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曲,即迂回曲折。《漢語大詞典》首舉例為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濡水》:“濡水又東南,水流回曲,謂之曲河。”
【紀述】
○昔周文公作頌,宋成考父,公子奚斯,追羨遺績,紀述前勳。(綏民校尉熊君碑)
○君德惠也,刊勒紀述,以示萬載。(武都太守李翕天井道碑)
紀述,記載敍述。紀,通“記”。《漢語大詞典》首引例乃唐司空圖《解縣新城碑》:“寵傳褒昭,喜動鄰封,方屬沈緜,難辭紀述。”偏遲。
【作合】
○在漢中葉,篤生哲嬡,作合南頓,實產世祖。(中常侍樊安碑)
作合,指男女結成夫婦。語出《詩·大雅·大明》:“文王初載,天作之合。”《漢語大詞典》首引書證為晉潘岳《南陽長公主誄》:“肇自弱笄,有馥其芬,言告言歸,作合於荀。”
【高聲】
○壽張侯以公德加位特進,其次並以高聲處卿校、侍中、尚書,據州典郡,不可勝載,為天下著性。(中常侍樊安碑)
高聲,即高譽,高的聲譽。《晉書》卷三十五列傳第五《裴秀》:“孝友著於鄉黨,高聲聞於遠近。”“孝友”與“高聲”相對為文,均言其品德。《漢語大詞典》僅收有“大聲”一義,該義失載,當補;且始引例為南朝梁任昉《彈奏劉整》:“整及母並奴婢等六人來共至范屋中高聲大罵。”
【開建】
○始自文翁,應期鑿度,開建畔宮,立堂布觀。(益州太守高眹脩周公禮殿記)
開建,即營建、興建。《漢語大詞典》始引《晉書·赫連勃勃載記》:“遂營起都城,開建京邑。”
【經賦】
○民無經賦,行人離患。(漢安長陳君閣道碑)
經賦,謂常規賦稅。《漢語大詞典》首舉例為宋陳亮《書林勳〈本政書〉後》“顧其間將使隸農耕糧農之田,納租視其俗之故,經賦出於糧農,而隸農出軍賦,疑非隸農所利”為書證。
【苗胄】
○其先蓋任座之苗胄。(成皋令任伯嗣碑)
○君其苗胄也,[闕]而溫恭,烝烝不違。(冀州從事郭君碑)
○代作頌曰:伊余祝君,兆自蔾辛,祝融苗胄,承獲禎慶。(山陽太守祝睦後碑)
○相君有三嗣,長子即封食邑固始,少子在江陵,中子居三[闕]虛襲[闕]業繚、材二宗,則其苗胄也。(孫叔敖碑陰)
○初魯遭亡新之際,苗胄析離,始定茲者,從叔陽以來。(梁相孔耽神祠碑)
○治致雍熹,尊天重民,禪位虞[闕]光受茅土,通天三統,苗胄枝分,相土脈居,因氏唐焉。(漢成陽令唐扶頌)
○漢感赤龍,堯之苗胄,當脩堯祠,追遠復舊。(成陽靈臺碑)
苗胄,猶苗裔。傳世文獻亦有用例,《潛夫論》卷九志氏姓第三十五:“炎帝苗胄,四岳、伯夷為堯典禮,折民惟刑,以封申、呂。”元蘇天爵《元文類》卷六十四《神道碑》姚燧《山南廉訪副使馮公神道碑》:“滹沱之川,浩□□也,苗胄必賢,餘波滋也。”元姚燧《牧庵集》卷二十八墓誌銘《唐州知州楊公墓誌銘》:“君字子敬,姓楊氏,漢弘農太尉震苗胄。”《漢語大詞典》僅舉《隸釋·成陽靈臺碑》和《漢成陽令唐扶頌》之例。可據補。
【服職】
○人踐賊決,[闕]與[闕]當服職鍛涷,事無留荒。(冀州從事郭君碑)
服職,猶供職。《漢語大詞典》僅舉葉聖陶《窮愁》“先是阿松服職於絲廠,為境微裕於今”之例為書證,時代太晚。
