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8200000048

第48章 、民族危机加剧下的奋起(6)

对于阎锡山的“土地村公有”主张,历史地来看,不能说它就一无是处。阎锡山在清楚地意识到了现存土地问题的严重性,以及解决这一问题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他自己解决土地问题的主张与方案。这说明,阎锡山也是想解决土地问题的,是想在这方面有所作为的。他这样做的目的,自然主要是为了维护其政权的统治。但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而言,如果真能做到,它对于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农业生产发展,还是有其积极意义的。即使由于种种原因,他的主张未能实现,但在引起人们对土地方面问题的关注,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的,社会各界对他的主张的种种评论即可说明这一点。特别是对于在30年代中国社会兴起的乡村建设和改造农村的运动中,阎锡山的土地主张,可以说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然而,阎锡山提出以“土地村公有”来解决土地问题的主要动机,是为了堵塞因土地私有而给共产党留下“造乱”的“大空隙”的,是为了“防共”的,也就是说,他认为共产党“造乱”的原因仅仅只是“土地私有”,而非现存整个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不合理所致,似乎只要实行了他的“土地村公有”,便可以抵制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就会使国家“长治久安”。这不能不说是阎锡山对事物因果关系的本末倒置,起码是轻重倒置。而这并非是阎锡山无知所为,而是其明知故为,因为从他以往的许多言论中,也已经谈到了国家的“政治不良”、“吏治腐败”等。他只所以如此故意颠倒,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一直坚持的地主资产阶级立场。如果他承认了现存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不合理性,那就等于承认了现存制度是应当否定的,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是合法的。正因为他不敢也不能面对这个严峻的现实,却又不愿意看到他这个阶级统治的国家再溃乱下去,甚至一旦让共产党的取而代之,所以,他只好在不从根本上损害本阶级利益的前提下,提出了这个实际上只是一种改良的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以挽救这个正在走向没落的阶级。即使如此,阎锡山也还是遭到了他的阶级中的一些顽固势力的种种非议和责难,这不能不说是阎锡山的悲哀,也是这个阶级的悲哀。

5、“华北事变”中,婉拒日本利诱,表现非凡

1935年,对中国而言,是一个进一步蒙羞的多事之秋,对阎锡山来说,是其经受考验的一个严峻关头。

当年,日本帝国主义继侵占东三省之后,又侵占了热河省全境。日帝欲壑难填,5月,开始在华北制造事端,提出了一系列无理要求。6、7月间,先后逼迫国民政府达成了《何梅协定》和《秦土协定》,攫取了冀察两省的大部主权。紧接着,日帝便策动亲日汉奸加紧了“华北五省自治”的活动,企图使河北、察哈尔、绥远、山西、山东等华北五省联合自治的政府,脱离中央政府,从而成为第二个满州国。

山西地处华北腹地,因其为一山地型高原,被称为“华北屋脊”,它东控冀察,西扼陕甘,境内山岳纵横绵延,险关要隘遍布,易守难攻,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并且,山西物产丰富,特别是煤、铁等矿产资源尤为雄厚,因此,日本帝国主义对山西垂涎已久,在“华北事变”中,把山西作为了首选目标。因为它一旦占领山西,不仅可以在战略上控制整个华北,甚至进而向中原和西北扩张,而且能够攫取更多的物资,以保证侵华战争的需要。如1935年9月20日日本提出的“侵略华北之计划”就明确提出“拟由正太线之石家庄与津蒲线之沧州相接,再由沧州接至大沽港,目的在将山西之煤炭输出,送至津沽,再将日本之货物,输送至山西”(《阎锡山评传》第255页)。

