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的哲人苏格拉底说:要认识你自己。其实,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是一点一点认识自己的过程。人不仅要发展自己的潜能,也应该发现自身的不能。只有更好地认清自身的局限,才能对自身的能力做出正确的评价,做到有“自知之明”。
在这个世界上,全能的只有“上帝”,而身为芸芸众生的我辈,是很难达到全能的。即便是有很高的办事能力,我们也不可能做到事事能办,事事可办。生活当中,人们经常会看到两种办事经常失败的人,一种是因为办事能力低而失败的人,一种是对自身办事能力估计过高而失败的人。如何使自己在办事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呢?认清自己的办事能力有多大,无疑是考验一个人办事能力的基本素质之一。
常言说,“有多大的能力,端多大的饭碗”,“七分人办不了八分事”。可见,一个人在准备办一件事时,必须对自己的办事能力做出必要的称量,如不能量力而行,其办事的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一、掂着自己的身份办事
每个人在社会上的角色不同,社会分工也不同,农民种地,工人做工,教师教书,不同角色承载着不同的义务。现代社会正处一个迅速变化的转型期,社会的分工也越来越细,这就对现代人的生存本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不仅要能够适应多变的社会角色,还应对自身的角色有一份清醒的认识。
如果你对信息方面的知识欠缺,最好不要到高科技领域一试身手;如果你对股市缺乏足够的了解,你还是别因一时的冲动而变身为股民;如果你没有掌握一定的推销技能,最好不要去当推销员……
并不是说人与人之间在社会上的人格是不平等的,而是说人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身份有不同,而身份不同,其办事能力也是不相同的,现实中,我们常见到这种现象:与亲戚办事,辈份高的人出面一般来说比辈份低的容易一些;在社会上办事,求有社会地位的人出面帮忙,就比地位不高的人出面顺畅。之所以形成这样的差异,就在于每个人在社会中的身份与地位不同。如常言所说,人微言轻,权高位重,就是这样的道理。
所以,无论是求人办事还是帮人办事,我们都必须认清自己的身份、地位,看凭自己这一堆这一块的分量,能办多大的事,能跟什么样的人办事,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途径才合适。心里有了这个谱,办事才会更有针对性、分寸感,自然地就会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与障碍,就更容易达到办事目的。
依据自己的身份地位办事,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还应有更强的灵活性,依据自己身份地位的变化,随时调整自己的办事思想与方法,特别是官场中人,更应注意到这点。
在官场中常有这样的现象,有些当权者在位时,被其下属众星捧月,前簇后拥。而他一旦离开了权力中心,人生状况也便一落千丈。所谓“人走茶凉”,便是地位跌落后,世态炎凉的形象写照。原来在位时一句话就能够圆满办到的事情,现在说破了嘴皮子,也难以办周全。这就是地位变化给办事能力所带来的变化。这时你才会明白,原来能办成事的并不是你的能力,而是你的权力。
社会地位发生变化,你的办事能力就会发生变化。明白了这一点,你就清楚了哪些事不该办,哪些事该办,应办到什么程度,应采取什么样的方法。
这样你的办事素质就会明显提高。
二、掂着自己的性格办事
性格是指人对现实中客观事物经常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比如说,有的人小心谨慎,有的人敢拼敢闯。小心谨慎与敢拼敢闯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人们就是根据这些外现出来的习惯化了的特征来区别这两个人的性格差别。
性格成型之后,一般来讲是很难改变的,诚实的人很多时候都很诚实,他也推想别人诚实;诡诈的人很多时候都诡诈,他也猜测别人诡诈。因此,诚实的人去行诡诈之事肯定会弄巧成拙,诡诈之人去行诚实之事,也可能会让人难以相信。
有人认为,性格可以随人生经历而改变,是在后天环境中磨练中得到的。但要看到,性格在定型之后,具有很强的稳定性。一夜之间判若两人的情况多属半短期行为,是因为受到莫大刺激突变的结果;一段时间以后,固有性格又会重现,这是因为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的缘故。性格成型后,便会对人的行为产生极大的支配作用。逆来顺受惯了的人,如果不经历大的波折、大的痛苦,是很难迅速转变成为一个坚决果断、敢做敢当的人的。即便由于这样那样的历史机缘,这种人坐上了某单位的第一把交椅,时间一长,他多半还是会下来的,因为多年来的逆来顺受已使他对权力没有多大的欲望,而且他也习惯了受人支配(或自己动手)的行为方式。像金庸笔下的张无忌(《倚天屠龙记》的主人公),身上就带有这种特征。他的武功智慧是超一流的,但却没有强烈的权力欲望,学成盖世神功也纯属巧遇,当上了明教教主也是因为形势所迫,到头来,他终于携了双美佳人归隐山林快活去了。
明白了这一点,就要依据自己的性格去办自己能办的事,回避不适应自己性格的事,这样才能提高自己办事的成功率。
三、掂着自己的人缘办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听到下面这样的对话:
A:小王这人挺不错的,你看他每天满面春风的,好像从来没什么烦心事,而且他办事人家都愿意帮忙,大家都喜欢他。
B:这有什么奇怪的,人家人缘好嘛!
的确,你的“人缘”在生活中、在工作中有时比你的真才实学还要重要!
君不见,金庸笔下的韦小宝胸无点墨,却在黑白两道左右逢源,备受重用,原因就在于其招人喜欢,“人缘”好!