【建豎】
○建豎斯碑,傳於萬世。(孝廉柳敏碑)
建豎,猶建樹。宋李昉《文苑英華》卷八百十六《學校》張文新《東林寺建碑記》:“僧之歷居者,不啻大千數,未始有議建豎者。”《漢語大詞典》首舉例為明袁宗道《明吏部尚書汪公墓誌銘》之例,時代過遲。
【追思】
○□故吏民追思德化,[下闕]更訊治立碑。(宛令李孟初神祠碑)
○吏民追思,乃銘其敘。(稾長蔡湛頌)
○視事三年,遷高邑令,吏民追思,如□□□朝夕思焉。(稾長蔡湛頌)
○或抱貨兮以從利,或追思兮有赴義,氾舟楫兮有不避,[闕]躬軀兮於玄池,委性命兮於苲纍。(桂陽太守周憬功勳銘)
追思,即追念、回想。西漢時已偶見使用,如《史記》卷四《周本紀》第四:“武王追思先聖王,乃褒封神農之後於焦、黃帝之後於祝,帝堯之後於薊、帝舜之後於陳、大禹之後於杞。”《漢語大詞典》首舉漢應劭《風俗通·正失·葉令祠》之例為書證。
【齋室】
○齋室逼窄,郡縣官屬,灋齋無處。(西嶽華山亭碑)
齋室,指齋戒時的居室。《搜神記》卷十六:“晉世新蔡王昭平犢車在廳事上,夜無故自入齋室中,除弊二處。”《舊唐書》卷四十三職官志第二十三職官二:‘凡大祭祀,皇帝致齋,即朝則請就齋室。”《全唐詩》卷三百十四韋渠牟《步虛詞十九首》:“雲車降何處?齋室有仙卿。”《太平廣記》卷四神仙四《衛叔卿》:“後數百年間,土滅金亡,汝歸,當取吾齋室西北隅大柱下玉函。”《漢語大詞典》僅舉明沈德符《野獲編·禮部二·五嶽神廟》之例為書證,偏晚。
【關綜】
○丞河内州王諱萇,字伯盛,左尉潁川潁陽□諱□,字世高,皆關綜雎藝,通洞運度,詢於上下,僉然同謀。(濟陰太守孟郁脩堯廟碑)
關綜,謂貫通綜合。《漢語大詞典》始舉《魏書·崔浩傳》:“少好文學,博覽經史,玄象陰陽,百家之言,無不關綜。”
【炎漢】
○炎漢龍興,留侯維幹。(巴郡太守張納碑)
炎漢,漢自稱以火德王,故稱炎漢。《漢語大詞典》首舉三國魏曹植《徙封雍邱王朝京師上疏》“篤生我皇,奕世載聰……受禪炎漢,臨君萬邦”之例為書證。
【酤買】
○史君念孔瀆顏母井去市遼遠,百姓酤買,不能得香酒美肉,於昌平亭下立會市,因彼左右,咸所願樂。(史晨饗孔廟後碑)
酤買,即買賣。《漢語大詞典》收有二義:一為“買賣酒類”,僅舉例為晉葛洪《抱朴子·酒誡》:“而有勢者擅事,張壚專利,乃更倍售,從其酤買,公行靡憚。”二為“泛指買賣”,引例為宋俞文豹《吹劍四錄》:“販粥酤買,翕然成市。”今據本條碑刻例,“酤買”即指買賣,無需另立他義。
【皇上】
○皇上頌德,群黎慕涎。(鮮于璜碑)
○皇上憀慄,痛惜欷歔。(鮮于璜碑)
○春秋七十三,延平元年七月四日薨,皇上潣悼,兩宮賻贈,賜秘器,以禮殯,以九月十日葬於芒門舊塋。(賈武仲妻馬姜墓記)
○廷熹八年八月甲子,皇上尚德弘道,含閎光大,存神養性,意在淩雲。(老子銘)
皇上,即皇帝。《漢語大詞典》首舉晉陸機《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賦詩》“皇上纂隆,經教弘道”為例證。
【辭疾】
○永建六年,西歸鄉里,太守陰嵩,貪嘉功懿,召署督郵,辭疾遜退。(趙寬碑)
○繇是辭疾,闔閤委政。(巴郡太守張納碑)
○三府並招,博士徵,皆辭疾不就。(太尉劉寬碑)