除此之外,日本帝国主义所以将山西视为其“华北事变”能否成功的重要一环,就是他们看中了阎锡山。因为在以下几个方面,阎锡山是别人无法替代的,其一,阎锡山是辛亥元老,在北伐中功勋卓著,后来倒蒋的中原大战,又是他组织发动的,因而有着很深的资历和较高的威望。同时,阎锡山不仅在治理山西上颇有一套办法,而且能对各种错综复杂的局势,应付裕如,有很强的政治领导能力,将来的“华北五省联合自治政府”正需要这样的人物出面“挂帅”,如此,既可提高这个政府的威信,又能更好地“领导”起这个政府;其二,阎锡山有相当的实力,在政治上,以阎锡山为核心的山西统治集团,比较团结一致,因而能够对山西进行严密的控制;同时,阎锡山掌握着20几万军队,而他多年苦心经营起的军事工业又颇具规模,能够解决其军队的枪弹供给问题。在经济上,阎锡山开办的“四银行号”也很有实力。至于商业贸易和农业经济,在阎锡山的治理下,也呈现出良好势头。这对于增强“华北五省联合自治政府”的实力,使之更好地充当侵略中国的工具,显然都是十分有利的;其三,阎锡山曾留学过日本,他与当时的教官或同学后来在日本陆军部、关东军中担任要职的冈村宁茨、土肥原贤二等人,关系都较好。在日本方面看来,出于这层关系,阎锡山是会与他们合作的,况且用自己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比较放心;其四,阎锡山于北伐结束后,因“编遣”问题,就与蒋介石闹得不可开交,终于导致了倒蒋的中原大战。此后,虽然由于形势的变化,阎、蒋之间的矛盾有所缓和,但实际上这种矛盾在新的形式下仍在继续着。“阎锡山在名义上是蒋介石的部下,但他一直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蒋介石力图将其嫡系分子打入山西各种机构的内部,同时千方百计从阎锡山的内部收买一些人为其所用。阎锡山则千方百计地控制其属下的军政机构,只用忠于他的人员,歧视、监视和打击蒋介石的嫡系分子和与蒋暗中勾搭的人,并且借“12·18” 穆光政事件,赶走国民党山西省党部,使国民党省党部在很长时间内不得不“停业”,连个挂招牌的地方都没有,而阎则另外组织自己的政治团体,诸如“青年救国团”(简称青年团)、“建设救国社”等,“实行他的一套政治主张 ”(牺盟会和决死队编写组:《牺盟会和决死队》人民出版社1986年8月版,第15页)。因此,日本方面认为阎锡山“是旧时代的军阀”,并在1928年“全国统一之后,曾有背离中央的经历,故而对之颇为看重”(南开大学马列主义教研室中共党史教研组编:《华北事变资料选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471页)。

正因为如此,所以“华北事变”一开始,阎锡山就成为日本方面最寄予厚望的担纲人物。为使阎锡山就范,日本方面对阎积极争取,频频拉拢。1935年6、7月间,日本驻北平使馆武官高桥坦首先来到太原,访晤阎锡山,拉拢他出任“华北自治政府”的主席。其后,天津驻屯军司令官多田骏,以及与阎锡山有同学关系的日本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关东军参谋长坂垣征四郎也陆续来太原对阎进行工作。直至1936年1月中旬,日本驻天津参谋中井还偕新任太原特务机关长和知鹰二飞赴太原,会见阎锡山。这些人对阎锡山软硬兼施,恩威并用,一方面吹捧阎如何如何的英雄,说只有他才能胜此重任,一方面则威胁阎,如不答应,就要采取必要措施。日本华北军驻军司令田代皖一郎就曾公开声称要“迫使阎锡山,绥远傅作义退到汾河以南”(《蒋总统秘录》(十),第100页)。与此同时,日本在其他方面也加紧了“华北自治”的步伐。“何梅协定”签订后,日本即由山海关外调集军队威胁平津,并组织汉奸配合日军及日本浪人,在平津两地到处挑衅,制造事端。1935年6月底,由汉奸白坚武任总司令的“正义自治军”在武装抢占丰台车站后,就劫持两辆铁甲车开向北平永定门,准备炮轰北平,接收北平各机关。此外,还勾结汉奸拼凑伪组织,企图加速华北政权的特殊化,在冀东和察北,就酝酿组织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伪“蒙疆自治政府”。对于绥远,日本也伸出了黑手。日本关东军以“为了中国和平与安全”,“共同合作”完成反共任务为由,1935年秋在强迫绥远当局于归绥设立特务机关后,又要求绥远当局“驱逐国民党绥远党部,赶走蒋介石派来的特务人员,取消归绥市一切抗日标志,布置沈阳—天津—归绥的日本航空班机”。布置日航班机一事未经应允,乃籍口借用欧亚航空公司(绥新线)机场降落日机。此后,日机在归绥可以自由降落,日本关东军、天津驻屯军的军人以及满铁会社调查团,满蒙开发会社人员,新闻记者便不断来绥,非法进行摄影绘图,为所欲为。

