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49700000004

第4章 緒論(3)

除此外,《朱子語類》文本中還匯集了一些道教詞彙,其中提及到的道家經典有《陰符經》、《丹經》、《北斗經》等等。道教語詞如:出神、長生不死、大醮、丹頭、歸根、觀復、剛風、黃籙、符箓、煉丹、龍虎、鉛汞、三清大帝、生腰坐、死腰坐、三住、尸解、三清、數息、溫尋、虛無、修養家、修煉、銷化、厭禳等。

(四)匯集了豐富的詞形表達

《朱子語類》作為語錄體著作,其文本詞彙不同於一般的筆記小說,往往語料系統集中,易於搜討與統計。同時,其文本的語體性使得《朱子語類》文本中同詞異形現象突出。究其緣由,主要在於門人弟子根據朱熹所講而記,口語上記音的情況自然十分普遍,如:挨傍挨旁,把做把作,般涉搬涉,蔽錮蔽固,胞胎包胎,柄欛柄靶,藏頭伉腦藏頭亢腦,稱停秤停,粗鹵粗魯,襯帖襯貼,瞠眉弩眼撐眉弩眼,卒乍猝乍,雕悴雕瘁,顛撲不破巔撲不破,睹當賭當,抖搜抖擻,抵死底死,煩碎繁碎,袞來袞去滾來滾去,袞同滾同,汩董骨董,喚做喚作,回互回護,含含糊胡含含糊糊,路逕路徑,聯纏連纏,狼當郎當,闌截攔截,儱侗儱統籠統隴侗,沒巴鼻無巴鼻沒巴沒鼻,粘滯黏滯,蹺欹蹺蹊嶢崎,提省提醒,帖帖貼貼,隈隈衰衰萎萎衰衰,循塗守轍循塗守徹,一刀兩段一刀兩斷,一斑半點一班半點,一袞一滾,應副應付,渣滓查滓,支捂支吾枝梧,妝定裝定樁定,仔細子細,至纖至微至纖至細,做頭抵做頭底,折轉摺轉等。

其次,《朱子語類》文本中產生了大量的因口語化表達或方言用語習慣等而出現的詞素和詞序不太穩定的同義詞群現象,如:捱來推去捱來捱去,班駁斑駁班班駁駁班班剝剝,壁立千仞壁立萬仞,壁角壁角裏壁角頭,冰消凍解冰消凍釋,半沉半浮浮浮沉沉,半間半界半間不界不間不界,不響不喚不喚不響,不徑不竇不竇不徑,初頭劈頭劈初頭劈初擗初頭,稱停秤停稱等,徹頭徹尾徹上徹下徹始徹終徹心徹髓,成群連隊成群成隊,襯帖襯貼帖襯,瞠眉弩眼張眉弩眼,顛撲不破巔撲不破攧撲不碎,東去西走東去西去,犯手脚犯手勢犯手,費手費手脚費脚手,泛應曲酬泛應曲當,黑淬淬黑窣窣黑卒卒黑洞洞黑漫漫,鶻突鶻鶻突突糊涂胡鶻鶻侖鶻淪囫圇渾淪鶻盧提,胡思亂想胡思亂量,介狷狷介,倔強強倔,匡格子格子,窠臼子窠臼,立定脚立定脚力立定脚跟,坯素坯樸坯璞子坯子坯璞坯模朴子,皮殼皮殼子,匹似閑匹自閑,蹺蹊蹊蹺,嶢崎崎嶢,千岐萬徑千歧萬路千岐萬轍,四方八面四面八方四頭八面,闒颯榻翣闒闒翣翣闒靸,貼肉貼骨貼肉,頭頭項項頭頭處處頭頭件件,摶謎摶謎子,停當停停當當亭亭當當四停八當,下手立脚落脚下手,眼光落地眼光落眼光入地,銖累寸積銖積寸累,做手脚著手脚著脚手做脚手做了脚手等。這些同義詞群的產生,一方面體現了門人弟子表達上的地域文化差異;另一方面,音節的能動變化,正是《朱子語類》文本語料口語化表達較強的體現。

