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小公子苏颂刚刚过完一周岁的生日,第二天太史令苏赞邀请儿女亲家宰相周福海到苏府赴宴,酒喝到半酣,突然周家的家丁就气喘咻咻地赶过来禀报,刚才宋太宗下御旨急招老爷上殿议事,宰相周福海赶紧和亲家太史令苏赞告辞。
太史令苏赞刚刚把亲家送出苏府回到客厅坐定,管家就进来回说皇帝御旨也急招老爷上殿议事,太史令苏赞就想了想说,肯定是前线有了战事,因为前几天就听说南方的重臣宣州王李陆叛乱,也许是皇帝要召集群臣研究应对之策,想到此大将军苏江赶紧换了朝服,坐马车向皇宫风尘仆仆而来。
到得大殿日晷上的时间也就是夏天里的午后两点钟,正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大殿下已经站立了不少文武官员。
太史令苏赞转身看到亲家宰相周福海已经先于他赶来,他们心照不宣地点头致意。只等着宋真宗上朝,心中浮想联翩,对大宋风雨飘摇的江山感到岌岌可危,哎,北方辽国的侵扰刚刚采取割地进贡的办法摆平,眼下南方叛军又大兵压境兵临城下,身为朝廷重臣,他们不免对大宋软弱的外交空虚的国力混乱的局势而深感忧心。
过了大约一刻钟几位封疆大吏也慌慌张张地一溜小跑进了勤政殿。
侍臣看到文武百官都已经到齐,过来征求宰相周福海的意见,宰相周福海点点头表示人员已经到齐可以廷议,侍臣进去把皇帝请出来主政廷议。
宋真宗毕竟刚刚登基不久,尽管已经是三十多岁的年龄,仍然显得一脸稚气未脱的神情,由于对朝廷大事尚不能独断,所以主政两个月来,朝中大小事情只能够由皇太后和监国冯大人辅政。所以皇帝乘龙辇缓缓而来,身后就尾随着皇太后和监国冯大人的凤辇和虎辇。
其实说起来历代皇帝乘坐龙辇可谓天经地义之事,由于小皇帝少不更事由其母亲皇太后乘坐凤辇上朝辅政本来也无可厚非,因为大宋江山明白是赵家的天下,老皇帝一病不起小皇帝没有见过多少世面缺乏历练母仪天下由皇太后代为资政也属于情理之中的事情,但可恨这个拥兵自重权倾朝野的监国冯大人本来是三军元帅,却硬是要区别与众臣乘坐虎辇上朝,这多少有悖于朝中纲常,显得飞扬跋扈鹤立鸡群。
虽然宋真宗看不惯他的做法,但是监国冯大人是三朝元老功高盖主,心里有气也不敢发作。
皇太后虽然是女人家,但毕竟阅人无数经历多少政事变革,所以也只能够苟延残喘装聋作哑等待时机成熟再图主张。
文武大臣当然也对冯威武的狼子野心心存愤恨,但毕竟人家手中掌握着军权,各个封疆大吏几乎都是他的亲眷和心腹,留在京师的官员又忌惮他的阴谋和权术不愿意引火烧身好图个安生日子,所以监国冯大人就成了隋朝的宇文化及,虽是奸臣忤逆,但没有人敢公开与之抗衡。
宋真宗在金銮殿龙椅上正襟危坐,皇太后在左侧装作平静地静观其变,监国冯大人则作威作福颐指气使。
宋真宗让侍臣将前方叛军作乱的情况向宰相周福海通报,宰相周福海就宣读前方王爷赵恩泽发回的军情奏折,“现在宣州王李陆起兵叛乱已经两个月,攻占我大宋杭州、黄山两座城池,我率征讨大军风餐露宿赶到,通过采取长驱直入的战略已经将黄山夺回,现在正在调集人马意图合围杭州,但是由于敌军奸诈使用调虎离山计,臣大意失荆州被叛军围困在杭州已经三日,我军粮草只够维持两日,如解救不及时,十万讨伐大军将悉数被叛军歼灭殆尽。请求圣上火速调派援军驰援!