○辭疾輕居,棄榮潛處。(涼州刺史魏元丕碑)
○州郡請召,辭疾不就。(從事武梁碑)
辭疾,猶辭病。以身體有病為由推辭不就某種職務。《漢語大詞典》首舉例為《三國志·魏志·管寧傳》:“黃初以來,徵命屢下,每輒辭疾,拒違不至。”
【旋歸】
○櫬柩旋歸,故吏門生奔送相隨,盈道充塗,如雲如□。(外黃令高彪碑)
○靈柩旋歸,蔔此穸窀。(平輿令薛君碑)
○知命不延,引輿旋歸。(慎令劉脩碑)
旋歸,回歸。語出《詩·小雅·黃鳥》:“言旋言歸,復我邦族。”《漢語大詞典》首舉《古詩十九首·明月何皎皎》“客行雖云樂,不如早旋歸”之例為書證。
【往人】
○立起□埽,以快往人。(許阿瞿畫像石左方墓誌)
往人,指逝去的人。《漢語大詞典》收有“派往的人”一個義項,且僅舉書證《資治通鑒·梁元帝承聖元年》:“怦有與將帥書云:‘事事往人□具。”其“逝去的人”一義未收,當據補。
【虛位】
○虛位禮請,分然不傾。(金鄉長侯成碑)
虛位,特意空出職位,表示期待賢能。《漢語大詞典》始舉例為南朝梁任昉《為蕭揚州薦士表》:“養素丘園,臺階虛位;庠序公朝,萬夫傾望。”
【號慕】
○復拜荆州刺史,以故秩居,冊書尉薦,因賜[下闕]之,荆域號慕,雖周人之思召伯,弗此踰也。(荆州刺史度尚碑)
號慕,即悲號。“慕”有“悲痛”義,《魏故使持節徵虜將軍華州諸軍事華州刺史丘公之墓誌》:“然金玉摧感,增慕而流詠;松蘭湮殤,追痛以申抱。”“慕”、“痛”互文。《漢語大詞典》解釋為“謂哀號父母之喪,表達懷念追慕之情”。增字為訓,未妥,且首舉《北史·文苑傳·樊遜》“父衡,性至孝。喪父,負土成墳,植柏方數十畝,朝夕號慕”之例為書證。當據補正。
【唐突】
○乘虛唐突,□□□□□忿[闕]斯怒。(巴郡太守張納碑)
唐突,乃“橫衝直撞”、“亂撞”之義。始見於東漢,《漢語大詞典》僅舉《詩·小雅·漸漸之石》“有豕白蹢,烝涉波矣”漢鄭玄箋:“豕之性能水,又唐突難禁制。”
東漢《碑刻》除以上所舉東漢新詞以外,還有很多。如:謠言《酸棗令劉熊碑》《後漢書·劉陶傳》(斜線前為東漢碑刻篇名,其後為《漢語大詞典》始引例證。)、降靈《酸棗令劉熊碑》魯迅《漢文學史綱要》第一篇、震耀《酸棗令劉熊碑》《三國志·魏志·高貴鄉公髦傳》、潛化《酸棗令劉熊碑》《三國志·魏志·管寧傳》、遺芳《小黃門譙敏碑》《郎中鄭固碑》晉葛洪《抱朴子·正郭》、貢計《郎中鄭固碑》《晉書·張寔傳》、殊特《郎中鄭固碑》《後漢書·皇后紀上·章德竇皇后》、幽滯《衛尉衡方碑》《晉書·李壽載記》、元兄《郎中鄭固碑》《後漢書·和帝紀》、放濫《竹邑侯相張壽碑》《東觀漢紀·朱遂傳》、濟人《議郎元賓碑》唐裴鉶《傳奇·韋自東》、朋疇《議郎元賓碑》《世說新語·品藻》、臨弔《太尉劉寬碑》《議郎元賓碑》《後漢書·侯霸傳》、惠利《慎令劉脩碑 