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珠”浮现出的竟是类似“甲骨文”一般的文字。
说“类似”是有根据的,因为此“甲骨文”绝对要比前世已知的要早。
龙在天以自己前世“燕京大学中文系古文专业博士后”的名义保证这一点。
前世考取这个“博士后”,倒不是自己突然心血来潮。而是与“天龙门”中的一个上古秘闻有关。
前世“天龙门”在江湖中名声不显,甚至是默默无闻,但传承却十分惊人。
据门中秘籍记载,“天龙门”传自上古“三皇”之首的“伏羲”。
而据史料记载:上古时代,华胥国有个叫“华胥氏”的姑娘,到一个叫雷泽的地方去游玩,偶尔看到了一个巨大的脚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于是就有了身孕,怀孕十二年后生下一个儿子,这个儿子有蛇的身体人的脑袋,取名为伏羲。伏羲生日为农历三月十八日。中原地区有在农历三月十八日祭祀伏羲的风俗。
秘籍中说这“天龙门”鼻祖“伏羲”其实是货真价实的人首人身,只是其一身功夫深不可测。后来领悟天道,可化为“龙形”,有莫大的威能。并借此统一了华夏各部落。
龙在天揣测可能当时世人见到鼻祖“伏羲”所化之“龙形”,误认其为“人头蛇身”。
后来,“伏羲”又创立八卦,开启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源。
教民作网用于渔猎,提高了人类的生产能力。同时教民驯养野兽,这就是家畜的由来。
变革婚姻习俗,倡导男聘女嫁的婚俗礼节,使血缘婚改为族外婚,结束了长期以来,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原始群婚状态。
始造文字,用于记事,取代了以往结绳记事的形式。
发明陶埙、琴瑟等乐器,创作乐曲歌谣,将音乐带入人们的生活。
将其统治地域分而治之,而且任命官员进行社会管理,为后代治理社会提供借鉴。
文治武功无一不精,风头之盛,一时无两。
但其文治一直深深影响华夏文化数千年,为何其武功却不见后人提及?
答案就在“天龙门”!
鼻祖“伏羲”因自身武功太过惊世骇俗,秘籍中形容其化身“龙形”后有“翻江倒海,通天彻地”之能。不宜广泛教导,也因其深奥难懂,非绝顶资质者不能修炼与领悟,故创立“天龙门”,在普天之下遴选弟子继承道统。
“天龙门”的使命即是“上体天道,下治万民”,“以武入道,彰之万生”。
因鼻祖“伏羲”自言其文治武功无不“得自于天”,非“己之功”,故自当“上顺天道,用之于民”。
也就是说,“伏羲”自述自己的一切成就都是来自于“天”,没有自己的功劳,因此,应当将这些智慧用来治理万民,使之安居乐业。如八卦、渔猎、驯养、文字、音乐、管理等惠民工程。
文治如此,武功也是一样。
武功提供最基本的生命安全保障。如保境安民,止息战争,甚至救灾。
如果说文治已经融入华夏民族的文化血脉,被后来者发扬光大的话。
那武功的光景可谓惨淡了。
自鼻祖“伏羲”之后,有“应龙”为掌门,称为“二祖”。
二祖“应龙”在涿鹿之战中曾助轩辕黄帝,与蚩尤作战,杀蚩尤于凶犁之谷;亦曾助禹治洪,以“龙尾”划地成河以引导洪水入海。外型被描述为带翼的龙;同时也被认为是掌管雨水的神祇。
类似“甲骨文”的秘籍所记也仅到二祖“应龙”引导洪水入海为止。
龙在天推测此秘籍很可能是二祖“应龙”或者其亲传弟子所记录。
如果单从二祖“应龙”的武功与成绩看,其完全继承了鼻祖“伏羲”武功一脉的传承,履行了“天龙门”的使命。
可自二祖“应龙”之后,门中所有秘籍中,就再也没有出现可化为“龙形”的记载了。
一代代只是可称雄一时、一国、一方的强者。
再也没有出现像鼻祖、二祖那样的大威能者。
秘籍中所描绘的“化龙”竟成绝响。
由于年代太过久远,传承几次中断,很多秘籍失传,“天龙门”也渐渐式微。
到了上代掌门修世平这里,竟连成就“宗师”境也成奢望。
直到龙在天成就“宗师”这才又看到复兴的希望。
而保存至今,记载这个“化龙”传承秘闻,就是用的这种类似“甲骨文”。龙在天称之为“史前文字”。
因着“天龙门”跨越的历史太长,门中各式秘籍也是包罗万象,所用文字也是五花八门。如:甲骨文、金文、籀文、石鼓文、小篆、隶书等。
而甲骨文在1899年才被古董商、金石学家、学者王懿荣所识别。
1913年由学者罗振玉精选出2000多片编成《殷墟书契》(前编)出版,随后又编印了《殷墟书契菁华》(续编),这才为甲骨文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继罗振玉之后,许多著名的学者,如王国维、郭沫若、董作宾、唐兰、陈梦家、容庚、于省吾、胡厚宣等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考释和研究,形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甲骨学。
而“天龙门”中早期很多珍贵的甲骨文文献均未引起重视而妥善保存,丢失、破损严重。加之多年来形成的“文武分家”,龙在天的师父、师爷虽明知复兴有望,却成了睁眼瞎。
后来天下战乱频起,导致“翻译”工作一再搁置。直到龙在天入门,修世平痛定思痛,毅然让其报考燕京大学中文系古文专业,以便着手这浩瀚的“翻译”工作。
而龙在天也不负所望,凭借着深厚扎实的古文功底,利用燕京大学的一切资源,竟真将这门中秘籍翻译出了七七八八,其中就包括上面提到的用“史前文字”记载的那一段。
不过可惜,拼凑出来唯一有价值的部分也就仅此而已,“化龙”传承秘闻中提到的功法修炼之道是一字皆无,想必已失散的历史长河中了。
门中保存多年的秘籍,如今只有考古的学术价值了。
每念至此,龙在天都深为叹息。恨不早生两千年。
如今这熟悉的文字一入眼,龙在天那尚未长成的小心脏不争气的加速起来。
“淡定!”
“小心乐极生悲啊!”
龙在天如此自勉。
等到心情平复之后,龙在天向那片文字“定睛看去”。
果然!
前面所言与师门中所留秘籍一般无二,只不过叙述更加完整。毕竟门中秘籍破损严重,有些字迹已经模糊不清。
龙在天快速略过“前言”部分,直奔“主题”——功法,而去。
几十页的口诀、注解及图像展现在眼前。有如一座绝世宝藏敞开了大门。
一股不可抑制的狂喜涌上心头……
“龙哥!宝宝的小脚正用力的踢我呢,什么事让他这么兴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