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讲话水平,不仅对领导活动的顺利开展和领导目标的顺利达成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对领导者个人树立合格和称职的领导形象也至关重要。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节领导讲话水平体现领导水平
任何领导都是一个群体或团队的领导。这个群体或团队可以是几人或十几人,可以是几十或上百人,也可以是几百或几千人……领导者面对这个群体或团队,要经常发号召、下指示、作总结,为实现领导目标统一思想、理顺情绪、鼓舞士气、总结经验、提高认识……而这一切工作的开展和落实,自始至终离不开领导的讲话。可以说,领导活动的顺逆成败,领导绩效的大小高低,与领导讲话水平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一个领导者要想树立自己的成功形象,增强自己的领导能力和领导魅力,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讲话水平。
一、由讲话水平看领导的政治水平
社会离不开政治风云的洗礼。古今中外的执政者和有识之士,历来看重说话的重要作用。
我国很早就有这方面的文字记述。《周易·系辞上》说:“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认为制造混乱可以借言语为媒介。孔子就明确指出,“一言可以兴邦”,“一言而丧邦”(《论语·子路》)。刘向说得更具体:“百行之本,一言也。一言而适,可以却敌;一言而得,可以保国。”(《说苑·谈丛》)把说话当成百行之本,这是非常有见地的。
纵观历史,横看现实,成功的政治家无不以自己高超的说话水平取胜。他们机敏睿智、伶牙俐齿、巧发奇中、一言九鼎。为维护国家、民族的利益,或游说,或劝谏,或答辩,或谈判,或演讲,或辩论,均以说话水平导航政治风云,左右形势变幻。高超的说话水平可以叱奸佞于朝堂,醒群众于街衢;化干戈为玉帛,挽狂澜于既倒。
战国时,秦国吞并了韩、魏这两个大国之后,企图染指小国安陵。安陵君派唐雎到秦国交涉,同专横、凶残、贪婪的秦王进行了一场殊死的唇枪舌剑之战,痛斥了秦王的无理要求,打击了秦王的嚣张气焰,维护了国家的领土和主权。汉末,诸葛亮对刘备的“隆中对”,一席话将天下三分,奠定了蜀汉的基业;后又巧言游说江东,劝说孙权与刘备联手共同抗击强大的曹操。近代爆发的“五·四”运动和“一二·九”运动,爱国学生为了国家、民族的存亡,走上街头,挥泪演讲,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革命热情,深刻地揭露了汉奸卖国贼丧权辱国的卑劣行径,有力地挫败了帝国主义和反动派的阴谋。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代表周恩来于12月24日到西安与蒋介石进行面对面谈判,使蒋介石接受了中共的政治主张。至此,国内纷纷扬扬、动荡不定的政治局势得以稳定。公元前44年,罗马共和国的执政官恺撒被布鲁特斯派刺杀身亡,名列罗马共和国“后三头”之首的安东尼站在恺撒的尸身旁发表了《灾难,你已来临》的演说。
尽管他一再声称自己“只是有话直说”、“不善言辞”、“又不善雄辩,所以不可能激励大家的情绪”,可是他的这一演说却煽动起人们为恺撒报仇的怒潮,从此造成共和国的长期混乱,直到覆灭。美国南北战争中,南方奴隶主驱使奴隶为自己卖命。为了粉碎南方奴隶主分裂国家的企图,林肯总统及时在内阁会议上发表了《解放黑奴宣言》,他向奴隶们庄严宣告:“从1863年1月1日这一天起永远获得自由!”两天后,他又站在白宫讲台上向群众演讲,重申这一宣言。他深信,这可以“换取这个国家未来的幸福和繁荣昌盛”。果然,宣言发布之后,奴隶纷纷倒戈、逃亡,南北形势发生巨变,很快林肯领导的北方军获得了彻底的胜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节节胜利,在占据了苏联大片领土后,为彻底打败苏联,1941年10月下旬德军集中11个师的优势兵力,从西、北、南三面包围苏联首都莫斯科,扬言10日内攻克。临危不惧的莫斯科军民奋勇抵抗,在11月7日这天照例在红场隆重举行“十月革命”庆祝活动。苏军最高统帅斯大林以大无畏的雄伟气魄,威严屹立在红场的列宁陵墓上,检阅红军队伍,并发表了气壮山河、振奋人心的演说,极大地鼓舞了军民的斗志,坚定了誓死保卫首都的决心。结果,历时月余,希特勒先后撤换了30多名德军高级指挥官,甚至自任总司令,不仅未能突破莫斯科防线,而且在损失50多万人后反后退300公里,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从此被打破。
这些例子无不体现出讲话水平在政治风云中的巨大威力。
二、由讲话水平看领导驾驭经济的水平
