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東漢碑刻中的典故詞我們在研讀東漢碑刻語言材料時,發現其複音詞還有一個值得我們特別關注的現象,那就是深受先秦、西漢乃至東漢同期典籍的影響,產生了一批由典故凝固而成的特殊詞類——典故詞。這些典故詞無論是其詞義還是其構詞形式都有別於漢語的一般詞語。
首先從意義上看,具有明確的典籍源頭,離開源出語言環境便無法理解其語義,其詞義不能從構詞語素義中體現出來,而凝結着整個典故的含義,是其源出典籍語境意義的熔鑄和縮合。換言之,如果沒有其原出文句的含義,典故詞就不會從字面產生出現有意義。如“知命”(四川郫縣東漢墓門石刻)指代五十歲,其語義非其字面義,而是由其源出典故語境“五十而知天命”(《論語·為政》)之義所決定。其次從構成形式上看,如按照通常的語法組合模式,其構詞語素本來缺乏組合成詞的可能性,是被撰碑者從先秦、西漢乃至同期文獻中的現成語句中硬生生地截割出來的。如在“嗚呼,臣人咸若時,惟良顯哉”(《書·君臣》)一句中截取“惟良”表賢良或指賢能的官吏,在“二十曰弱,冠”(《禮記·曲禮上》)中截取“弱冠”稱年少。這種現象正如清俞樾所說:“不曰璽書,而曰璽追,蓋用《左傳·襄公二十九年》‘璽書追而與之’事也。漢人文法如此,在後世則為不辭矣。”(見俞樾《俞樓雜纂》第二十五《讀漢碑》。)這種形式,周一良先生稱為“割截古書中語”(見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杂記》“割截古書中語”條,第127頁,中華書局1985年。)。東漢碑刻中,這樣的典故詞我們共採集到70個。
一、文獻來源
東漢碑刻中的典故詞從文獻來源的時代上看,既有出自先秦典籍的,也有來自西漢文獻的,甚至有個別就採自東漢語料,但以前者居多;從文獻來源的作品體裁上看,既有出自正史類作品的(如《左傳》、《史記》等),也有來自非正史類的(如《詩經》、《尚書》、《論語》等),且後者佔絕大多數。
1.出自同一作品的
東漢碑刻典故詞,可以說來自同一部著作的佔絕對優勢,總計69例。其中來源於東漢以前的正史類作品的有4個,《左傳》和《史記》各2個。即:
【敦悅】
○君孝友恭懿,明允篤信,敦悅經睢,習父東光君業,兼綜六藝,博物多識,略涉傳記,矯取其用。(竹邑侯相張壽碑)
敦悅,尊崇愛好。語出《左傳·僖公二十七年》:“趙衰曰:‘郤縠可。臣亟聞其言矣,說禮、樂而敦《詩》《書》。’”
【璽追】
○璽追嘉錫,據北海相。(北海相景君銘)
璽追,即璽書。俞樾《俞樓雜纂》第二十五《讀漢碑》曰:“不曰璽書,而曰璽追,蓋用《左傳·襄公二十九年》‘璽書追而與之’事也。漢人文法如此,在後世則為不辭矣。”
【乞身】
○後漢中秋老乞身,以助義都尉養疾閭里,又行褒義校尉。(巴郡太守樊敏碑)
乞身,古代以作官為委身事君,故稱請求辭職為乞身。語本《史記·張儀列傳》:“今齊王甚憎儀,儀之所在,必興師伐之,故儀願乞其不肖之身之梁,齊必興師伐之。”
【拔葵】
○忽然輕舉,志皦拔葵。(慎令劉脩碑)
拔葵,指居官不與民爭利。語出《史記·循吏列傳》:“[公儀休]食茹而美,拔其園葵而棄之。見其家織布好,而疾出其家婦,燔其機,云:‘欲令農士工女安所讎其貨乎?’”