阎锡山对于日本得陇望蜀的侵略野心,早有警觉,并主张进行抵制。1932年初,他复出后不久,鉴于“9·18”事变带来的民族危机,就向国民党四届二中全会提交了《请政府捡拨十万劲旅死守锦州以救危亡案》,提案指出,日本以武力占我东北三省,藐视我国家之主权与国际间之正义,至此而极,“今者日本野心未死,节节进逼,其处心积虑,势必亡我东省全土,吞我东蒙全部而后快意,当此危机存亡之秋,苟措置不当,华北数省,覆亡堪虑”,“日本既以武力占我领土,我即不愿轻与宣战,亦宜以铁血主义,坚抗死守,不使日军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地,得寸进尺,而后乃可以徐图自存也。锦州为东省之要口,北方之屏障,其覆亡之祸,势必迫于华北全部,锡山等兴念及此,良用心悸。夫国家兴衰存亡,固政府之责,国民牺牲奋斗,实乃民族之光。……处此艰穷危急之时,图国家民族继存之道,政府宜速捡拨十万劲旅,增防锦州”(《阎锡山言论类编》卷三,上)。可见,阎锡山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是痛恨的,也是主张对日本的侵略进行抵抗的。而他对日本扩张野心的预料,也是被眼前的事实所证实了的。

正是基于对日本的这种立场和认识,所以,阎锡山对于日本对他的争取拉拢,没有表现出动摇。据《蒋总统秘录》第十三册中所载,“六月,日军对于华北五省当政者的政治工作,也还是进行的颇为起劲,日方所寄予期待的是山西的阎锡山。二十四年六月下旬,日本陆军省当局满蒙工作的负责人 前往太原访问。其后日本大使馆武官高桥坦以及驻天津的‘支那驻屯军’干部,曾陆续到晋,不仅阎先生没有为他们动摇,反而在报端发表公开信,将日本阴谋揭穿,并更致函孔祥熙,道出:‘看到来太原访问的日本军官所持军事地图,显示日本最初只想利用黄河以北,作为日、苏交战时的补给基地,但现扩大及长江以北地区’,呼吁中央,提高警觉”。这里所说的阎锡山“没有为他们动摇”,应该是事实。对此,徐永昌在与宋哲元谈论“华北自治”时所说的“日人华北五省特殊化阴谋,其心目中之领导人物首为阎主任锡山,惟阎公绝不走离开中央之途径”,也可印证。但是,从徐永昌接着所说的阎锡山“主张对日极力忍耐敷衍,但不出头负责”(《阎锡山年谱》(五),第1857页)这句话上,则说明阎锡山对于频频而至的日本说客,并没有断然拒绝,而是采取了“极力忍耐敷衍”的态度。阎锡山如此做法,不能说没有一定道理,因为日本既然决意搞“华北自治”,那是不达目的不肯罢休的,如果断然拒绝,很可能激化矛盾,使事态变得严重起来,届时局势更难预料。关于阎锡山的“不出头负责”,也并非吾不为之,尔等可为之,而是从保存自己的角度出发的。因为如若由他出头负责,不仅早就声明要北上抗日的中国共产党,便会以他降日为由,名正言顺地率领与山西一河之隔的中央工农红军进攻山西,而且,国民政府和蒋介石也会视其为汉奸卖国贼对他大张挞伐。如此,他对山西的统治就将岌岌可危了。正是出于对全局和个人利益的考虑,阎锡山在此处境下,才对日本采取了“婉拒”的态度。并且为了照顾日本人的面子,还应允了日本可派人来山西参观考察的要求,这也许是阎锡山“忍耐敷衍”的办法之一吧。而日本人见缝就钻,1936年1月,日本增派特务机关进驻太原、大同,加紧了对山西的特务活动。其后不久,一批批的日本人又以各种名义前来山西考察。他们利用这个机会,在山西各地游览时,进行各种调查、勘测活动,把山西的山川形胜,关隘要塞,交通线路均予详细考察,并绘制成图,甚至有些村庄里有几口井,也都标进图内。“7·7事变”后,日军进攻山西时所以对地形那样熟悉,并选择他们认为可行的进军路线,都与此有着很大关系。

