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领导者在任何交际场合都要特别注意整理自己的容颜、服饰、风仪和形象,从而使自己能够引起别人的注目,赢得别人的欣赏,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多多地注意别人。注意别人的意愿和需求,注意别人的亮点和优点,注意别人的难处和辛劳,还要注意别人给予自己的帮助、启示和教益。
注意到了之后,就应该不失时机地以发自内心的话语、言辞清楚地向对方表达出你对他的敬重、体恤、赞美、感激或是歉意。当你向对方说出这些表露你的真情实意的话语后,相信将会很快得到令你欣慰和喜悦的回报。要知道,有时你的几句自以为并不重要的话语,对于聆听者来讲却可能是金玉良言。
那么,具体应该怎样做才能拥有真正的交际能力呢?
第一节学会尊崇人,多讲敬重话
作为一位领导者,在与他人交往中,绝不能以领导者自居,要从心底里承认每一个人都同你一样有着相同的人格、尊严、权利和义务,享有受人尊重的权利。不管他的地位是高是低,学问是深是浅,年龄是大是小,无论对谁,尤其是对那些以世俗的眼光来看似乎不值得让人敬重的人,你都要有一种平等相待的意识,时时表现出你对他的尊重。
在具体学用敬重语的时候,则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把“请”字和“您”字时时挂在嘴边,即使是对要好的朋友、亲人和熟人也应该是这样。
二是要多用表示敬意的称呼语,即使对小孩也应该用“小朋友”、“小同学”、“小乖乖”之类的称呼。
三是要多用“对不起”、“劳驾”、“给您添麻烦了”、“真不好意思”之类的客气话。当你的言行举止有损于别人的利益或可能给别人带来不悦时,要及时表示歉意。
四是要把带有命令和要求语气的祈使句改为带商量口气的疑问句。如:“请把钢笔借我用一下。”此句最好改作:“我想借用一下您的钢笔,可以吗?”
五是要多用感谢语,即使是亲朋好友甚至老夫老妻之间也应该常常使用“谢谢”这个带有甜美意味的词语,以示相敬如宾。
第二节学会善待人,多讲体谅话
善待他人,体恤之言会自然而生。
像下面这些话就可以看作是比较典型的体谅语了:“这件事你这次没能做好,是因为你缺少经验。我知道你已经尽了很大的努力,相信以后你一定会做好的。”
“今天这件事不能全怪你,我也是有责任的。”“你不必为此事难过,要是换了我,恐怕还不如你呢。”“这件事你不必往心里去。我知道你是一片好心。做这种事谁能没个闪失呢?”
当别人心情沮丧、陷入困境之时,这一类饱含体贴、宽解的话语最能给人以慰藉、温情,最能使对方放下思想包袱重新振作起来。要想从心底里自然流泻出这些解人意、暖人心的话语,必须学会遇事设身处地替别人想一想,对别人一时出现的闪失和疏忽表示谅解。当你这样想这样做并且诚恳地说出一些感人肺腑的体谅语之后,对方一定会非常感激,甚至会把你看作知心朋友。
第三节学会欣赏人,多讲称颂话
时下人们说起称颂语来大都有些难以启齿,因而常常显得相当吝啬。其实用来夸奖、赞美别人的称颂语一定要舍得说,要及时地说。当然,要真诚地说,言必由衷地说,还要得体地说,有分寸地说,千万不要因为担心别人说你讲奉承话说你拍马屁而不敢说。
讲称颂语时要注意的一点是,对于比自己地位低、资历浅、年岁小的要多夸;反之,对于比自己地位高、资历深、年岁大的人,称赞时则需稍稍谨慎一些,以求取得好的效果。
论及多讲称颂语的问题,我们还应该相信,无论是什么人,不管他的地位有多高,学问有多深,名气有多大,甚至是公认为多么伟大的人物,都毫无例外地需要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褒奖。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了这一点。
当然,讲称颂语最好是因人因事因时因地灵活机变,尽可能随机即兴讲出你独到的己见和不俗的新意来。言不由衷,人云亦云,泛泛而说,只会讲几句一般的好话和敷衍之辞,是不会收到“魅力”之效的。
综上所述,把注意的重心由自身转向他人,学会尊重人、体谅人和欣赏人,多讲敬重语、体谅语和称颂语,才是领导者应有的交际魅力。
第四节学会结交人,善说应酬话