出自非正史類作品的66個,其中出於《詩經》21個、《論語》12個、《易》6個、《尚書》6個、《禮記》5個、《孟子》3個、《老子》3個、《莊子》2個、《儀禮》1個、蔡邕《太尉汝南李公碑》1個。例如:
【纘戎】
○爰既且於君,蓋其繵縺,纘戎鴻緒,牧守相係,不殞高問,孝弟於家,中謇於朝。(漢故穀城長蕩陰令張君表頌)
纘戎語出《詩·大雅·韓奕》:“王親命之,纘戎祖考,無廢朕命。”後以“纘戎”指繼承帝業。
【仰高】
○仰高鑽堅,允文允武。(漢故執金吾丞武榮碑)
仰高,謂仰慕高尚的德性。語本《詩·小雅·車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知命】
○牧伯張君,開文坐席,顧視忘宦,位不副德,年過知命,遭疾掩忽,痛哉於嗟,誰不辟世!(四川郫縣東漢墓門石刻)
知命,指五十歲。語本《論語·為政》:“五十而知天命。”
【束帶】
○郡將嘉其所履,前後聘召,蓋不得已,乃翻爾束帶。玄論窮理,直道事人,仁必有勇,可以託六。(博陵太守孔彪碑)
束帶,《論語·公冶長》:“赤也,束帶立於朝,可使與賓客言也。”束帶,本指整飾衣服,表示端莊。此謂出仕也。
【斷金】
○小閤明府,協同斷金。(蜀郡屬國辛通達李仲曾造橋碑)
斷金,語出《易·繫辭上》:“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後謂同心協力或情深義厚。
【邁種】
○拜幽州刺史,爾乃邁種□□□□□□□□□禁以糾奸宄,養善繇時雨之澍品物,除惡如農夫之務去草。(幽州刺史朱龜碑)
○旋守中嶽,幽滯以榮,邁種舊京。(衛尉衡方碑)
邁種,謂勉勵樹德。語出《書·大禹謨》:“高陶邁種德。”
【下車】
○季冬己巳,弘農太守河南河南樊君諱毅,字仲德,下車之初,恭肅神祀。(西嶽華山亭碑)
○君下車之初,□五教以博□削四凶以勝殘,乃□□□愛尚桓桓,拯馬蠲害,醜類已殫,路不拾遺,斯民以安。(博陵太守孔彪碑)
○君下車崇尚儉節,躬自菲薄,儲偫非法,悉無所留。(竹邑侯相張壽碑)
下車,語出《禮記·樂記》:“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車,而封皇帝之後於薊。”後稱初即位或到任為“下車”。
【苫塊】
○會喪太夫人,感背人之凱風,悼蓼儀之劬勞,寢暗苫塊,仍[闕]上言。(衛尉衡方碑)
苫塊,“寢苫枕塊”的略語。苫,草席;塊,土塊。古禮,居父母之喪,孝子以草薦為席,土塊為枕。語出《儀禮·既夕禮》:“居倚廬,寢苫枕塊。”。
【五就】
○資五就,闓道綱。(山陽太守祝睦後碑)
語出《孟子·告子下》:“五就湯,五就桀者,伊尹也。”借指辛勞治國的賢臣。
【守靜】
○玄虛守靜,樂無名,守不德,危高官,安下位,遺孔子以仁言,辟世而隱居,變易姓名,唯恐見知。(老子銘)
守靜,保持清靜,無所企求。語出《老子》:“致虛極,守靜篤。”
【守真】
○顯虛無之清寂,雲先天地而生,乃守真養壽,獲五福之所致也。(老子銘)
○根道核藝,抱淑守真。(北海相景君銘)
守真,保持真元,保持本性。語出《莊子·漁父》:“慎守其真,還以物與人,則無所累矣。”
【台鼎】
○乃就台鼎,厲足高□。(稾長蔡湛頌)
台鼎,古稱三公為台鼎,如星之有三台,鼎之有三足。語本漢蔡邕《太尉汝南李公碑》:“天垂三台,地建五嶽,降生我哲,應鼎之足。”
2.出自非同一作品的
東漢碑刻中,有的典故詞來源於兩部不同的典籍,即一個詞的兩個語素分別來自不同的作品。
【旌弓】
○州郡聞知,旌弓禮招,復為從事,眈眈虎視,不折其節。(竹邑侯相張壽碑)
旌弓,徵聘賢士的旌旗和弓。語本《孟子·萬章下》:“[招]大夫以旌。”《左傳·莊公二十二年》引逸《詩》:“翹翹車乘,招我以弓。”
【屍素】
○得在中州,屍素食祿。(三公山碑)