阎锡山在“华北自治”问题上与日本进行周旋的同时,为防患于未然,还做了大量工作。一方面,在省内加强了救亡自强的教育。1935年7月15日,在太原绥署、山西省政府联合纪念周上,他就强调“救亡对症有效方剂在自强,自强于未自亡之前易,自强于已自亡之后难。自强于人未亡之前易,自强于人已亡我之后难。……故今日欲图救亡,当先自强。” 在9月18日他发表的“告山西农民书”中,又指出,“日本今日之国力,尚不足侵吞中国,今后十年、二十年势力即强,现应隐忍以待时机,我们应在此十年之间,决心自强”。为此,“极应,一、加速度以缩短年限,二、加强度以增进效率”。(《阎锡山年谱》(五),第1838、1852页)。另一方面,吁请中央决定30年防守国策,以自强救国。9月28日,阎锡山在给蒋介石的电函中即指出,现在国家“外侮憑凌,匪乱未定”,“深长计虑拟请决定三十年防守国策,以图‘自强救国’之计”。并且对现在国力羸弱的情况下,如何增加生产以保证民众之生活,保证一定数量的军队的供给,进行了一些具体设想。因此,10月26日,阎锡山赴南京出席国民党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时,受命参与拟定“三十年防守国策”。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阎锡山对“华北自治”事态的变化一直予以了密切关注。他虽然表示了“不出头负责”,但却并没有置身事外,而是时刻关注着日本的动向以及国内其他军政要员的态度,并采取了相应的对策。阎锡山“不出头负责”,有其前述的原因,然而,他很清楚,自己不出头负责,并不等于其他人也不愿意出头负责。因为,只要日本“华北自治”之心不死,它总要寻觅一些愿意“出头负责”之人的,而在中国错综复杂的政坛上,因政见不合、党派之争或一些利益冲突,总会有一些人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置国家民族之生死存亡于不顾而叛国投敌,为虎作伥的。这些人无论是谁,只要他“出头负责”,就会对华北乃至整个中国造成严重危害。而事实也证明了阎锡山的这种顾虑并非多余。据徐永昌说,在“华北自治”问题上,因阎锡山的“婉拒”,“日人绝望于阎,乃转而寄望于商(河北省主席商震)、韩(山东省主席韩复榘),今则责望于宋(哲元)”(《阎锡山年谱》(五),第1856页)。

同类推荐
  • 自由的老虎

    自由的老虎

    作者在高二那年因一个交换生项目赴美,之后被普林斯顿大学录取,在这个培育过无数英才、尤其是著名作家菲茨杰拉德的母校里,开始了四年的生活。她写作这本书的初衷,是向自己钟爱的作家菲茨杰拉德致敬,却在查阅资料时无意发现,原来菲茨杰拉德还曾深深影响过许多曾在普林斯顿就读的学生,其中有杰出的外交家乔治凯南George Kennan,知名传记作家斯科特伯格A Scott Berg,炙手可热的金融记者迈克尔刘易斯Michael Lewis,还有因写作《江城》《寻路中国》而在中国声名鹊起的彼得海斯勒(Peter Hessler)。命运似乎在无意之中成为一个神秘的圆环……
  • 告诉你一个毕加索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毕加索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毕加索的故事》精选了毕加索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毕加索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 中国宰相全传

    中国宰相全传

    宰相在历史政治舞台上一直扮演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角色;他们几乎一身系天下之安危、相权的大小,无不直接影响政治局势能否稳定,天下能否长治久安、从历史发展的大体形势看,相权重,国势强;相权轻,则国势弱,因而了解了宰相的历史,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那个时代的历史;也就关注了历史。在中国历史的上千位宰相中,遴选出一批具有典型意义(正面的或反面的)的代表人物,把他们的传记编撰成书,使广大读者读了以后,能够了解一定的历史因果关系,能够了解一点可值得借鉴的经验的教训--这是我们编撰本书的初衷,现在本书已经摆在了读者面前,能否达到我们的目的,能否对读者有所裨益,只能等待广大读者的评判了。
  • 嗜血的老狐狸司马懿2

    嗜血的老狐狸司马懿2

    面对成就,他没有喜悦,因为对于他而言,成就永远是过去时;面对危险,他没有畏惧,当刺客用剑相逼时,不为所动;面对敌人,他没有仁慈,抓住一切机会给敌人致命一击;面对暗算,他没有畏惧,用自己的狡黠和对手周旋;面对弹劾,他没有失落,在隐退后寻找重新崛起的机会。司马懿,人称“冢虎”,人如其名。没有性格,正是司马懿最为鲜明的性格。深藏不露的性格成了他抵御他人的最佳屏障。他总是在沉默中令人难以捉摸,并在别人放松警惕时给以致命打击。
  • 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

    居里是著名的女性物理学家,两度获得诺贝尔奖,与其夫共同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本书主要以其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通过日常生活中富于启发性的小故事来传达他成功的道理,尤其着重表现他所处时代的生活特征和他研究的艰难过程,以便对读者产生共鸣和启迪。本书包括人物简介、思想点拨、经典故事、人物年谱和名人名言等部分内容,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启迪性和知识性。
热门推荐
  • 修真之:永生

