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96600000036

第36章 洞中一日,繁华千年(1)

◎辟开混沌鸿蒙窍

别有洞天,是中国人创造的一个成语。中国人重义轻利,较少痴想洞中财宝,更想以洞穴为门径,走进一个栖息精神的天地。

——《白莲洞》

“洞穴”是特征十分明显的一种自然现象。汉语中的“洞穴”一词包括“洞”与“穴”两部分的内容:“洞”的本义是指水疾流的状态,是某一非生命的物理现象;然而“穴”则是指生命生态系统中动物栖息的地方以及人类的住宅房屋。

早期的人类,比方说“北京人”、“山顶洞人”等都是居住在洞穴里的。《易经》里记载着:“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这说明,最初我们的祖先,居住的方式是穴居。人类居住的洞穴有着舒适、安全等优点,其空间特点以及结构特征都代表了某种生态文明,反映出了人类从动物本性到人类天性的发展过程。

在汉语词汇当中,我们很容易发现这样一些有意义的词汇:“窑洞”、“山洞”、“洞房”、“别有洞天”、“洞天”、“龙穴”、“穴位”等。在《汉典》里,是这样解释“别有洞天”的:“洞中另有一个天地,形容风景奇特,引人入胜。”出自唐朝大诗人李白的《山中问答》:“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恰是由于空间的远隔,时间的邈远,很多美好的话题因此而产生。这也许是因“宇”、“宙”一直是人类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余秋雨先生在白莲洞里用“温软的手指触摸着坚硬的化石,易逝的生命叩问着无穷的历史”。

揭开人类历史的神秘面纱,我们很容易就会发现,人类最初的摇篮便是洞穴。早在七十万年到二十万年之前,在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特点的远古时期,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就保存有古人类生活的遗迹。这样算来,我们的祖先栖居于洞穴之中的历史至少有近百万年。那儿不但埋有我们祖先的白骨,还有我们初为人类的文化。

从类人猿历经演变、进化,发展为现代人,最初人类的安全感与温馨都得益于洞穴:当时的人类以狩猎为生,在洞穴中他们觉得十分安全,在洞口生火,这样不但可以取暖而且能让他们烤肉的同时防范野兽的攻击,这是一种简单的生活,是当时所有人类的基本生活。在这儿,生命得以孕育,种族得以延续。人类文明的探询之路也由此起步,要知道,这条路一点都不好走,时而波涛汹涌,起伏不定;时而万马齐喑,陷入困顿;时而一马平川,星光灿烂;时而暗流湍生,柳暗花明……不过不管怎样的情形,人类文明总是在洞穴的佑护下以及在人类的勤劳中孕育出惊喜。

在白莲洞前余秋雨先生曾经感叹过“白莲洞要么不进,进去便是半个诗人”。事实上,白莲洞看上去和其他普通的溶洞并没有多少区别,余秋雨先生只是将它当成了人类文明的一面镜子,驾驭着神奇的笔墨,先沿着时间的隧道考察过去,随之又升高盘旋,思索着人类当前面临的困惑以及未来的世界。

跨越时间与空间的阻隔,一切都会变成人类寻求进步的动力。原本白莲洞仅仅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溶洞,只是三十多年前,古人类学家的一次意外野外考察,才发现了这个看似普通,实则却与远古人类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的溶洞。1980年,柳州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市西南约十二公里的白面山山腰处的白莲洞中,发现一枚白莲洞人牙化石——属于左侧第三下臼齿。(黄现璠著《壮族通史》)这枚牙齿是在白莲洞的外厅发现的,同时发现的还有哺乳动物化石及石器等。实际上,位于市南郊莲花山上的白莲洞,不但没有五彩缤纷的奇峰异石,而且也没有诸多著名溶洞所具有的鬼斧神工,这儿只分为外厅与后部长穴道两部分:外厅宽敞、明亮,穴道屈曲,后部开阔。可这儿却记载了我们的祖先为更好地生活,历经磨难,勇敢地走进溶洞,同成群的猛兽生死搏斗,抗争、失败、再抗争,最后获胜,成为万物灵长的历史。作为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白莲洞是中国第一座洞穴博物馆,里面陈列了非常多的古人类与哺乳动物的化石,这些化石表明,生活在大约距今五万年之前的“白莲洞人”已会缝制衣服,用火做熟食,初步形成了白莲洞文化。

今天,人类的居住场所洞穴已经历了多次的演变,有的成了屋、有的成了楼,而陕北的窑洞却一直保留至今。以前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就恋那一排排窑洞,就恋那一道道坎坎,就恋那一道道沟沟,就恋那一条条炊烟……”短短几句歌词,却勾画出了黄土地的风貌:沟沟、坎坎、炊烟以及窑洞,组合成一个朴实的地区,一幅苍凉的水墨画,一段沧桑的历史。作为天然的容纳居所,窑洞经过千年演化发展,由一条小溪会聚而成江湖,发展成一个大家族。值得肯定的是现代窑洞都是在先祖居住的石窟、土洞的基础上不断演绎而成的。

