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初到江南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老人们说过:“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样的俗语,山村里的人们都很向往“苏杭”,甚至把那里比作天堂,所以从小我对“苏杭”就有一种向往,觉得那里应该很美好。“苏杭”讲的就是我国版图上的苏州,杭州,俗称江南。古往今来,各种诗词歌赋,散文小说,赞美江南的文章数不胜数,文字中的江南,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盛产美女。我第一次接触‘江南’这两个字,应该是在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忆江南》其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这首诗里主要是赞美江南的水,江花的红,春水的绿,透出的美都是那么引人入胜,流连忘返。学过了诗,我的脑海里出现了最初的江南印象,那里应该到处都是小桥流水,或者是碧绿碧绿的江河,或者是蓝如天际的大海。江南会有山坡吗?江南的人长什么样?会不会也跟我们布依族一样有自己的语言?……学过了诗,我的脑海里冒出了这些问题,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到的语文课文更多,还看到过电视里的江南,对江南的印象有了新的解释。江南不光水美,风景更美,人也更美,因为如此,历史上多个朝代的君王都会在下江南时有艳遇,成就一段段或是凄美,或是美好的爱情传说。如此美丽的地方更是很多人的向往,二十世纪末,在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下,GZ的多数少数民族山寨都对外开放了,他们不再封闭自己的思想,通过电视接收了更多的新东西,他们不再甘心只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农民,尤其是70后,80后出生的年轻人。他们在已经外出打工的同龄人中接触了更多新鲜的事物,在电视机里看到了更多的新闻,因此他们的思想在慢慢的跟着时代走,接收外来的新事物,务农不再是山寨里唯一的生存方式了。他们愿意走出山寨,到外省去闯荡,谋发展,寻找更好的生存之道。最开始出去的多数往靠南边的GD走,后来慢慢有人往ZJJS走,我二姐和三姐也是在那时候去的ZJ二姐是妈妈的第四个孩子,因为在女生里排行老二,所以我们叫她二姐。别人都说我长得像二姐,我们的面相都随了爸爸,曾经我拿着我二姐十二岁和我十二岁的照片给妈妈看,妈妈都没分出来我们两个。二姐属龙,是标准的70后,他们那代人出生后,经历的正是中国新旧经济体制翻天覆地的变化时期,人们也有了更多的工作机会,创造价值的机会。二姐小时候不像三姐那么调皮,是个乖巧懂事的孩子,很小就懂得帮妈妈分担家务和农活,但是由于家里孩子多,爸妈又要忙着干农活,奶奶一个人带不过来这么多个孩子,因此在二姐十来岁的时候被送到QH的大伯家生活过一段时间,在那里,她感受过最寒冷的冬天,体验过大馒头就咸菜干的日子,这些经历让二姐形成了吃苦耐劳,坚强不屈的性格。在大伯家一直生活到初中的时候才回到我们镇上来上中学,中学毕业后跟着大姐去GD进了几年的工厂,做过鞋子和衣服,干的都是辛苦活,每天要上十几个小时的班,但吃苦耐劳的二姐都坚持过来了,经历过辛苦的打工生活,二姐体会到了读书的好处,想再次回到学校复读,学习更多的知识,考取更好的学校。几年的辛苦劳作,再次上学的学费也攒够了,所以在三姐读到初三那年,二姐又回到镇上中学复读,幸运的是她和三姐分在了同一个班级里。姐妹两在学习上互帮互助,最后都考上了技术学校,圆了自己上学的梦。二姐考的是计算机相关的学校,而从小爱唱歌的三姐考的是音乐学院,但惋惜的是因为种种原因,三姐没有继续到音乐学院上学而是跟着十几个同龄人去了GD进工厂。技校毕业后,二姐和小姨家的表姐一起去了ZJ在ZJ的小镇里,二姐先是进了酒店,做起了给人开门的服务员,后来又进了工厂。到ZJ没多久就在别人的介绍下认识了二姐夫,他们经过慢慢接触后,双方都觉得合适。于是,在千禧年春节的时候,二姐结婚了,当时家里的妈妈,三哥,三姐,大侄女,还有小姨家的表哥,表姐都当作娘家人陪在她身边。远在BJ读书的我也打去了电话祝福,正好和家里人都一一说了话,和他们一同感受二姐的喜悦,那年我刚升入高中。二姐夫是杭州余杭人,拥有江南人的帅气与干练。他家坐落在小村庄里,周围有竹林,有鱼塘,还有小桥流水经过,是真正的江南水乡。虽然从小我和二姐在一起的时间不是很多,但是我在外读书的这些年,我们经常通信,通电话,在我迷茫或者疑惑的时候,都是二姐正确的引导了我。可以说二姐不仅是我的姐姐,还是我人生中的良师益友,我总能从她的身上学到更多的人生道理,对生活中的人和事有更多的释怀。我对她一直都有一种胜过亲情的尊重。也是因为二姐,在我高一暑假的时候,第一次来到了传说中的江南。
那是2001年的暑假,我从遥远的BJ回到故乡,第一次见到了从杭州来的章哥哥,他是三姐的男朋友,这次来GZ是为了和三姐结婚做准备的,首先是要拜访未来岳父岳母,其次是办理三姐的户口迁移。从杭州过来的时候还顺便把二姐的好朋友送回了家,回杭州去的时候还要顺便把我带到杭州去,这是三姐交给他的任务。章哥哥比三姐大三岁,所以比我大不了几岁,其实也还是个大孩子,头一次离家这么远,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他长的有些胖,看上去结实憨厚,平时话不多,说话声音有些尖细,让人猜不透他的心理。他能入乡随俗,过来没两天就习惯了GZ的饮食,还跟着我三哥上山去放牛,到地里去干农活,学着我三哥的样子用GZ的“糟辣子”就米饭吃,尽管回家后跟我三姐抱怨说太辣了,但当时他在我家都坚持过来了。因为章哥哥着急回杭州,所以我也是利用短暂的时间与村子里的同学相聚,与家里人相聚,在回到家三天后就跟着章哥哥去了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