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打造好性格
尽管有专家说,性格决定命运,但性格本身不取决于命运。虽然人的生理特征和家庭环境很重要,但打造好性格归根结底取决于自己的后天主观努力。所以,如果说性格决定命运,那么决定性格的是你自己。或者说,是你自己的经历,是你自己的人生际遇,你正是从这些经历和际遇中磨砺了自己的意志、积淀了自己的思想,体悟了自己的感情,在漫长的历练中创造了一个完全的自己。
性格的自我形成
人的性格是由多种因素熔炼和整合的结果。究竟是哪些因素起了重要作用,这要看在一个人成长历程中哪些因素更直接、更重要和更突出。
一棵参天大树,它的形状是由小树决定的。同样,一个人的性格的形成,是从小开始的。他经受什么样的风雨洗礼,经受什么样的磨难历练,经受什么样的环境薰陶,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性格和品格。
人的性格是由多种因素熔炼和整合的结果。究竟是哪些因素起了重要作用,这要看在一个人成长历程中哪些因素更直接、更重要和更突出。
(1)生理与性格
性格与其他心理现象一样也是脑的机能。许多心理学家、生理学家以及医学家在探讨性格的生理基础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性格问题的复杂性,在研究上困难较大,因此对它理解甚少。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对说明性格的生理基础较有启示。巴甫洛夫在一篇论文中写道:“类型是动物神经活动上一种生来的、体质性的东西——即介诺铁勃。可是动物从出生之日起,就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各式各样的影响,并且不可避免地必须以一定的活动,来应答这类影响,而这些活动,往往都会终身地巩固起来,所以动物之最后的、现存的神经活动,是由于类型方面诸特征和外在环境有条件地引起的诸变化之间的一种混合物,这就是菲诺铁勃,也就是性格。”从这段文字的叙述中表明,巴甫洛夫把性格和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联系起来。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不仅为气质提供了生理基础,它对人的性格表现也有重要意义。当人在现实生活的影响下,神经系统的特性,如神经过程的强或弱、平衡不平衡、灵活不灵活,都影响着人对客观现实信号的加工和处理方式。由于神经系统特性给人的行为方式打上烙印,从而它也成为性格的自然基础之一。神经类型是脑活动的先天素质,而性格是在生活历程中形成的心理特点,因此巴甫洛夫再一次强调性格的生理基础是神经类型特征和生活环境影响的“合金”。他说:“现在我们坚决主张,人一面有着先天的品质,另一方面也有着为生活情况所养成的品质。这是显然的。这就是说,如果说到那些先天的品质时,这就是指神经系统类型而言,如果说到性格的话,那就是指那些先天的倾向、意向与那些在生活期间受生活印象的影响所养成的东西之间的混合物了。”
巴甫洛夫为了不把神经活动类型与性格混为一谈,他强调了神经联系系统,即动力定型对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直接影响。他曾以实例说明性格的生理基础和大脑皮层上建立暂时神经联系的关系。他说:“爱孤僻,与社会疏远,完全不是弱型者的一个独有的特征。强有力的人们也可能是爱孤独的,但是有完全另一种根据。”这里所指的根据,即孤僻性格是由孤独观念和疏远行为在大脑皮层建立起暂时神经联系的结果。
上述论证说明,神经类型决不能预先决定性格,并不是性格的直接生理基础。然而神经过程的基本特点能制约神经过程的进程,另一方面它又能掩盖或改变神经系统的基本特性,这就使人对现实态度和行为方式带有个体特点。
一位思想家曾说:“人的性格是先天组织和人在自己的一生中,特别是在发育时期所处的环境这两方面的产物。”这个见解和巴甫洛夫提到的性格是先天的神经类型和后天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之间的“合金”的思想是一致的。
要理解性格的生理基础,首先要搞清楚性格和气质的关系。个性的各个特征或侧面作为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体包容在个性之中,因此探讨性格与气质的关系,有助于揭露个性的实质,对人的培养和教育也具重要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对人所表现的某些性格特征和气质特征很难区分,因此,往往把性格和气质视为同一概念。有的心理学著作中也有把二者混淆之意,其实这是不合适的。应该说,性格和气质是个性结构中既有区别而又有联系地交织在一起的两个重要方面。