屍素,原指空佔受祭的屍位,白吃飯不幹事,後來比喻居位食祿而不盡職。自謙之詞。語出《虞夏書·五子之歌》:“太康屍位,以逸豫滅厥德。”《詩經·魏風·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屍,古代祭祀時代表死者受祭的人。素,清代陳奐《毛詩傳疏》:“素謂之白,又謂之空也。今俗以徒食為白。”
二、形成方式
東漢碑刻典故詞全部為雙音節詞,有着不同於一般語詞的獨特的結構特徵。跟典故詞所出的原文句相比,如按其語素是否有所變換改動,典故詞的構成形式基本可分成變換型和非變換型兩大類。
1.變型
指典故詞的語素不是照搬原文句中的詞形,而是改換某一個語素字,或全部改換。共計5例。
【樂旨】
○樂旨君子,□□無疆。(衛尉衡方碑)
樂旨,和美。《詩·小雅·南山有臺》:“樂只君子,邦家之基。樂只君子,萬壽無期。”又:“樂只君子,邦家之光。樂只君子,萬壽無疆。”
【抱器】
○抱器幽潛,永歸蒿里。(淳于長夏承碑)
抱器,語出《易·繫辭下》:“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何不利之有。”後以“抱器”喻懷才待時,不苟求名利。
【重仞】
○宮牆重仞,允得其門。(郭泰碑)
重仞,即累仞,數仞。形容高。語出《論語·子張》:“叔孫武叔語大夫於朝曰:‘子貢賢於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貢。子貢曰:‘譬之宮牆,賜之牆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
【五五】
○五五之月,令丞解喪。(鮮于璜碑)
○五五斷仁,大將軍辟。(巴郡太守樊敏碑)
○母氏以□□,□□而悼傷,服[闕]菲五五,縗杖其未除。(堂邑令費鳳碑)
五五,語出《禮記·三年問》:“三年之喪,二十五月而畢。”五五相乘為二十五,漢時因用以代稱三年之喪。
【壹變】
○不能闡弘德政,恢崇壹變,夙夜憂怖,累息屏營。(魯相史晨奏祀孔子廟碑)
壹變,語出《論語·雍也》:“魯一變,至於道。”一、壹通。
2.非變型
指典故詞的語素完全照搬原文句中的詞形,不作任何變動。
又可分成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是典故詞的語素提取於其原文句的同一子句,共48個。如果從典故詞的語素是否從原文句中連續提取來看,又存在連續提取型和非連續提取型兩種形式。
連續提取型共26個,如:
【託六】
○乃翻爾束帶,玄論窮理,直道事人,仁必有勇,可以託六。(博陵太守孔彪碑)
託六,語出《論語·泰伯》:“曾子曰:‘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業,君子人與?君子人也。’”注:“孔曰‘六尺之孤’,幼小之君。”託:託付。六尺,形容個子不高,古代尺短,六尺約合今日138厘米。孤,指死去父親的小孩。“託六尺之孤”意即“把幼小的君主託付給他。”“託六”一詞係截割“託六尺之孤”而成,表示能擔當大任和值得信賴。
【惟良】
○乃旋色厲,更跡惟良。(稾長蔡湛頌)
惟良,賢良、賢能的官吏。語出《書·君臣》:“嗚呼,臣人咸若時,惟良顯哉。”
【疇咨】
○自三五迭興,其奉山川,或在天子,或在諸侯,是以唐虞疇咨四嶽,五歲壹巡狩,皆以四時之中月,各省其方,親至其山,柴祭燔燎。(西嶽華山廟碑)
疇咨,訪求、訪問。語出《書·堯典》:“帝曰:‘疇咨若時登庸。’”
【從心】
○年踰從心,執節抱介。(從事武梁碑)
從心,代指七十歲。語出《論語·為政》:“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式序】
○清虛澹泊,後嗣式序。(綏民校尉熊君碑)
○□階□□,式序堂堂。(冀州從事郭君碑)
○式序在朝,野無螟貸,豊年番庶。(楚相孫叔敖碑)
式序,本指按次第、順序,此指在朝為官。《詩·周頌·時邁》:“懷柔百神,及河喬岳,允王維後。明昭有周,式序在位。”鄭玄箋:“用次第處位。”
【憖遺】