》《析里橋郙閣頌》《樊毅復華下民租田口算碑》漢蔡邕《上封事陳政要七事》、圖緯《郭泰碑》《小黃門譙敏碑》《後漢書·張衡傳》、五内《司空孔扶碑》《金廣延母徐氏紀產碑》漢蔡琰《悲憤詩》、卑官《豫州從事尹宙碑》唐韓愈《八月十五夜贈張公曹》詩、恬靜《冀州從事張表碑》《東觀漢紀·閔貢傳》、乞降《武都太守耿勳碑》《幽州刺史朱龜碑》《東觀漢紀·穆宗紀》、逆畔《樊毅脩華嶽碑》《中常侍樊安碑》《三國志·魏志·高貴鄉公髦傳》、邑宰《中常侍樊安碑》晉潘岳《河陽縣作》、楷模《中常侍樊安碑》《後漢書·盧植傳》、魂神《巴郡太守樊敏碑》《博陵太守孔彪碑》《中常侍樊安碑》《後漢書·列女傳·董祀妻》、勳名《中常侍樊安碑》《後漢書·張奐傳》、追號《中常侍樊安碑》《漢書·鄭崇傳》、爵土《太尉劉寬碑》《東觀漢紀·陰興傳》、光顯《敦煌長史武斑碑》三國魏曹操《報荀彧》之二、辟舉《太尉楊震碑》《冀州刺史王純碑》《後漢書·荀爽傳》、儀容《戚伯著碑》《東觀漢紀·明帝紀》、篤病《泰山都尉孔宙碑》《後漢書·方術傳下·華佗》、寧儉《太尉劉寬碑》《泰山都尉孔宙碑》《後漢書·明帝紀》、耽學《山陽太守祝睦碑》《後漢書·朱穆傳》、探賾《山陽太守祝睦碑》晉袁宏《三國名臣序贊》、宿德《趙寬碑》《東觀漢紀·北海敬王睦傳》、窮神《太尉楊震碑》《山陽太守祝睦碑》晉向秀《難〈養生論〉》、翻翔《山陽太守祝睦碑》三國魏曹丕《善哉行》之二、玩飾《山陽太守祝睦碑》《後漢書·劉瑜傳》、紀頌《山陽太守祝睦碑》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汳水》、僚屬《山陽太守祝睦後碑》《後漢書·光武帝紀上》、升揚《山陽太守祝睦後碑》唐柳宗元《祭呂敬叔文》、珍玩《山陽太守祝睦後碑》《後漢書·獨行傳·劉翊》、樞衡《山陽太守祝睦後碑》《北史·序傳·李沖》、純質《荆州刺史度尚碑》。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書記》、含弘《浚儀令衡立碑》《竹邑侯相張壽碑》《後漢書·劉愷傳》、積脩《竹邑侯相張壽碑》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三》、銘典《竹邑侯相張壽碑》《周書·史寧陸騰等傳》、時政《沛相楊統碑》《後漢書·班超梁謹傳》、從父《平都侯相蔣君碑》《荆州刺史度尚碑》《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敦悅《竹邑侯相張壽碑》《後漢書·鄭興傳》、京輦《魯峻碑》《竹邑侯相張壽碑》《後漢書·酷吏傳·周紆》、茂才《太尉劉寬碑》《太尉楊震碑》《涼州刺史魏元丕碑》《沛相楊統碑》《後漢書·黃婉傳》、曜武《衛尉衡方碑》《後漢書·陳蕃傳》、幽滯《衛尉衡方碑》《晉書·李壽載記》、舊京《衛尉衡方碑》《後漢書·文苑傳上·杜篤》、天功《吉成侯州輔碑》《衛尉衡方碑》南朝梁任昉《為范尚書讓吏部封侯第一表》、神謀《冀州從事張表碑》晉陸雲《九愍·悲郢》、該覽《冀州從事張表碑》《後漢書·孔融傳》、郵置《衛尉衡方碑》《後漢書·郭太傳》、臺階《梁相諱汎碑》《冀州從事張表碑》《後漢書·崔駰傳》、否泰《冀州從事張表碑》《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名德《金鄉長侯成碑》《後漢書·黃琬傳》、應符《金鄉長侯成碑》《後漢書·蘇竟傳》、世榮《許阿瞿畫像石左方墓誌》《金鄉長侯成碑》《三國志·魏志·徐幹傳》、梁木《金鄉長侯成碑》晉潘岳《楊仲武誄》、哀慟《金鄉長