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口动舌,无益于人,戒之莫言。
举心动念,无益于人,戒之莫起。
举足动步,无益于人,戒之莫行。
《高峰原妙禅师语录》,
卍续藏第一二二册页六九四上
【白话新唱】
高峰原妙说:“无益于人的话不说,无益于人的心不起,无益于人的事不做。”
【分析与鉴赏】
禅师给人的印象往往是狂放不羁,视礼教权威如敝屣。
不可否认,禅师确实有这一面。
但我以为,禅者悟后的言行,除了初悟时,初见法性如瀑流,身心可能会有特别的兴奋、狂喜(也未必人人如此),其后,悟境娴熟稳定后,因为自我感消失了,渐渐可以不以自我为考虑中心。在与外境互动时,会转而以别人为考虑中心。这时,禅师的行径,大半是针对对象来响应,甚至是针对整个大环境来回应。
在守旧古板的社会大环境,在佛学拘泥文义的佛教生态,禅者必然会有针砭时弊的言行举止出现。
然而,禅毕竟是身心全面进化的艺术,突破无明漆桶之后,还要全面再造完整的人格,所以禅的后续动作仍然一连串。
高峰原妙这般开示,并不是特别与众不同,只是在大家所习惯的禅师言行中,这类伦理教化的部分较少被提到,所以我选录在这里,提醒读者,禅不只是禅。
严格说来,高峰原妙这示徒三戒,谁能真正做到?
仍然是只有失去自我感的人才能真正做到。
其或不然,这样的自我要求,是一种压抑、一种心理折磨,永远令凡人心有余而力不足,望洋兴叹的道德刑具。
蝌蚪费尽全身力气也克服不了的陆地,青蛙却能悠哉其上。
修行人要警醒于,什么是悟前该做的,什么是悟后才能做的,清楚能与不能、为与不为的分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