(2)环境与性格
环境包括:家庭、自然、社会因素。它们对人的性格的形成无一不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是同样的环境,在不同的人、不同的主观努力面前起着不同的作用。
环境对人的性格形成固然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但每个人都具有鲜明的性格特色。人的体态、成熟速度和气质是性格形成的生理条件,而家庭、学校和社会则为性格形成的社会条件。“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作绝妙词”。这些生理条件、社会条件常因个体内在心理活动的差异,而对性格形成发挥着不同的功效,致使人们形成独特的性格。人们经常发现,同遭逆境,消极悲观者经受不住逆境的压力和打击,变得消沉、退缩;而积极乐观者却在逆境中奋起,表现得更坚强、更进取、更富有斗争策略。如此巨大的反差究竟缘于何故?是内在心理活动不同之故。消极悲观者认为逆境不可改变,即使努力进取,也无济于事,于是就在逆境面前缩手缩足,不思进取;而积极乐观者则认为逆境可以改变,只要发奋图强,就可变逆境为顺境,于是在逆境面前就大刀阔斧,勇于进取。由此看来,外部因素对性格形成的影响,首先取决于个体对自己与外部因素之间关系的认识,而这正是个体自我意识和动机等内在心理因素的问题。因此,自我意识和动机等内在心理因素与外部因素的深度整合便构成了某个人的性格特征。
①自然因素与性格
南北方因为气候的不同,高原、平原、河网地带由于地势的不同,对人的性格形成也是有明显影响的。北方人往往粗犷、豪迈、外向,所谓“秋风、骏马、冀北”是也;南方人往往细腻、含蓄、内向,所谓“杏花、细雨、江南”是也。高山地带意坚毅,海岸地带心开阔,平原地带多克制。自然因素对人的影响还是带有普遍性的。
②社会因素与性格
人都是社会的人、文化的人。人一旦离开了社会,就只能保持动物性而失去人性。上世纪50年代前,人们发现了30多个在狼群、熊群中长大的孩子。他们被带到人间后,不能言语,仿照着动物的习性生活,有的至死也未能恢复人性。可见,广义上的社会性是人的性格形成的基础。从狭义的范围说,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又有具体的文化特征,如不同的语言、不同的道德理想、不同的价值观念、不同的生活方式,这些都会在人的性格上打下不同的烙印。中国人含蓄、内倾的偏多,沉静,三思而后行,善于节制;而西方人直率、外倾的偏多,好动,情绪波动强烈,容易受冲动的支配。这种情况与中国历来倡导礼仪、节制、忍让、和谐,而西方人主张竞争、冒险、强调个人愿望的满足有一定的关系。不同的国家也各自有自己民族的性格特征,比如俄罗斯的坚忍与淡淡的忧郁情调;英国人的绅士风度、聪明、保守;法兰西的浪漫、激情澎湃;美国人的求实、幽默;德国人的严谨、深沉;等等。这种特征可能未必体现在民族的每一个成员身上,但它的影响却是潜移默化、具有持久渗透力的。
③家庭因素与性格
在苏联的一所大学里,有一对孪生姐妹,外貌酷似,她们从小一起长大,一起读小学、中学,又一起考进了大学历史系。在外貌上虽然很难将这对姐妹分出彼此,但一经接触马上就会发现她们的性格迥异。一个活泼、主动、独立,善交际;一个却沉静,害羞,跟随姐姐左右。照理说,她们的生理条件是一致的,生活过程也十分相似,那么性格怎么相异如此之殊呢?原来,这对姐妹生下不久,就由她们的祖母带养。祖母认定了其中一个为“姐姐”,责成她承当起姐姐的责任,认定了其中一个为“妹妹”,要求她听从姐姐的意见。结果,长此以往,就形成了她们截然相反的性格。从这一个典型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家庭环境在一个人的性格形成过程中起着多么明显的作用。
影响人的性格的家庭因素有许多方面。比如父母的观念、思想、职业、性格、文化水平,父母对待子女的态度,即对子女的哪些行为予以鼓励,哪些行为予以批评,希望子女成为怎样的人,等等。这些,集中地表现为父母的养育态度、方式。不同的养育态度会直接影响子女不同性格特征的形成。心理学的研究发现,父母的养育态度大致可以分为7种类型,并证明了与这些类型相应的儿童性格特征。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他们含辛茹苦,犹如阳光雨露,哺育着子女性格的形成。“望子成龙”、“盼女成凤”,这包含了多少父母的殷切希望。为了实现这一美好的夙愿,他们常常采取一套固定而有效的教养方式,其中对子女性格形成影响最大的是他们的教养态度。不同的教养态度,往往对子女性格形成产生不同的效果。一般说来,父母在教养子女时或采取严厉的态度,或采取放任的态度,或采取溺爱的态度,或采取民主的态度。