1998年3月,刚刚就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的朱基在记者招待会上郑重承诺:“人民币不贬值。”就这么一句话,就对深受金融风暴困扰、一直动荡不安的亚洲经济形势起了很大的稳定作用。
1998年4月,在英国伦敦召开的第二届亚欧会议上,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于第一轮发言中谈到,日本经济遇到了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困难。当天,日本东京交易所日经指数大幅度下降。两天后,桥本首相在第二轮发言中又谈到,日本经济虽然遇到了困难,但并未到崩溃的边缘,现正在复苏,前景看好。当天,东京日经指数又大幅度上升。
鉴于“士不言通货财”的训诫,我国典籍中关于经济活动的内容甚少。但由于经济活动的客观存在,不言又不行。因此,也有不少哲人有过些许促进经济发展、规范经济活动的言辞。如《国语·周语上》就提出:“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载也,而或专之,其害多矣。”《左传·昭公十年》则强调:“义,利之本也。”这实际是指出了经济活动应遵循的原则:从事经济活动,不讲利当然不行,但见利而忘义,一切向钱看,就有误了。就是反对人们讲经商营利的荀子,也言:“不利而利之,不如利而后之之利也。”意思是说,不给百姓利益,而却要从百姓那里获取利益,不如给百姓利益而后再从百姓那里获取利益更为有利。管子讲得更明白些:“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这些言辞,都是很有眼光的辩证见解,对我国历代的经济活动都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1934年1月,毛泽东在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代表大会上作《我们的经济政策》的演讲,除详尽阐述苏区以农业生产为第一位的经济政策外,还强调了经济贸易的问题;具体还谈到市场营销中的市场占领、产销对路。这对当时重农轻商的经济活动是一个很好的引导。1942年,由于日寇的野蛮进攻和国民党的包围封锁,解放区的经济出现了极大困难。究竟怎样渡过难关,前景如何,党内外都有许多疑虑。为此,毛泽东于12月在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议上作了《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的讲话,要求全党努力领导人民发展农业生产和其他生产,号召机关、学校、部队尽可能实现生产自给,从而掀起轰轰烈烈的解放区大生产运动,粉碎了日寇的进攻和国民党的封锁。1945年1月,毛泽东还在陕甘宁边区劳模大会上发表了《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的演讲,指出我们就要攻入城市、收复失地,过去的思想、方法已不适应,要学会做经济工作。于是一个讲经济、学经济的热潮在边区兴起,为以后夺取城市、收复失地,在思想上、实践上、干部上都做了准备。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他的每一次谈话,哪怕只言片语,都会在中国的经济活动中掀起巨大的波澜,甚至波及世界。如1982年10月14日在同国家计委负责人谈话中,他言简意赅地指出:“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1992年初,他视察南方,沿途就中国的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发表了许多谈话,如解放生产力问题、市场经济问题、“三资”企业问题、“两手抓”问题、发展速度问题,等等。这对中国后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引进外资、高速发展经济、严厉打击经济犯罪都起了奠基的作用。
讲话水平在商贸谈判、产品推销、技术引进等经济活动中的突出表现,比比皆是。可以说,这类活动,凡是成功的,无不与高超的讲话水平有关。1923年5月,柯伦泰被任命为苏联驻挪威全权贸易代表。当时,苏联国内食品供应困难,柯伦泰奉命与挪威商人洽谈鲱鱼购买合同。挪威商人想利用苏联对食品的大量需求获取高额利润,因而索价很高。柯伦泰竭力讨价还价,无奈双方距离较大,谈判陷入僵局,她心急如焚。
这天,柯伦泰再次与挪威商人会晤。她以和解的姿态主动作出让步。她十分慷慨地说:“好吧,我同意你们提出的价格。如果我的政府不批准这个价格,我愿意用自己的薪水来支付差额。”
挪威商人被柯伦泰的态度惊呆了。
柯伦泰接着说:“不过,我的工资有限,这笔差额要分期支付一辈子。如果你们同意的话,就这么决定吧!”