因而,我们不由得想到了陕西一带世世代代居住在窑洞里的人们,他们是如何沿袭下来的?为何不用砖石或是木头建造房屋?是他们存在着窑洞情结,还是根本离不开窑洞?事实上,那是当地的地质地貌的原因。当地是黄土高原,在黄沙里种植庄稼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更别说建造房屋了。薄薄的一层泥土,只要遇到大风,便会被掀起,漫天尘土飞扬。常年极少下雨,令当地的气候非常干燥,那黄沙泥土,按旧时的烧制技术不易烧成砖瓦。黄沙泥土里的庄稼随时随地都有枯死的危险,树木想必也很难成活,树少,可以建筑房屋的树木当然也就少得可怜。而窑洞,只需选好向阳的山坡,就算只有十来米高,也可以挖出一个洞穴来让人居住。能够想到,这样的洞穴一定大不了。就因为洞穴大不了,大小形状宛如一些烧制陶器的土窑,简单而又便捷,所以,这样的小洞穴就被称为窑洞了。它们珠珠串串,连连系系,因材而建,因地制宜,形成千姿百态,蔚为壮观的陕北大窑洞体系,屹立在黄土高原,成为了陕北的地标性建筑,也是陕北的名片与代名词。

建造窑洞是一项十分繁浩的工程,深度依照5米,长宽各依照15米开挖,净土方量便有上千立方。在那个没有机械化生产工具的年代,一个人一天按照20立方的运送量来计算,需要花费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再加上窑洞的开挖以及土方的运送,能够想象,在建造这种窑洞的时候我们的先民所付出的劳动量有多大。因而在陕北地区慢慢形成了亲戚、好友、家族、乡邻间的互相帮助的习俗。哪家有红白办事,哪家建房凿窑,哪家夏收秋种,哪家病人卧床,只要打一声招呼,都会二话不说,倾其所力,帮之不辞。慢慢的,家族村邻,抱团为帮,拔刀相助。重义气、显豪气、好爽气的人格脾性成为他们的一大表征。这也许就是地理环境造就了陕北人独特的性格。

为了采光,窑洞还不得不开窗,古代用麻布或者粗纸,现代用玻璃,有模有样的窗户,加上简易的木门,一个供人居住的家就形成了。一个山丘短的窑洞也许几米、十几米,长的可达百米、数百米,海拔也可高达几百米,所以当几个、几十个窑洞开在同一座山丘时,那一层层、一排排的窑洞,看上去仿佛城市里的楼房,一样是壮观的;只是在那种壮观当中,还给人一种风雨飘摇的、苍凉的感觉。

窑洞前的小路,自然也是崎岖并且坎坷的,从这家到那家,基本上没有平坦宽阔的道路。处处可见的,还有深达几米、几十米的山崖,崖下种着高粱、玉米等农作物,因干旱而失去了鲜亮的绿色,显示出一种病黄。巴掌大的一块地里,还可以看到几根山芋藤十分顽强地生长着。

在窑洞居住的人们对什么生活艰辛都毫不屈服的信念,将他们的梦想带出了尘土飞扬的地带,他们利用自己的朝气与年轻,依靠辛勤的劳动,离开了世世代代居住的窑洞。一座座砖石房屋的建造,已将窑洞人民脱离了穴居生活的时代,虽然那些废弃的窑洞被杂草或是乱树掩映着,无言地诉说着它们的沧桑与酸涩,不过你依然要为它们的主人深感高兴。

极具地域风格与特点的窑洞,因为近些年来现代建筑物的发展与替代,已很难寻觅到它的身姿了。在陕西西部或着南部一部分农村偶尔还可以找到几孔,看到几间,也是常年没有人居住,破败不堪。不免让人心生出几分惋惜与凄凉,在以后的几年或是几十年,也许连它的影子也都无法找到,它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了。

时代的脚步轰轰然踏入21世纪,再不会有人去修筑此种下沉式窑洞来居住,随着主人的离去,那些原有的窑洞也在凄荒苍凉中慢慢坍塌遗落,留下几座土坑,几个黑洞。也许有哪个落魄者会找到它躲躲风、避避雨,而后扬起一把柴灰,抹下一把眼水,不再留恋,毅然逃离……

同类推荐
  •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徐霞客游记)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徐霞客游记)

    长期以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滋养浸润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它陶冶了人们的情操,孕育了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增长了人们的智慧,也不断推动着人们对自己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今天,我们少年儿童一代能对民族文化的精粹部分有所了解,将有利于他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促进健康人格的养成,也是使他们能受益终身的最基本的启蒙教育和素质教育。
  • 红色文丛-体验红色旅游(一)

    红色文丛-体验红色旅游(一)

    红色旅游主要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
  • 世界我知道-欧洲——匈牙利

    世界我知道-欧洲——匈牙利

    本书图文并茂,大量精美的彩色插图将带领你游览七大洲的大多数国家,领略它们独特的自然景观,品味它们多姿多彩的人文风情。亚洲的广袤、欧洲的人文、非洲的狂野、美洲的多元、大洋洲的浩渺、南极洲的寒冷……都将为你一一呈现。奥地利的斗牛、巴西的狂欢、英国的傲慢和优雅、美国的务实和率真、法兰西的浪漫、德意志的理性、俄罗斯的豪放和热情、日本的“菊花与刀”……这些独特的国家特色和民族特性也将展现在你的眼前。埃及的金字塔、希腊的神庙、印度的泰姬陵、柬埔寨的吴哥窟……这些古迹不仅能引发你思古之幽情,更会使你领略人类文明的古老和悠远。
  • 在路上,爱的飘移游荡