我们将采取这四种不同教养态度的父母,分别称之为严厉型、放任型、溺爱型和民主型的父母。许多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父母采取这四种不同的教养态度,常常导致他们的子女形成迥然相异的性格。严厉型的父母,经常对子女的一举一动横加干涉,漠视他们的兴趣和意见,坚信“不打不成材,棍棒出孝子”。他们对子女缺乏耐心,希望子女惟命是从。在这种教养态度的影响下,子女容易产生恐惧心理,缺乏自信心,往往以说谎进行自卫。严重者或丧失自尊心、自暴自弃,或以父母为榜样,在家挨打受骂,出门打人骂人,性格变得暴躁。长此以往,子女就逐渐形成执拗、冷淡、粗暴、依赖、自卑等不良的性格特征。放任型的父母,整日忙于自己的事情,从不干涉子女的任何事情,可谓“河水不犯井水”。子女因此根本无法与父母进行感情交流,对家长的生活和喜怒哀乐一无所知。在这种教养态度影响下,子女十分容易形成冷酷、攻击、情绪不安或消极、与世无争和玩世不恭的性格特征。溺爱型的父母,常常是对子女百依百顺,百般宠爱,甚至是不合理的要求和行为也不加以约束,不加以制止纠正。久而久之,这就促使子女形成任性、幼稚、自我中心、撒娇放肆、缺乏独立性、胆小怕事、对人没礼貌等消极的性格特征。民主型的父母,总是不任意干涉子女的活动,尊重他们合理的需求;经常合理地严格要求他们,从不苛求他们;遇事先与子女商量,而不是强迫他们服从;既保护他们的活动,又给予一定的自主权;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和谐融洽。在这种教养态度影响下,子女常常容易表现得谦虚、有礼貌,待人亲切而诚恳,最终形成独立、直爽、积极、协作、社会适应性强等积极的性格特征。可见,父母的教养态度如何,是影响人们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
④教育因素与性格
学校教育对一个人性格的形成,特别是对关于社会、事业、人的看法和态度的形成,对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道德理想、奋斗目标的确立,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而这些恰恰是一个人性格倾向的重要内容。学校不同于家庭和一般社会环境,它对人的影响不是偶然的、零碎的、无意识的,而是有系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的。这里有领导、教师明确提出的要求、方向,并且有必要的奖惩措施来保证这些要求变成每个人的具体行动;有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内容;有学校的环境和班集体的影响;有同学间的相互交往;特别要强调的是,还有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对学生性格的影响。人们研究了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后,发现主要有3种类型:****的、民主的、放任的。
德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而品德包含在性格之中,是性格的有机组成部分,与性格的其他成分紧密相联。品德不可能离开其他性格成分而单独发挥作用,也不可能离开良好性格的培养而孤立地培养品德。要培养品德,就必须同时培养良好的性格。因此,培养儿童良好的、健康的,包括品德在内的性格,应该是德育的目标,是德育的核心,是德育的关键。学生健康的、良好的性格的形成,是德育任务落实的标志。不能形成学生健康、良好的性格的德育,是片面的,表面的,肤浅的,是形式主义的,光说不练的,不牢固的,因而也是失败的。
影响性格形成的因素很多,就像影响世界观形成的因素很多一样。一个人应该对自己的性格特点作一次全面深刻的分析,认清利弊及其形成的原因,然后根据这些原因,对症下药,对自己的性格进行改造,也许会更有效果。
性格的自我分析
很多人对自己的性格并不十分了解,或了解的不够全面和深刻。这也是一般人不能充分认识自己和把握自己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个人要认识自己,首先就是认识自己的性格,然后再层层深入,认识自己人性中的其他方面,以完善自身,包括思想、情趣、习惯等等。要知道,只有完善自己,才能提高自己的品位,提高社会对自己的认同度。
很多人对自己的性格并不十分了解,或了解的不够全面和深刻。这也是一般人不能充分认识自己和把握自己的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