其三,《朱子語類》文本中匯集了豐富的四字格語詞形式,如:半沉半浮、半青半黃、半死半活、半微半顯、百沸大袞、閉眉合眼、粗枝大葉、重重疊疊、處事待物、從容不迫、粗粗細細、秤斤注兩、東看西看、顛顛倒倒、低眉合眼、墮坑落塹、東倒西擂、顛前錯後、浮浮沉沉、放脚放手、防夫走卒、發顛發狂、胡撞亂撞、訶佛罵祖、胡叫胡喊、橫出豎立、火忙火急、淨淨潔潔、截頭截尾、空生空死、爛泥醬熟、落脚下手、磨棱合縫、面前背後、平平正正、平心明目、千毛百竅、恰恰好好、起風作浪、日日時時、四平著地、頭頭處處、塗眉畫眼、舞手弄脚、循常蹈故、掩頭藏幸、指東摘西、掩目捕雀等。王雲路認為:“這種現象的存在是有其合理性的,原因之一是可以滿足構成四字句的不同需要,表達豐富的含義,運用靈活的句式。”王雲路《試談韻律與某些雙音詞的形成》,《中國語文》,2007年第3期,第259頁。通過這種靈活的帶有韻律節奏的四字格語詞,語義明白易曉,也反映出當時文人的用語風格。

三文本語料的局限

如前所言,《朱子語類》是朱子門人對其宗師朱熹講學語錄的彙編,由於門人弟子各異,即使是師生間同一話題的論辯,弟子退而竊記也難免有所不同。這就存在兩個疑問,一是朱子門人所錄是否得朱熹論學論道之主旨,二是所錄內容是否全面完整。這兩個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朱子語類》文本語料的價值。在這一點上,編寫《朱熹年譜》的王懋竑指出:“《語類》中楊方、包揚兩錄,昔人已言其多可疑,而其他錄訛誤亦多,即以同聞别出言之,大意略同而語全别,可知各記其意而多非朱子之本語矣。程子遺書,朱子已謂其傳誦道說,玉石不分,況《朱子語類》十倍于程子,後人但欲以增多為美,而不復問其何人,安可盡信耶?”王箴聽《先考王公府君行狀》,見清王懋竑《白田草堂存稿·附錄》,轉引自鄧艾民《朱熹與朱子語類》,見《朱子語類》,第7-8頁。如果說“同聞别出言之,大意略同而語全别”將影響對朱子文化思想的研究,但從詞彙研究角度來看,或許並不是壞事,也不會妨礙我們對南宋文人用語風格的分析。或許從某個方面說,更可看出當時語言表達的原貌,從而確保《朱子語類》語料的真實性。但若記錄時玉石不分,訛誤多出,勢必影響文本語料的價值。當然,就門人弟子輯錄師者講學傳道之“語錄”,朱熹認為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朱子語類》中記載了朱熹與弟子關於“語錄”話題的論辯:

或問:“尹和靖言看《語錄》,伊川云:‘某在,何必看此?’此語如何?”曰:“伊川在,便不必看;伊川不在了,如何不看!只是門人所編,各隨所見淺深,却要自家分别它是非。前輩有言不必觀《語錄》,只看《易傳》等書自好。天下亦無恁地道理,如此,則只當讀六經,不當看《論》《孟》矣!天下事無高無下,無小無大,若切己下工夫,件件是自家底;若不下工夫,擇書來看亦無益。”先生又言:“《語錄》是雜載。只如閑說一件話,偶然引上經史上,便把來編了;明日人又隨上面去看。直是有學力,方能分曉。”謙。(卷97,頁2482 )