应酬话不只平常人说,领导者之间、领导者与下属之间也少不了说应酬话。
有的领导者不善于注意培养这方面的意识,一旦要说应酬话,则闹出笑话,降低自己的威信。善说应酬话是搞好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门学问。
一、应酬语言
最常用的应酬话有:见面话、客气话、关系话、道谢话、道歉话、勉励话、赞美话、告别话等。以下简述其中几种:
(1)道谢话。任何人帮忙替你办事,不管事情多么微不足道,也应该热情有礼地说声“谢谢”。“谢谢”不仅仅是礼貌用语,而且也是沟通人们心灵的桥梁。这个词似乎极为普通,但运用恰当,就既符合礼节又能体现出智慧。
说“谢谢”时,一是必须诚心诚意,又要直截了当,并有明确的称呼,通过称呼被谢人的名字,使你的道谢更亲切、诚挚。二是说“谢谢”时,要伴随头部轻点、目光注视被感谢人及面带微笑等体态。这样在对方心里引起的反响会更强烈。同时,感谢和称赞,有时是有密切连带关系的,如果你说:“你这次帮助我,真是非常感谢。”这只是道谢,但如果你能再加上几句:“要不是有你这样的行家来帮忙,事情一定不能有这么完美的结果。”这样的赞语就使你的道谢完美多了。
(2)道歉话。衷心的道歉是真挚和诚意的表现。它不但可以弥补感情上的裂缝,而且还可以增进感情。道歉话一定要说得诚恳,否则会引起对方更大的反感。可在“对不起”、“抱歉”、“请原谅”等前面加上“很”、“非常”、“实在”
等加强程度和语气的词语,然后自责自己的过失,表明自己后悔、难过的心态,也可以适当说明和解释,但不要过分强调理由。
说道歉话要说得堂堂正正,不必躲躲闪闪,因为勇于承担责任、纠正错误,是值得尊敬的行为。道歉还要抓住时机,错过道歉时机,越拖延便越难启齿。
(3)勉励话。当别人遇到困难、挫折需要帮助,受到不公正对待渴望公理,受了委屈想要说明的时候,我们应该给予体谅和同情,适时用鼓励的话语勉励对方。勉励话要能“对症下药”并说得语重心长,真切感人,才能给人以信心和力量。
(4)告别话。来人告辞,都应以礼相送,可以说些“再见”、“慢走”、“欢迎再次光临”、“以后还请继续指教”等告别话。说告别话的态度要真切、自然,防止出现草率或应付的神情,这样才能使对方有一种值得留恋的余味和友谊长在的感觉。
对初次来访的客人,告别时更应周到、细致些,可主动向他们介绍附近的交通、住宿等情况。
二、劝酒语言
岁末年初,为表彰为公司发展作出贡献的员工并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再接再厉,再创辉煌,领导者宴请属下是一件常事,但是酒极则乱,言多必失。作为领导者,你应该让属下饮得既要尽兴,又要适度,让酒宴上的气氛始终欢快融洽,这就要看你的口才在酒宴上的发挥。在宴席上侃侃而谈,运用语言的功能来驾驭酒宴的众人,才是令大家佩服的真本事。
(1)适度为好。不要认为一醉方休才到位,应当以真诚相待为前提。不知客人的酒量和身体状况,一味劝人多喝,就有失待客之道。喝酒应遵循“喝足不要喝吐,喝好不要喝倒”的指导思想,让客人乘兴而来,尽欢而去。
(2)开宗明义。在酒席上宾主欢聚一堂之时,应戒感情用事、胡乱吹捧、滥用颂辞;反过来,应戒对别人抱有成见,平时无表达机会,酒席上来个借酒发挥,尽情宣泄,出口成“脏”,恶语中伤。如此恶行,是为众人所不齿的。此外,还应戒朋友之间相互攀比,虚荣心膨胀,口出狂言,目空一切。言多必失,定会遭人耻笑。
(3)注意酒德。菜过五味,酒过三巡,头脑发热,嘴巴像打翻了的脏水桶,胡言乱语,甚至对人动手动脚,丑态百现,借酒装疯。此类人的酒后恶行,有伤风化,应当戒之。
别忘了饮酒也是文化,酒宴应当成为文明、礼貌的交际场所。大家叙叙旧,谈谈生活,切磋技艺,交流思想,这才是酒宴的宗旨,因此它应该是显现融洽亲切、高雅欢快的场面。
三、调和语言
在工作中难免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矛盾,不管这些矛盾发生在哪个部门之间,都需要领导者出面调解,面对那些激愤的争吵者,怎样劝阻才有效,这是要动些脑筋的。
(1)了解情况。盲目地劝架,劝不到点子上,非但收不到效果,而且还会引起当事人的反感:“不了解情况,瞎说些什么?”因此,劝架前应先侧耳细听,弄清情况后再进行劝说,效果就好多了。对原因复杂的吵架,要从正面、侧面尽可能详尽地把情况摸清,力求把劝架的话说到当事人的心坎上。