○上天不惠,不我憖遺。(高陽令楊著碑)
○憖遺,出《詩·小雅·十月之交》:“擇三有事,亶侯多藏。不憖遺一老,俾守我王。擇有車馬,以居徂向。”陸德明《釋文》引《爾雅》:“憖:願也;強也。”“憖遺”本意為願意留下,後以“憖遺”或“天不憖遺”作為哀悼老者之辭。
【寧儉】
○公託受純和之氣,□有樂道寧儉之性,疾雕飾,尚樸素,輕榮利,重謙讓。(太尉劉寬碑)
○貴速朽之反真,慕寧儉之遺則。(泰山都尉孔宙碑)
寧儉,寧可儉約。語出《論語·八佾》:“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
【匪石】
○嗚呼君兮匪石是為,州郡禮遇兮名貫於四表。(綏民校尉熊君碑)
○每在選舉,遜讓匪石。(涼州刺史魏元丕碑)
○言必忠義,匪石厥章。(司隸校尉楊孟文石門頌)
匪石,非石,不像石頭那樣可以轉動。形容堅定不移。出於《詩·邶風·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孔懷】
○感孔懷,赴喪紀。(曹全碑)
○庶斯言,訓孔懷。(冀州從事郭君碑)
○銘勳金石,以慰孔懷。(司隸從事郭究碑)
○二弟龍純戀哀孔懷,孤生傑協郃長號思慕,立此碑銘,以表景行。(慎令劉脩碑)
孔懷,兄弟的代稱或謂甚相思念。《詩·小雅·常棣》:“死喪之威,兄弟孔懷。”
【鴻漸】
○鴻漸衡門,群英雲集,咸共飲酌其流者,有踰三千。(太尉楊震碑)
鴻漸,《易·漸》:“初六,鴻漸於干”,“六二,鴻漸於磐”,“九三,鴻漸於陸”,“六四,鴻漸於木”,“九五,鴻漸於陵”。謂鴻鵠飛翔從低到高,循序漸進。後比喻仕宦的陞遷。此指仕進於朝的賢人。
【色斯】
○功成事就,色斯高舉。(費鳳別碑)
○督郵周紘,承會表問,君常懷色斯,舍無宿儲,遂用高逝,老弱相攜,攀援持車,千人以上。(竹邑侯相張壽碑)
○化行如風,民應如草,三載考績,名登明堂,色斯舉矣。(山陽太守祝睦後碑)
○君惟老氏,名遂身退,色斯翻翔,紆精衡門。(山陽太守祝睦碑)
○將從雅意,色斯自得。(郎中鄭固碑)
色斯,指遠遁以避世。語出《論語·鄉黨》:“色斯舉矣,翔而後集。”何晏集解引馬融曰:“見顏色不善則去之。”
【逝將】
○聞兄疾病,率爾逝將。袞職有闕,賴君[闕]匡,復辟司徒,拜軍中侯。(北軍中侯郭仲奇碑)
逝將,謂離去,此指辭去官職。出自《詩·魏風·碩鼠》:“逝將去汝,適彼樂土。”又:“逝將去汝,適彼樂國。”又:“逝將去汝,適彼樂郊。”
【凡百】
○寮黨感切,凡百切傷。(外黃令高彪碑)
○於時群後卿士,凡百棃萌,靡不欷歔垂涕,悼其為忠獲罪。(太尉楊震碑)
○凡百悽愴,痛乎何辜。(益州太守高頤碑)
○凡百咸痛,士女涕泠,臣子褒術刊勒銘。(巴郡太守樊敏碑)
○凡百隕涕,縉紳慛傷,門徒小子,喪茲師範,悲將焉告?卬叫穹倉。(高陽令楊著碑)
○凡百昔悲□□□□舜化比屋之餘慶,隨[闕]棺柩車哀以而逆之,祖載已畢訖,還返其故鄉。(冀州刺史王純碑)
凡百,謂諸君,眾人。出於《詩·小雅·雨無正》:“如彼行邁,則靡所臻。凡百君子,各敬爾身。”鄭玄箋:“凡百君子,謂眾在位者。”
【宮牆】
○宮牆重仞,允得其門。(郭泰碑)
宮牆,稱師門。語出《論語·子張》:“叔孫武叔語大夫於朝曰:‘子貢賢於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貢。子貢曰:‘譬之宮牆,賜之牆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
【赫斯】
○赫斯發,威若神。(北軍中侯郭仲奇碑)
赫斯,威武奮發貌。語出《詩·大雅·皇矣》:“侵阮徂共,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按徂旅。”
【彼蒼】
○吁嗟此山,高且險只,上視彼蒼,相去能幾?(張休崖涘銘)
彼蒼,代稱天。語出《詩·秦風·黃鳥》:“維此奄息,百夫之特。臨其穴,惴惴其慄,彼蒼者天,殲我良人!”