侯成碑》《後漢書·蔡遵傳》、河清《金鄉長侯成碑》《後漢書·襄楷傳》、窮理《博陵太守孔彪碑》《後漢書·胡廣傳》、謹畏《博陵太守孔彪碑》《新唐書·席豫傳》、去位《博陵太守孔彪碑》唐韓愈《順宗實錄二》、洪基《博陵太守孔彪碑》《後漢書·文苑傳下·邊讓》、惇懿《博陵太守孔彪碑》宋蘇舜欽《兩浙路轉運使司封郎中王公墓表》、胄緒《北軍中侯郭仲奇碑》后《隋書·煬帝紀上》、茂選《北軍中侯郭仲奇碑》唐韓愈《順宗實錄三》、皦白《北軍中侯郭仲奇碑》唐韓愈《賀徐州張仆射白兔書》、明肅《北軍中侯郭仲奇碑》《南史·江革傳》、弘雅《北軍中侯郭仲奇碑》《後漢書·周榮傳》、沈懿《北軍中侯郭仲奇碑》三國吳韋昭《〈國語解〉敘》、移風《梁相諱汎碑》《北軍中侯郭仲奇碑》晉潘岳《笙賦》、徵書《北軍中侯郭仲奇碑》《後漢書·郎顗傳》、悲慟《漢故執金吾丞武榮碑》《北軍中侯郭仲奇碑》晉袁宏《後漢紀·明帝紀上》、剝裂《費鳳別碑》《北軍中侯郭仲奇碑》三國魏嵇康《思親》詩、模式《北軍中侯郭仲奇碑》《魏書·源子恭傳》、輝榮《故民吳仲山碑》《文選·陸機〈漢高祖功臣頌〉》、舉貸《故民吳仲山碑》《北齊書·李元忠傳》、給與《故民吳仲山碑》《後漢書·章帝紀》、悲嗟《故民吳仲山碑》唐孟郊《杏殤》詩之二、效報《故民吳仲山碑》明唐順之《廷試第一道》、英儒《繁陽令楊君碑》。
晉郭璞《〈爾雅〉序》、閑整《繁陽令楊君碑》唐李邕《鶻賦》、闈闥《繁陽令楊君碑》唐元稹《劭常政内侍省内謁者監製》、投紱《繁陽令楊君碑》宋蘇軾《和致士張郎中春節》、蓬首《堂邑令費鳳碑》《費鳳別碑》《晉書·王徽之傳》、古雅《廣漢屬國侯李翊碑》唐高彥休《闕史·裴晉公大度》、嗣承《廣漢屬國侯李翊碑》《晉書·慕容超載記》、託疾《廣漢屬國侯李翊碑》唐封演《封氏聞見記·誠節》、威懷《廣漢屬國侯李翊碑》《後漢書·荀彧傳》、追戀《廣漢屬國侯李翊碑》唐玄奘《大唐西域記·僧伽羅國》、大儒《廣漢屬國侯李翊碑》《後漢書·逸民傳·法真》、實體《繁陽令楊君碑》晉陸機《浮雲賦》、兼苞《繁陽令楊君碑》三國魏何晏《景福殿賦》、宰朝《繁陽令楊君碑》《南史·歐陽頠傳》、鍾慶《繁陽令楊君碑》《舊唐書·后妃傳下·憲宗懿安皇后郭氏》、誕德《繁陽令楊君碑》《宋書·樂志二》、忠懿《繁陽令楊君碑》《魏書·南安王楨傳》、禁宮《繁陽令楊君碑》《雲笈七籤》卷八、成勳《繁陽令楊君碑》《後漢書·楊賜傳》、朋徒《繁陽令楊君碑》《後漢書·儒林傳序》、體履《司徒掾梁休碑》《堂邑令費鳳碑》《世說新語·賞娛》、出宰《平都侯相蔣君碑》《堂邑令費鳳碑》《後漢書·明帝紀》、近甸《堂邑令費鳳碑》《晉書·食貨志》、歷稔《堂邑令費鳳碑》南朝梁何遜《臨行與故遊夜別》詩、弟息《堂邑令費鳳碑》《南齊書·陸澄傳》、隕喪《堂邑令費鳳碑》《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老親《堂邑令費鳳碑》唐岑參《送張子尉南海》、發遣《太尉陳球碑》《後漢書·明帝紀》、才略《小黃門譙敏碑》《後漢書·胡廣傳》、悔咎《小黃門譙敏碑》《後漢書·清河孝王慶傳》、寫憤《小黃門譙敏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