
6.弄清事实
不要因信息错误造成尴尬局面,把事实完全搞清楚,可以让你更有机会接近上级领导,有资格和他商讨问题,如果你只是盲目地听信谣言加上妄自推断,却又以教导者的身份去教育别人,那么即使是员工们也不会给你好脸色看,别说是你的上级领导了。
7.用体谅的口吻与之交流
也许上级领导也是因为经受了很大的压力,在无从选择的情况下不得以而为之的;也许在他的内心深处也怀着深深的自责。这个时候如果你说一些类似于“真奇怪,像您这样聪明的人又怎么会犯这样的错误”或是“您怎么当时没有想到……”的话,的确很伤别人的自尊心。所以在这个时候,你的言语要时刻流露出同情和理解,以体谅的口吻与之交谈。渐渐地你会发现,他对你不再是充满敌意而是开始把你当作一个可以信赖的朋友了。
8.注意用委婉的语言和语气提出忠告
史书上曾经讲过邹忌讽齐王纳谏这样的一段佳话:一日邹忌给齐王讲了一个与自己有关的故事,早晨起来邹忌换好朝服照镜子,忽然感觉自己十分俊美。于是就分别询问他的妻、妾和前来办事的朋友,他和另外一个当时很出名的美男子相比哪一个更美呢?他们三人的回答都是邹郎美。邹忌这才发觉自己实际上无法与之相比,于是他对齐王说,我的妻夸我因为爱我,妾夸我因为怕我,友夸我因为有求于我。随即跪奏:“您是当今天子,您周围都是爱您、怕您和有求于您之人,如此一来,您就会像我一样再也听不到真话了。”齐王听了很是感动,立刻就颁布了鼓励进谏的诏书,前来进谏之人“门庭若市”。同样,历史上还有一个忠言进谏的例子:商朝末年,纣王无道,丞相比干多次进谏,言利语锋,后来纣王将其杀害。当然纣王的昏庸和齐王的贤明无法相比,邹忌和比干虽同为忠臣,但在做法上的天壤之别也注定了他们不同的命运。俗语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既然现在的苦药都加上了糖衣包装,非但利病而且适口,那么你为什么还要傻乎乎地坚持进谏逆耳忠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