記錄言語難,故程子謂:“若不得某之心,則是記得它底意思。今《遺書》,某所以各存所記人之姓名者,蓋欲人辨識得耳。”今觀上蔡所記,則十分中自有三分以上是上蔡意思了,故其所記多有激揚發越之意;游氏所說則有溫純不決之意;李端伯所記則平正;質夫所記雖簡約,然甚明切。看得來劉質夫那人煞高,惜乎不壽!廣。(卷97,頁2480)

記錄言語有不同處。如伊川江行事,有二處載:一本云:“伊川自涪陵舟行遇風,舟人皆懼,惟伊川不動。岸上有負薪者,遙謂之曰:‘達後如此,舍後如此。’伊川欲答之,而舟去已遠矣。”一本謂:“既至岸,或問其故。伊川曰:‘心存誠敬爾。’或曰:‘心存誠敬,曷若無心?’伊川欲與之言,已忽不見矣。”某嘗謂,前說不然。蓋風濤洶湧之際,負薪者何以見其不懼?而語言又何以相聞邪?“孰若無心”之說,謂隱者既言,則趨而辟之,可也。謂其忽然不見,則若鬼物然,必不然矣。又況達之與捨,只是一事,安得有分别邪?人傑。(卷97,頁2482)

坐客有問侯先生《語錄》異同者。曰:“侯氏之說多未通。胡先生嘗薦之羅。後延平先生與相會,頗謂胡先生稱之過當。因言其人輕躁不定,羅先生雖以凜然嚴毅之容與相待,度其頗難之。但云,其游程門之久,甚能言程門之事。然於道理未有所見,故其說前後相反,沒理會。”賀孫。(卷97,頁2480)

如上所說,語錄在編寫上不但“記錄言語難”,且“記錄言語有不同處”。當我們把以上朱熹及其門人弟子關於“語錄”的論辯用來考察《朱子語類》文本語料時,其語料的局限性也凸顯無疑,主要表現在:

其一,《朱子語類》文本內容中有較多篇幅集中于探討經傳義理,求治聖賢之道,關涉南宋現實社會文化生活、名物典籍制度的內容相對薄弱,這對於我們全面深入研究南宋社會文化生活及其語言發展實際有一定影響。

從《朱子語類》輯錄的情况看,一百四十卷中,關於四書五經的探討共計七十七卷,佔據了文本內容的主體部分,其餘關於理氣、鬼神、性理、專人、老氏、釋氏、本朝及歷代政治、文化及其他共佔六十三卷。朱熹在教學中以四書五經為依託,尤重四書,訓釋詞義,以義理闡釋為宗旨,這自然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教學用語表達,從弟子輯錄的相關章節可見,部分內容書面語色彩濃厚,口語化表達較少。

其二,《朱子語類》所輯朱子講學語錄不夠完備,語料重復雜亂的現象仍然存在,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語料的文獻價值,亦將影響詞彙研究中典型語料的選擇。

李性傳《饒州刊朱子語續錄後序》言,“先生又有别錄十卷,所譚者炎興以來大事。為其多省中語,未敢傳,而卯火亡之。今所存者,幸亦一二焉”,見《朱子語類》,第4頁。對於這種“為其多省中語,未敢傳,而卯火亡之”的情況,造成《朱子語類》輯錄不夠完整,也是詞彙研究中語料完整性的一大遺憾。黃榦《池州刊朱子語續錄後序》言:“記錄之語,未必盡得師傳之本旨,而更相傳寫,又多失其本真;甚或輒自刪改,雜亂訛舛,幾不可讀。”見《朱子語類》,第2頁。當我們讀閱《朱子語類》時,我們也不難感覺到門人弟子所記各有等差,領受意旨各有詳略,加之歷經轉寫,訛謬滋多,雖經文本間的校讎與刪削,去其重復,正其訛誤,但現存黎靖德本《朱子語類》中不同卷次語料輯錄重復雜亂的現象依然存在。茲舉三例:

先生因學者少寬舒意,曰:“公讀書恁地縝密,固是好。但恁地逼截成一團,此氣象最不好,這是偏處。如一項人恁地不子細,固是不成箇道理;若一向蹙密,下梢却展拓不去。明道一見顯道,曰:‘此秀才展拓得開,下梢可望。’”又曰:“於辭氣間亦見得人氣象。如明道語言,固無甚激昂,看來便見寬舒意思。龜山,人只道恁地寬,看來不是寬,只是不解理會得,不能理會得。范純夫《語解》比諸公說理最平淺,但自有寬舒氣象,最好。”(卷114,頁2757-2758)

先生因學者少寬舒意,曰:“公讀書恁地縝密,固是好。但恁地逼截成一團,此氣象最不好,這是偏處。如一項人恁地不子細,固是不成道理;若一向蹙密,下梢却展拓不去。明道一見謝顯道,曰:‘此秀才展拓得開,下梢可望。’”又曰:“於詞氣間亦見得人氣象。如明道語言固無甚激昂,看來便見寬舒意思。龜山,人只道恁地寬,看來不是寬,只是不解理會得,不能理會得。范純夫《語解》比諸公說理最平淺,但自有寬舒氣象,儘好。”賀孫。(卷121,頁2932)

按:以上兩段文字分屬不同卷次,卷一一四為“訓門人二”,此條訓賀孫;卷一二一為“訓門人九”,即“總訓門人而無名氏者為此卷”。通過比勘,不難看出,無論從句法結構上還是從語詞使用上,幾無差别。

天下無道,譬如天之將夜,雖未甚暗,然此自只向暗去。知其後來必不可支持,故亦須見幾而作,可也。時舉。(卷35,頁941)

天下無道,譬如天之將夜,雖未甚暗,然自此只向暗去,知其後來必不可支持,故亦須見幾而作,可也。時舉。(卷44,頁1143)

按:卷三五為“《論語》十七《泰伯》篇”之“篤信好學章”,卷四四為“《論語》二十六《憲問》篇”之“賢者辟世章”,皆為時舉所記,討論經文不同,但所記內容完全相同。

明道詩云:“旁人不識予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此是後生時氣象眩露,無含蓄。學蒙。(卷93,頁2360)

明道詩云:“旁人不識予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此是後生時,氣象眩露,無含蓄。學蒙。(卷97,頁2503)

按:卷九三為“孔孟周程張子”,卷九七為“程子之書三”,所錄內容完全相同,中華本此兩處標點有異。

§§§第三节《朱子語類》詞彙研究概況

縱觀國內外學界對《朱子語類》的研究,大多是從“朱子學”體系出發,從哲學、文化、文學、歷史、文獻等角度對《朱子語類》給予了充分關注,而對其語言學問題的探討,尤其是詞彙系統的研究是不夠的,筆者從兩個方面進行梳理。

一國外研究概況

袁賓《二十世紀的近代漢語研究》一書中簡要介紹了國外對《朱子語類》的研究狀況袁賓《二十世纪的近代汉语研究》,太原:書海出版社,2001年版,第768-769頁。:朝鮮柳希春(1513-1577)《語錄字義》收錄解釋了《朱子語類》中的80多條俗語詞。蘇聯G.卡爾葛籣《宋代朱熹全書的口語研究》認為《御纂朱子全書》反映了朱熹時代真正的“官方”語言——知識階層的口語。卡爾葛籣還在《朱子文集》中找到了大量口語詞彙。瑞典學者高歌蒂在《朱子全書中所見的宋代口語》(1958年)一文中也對《朱子語類》中的口語詞進行了探討。此外,日本學者鹽見邦彥還著有《〈朱子語類〉口語語彙索引》(1985年)一書。