【徠儀】
○徠儀於國,□□□兮。(蜀郡屬國辛通達李仲曾造橋碑)
徠儀,比喻傑出人物的降臨。出於《書·益稷》:“簫韶九成,鳳凰來儀。”
【赳武】
○彬文赳武,扶弱抑強。(校官碑)
赳武,形容雄健勇武。語本《詩·周南·兔罝》:“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又:“赳赳武夫,公侯好仇。”又:“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憬彼】
○獫蠻憬彼,用綏海濱。(丹陽太守郭旻碑)
憬彼,遙遠貌。語出《詩·魯頌·泮水》:“憬彼淮夷,來獻其琛。元龜象齒,大賂南金。”傳:“憬,遠行貌。”
【纘戎】
○爰既且於君,蓋其繵縺,纘戎鴻緒,牧守相係,不殞高問,孝弟於家,中謇於朝。(漢故穀城長蕩陰令張君表頌)
纘戎,語出《詩·大雅·韓奕》:“王親命之,纘戎祖考,無廢朕命。”後以“纘戎”指繼承帝業。
【塗炭】
○世為列姃,國在朝廷,其意常墨,墨若冠章甫而坐塗炭也。(楚相孫叔敖碑)
○會直擾亂,曲慮匡救,濟民塗炭。(益州太守高眹脩周公禮殿記)
塗炭,比喻陷入困苦境地。出自《尚書·湯誓》:“仲虺乃作誥曰:‘嗚呼!惟天生民有欲,無主乃亂;惟天生聰明時乂。有夏昏德,民墜塗炭。’”孔傳:“民之危險,若陷泥墜火。”
【支百】
○永世支百,民人所彰。(校官碑)
支百,語出《詩·大雅·文王》:“文王孫子,本支百世。”傳:“本,本宗也。支,支子也。”箋:“其子孫適為天子,庶為諸侯。皆百世。”子孫嫡庶,百代沿襲。舊時形容子孫繁衍,福澤綿延。
除此之外,還有:守靜,出《老子》;束帶,出《論語·公冶長》;邁種,出《書·大禹謨》;五就,出《孟子·告子下》;斷金,出《易·繫辭上》;下車,出《禮記·樂記》;耳順,出《論語·為政》等。
非連續提取型共24個,如:
【守一】
○守一不歇,比性乾坤。(嵩高山開母廟石闕銘)
○守一不失,為天下正。(老子銘)
○守一,道家脩養之術,謂專一精思以通神。語出《莊子·在宥》:“我守其一以處其和,故我脩身千二百歲矣,吾行未嘗衰。”
【同塵】
○剖符之貳,千里同塵。(平輿令薛君碑)
同塵,謂如灰塵之混雜異物。比喻混一、統一。語本《老子》:“和其廣,同其塵,湛兮似或存。”
【敦仁】
○體性敦仁,天姿篤厚,行興閨門,名[闕]州里。(桂陽太守周憬功勳銘)
仁厚。語本《易·繫辭上》:“安土敦乎仁,故能愛。”韓康伯注:“安土敦仁者,萬物之情也。物順其情,則仁功贍矣。”
【養性】
○廷熹八年八月甲子,皇上尚德弘道,含閎光大,存神養性,意在淩雲。(老子銘)
養性,謂脩養身心,涵養天性。語本《孟子·盡心上》:“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
【夷行】
○南畝孔饁,山有夷行。(泰山都尉孔宙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