听完前方请兵支援的奏请,殿下的文武百官都露出急切的表情,纷纷议论,应该尽快调遣援军解救,否则一旦延误良机,不仅前方征战将士将为国捐躯,而且会助长叛军的嚣张气焰,南方将有更大面积的地方被叛军掌握,威胁大宋江山。
宋真宗征询众臣的意见,各位爱卿,情势如此危急,大家说怎么办?
太史令苏赞首先激奋地说,臣以为现在必须派出援兵解救,否则延误军情不仅大宋会失去十万精兵,而且不及时除患于未然将会失去消灭叛军的机会酿成后患!
好多大臣击掌表示赞同。
宋真宗没有表态,看看监国冯大人的颜色。
监国冯大人优哉游哉地说,我看情况未必有大家所说的那样紧急吧,王爷赵恩泽率领征讨大军不是已经夺回黄山,现在虽然被围在杭州,但是不是没有突围的可能。可以借鉴一下楚汉战争时的霸王吗,大家大概凡是读过兵书的应该都知道“破釜沉舟”的典故,我认为王爷赵恩泽以粮草已经只够一天的情况激励将士破釜沉舟,说不定可以转危为安突破叛军封锁赢得胜利。况且俗话说兵不厌诈叛军围住杭州是不是专门等我们调派援军前往,再掉头攻击兵力空虚的别的城池,尤其是京师一旦抽调大军驰援,万一被叛军发现空隙,那将会导致出现相当危急的局面,不仅杭州城救不了,京师也会陷入困境,我大宋江山将会遭受重创,不堪设想!
一旁忌惮监国冯大人威权的懦弱之士附和说,监国冯大人所言极是,我们大可不必再派兵支援,以免其他地方城池空虚再遭不测,再次中了叛军的圈套赔了夫人又折兵。
皇太后看到宋真宗不知如何是好的表情,就镇定地说,我们何不听听宰相周福海的意见呢,周宰相你是什么意见呢?
宰相周福海滔滔不竭地说,依我看,这叛军是必须得打,像落水狗一样的打得他没有反驳的余地才行,但是这防人之心不可无,表面上还是给监国冯大人戴高帽地接着说,还是监国冯大人有见地,我们必须得防止叛军调虎离山奔袭其它地方,尤其是京师的部队更是不能轻易调动,即便调动地方部队也应该经过深思熟虑,万不可掉以轻心酿成大祸。但是也不能因噎废食,前方战事紧迫必须尽快做出决断,恳请吾皇和皇太后定夺!
宋真宗看宰相周福海和太史令苏赞极力支持出兵,就下令,太史令苏赞历来用兵如神屡立战功,我看还是由你来亲自领兵征讨逆贼吧。
太史令苏赞慷慨接受说,谢皇帝恩典,臣将万死不辞一鼓作气解除王爷赵恩泽先遣军围困夺回杭州,为我大宋扫除叛贼,还我大宋山河完整朗朗乾坤。现在回去臣就妥善安排力争明日就准备好后日出发,一到杭州就将作战方案以八百里加急报回朝廷,期间战况将及时向皇帝和皇太后禀报!
殿下的众臣此时都瞅着监国冯大人,按常理来说,今天皇帝安排太史令苏赞出征,苏赞出了彩脸上贴了金一旦立功会抢了头功,监国冯大人肯定会不高兴,因为还从来没有人敢在他面前露脸,尤其是和他争宠,虽说太史令苏赞刚才也给足了他面子,可毕竟是在廷议中冒尖,但是看起来监国冯大人没有反对的意见,莫非是老谋深算的他又在打着别的算盘?众臣都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
在他们诧异的神情中皇太后坚定地说,此番太史令苏赞出征是为了我大宋江山的安危,希望涉及到抽调兵力和粮草的京师和地方的大员一定要戮力同心密切配合,如若发现虚与委蛇敷衍塞责的情况,哀家和皇帝将严惩不贷!