在此基礎上,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朱子學研究。高令印《現代日本朱子學》一文中指出:“山田慶兒的《朱熹的自然學》(1978年)通過分析整理《語類》的片段記述,從宇宙論、天文學、氣象學等方面重新闡述朱熹的自然學;田中兼二的《朱門弟子師事年考》(1975年)詳細地考證了《語類》裏所出現的門人師事年代。”见《浙江學刊》,1988年第6期,第62-63頁。同時,“在朱熹著述的整理和考辨方面,1973年日本中文出版社出版的《朱子語類大全》是很值得注意的。冈田武彥為該書寫的前言《朱子語類的成立及其版本》,是近年日本朱子學者研究《朱子語類》的綜合成果。還有佐藤仁的《朱子語類詞句索引》、《朱子語類人名地名書名索引》(采華書林出版社1975年版)。友枝龍太郎的《朱子的思想形成》附錄《朱子語類的成立》、《關於朱子語錄類要》等,是對《朱子語類》書志的研究(《日本中國學會報》第15期,1963年)。藤本幸夫的《朝鮮版〈朱子語類〉考》(《富山大學人文學部記要》五,1982年版),搜集整理了日本國內外的《朱子語類》朝鮮版本,反映了對《朱子語類》研究的深度與廣度。……現代日本朱子學最引人注目的成果是以九州大學為中心出版的《朱子學大系》”,乃至“現代日本朱子學在資料搜集和整理上作出了貢獻,致使西方學者研究朱子學大都依賴日本資料,反而不大注重中國原始文獻”。高令印、高秀華《朱子學通論》,第467-468頁。

不難看出,日本朱子學對《朱子語類》的關注是整理之功多於考辨之實。而從《朱子語類》語言實際出發,對之進行語言專題研究的應該是鹽見邦彥1985年的《朱子語類口語語彙索引》。入矢義高高度肯定本書的價值,他為本書作序時談到:“對於《朱子語類》中所見到口語的研究,舊時祇有朝鮮的朱子學專家和我國江户時代學者所得的一些成果,但都祇不過是一些片段性的注解。至今還沒有把《語類》全部經過精細調查而提出具有總括性之見識的文章,也見不到援引旁證資料的文章。”日·鹽見邦彥《朱子語類口語語彙索引》,日本:京都中文出版社,1985年版,第5頁。

可見,《朱子語類》在國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對《朱子語類》版本及其文本中所蘊含的哲學思考、道德倫理、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研究,而對其語言學問題的探究卻是零星而不成體系的,未能對《朱子語類》詞彙體系進行全面考察與系統研究,亟待加強。

同类推荐
  • 纪德游记(纪德文集)

    纪德游记(纪德文集)

    《纪德游记》将纪德一生的游记作品精华尽收其中。纪德是个真正做到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作家,纪德的游记创作既有个人情怀的抒写,又富有饱满的政治热情和诚笃的人道主义精神,在其整个创作生涯中占据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本书收录了纪德的游记代表作《刚果之行》和《乍得归来》,以及《放弃旅行》、《漫游土耳其》和《布列塔尼游记》等作品。
  • 当代报告文学流变论

    当代报告文学流变论

    报告文学的崛起,是新时期最为突出的文学现象之一。本书作者一直处于新时期文学活动的中心,对报告文学的潮起潮落及其流变有着直接的参与和体验。这里所汇集的论文,是作者多年来研究报告文学的成果。文章对许多优秀作家作品的实证研究和理论探讨方面的成绩,是当前文坛较为突出的。报告文学仍然是一种需要人们再认识,再实践的新型文体,此前相关的理论著作极少。这本书的出版,有助于人们了解认识报告文学,并对报告文学的理论建设有所补益。
  • 家书·名人·美文

    家书·名人·美文

    《家书·名人·美文》包括陶渊明家书、鲍照家书、骆宾王家书、李白家书、元稹家书、范伸淹家书、欧阳修家书、王安石家书、黄庭坚家书、文天祥家书、彭端淑家书等。讲述了名人的生平经历以及家庭故事。
  • 松石斋诗文选