现代社会是一个交际的社会,交际活动中,人缘的好与坏对办事能力的确很重要。人缘好的人,在社会上的形象就好,社会评价也高,因而找人办事也容易得到理解、同情、支持、信任和帮助。所以,一个人人缘的好与坏,直接反映着这个人在社会上办事的能力和水平。所以,我们在办事过程中,自己的人缘因素一定要考虑。
前文中,我们说过,提高办事素质要建立一个关系网,我们的人缘就处在这个关系网中。办事之前,我们应在脑海中先把这个关系网拉出来,清点一下各个网结上的关系户,看看他在哪个阶层上,我们与他的交情有多深,他能为我们帮多大的忙。清楚了这些,我们对办事分寸就有了把握。
尤其在仕途上谋求发展的人更应重视人缘的作用。在一个单位中,自己能不能晋升,除了自己的工作能力之外,人缘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缘好,受到绝大多数群众的支持,就可能容易得到晋升,容易开展工作。所以,在我们的升迁计划中,一定要考虑到自己的人缘因素,根据人缘的好坏程度决定自己实现哪一个目标。
生活中也是这样,谁家都会有一两件大事小情,譬如,儿女婚嫁、建房搭屋,有多少人会来给自己捧场、献贺礼、帮忙,则完全取决于自己的人缘。不考虑人缘因素而盲目地行动,一是过多的准备可能会给自己带来经济上的损失,二是准备得少,又可能使自己紧张忙乱。恰当地估计自己的人缘,依人缘进行周密的计划与行动,才能使事情办得圆满。
所以,办事之前,一定要考虑自己的人缘因素,依人缘来决定怎样办事。
四、力不从心的事不能办
当同事或亲友托你办某事时,当上司委托你做某事时,请你一定不要不假思索地满口应承。至少也要冷静1分钟,在大脑中转一个圈子,考虑这件事自己能不能办得到,办得好。要把自己的能力与事情的难易程度以及客观条件是否具备结合起来统筹考虑,然后再做决定。
为同事或亲友办事,应该是自己应尽的责任,如果不帮他办,可能会感觉情理上不太对劲,有时事情尽管很难办,也不得不勉强答应;作为下级,对于上司委托给自己的事,虽然不乐意,但又不好拒绝。但这种搪塞性的应承,可能会对自己产生不利。你可能没有考虑到,如果为了一时的情面接受自己根本无法做到或无法做好的事情,一旦失败了,同事、亲友、上司就不会考虑到你当初的热忱,只会以这次失败的结果来评价你。
某毕业生分配到某中学工作,市教委向该校抽人,对全市的中学实地考察,并写出调查报告。因为他还没有安排授课,就抽了他一个。起初,他感觉为难,心想自己不仅对本市教学情况不熟悉,就是对教育工作本身,自己刚刚走出校门,又能知道多少呢?本不想参加,无奈校长已经开口,实在不好拒绝,只好勉强服从。
一个半月过去了,别人都按分工交了调查报告,唯有他一个,由于不谙世故,又缺乏经验,对自己分工调查的三个中学连情况都没摸准,更不用说分析了。市教委主任很恼火,责备校长,怎么推荐这么一个人。他面子受不了,又是气又是羞愧,一下子病倒了,在床上躺了两个星期。
由于当初不好意思拒绝,最终面子难保,身心都受到了伤害。这对他是个值得吸取的教训。
所以,办事要量体裁衣,自己感到难以做到的事,要勇敢地鼓起勇气,说声:“对不起,我实在无能为力,您是否可以另找别人?”或者:“实在抱歉,我水平有限,只能让您失望了。我想,如果我硬撑着答应,将来误了事,那才对不起您呢!”这样,你才是真正会办事的人。否则,将来丢脸的肯定是你。
五、没有把握的事别吹牛
有时,别人提出的请求,我们自己也没有把握能否办到。这时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真评价自己的办事能力,千万不要过于自信,更不可吹牛。
否则,虽然平时关系密切,可一旦事情办砸了,反倒得罪了人。
某教授学识渊博,气质儒雅,颇令一拨拨的青年学子为之倾倒,真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了。在经商潮的冲击下,他也跃跃欲试地兼任了一个信息与广告咨询事务所的经理。
一天,某小杂志社的主编经人介绍来到教授家,教授热情而又不失礼貌地接待了他,一番寒暄过后,主编道出来意。原来,他们这个小杂志社有心搞一项文化活动,以扩大自己的影响和募集一些资金,想请他出面帮帮忙。
教授仔细询问了一番后,还算满意地频频点头:“嗯,你们的想法很好,这样搞就对路子了,我愿意帮助那些有作为的年青人。”接着他又蛮有把握地许诺说:“我的学生中现在有许多已经是企业和一些部门的领导了,他们一向很尊重我,也非常关心和支持我现在搞的这摊事业。我请他们搞点赞助、广告什么的,估计不成问题。”
教授的话使主编大喜过望,信心也立时大增,连忙动用各种关系,好话说了千千万,才有一些“德高望重”的名人答应来捧场。
就在主编等着教授拉来的赞助款一到,便发布消息的时候,教授却忽然销声匿迹了。各路菩萨都已一一拜到,杂志社不但白白劳神费力搭钱,而且从此更会失信于人。
后来,朋友碰到老教授提起这事,他的两颊不禁泛红,叹着气说:“唉,为拉赞助,我不知费了多少口舌,跑了多少路,好话说了几十车,把我的老脸都丢尽了!谁知那些人原来说得好好的,什么愿意给文化事业投点资啦,什么您出面我们还有什么可说的……可事到临头,该往外掏钱了,就又都变卦了!这下我倒好,成了猪八戒照镜子——里外都不是人了!”
对没把握的事许愿,真是害人又害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