监国冯大人也只好附和着说,竟然皇帝和皇太后的出兵决定已下,就断没有再议论的必要,希望众臣众志成城鼎力支持,希望太史令苏赞斩获贼首凯旋而归,我们静候佳音!
宋真宗也果断地下达了圣旨,朕和皇太后、监国既然议事已毕,散朝!
廷议结束后太史令苏赞和宰相周福海没有回府直接到京郊白鹿围场以打猎的名义聚会。
宰相周福海懵懵懂懂地说,今天廷议,本来冯监国刚开始反对朝廷出兵,但为什么皇太后提议由你带兵出征后冯监国反而转而支持你出兵呢,我看事情不像我们想象得简单,这里面莫非有更大的阴谋?
太史令苏赞也矛盾重重地说,难道说这些都是他事先设下的局,专门让我们往里面跳!
宰相周福海也心事重重地说,会不会是冯监国和宣州王李陆在合起来演戏,你可要知道李陆叛乱前可一直跟他过从甚密,难道说连李陆起兵叛乱也是他们精心设计的圈套,亲家看来你这次前去解围是凶多吉少,该不会是他们想拔除眼中钉的第一步!大学士龙涵才思敏捷料事如神,何不请他来一同商量。
他们骑马搭箭围捕到两只麋鹿后,龙涵也过来了,宰相周福海问道,关于今天的廷议,敢问龙涵贤弟作何感谢呢?
龙涵颇有见地地说,鄙人以为既然他出尔反尔充分说明廷议的结果就在他的意料之中,至于是不是故意设局调大将军前往引蛇出洞,我看宰相大人的预测很有道理,我们必须将计就计才能够一举粉碎他的阴谋伎俩!
太史令苏赞终于拨云见日明白了其中的玄妙,哈哈大笑说,看来我们亲家两个成了冯监国篡权的拦路虎了,前几年他设计陷害你不成,现在又要对我下此毒手,我们不得不防啊!
宰相周福海胸有成竹地说,为了随时了解他的情况,我早就在他的府内安排了一个当家丁的眼线,也许今天晚上就会有新情况,也许他一味老谋深算忘了一句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他只知道算计别人,不知道别人也会反过来算计他的!
宰相周福海的风趣幽默的话引起大家的哄笑,刚才还阴云密布闷闷不乐的场面被调侃得瞬间变得轻松起来。
果然晚上快熄灯时分,打在冯府的家丁王四来周府汇报了冯监国秘密召集叛军首领李陆密使的情况,王四为了获得密使带来的信息,专门用重金收买了密使,从密使嘴里获悉,原来冯监国就是宣州王李陆叛乱的始作俑者。之所以他怂恿原来是他亲信的李陆叛乱,主要是觊觎大宋江山,冯监国想趁宋太宗病重宋真宗立足未稳的时机,趁自己权倾朝野期间,篡权夺得皇位。
宰相周福海获得这一消息,星夜派家丁前往苏府将情况报告给太史令苏赞,以争取时间思考应对良策。
此时宋太宗后宫漪澜轩也处于一片热闹和惊喜之中,原来宋太宗的朱贵人刚刚临盆生下一女,后宫宫女看到宋太宗喜形于色好像精神了许多,小阁阁的出生不仅给寂寞的后宫带来久违的欢乐,而且似乎将一直萎靡不振病恹恹的宋太宗的精神提振了好多的情况后,联系到日后他们也不会再因为朱贵人不快而迁怒于他们挨打挨骂的现实,情不自已地发出一串串来自心底的欢声笑语。
这种快乐伴着小阁阁的呱呱落地的啼哭,打破了好久以来漪澜轩的寂寞和平静,仿佛在一夜之间漪澜轩迟到的春天在不期然而然的夏日里姗姗来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