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领导者具有较高的讲话水平,既是社会交际的需要,也是顺利实现领导目标的可靠保证。然而,高超的讲话水平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来源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更在于有计划、有步骤的学习和实践。这种有计划、有步骤的学习和实践,我们称为领导者讲话水平的自我历练。
第一节树立信心,提高心理素质
对人讲话是一种精神活动,表达效果的好坏,与领导者的心理素质有很大关系。心理素质良好,不仅能顺利表达,而且能获得预期效果。心理素质不佳,或许登不了表达的场所,或许在表达之中半途而废,或许在双向交流之中应对失策。
一、心理类型
领导讲话水平的高低与心理状态有关,不同的心理类型,在讲话过程中具有不同的表现。
1.冲动型
冲动是一种情感特别强烈,理性控制很薄弱的心理现象。
这种类型的人,情绪往往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好似打开的煤气灶,一遇火星就会燃烧起来。其表现是遇事不够冷静,易动肝火,急于表态,喜说好讲,轻易决策。言辞大都脱口而出,不求周密,不讲策略,不计后果。要么噎得听者受窘而无法与其形成沟通交流;要么将自己全都暴露给听者;要么惹恼甚至激怒听者,使听者奋而对其反击。
但是,这种人心底坦荡,没遮没拦;心里有啥想法,“啪啦”一下倒出,倒完了,他就没事一般,转趋平静。
梁山好汉中多有此类,如鲁智深、李逵、阮小七等。李逵与燕青外出,投宿一庄院,听庄主太公说宋江抢了他女儿,当即对燕青大叫道:“小乙哥,你来听这老儿说的话,俺哥哥原来口是心非,不是好人了也!”燕青劝他:“大哥莫要造次,定没这事!”李逵说:“他在东京兀自去李师师家里,到这里怕不做出来。”然后不顾劝阻,一口气奔回梁山,砍倒“替天行道”的杏黄旗,指着宋江大骂:“我平常把你做好汉,你原来却是畜生!你做得这等好事!”待后来事实弄清,原来是一强盗假冒宋江之名,他才醒悟认错。他的这种心理素质不仅不影响他在读者心中的地位,反使人们更加认识了他的憨厚、坦荡,愈发可爱。
2.理性型
理性是一种从理智上控制行为的能力表现。
这种类型的人不是不讲情感,而是善于控制情感。遇事不急不躁,冷静处理,不轻易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表态,言辞常常深思熟虑之后才出口,较为周密、策略。这种言辞听者易于接受,即使不能接受,也不致产生很大抵触。
但是,这种人在需要当机立断的紧急关头,有时也会误事。有些机会是稍纵即逝的,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等你深思熟虑下来,为时晚矣。同时,过于理性也会给人造成圆滑的印象,同样影响交流效果。
同项羽相比,其对手刘邦就属理性型。秦始皇出巡,刘邦也看到了,可他只悄悄叹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在本意上他与项羽是一样的,都想当皇帝。但他不像项羽那样冲口而出,剑拔弩张地要夺取皇位,而只是悄声赞叹,即便旁人听到,也无关系。他屯兵垄上,明明就是欲攻关中,与项羽抗衡,可在不利于己的鸿门宴上,却俯首帖耳地对项羽说:“臣与将军戮力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隙。”不仅博得项羽的信任,而且诱使项羽将告密者说出。后刘邦与项羽两军对阵,当项羽要烹杀刘邦的父亲而逼他退兵之时,他竟说:“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在他灭了项羽后,群请其由汉王尊为皇帝,他还说:“吾闻帝贤者有也,空言虚语,非所守也,吾不敢当帝位。”经三让,不得已才勉为其难。
宋代的吕夷简以理性著称于世。年幼的仁宗皇帝即位时,他以同平章事之职(宰相)辅政。一次仁宗久病不愈,百官皆忧心忡忡。这天仁宗病情稍见好转,叫太监火速传吕夷简进宫朝见。吕夷简闻命后,在家静坐许久才缓缓动身,一路上还不断同熟人寒暄,一点不着急。进宫后,早等急了的仁宗问他:“我病了好久,今天觉得好一点,急着想见你,为什么这么晚才来?”吕夷简答道:“陛下久病不愈,朝廷内外一片忧虑。今天内侍突然急急出宫,传我火速进宫,我若立即慌慌张张跑来,恐怕会引起臣民猜疑,以为宫中发生了什么不测之事哩。”说得仁宗愈加敬重他。其实,他心里比仁宗还急,巴不得一下子飞进宫里,但他却从理智上刻意控制情感,以定臣民之心。