    修真之:永生

    这是一个修真盛世。不看灵根也不看资质,只要拥有悟性,便可飞升成仙。然而,证道成仙者众多,永生不灭者,唯她一人耳。——无男主修仙文,专注大道一万年√部分背景借鉴《仙姬》的荒古时代√更新渣,跳坑需谨慎√
  • 梦绕梦间:不知迷途

    梦绕梦间:不知迷途

    想爱却不能,何为?就在眼前却不能,何愿?为爱着迷,坠入魔道,却不能说“我爱你”。想给你承诺,却又怕不能遵守,因为——你我太远。世世轮回,孤寂的彼岸花衬着滴血的曼珠沙华,又盛开了……永不凋零。
  • 钟家女

    钟家女

    一朵柔滴滴的白莲花却有着一个强大的背景,这算不算是一种哭笑不得的方式,可当千年之后的另外一个人遇到了所谓的青梅竹马时,又应该如何处之,佛曰:不可说,不可说······
  • 漫威里的孙大圣

    漫威里的孙大圣

    孙源是漫威迷,也是西游迷,万万没想到拿着孙悟空手办观漫威系列电影的时候,自己竟离奇地穿越到漫威世界,并获得齐天大圣孙悟空的力量……“嗨,猴子,能够帮个忙吗?”PS1:借用漫威世界观,不喜勿喷。PS2:漫威版度九九八十一难,故事有自创,也有原来剧情,不喜勿喷。
  • 花间错之妺喜传

    花间错之妺喜传

    她,一个众叛亲离的亡国公主,被姐姐和恋人联手推给了暴虐无道的夏朝君主履癸,一切阴谋的开始都缘于那场花间的相逢。一次次的误会,一次次的背叛,怎能再换回曾经的纯洁无暇的赤诚之心?涅槃之后,且看她如何玩转天下。
  • 艾草香飞六月天

    艾草香飞六月天

    一段痛彻心扉的背叛一场相忘于江湖的初始一次擦肩而过的十年之别假如爱有天意请许我还你艾草香飞六月天
  • 七零佛系小媳妇

    七零佛系小媳妇

    新书《福运小娘子》已经上线,求关注求投喂!人家重生先是虐渣渣,斗极品,接着发家致富走向人生巅峰。孙思妙重生却只想当个废物。为啥?哦,极品都疼她,渣渣也是她要守护的人。咋斗?咋虐?吃饱了撑的。只要不作死,看着呗,挺好!发家致富就别想了,那玩意多累人,躺着吧!这是一个没有任何大志向的日常文,鸡飞狗跳的小欢脱文。阅读指南:1.逻辑已经去了外太空,别在意!2.全架空,别考究!3.男女主都重生!4.别被佛系两个字误导!
  • 重生海贼战队豪快者

    重生海贼战队豪快者

    地球迎来了史上最大的危机,企图支配全宇宙帝国残格古的大舰队,欲毁灭一切,将人们带入恐怖的深渊中,但是地球拥有,与之强大的恶势力对抗的战士,一直保护人们的爱梦想和平与微笑的,34支超级战队这场战斗被称为传说(LEGND)中的大战,各位集合超级战队全部力量,保护地球,好开火就这样终于保住了地球的未来,但是据说超级战队的战士们都失去了力量,海贼战队豪快者QQ群:二零九六二九八二五
  • 被囚的燕子

    被囚的燕子

    “相信吗?除了我,你这辈子都别想嫁出去!”“欠扁吗?我死都不会嫁给你的。”“那你就孤独终老吧?”
  • 冷妃独宠皇上

    冷妃独宠皇上

    一个太监急急忙忙地跑来,跟皇上说,皇上不好了,冷妃把皇后娘娘喜欢得鱼给吃了,皇上却说,没事,吩咐小厨房给冷妃多做几天鱼,接下来得几天冷妃就不停得吃鱼,突然一个太监跑到皇上身边,跟皇上说,不好了,冷妃把德妃给打了,皇上没有任何表情得说,小顺子传我话去德妃宫里,小顺子带着皇上的话到德妃宫里说,皇上有职,说德妃德行有误,打五十大板,面壁思过,圣旨一下,全宫都沸腾了,知道现在皇上有意向着冷妃,第二天都去冷妃宫里请安,这事过去了以后突然有个太监跟皇上说,皇上不好了,冷妃跳墙跑了,皇上生气得说给我找,掘地三尺也要给我把人找到。就这样一个闯祸,一个宠着,一个追,一个跑,看他们经历了怎样得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