挪威商人从来没听过、见过这样的事,他们为柯伦泰全心全意为国效力的言语所感动,终于答应降低售价,签订协议。
凭着忠诚、才干和高超的讲话水平,柯伦泰也赢得了苏联人民的信任,第二年就被任命为驻挪威大使,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女大使。
三、由讲话水平看领导的文化水平
讲话水平,对于领导来说,是一项极其宝贵的资源。
一个讲话水平高超的领导,他的口才不是天生的,而是由许多因素造就的。
练好口才,应具备一定的素质。
而良好的素质,又是和知识的多寡紧密相关的。
可以说,领导优良口才的核心是知识,基础也是知识。
古时有位秀才,年年乡试都落第。他每次写文章,便像吃了苦药一般,抓耳挠腮,迟迟落不了笔。
妻子看到他那愁眉苦脸的样子,心中老大不忍,便说:“你们男人做文章,真比我们女人生孩子还难哪!”那秀才哭丧着脸回答说:“当然要难。你们是肚里有东西,我是肚里没有东西啊!”
这个笑话告诉我们,知识贫乏,腹中空空,是写不出文章来的。同样,领导讲话也是如此,没有知识,没有内容,即使你口齿伶俐,也称不上是一位优秀的领导。你根本无法说服对方,至多只是哗众取宠罢了。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民间常流传着山东大军阀韩复榘的许多笑话。据说有一次,这位韩大主席坐着小汽车来到齐鲁大学演讲,此公不学无术,却又想附庸风雅,请看他的演讲:
诸位、各位、在下各位:
今天是什么天气?今天就是讲演的天气,来宾十分茂盛,敝人也实在是感冒。
今天来的人不少,看样子大抵有五分之八啦!来到的不用说,没来的请举手吧。
今天兄弟召集大家,来训一训!兄弟有说得不对的,大家应该互相原谅。因为兄弟和你们大家比不了,兄弟我是大老粗儿,你们大家都是从笔杆子里爬出来的,我是从那炮筒子里钻出来的。你们大家都是各国留学生,会六七国的英文。我来这里,真是鹤立鸡群了。所以兄弟今天不准备多讲,我就先谈两三个纲目……
一席演讲十来分钟,信口开河,满口雌黄,尽是些不着边际的外行语言,难怪要招人哂笑了。
“知识就是力量”这一名言,可以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领导讲话与知识的关系,大体有以下几点。
1.知识可以为你提供丰富多彩的话题
演讲中,要使对方感到你说的东西内容丰富,新颖有趣,那么,你就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
一般说来,具有渊博知识的人,才可能有较强的语言能力。
知识面过于狭窄,对所议论的问题缺乏见地,是想开口却无话可说的原因。
不少人有这样的感觉,说起自己特别熟悉的问题,容易打开话匣子。
所以,只有用丰富的知识——专业知识、自然知识、历史知识、社会知识、生活知识,包括风土人情、社会风俗等,把自己的头脑充实起来,你在演讲中才能才智横溢,左右逢源,流畅无阻。
2.知识为你的言语插上美丽的翅膀
一个优秀的领导者能够口若悬河,吐珠泻玉,正是他知识丰富的外露。
在演讲场合,同样表达一个意思,往往可以有雅俗不同的多种说法。同样讲一句话,有的就显得笨拙生硬、粗俗呆滞,有的就生动活泼、妙语连珠,令听者拍案叫绝。这跟演讲者的知识涵养有很大关系。
知识是智慧的海洋,丰富的知识也是多彩语言的土壤。一个演讲者的口才是知识的结晶,这个结晶体的大小,取决于演讲者知识量的多少、知识面的宽窄、知识层的深浅、掌握知识的完善程度和驾驭的能力,等等。
3.知识使你的讲话更深刻
同样一个问题,同样一个观点,知识丰富的人讲起来有理有据,论述充分,要比知识欠缺的人说得透彻深刻。
这是因为,他掌握了古今中外的大量知识,旁征博引,阐述问题就深刻,当然,演讲也较容易获得成功。
4.知识使你的讲话更得体
一个领导者掌握了心理学知识,就可以在讲话时较准确地分析听众的心理状态,说出得体的话。一个人社会知识多了,他就懂得一些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在演讲中说话,就更得体和更有分寸。
所以,要成为一个高明的领导者就要多掌握一些知识。
尤其在当今,我们处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现代科学一方面高度分化,另一方面又高度综合。边缘科学相继产生,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逐渐交融。这就要求领导者既要学点社会科学,又要学点自然科学;既要广泛涉猎,又要学有专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