对领导者来说,理性型心理是优于冲动型心理的。只要在紧急关头能够显出果断的气魄,就会赢得听众的钦敬与喜爱。
3.居高型
这种心理指的是讲话者凭借某种条件,在讲话过程中处于优势地位。如自己是领导、专家、教授、名人,而听众只是普普通通的人;或者自己是大国、强硬集团的代表,而对方代表的是小国、弱小组织。
这种类型的人往往会有意无意地流露出非同一般的居高言辞。如果是有意,他会高标自置,旁若无人;如果是无意,但由于其身份特殊,在听者听来,也会产生一种由上而下的压力。这在单向交流中,听者无从与之理会,只得任你去说。如系双向交谈,对方虽有应答之责,但会显得拘谨,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双方沟通交流的效果。
居高型的人有两种不同表现:一种是惟我独尊、自负固执,我怎么说,你就怎么听。另一种是敷衍塞责、不痛不痒,你听也可,不听也可。
沈剑虹在他的《使美八年纪要》中谈到:沈在担任蒋介石的英文秘书兼翻译时,蒋一次宴请来访的外宾,请其中学时的英语老师董显光作陪。席间,外宾问蒋是否曾学过英文,蒋说:“学过,但老师不好,所以没学到多少。”外宾问:
“谁是您的老师呢?”蒋扬手指着坐在旁边的董显光说:“这就是我的老师。”董显光窘极,在整个宴会中都显得神色不安,如坐针毡。本来,尊师是中国人的优良品德,蒋介石不是不知道这一点,但因其居高心理支配,老师不老师,也就全不理会了。
对说话者说来,居高型的心理如果不加强自我修养,实施自我抑制,是于言语交际十分不利的。
4.平正型
这是一种既没有无谓冲动,又不着意抑制,居高而不自傲,位低而不自卑的综合性心理状态。其言辞不卑不亢,不偏不倚,是一就说一,是二则说二。
这种心理状态的人很受人欢迎,即使在某种场合,某个时间会让人不快,暂时影响交际效果,但时间一久,那不快的人大多会醒悟,自然会觉得还是这种人好。
为我国科学事业献身的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所长、“中国机器人之父”蒋新松院士,就是这种心理状态的典型。他逝世后,《人民日报》和《中国科学报》
记者作了这样的报道:作为上级,他会与你平等相待,友好合作。他的老同事说:“新松作风民主,决不独断专行。有不同意见争论时,你甚至可以跟他拍桌子,摔帽子,外人这时搞不清谁是领导,但雨过天晴,他从不记恨别人。如果你坚持你的正确意见,他倒很欣赏你的坚强。”
作为下级,他敢讲真话,敢作敢为。一个863项目要调整,但领导同志犹豫不决。蒋新松会上批评说:“在这个问题上,你朱主任应该负责。”时任国家科委常务副主任的朱丽兰教授,今日谈及此事仍十分感叹:“蒋新松是科技帅才,有时我和他也争论,我觉得他这个人很有人格魅力,坦诚直言。一定程度上他帮我下了决心,我非常感谢他。我觉得每次跟他相谈都很有启发,在争的过程中,就得出结论了。”
江泽民同志在这方面也为世人树立了一个很好的典范。他虽位尊权重,但与人交际时毫无居高临下的架势,说话非常平易近人。
1991年12月25日他视察贵州民族学院时,亲切询问一个苗族女学生是哪里人,女学生回答他后,他和蔼地告诉女学生:
“我是扬州人。扬州你去过吗?”女学生回答没去过。他微笑道:“啊,有机会请到我家乡扬州看看,三月最好,李白不是说‘烟花三月下扬州’吗?”本来颇有些拘谨的女学生一下子轻松了。领导者在人际交往中,应当努力具备这种平正型的心理,使自己的言辞获得最好的交际效果。
二、心理基础
说话水平与心理素质的关系是不言而喻的。大凡心理素质好的人,其说话水平一定高于常人。但在通常情况下,心理素质如果不是处于某种病态,大多是可以调节的。
1.主动性
主动性是指在领导活动中具有明确的讲话目的,并充分认识讲话的意义,使自己的表达行为服从于听众要求的心理。
这种心理反映着领导者的意念,贯穿于领导活动的始终;同时,也是产生讲话欲望的动力。比如你是一名军人、一位领导、一个党员,或有良知的公民,当有严重损害国家、人民利益的言行突然出现在你身边,你会被强烈的责任心驱使,站出来喝止。至于这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恶果,是来不及考虑的。像在长途汽车上勇敢站出来制止歹徒施暴的解放军战士徐洪刚,就是这样。