    在路上,爱的飘移游荡

    从北京出发往西藏,沿着川藏线,后有转道藏滇线,一路蜕化了被都市包装过、异化过的原始本能,遵从于内心的向往,一路上不是放纵,而是找到了早已消失了的自己。在进藏途中,遇见双亲早亡的妹妹为癌症哥哥进藏转山祈福的感动;深夜在大昭寺门前听格桑老妈妈讲自己悲惨一生;还有勘探大哥讲自己亲身经历的黄皮子拜月;派镇遇到痴情东北哥们儿经历草原一夜情后直追姑娘到墨脱的爱情感动;与藏族哥们儿巴桑夜行通麦天险经历生死劫、还俗喇嘛讲藏人眼中的仓央嘉措以及他与“西藏第一美女”的传说……一路上的沟沟坎坎,多不胜数,在藏区生活或者停留的每一位朋友,他们的身上都有无数感动,他们的心里,都有无数关于西藏的神秘秘密……
  • 指尖上的中国:故乡的原风景

    指尖上的中国:故乡的原风景

    本书集结了中国现代名家朱自清、周作人、郁达夫等对儿时的美好回忆,通过对民俗风情、家乡亲朋、儿时乐土、美食游戏的回忆,表达了对故乡的无限眷恋和童年趣事的怀念。同时,也讲述了民国时期的人性、习俗和风貌,完整地呈现了当时的历史风情和民生状态。
热门推荐
  • 赤月风云令

    赤月风云令

    忆往昔,人人尊敬的南宫家独子南宫霄已不复存在,早已成为别人的刀上鱼肉,任人宰割,但他的命运就如此了吗?不,他要竭尽全力复仇,在复仇之路上遇到了挚爱风清允,开始了一系列传奇故事
  • 帮主不好了

    帮主不好了

    某日,某女正悠闲的翻看近期的账本。某弟子慌张跑来:“帮主,不好了!”某女:“怎么了?”某弟子:“夫人被太子抓走了!”某女拍案而起:“召集全城弟子,抄家伙!”
  • 洪荒演卦

    洪荒演卦

    上古大能一战之威,洪荒宇宙一分为五。自此,万物生灵之气运皆为圣人所缚。奉千景因其父窥探天道,惨遭灭门,势要与诸天神佛战至灰飞烟灭。天道倾斜,瑶池之下的女神觉醒,究竟谁能狩猎女神?
  • 世界第一度假村

    世界第一度假村

    “恭喜你被《度假村经营系统》选中为全宇宙唯一宿主...”
  • 我的羞仙生涯

    我的羞仙生涯

    金丹期大佬:你说啥?修仙!你管这叫修仙?……也对,你这是在“羞仙”,老夫丹田境可没杀过化液境高手,可没有当归古剑,没有三天开脉,五天冲开丹田……唉,好一个羞仙啊!
  • 最受欢迎的哈佛经济课

    最受欢迎的哈佛经济课

    本书汇集了哈佛教授对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和经济常识的生动解读,把深奥难懂的经济学知识以案例、故事的形式还原为浅显易懂的事理常规,细致讲解了我们每个人的收入、消费、缴税、投资理财、职业规划乃至婚姻选择背后的经济学原理和规律,使读者可以更加理性地规划自己的经济生活、找到投资理财的诀窍。
  • 星空之永恒主宰

    星空之永恒主宰

    这片星空下,天赋永远不是最终胜利的法宝。
  • 弑神戳天

    弑神戳天

    他不知道自己身世,一次意外,他重沉睡中苏醒,不知道以前的事情,在离死亡的边缘之时,他觉醒了,为了守护这偏大陆,他踏上修修武之路。
  • 恐怖的超研学校

    恐怖的超研学校

    丁丁龙在睡梦中被一个声音惊醒。原来是哈吉星的鹰嘴球球在《未来发明日历》里呼唤他。鹰嘴球球急切的告诉丁丁龙,他把雪豹大公鸡派到地球来了,叫他去赶快找,要是晚了害怕他惹出什么祸来……丁丁龙带着谜一样的使命踏上了寻找雪豹大公鸡漫漫之路。而雪豹大公鸡却在丁丁龙没找到之前,已经发生了一件又一件神秘的怪事,玄机重重下接踵而来的是信任、欺骗、关爱、利用、背叛。神谕的力量正式启动,与火雷子和野鸡脖的正义之战刚刚开始……
  • 从经济中心城市到全球城市(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从经济中心城市到全球城市(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从经济中心城市到全球城市,上海经历的演变过程。本书结合中国改革开放战略布局,分析了上海全球城市演进的历史背景,从战略层面探讨了上海全球城市演进中国家战略、区域战略、上海战略等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