(2)分清主次。吵架双方总有主次之分,劝架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对措词激烈、吵得过分的一方要重点做工作,这样才比较容易平息纠纷,达到劝架的目的。
(3)客观公正。劝架要分清是非,不能无原则地“和稀泥”。不分青红皂白各打五十大板,以为“一只碗不响,两只碗叮当”,笼统地对双方都作批评,这不能使人心服口服。
(4)风趣幽默。吵架时,双方脸红脖子粗,唇枪舌剑,气氛紧张。这时,用一两句风趣幽默的话,就像清凉油、润滑剂,可以“降温”和“放松”。
(5)婉转批评。人在吵架时火气特别大,耳中听不进劝告。因此,劝架时不要纠缠于吵架人的某些过激言词,要多用委婉的语言,注意不触及当事人的忌讳。
一般情况下尽量不用激烈尖锐的语句,力求避免火上浇油。当然,在特殊的情况下,如吵架双方的矛盾白热化,双方动起武来时,就要高声断喝,使当事人清醒,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
四、调解语言
调解语言是指劝说矛盾双方,使之消除误解所使用的语言。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民事经济纠纷的数量和种类日渐增多,而且由于普法教育的深入开展,过去劝一劝、压一压就可平息的纠纷,现在却不那么简单了,这就对调解语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所共知,调解意在向当事人晓以法律,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论是非,促使负有责任的一方明确自己的法律责任,享有权利的一方谅解对方的过错,在疏通思想、提高觉悟、统一认识的基础上握手言和。而要达到这个目的,调解人员必须站在公正的立场上,代表严明的法律,不得带有倾向性,这是调解语言成功的前提和保障。在具体的民事调解实践中,要使调解语言顺利地为调解对象所接受,还须注意以下几点:
(1)言辞恳切,合法合情。既然是调解,那么调解的双方均属于没有什么严重冲突的人民内部矛盾,应以和平解决为最佳途径,这就要求调解语言既符合法律规范,又要符合调解对象的特定心理。有时调解语言虽然合理、合法,却不合“情”。可见,调解语言不可生搬硬套,必须根据调解对象不同的心理特点,选用不同的调解语言。
(2)因人而语,忠言不逆。世人常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良药也裹上了糖衣,变得可口了。既然良药未必苦口,那么忠言也未必逆耳,这就取决于说话的方式方法的优劣了。调解人员只要抓住了调解对象自尊的心理、爱面子的心理,从维护双方名誉出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忠言的表达深刻得体,忠言也变得顺耳利行了。
(3)先表“赞同”,后诉歧异。领导者在进行矛盾调解时,由于其特定的身份,往往使调解对象持有紧张、戒备乃至对立的情绪。要使自己的意见易于被调解对象接受,不妨适当采用“赞同”的方法,即强调谈话双方在某一方面的“一致性”,如强调共同愿望,肯定对方某一点意见的正确等。
这种寻找“一致性”的方法,有助于打消调解对象的对立心理,平定激动情绪,从而理智地、心平气和地接受自己的正确意见。这种找共鸣点,先赞同长处,后驳斥短处的调解语言,既使调解对象的委屈、愤怒心理得到了平衡,又使其顺其自然地接受了自己的意见,收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4)因人制宜,刚柔并用。人们的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的参差不齐,决定了调解语言不能千篇一律。既不能一味强硬,也不可一味软弱,而应针对调解对象的言行给予有的放矢的驳斥和回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