2.坚毅性
坚毅性是指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能对自己的表达坚持到底,无论如何都不被外力的影响左右,坚毅顽强,勇往直前。
在这种心理支配下,既要全力维护自己所表达的立场,又要奋起排除各种干扰自己立场的因素,任凭外力如何干扰,决不改变初衷,有善始,必有善终。
坚毅不是顽固。顽固是明知自己所言站不住脚却偏要坚持,对不同的意见,不管是否有理,一概排斥。而坚毅则是深信自己所言是正确的,别人只是一时无法接受、认同,自己也一时无法加以充分证实,但以后的实践必将会证明自己的正确。
3.果敢性
果敢性指的是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需要明辨是非,作出决断时,能够迅速勇敢地以恰当的言辞作出决定。
这种心理容不得犹豫、迟疑,也不可能允许说话人作全面、反复、认真的思虑。千钧一发,迫在眉睫,当断不断,必为所乱。有时,即使有很大危险,也在所不惜。
果敢不是妄断。妄断是情况不明,毫无把握,乱碰乱撞。而果敢是对情况有所了解,并有一定把握的心理反应。诸葛亮要是不了解司马懿为人多疑,不了解司马懿深知自己平生谨慎、从不冒险的心理,决不会果敢地大开四门唱空城计。
第二节抓住关键,明确讲话目的
讲话水平的提高,还在于明确讲话目的,即讲什么,讲给谁听,如何使之愿意听等。
一、以听者明白为前提
在领导的管理活动中,领导者向别人陈述一件事情、说明一个道理、提出一个问题,或请别人办一件事情,都是为着一定的目的进行的,要达到目的,首先是让别人明白自己的话语。比如,一位汽车销售公司的经理在向顾客介绍自己经销的汽车时说,我这里销售的汽车都是“大贸”手续,质量可靠、价格公道。
“大奔”、“大卡”都是全市最低优惠价,“小面”都是零公里车,我们还可以代办保险、牌照,实行一条龙服务。乍一听,直弄得人莫名其妙,一头雾水。“大卡”?是大卡车吗(实际上是指大卡迪拉克)?“小面”是什么东西?(实际上是指小型面包车)。这种说话就达不到良好的交际目的。
领导者的讲话水平问题,从表面来看,说者是主体,但用交流效果来检验,说者的言语都是围绕听者进行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口才应当以听者为主体,那位经理不考虑听者,只顾自己乱用缩略语,结果影响了交际的效果。所以,对一个领导口才的实践历练而言,最起码的是让听者听懂他的话。这是领导口才历练的首要原则。
以听者为主体,就是要考虑听者的接受能力、处境心情、实际需要、思想性格等因素。
一家日杂商场专门空出一块地方,让一名临时工兼营小商品生意,渐渐地,来买各种小商品的人多了起来,小商品生意越做越好。在一次全商场工作人员大会上,经理开玩笑地说:“咱们店跟别的店不一样,别的店那里是正神吃供,咱店里是野鬼烧香。”意思是小商品的生意比主营生意还好,借以激励商场中的其他员工。不料,那名临时工却一下子站了起来,红着脸要求调换一个柜台,并表示坚决不再管小商品柜台了。显然,经理的话被误解了。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误会呢?因为经理忘了负责经营管理小商品柜台的员工是名临时工,临时工的处境和心情决定了他容易误解经理的这句玩笑。
领导更应当明白“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的道理,运用管理口才时,应当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谈话方式。
某公司经理要乘飞机去外地办事,呼喊司机把车开过来,由于很着急,经理一拉开车门就对司机大声说,“快点!快点!这么慢慢腾腾的,什么都不利索!”
司机很不高兴,小声说了一句:“不加满油走到半路趴窝了,你还能赶什么鬼飞机去呀!”经理立即意识到自己语言有误,但又立刻笑呵呵地说:“别着急!我是经理,这飞机也许会看我的面子等咱一会儿。”从而避免了更大的冲突。应当说,这位经理的处理方法和运用口才的原则、方式基本上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