    松石斋诗文选

    许多年前有艺界师友曾鼓励结集。然余自觉拙作虽具诗词之形体,却远未得诗词之神髓,倘作为屐记或心感之回味犹可,而作为诗品实难示人。讵料癸巳之初,故乡旅厦乡亲联谊会诸友厚爱,将余之诗文编汇成集,欲以付梓。余深感盛情难却,思之再三,确定以《松石斋诗文选》为名面世。
  • 我走我在

    我走我在

    《我走我在》是葛水平的散文集。生活无所谓新旧,只是一种流动,一种景致,被看到了,就要穷尽这些感受,揭发出其中深入到今天乃至今后时代的那些有生命力的东西。《我走我在》由河的消失、村庄的消失,联想到民俗、民风及古老手艺、器物的失传,在感受着沁河的历史、感悟着沁河流域文化的同时,记录了地理与人文相互激荡中沁河充满地域特色的文明,深入思考了生态环境、区域文化、民俗礼仪等社会问题。
热门推荐
  • 魔法指印

    魔法指印

    以腾讯网游《英雄联盟》的背景创作的西方魔幻小说。主角是其中的一位英雄——伊泽瑞尔。本小说所有故事情节皆为原创,故事人物皆与游戏上的其他英雄或者人物相同,故事发生地亦为《英雄联盟》背景。
  • 逃婚时代

    逃婚时代

    他,万千宠爱于一身,为了逃离父母安排的婚姻,毅然的离家出走。她,时而迷糊时而俏,为了好姐妹的前途幸福,黯然决定嫁给陌生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崇尚自由恋爱的新时代,居然还有这种传统的包办婚姻。他们逃在相同的路上,终点指向哪里?
  • 至尊穆轩录

    至尊穆轩录

    他是天玄大陆中被家族抛弃的弃儿。却在玄天大陆中,一步步的成长起来。他是顶级炼丹师,他是宗师级炼器师,他是至高的驯兽师。他拥有众多美人的垂青。其中有的秀色可餐,有的秀外惠中,有的倾国倾城,有的国色天香。“好了少爷别打了,我知道你舍不得打我们,要是您还想打,大不了晚上我们脱光了让你打我了。”小荷嘻笑着跑开了。而小菊和小梅也一样:“少爷想打,我们也没有办法,我们就脱光了让少爷打死好了。”看她俩的样子是如此的哀怨与悲痛欲绝,二人还作势要去解衣服,最后还用怨毒的眼神看着穆轩。看得穆轩脊背一阵发寒,最后很是无奈的说道:“你们俩个小妮子走吧,我不打你们了。”
  • 你临南疆我驻北岛

    你临南疆我驻北岛

    尽管故事开头不尽人意,但是,努力就够了。努力遇见,努力相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雁西归

    雁西归

    出身京华勋贵,爹娘和如琴瑟,家中兄友弟恭,祖父更是摒弃世俗、悉心教养,带她领略另一个风华万象的人世——不擅心计的程曦步步为营、如履薄冰地又一次过上开了挂的完美人生。以为终将守得云开,却再一次迎来圣旨赐婚是什么鬼?!...还让不让人愉快的重生了!
  • 大罗仙

    大罗仙

    大罗之下,尽皆浮云,笑傲仙魔,也是枉然!
  • 宾头卢突罗阇为优陀延王说法经

    宾头卢突罗阇为优陀延王说法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末日桃源

    末日桃源

    你是否曾怀疑过,你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不过是其他宇宙生物眼中的蚂蚁?亦或是,整个地球,不过是更加高等生物开发的一个游戏。当人类自诩自然的主宰时,猛然发现一身是那么地脆弱,我们该何去何从?
  • 青冥异录

    青冥异录

    仙、凡之间真有天渊之别?什么样的人可以修炼成仙?仙女的身体是否奥妙无穷?……本书专门刨根问底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