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公司最近新来了一批员工,先不说他们的工作效率怎么样吧,个个学历傲人,薪水领得也比老李高,有的职位还在他之上。但老李却没有看出他们哪点比自己这个资深员工做得好。老李老大不服气,总爱以“资深”自居,动不动就反问人家“是你该配合我?还是我该配合你?”结果老李和很多人都处不来了,不仅是新员工,就是老员工也渐渐疏远了他。原本很顺利的工作现在开展起来也越发费事了。
故事启示
故事中的老李与同事相处不合,深究其原因,主要犯了以下大忌:首先,老李太过自傲,有点“倚‘老’卖‘老’”,不懂得如何去尊重同事,同时赢得同事的尊重。其次,心存自大,不懂得欣赏同事的优点,只关注自己的优点和别人的缺点,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其实不尽然。最后,如果你给别人“一尺”,别人便会还你“一丈”,而老李却不懂得如何去跟新同事沟通,只是一味的自我,如何能赢得别人给他的“一丈”。针对老李与同事相处所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就如何与平级相处略作探讨。
人和人之间最基本的相处态度便是尊重,更何况是在同一公司接触又比较频繁的平级之间,没有相互之间的尊重,他们如何相处合作。没有哪个人不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只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懂得去尊重别人。人和人之间的感觉异常敏锐,当你打心眼里不尊重别人时,不要认为别人看不出,其实他们是有感觉的。其实尊重别人并没有那么困难,尊重只是脸上的一抹真诚的微笑,只是他人在发表不同意见时的倾听,只是为别人有所成就而响起的掌声,只需要你的真诚待人。一个人只有受到了平级的尊重,就会因受到信任和理解,增强与平级交往的兴趣和积极性,这样相互之间的合作就会更愉快,工作也会相对轻松,相反结果只会是寸步难行。
平级之间是很容易形成比较的,所以要想和平级相处融洽,第一步便是将自己与平级放在同一平台上,不管你是资历够深的老手还是新近入行的新手,都应绝对摈弃不平等的关系,切忌心存自大。再者就是要以宽容的态度去容纳别人,不管是一些小缺点或是优点,以低调谦让的态度去欣赏别人的优点,当然,你可以直接赞美他们,也可以通过模仿学习,扬长避短以便使得自己更完善。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任何人都不会无缘无故地接纳我们、喜欢我们。别人喜欢我们往往是建立在我们喜欢他们、承认他们价值的前提下的。所以你要懂得和你的平级进行沟通,只有尽量从别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才能得到同事的认同和反馈。
决定一个人心情的,不是在于环境,而在于心境。
——柏拉图
)第十二节 苏格拉底的心态
苏格拉底是单身汉的时候,和几个朋友一起住在一间只有七八平方米的小屋里。尽管生活非常不便,但是,他一天到晚总是乐呵呵的。
有人问他:“那么多人挤在一起,连转个身都困难,有什么可乐的?”
苏格拉底说:“朋友们在一块儿,随时都可以交换思想,交流感情,这难道不是很值得高兴的事吗?”
过了一段时间,朋友们一个个相继成家了,先后搬了出去。屋子里只剩下苏格拉底一个人,但是他每天仍然很快活。
那人又问:“你一个人孤孤单单的,有什么好高兴的?”
“我有很多书啊!一本书就是一个老师。和这么多老师在一起,时时刻刻都可以向它们请教,这怎能不令人高兴呢?”
几年后,苏格拉底也成了家,搬进了一座大楼里。这座大楼有七层,他的家在最底层。底层在这座楼里环境是最差的,上面老是往下面泼污水,丢死老鼠、破鞋子、臭袜子和杂七杂八的脏东西,那人见他还是一副自得其乐的样子,好奇地问:“你住这样的房间,也感到高兴吗?”
“是呀!你不知道住一楼有多少妙处啊!比如,进门不用爬很高的楼梯;搬东西方便,不必花很大的劲;朋友来访容易,用不着一层楼一层楼地去叩门询问……特别让我满意的是,可以在空地上养一丛一丛的花,种一畦一畦的菜,这些乐趣呀,数之不尽啊!”苏格拉底情不自禁地说。
过了一年,苏格拉底把一层的房间让给了一位朋友,这位朋友家有一个偏瘫的老人,上下楼很不方便。他搬到了楼房的最高层——第七层,可是他每天仍是快快乐乐的。
那人揶揄地问:“先生,住七层楼是不是也有许多好处呀?”
苏格拉底说:“是啊,好处可真不少呢!仅举几例吧:每天上下楼,这是很好的锻炼机会,有利于身体健康;光线好,看书写文章不伤眼睛;没有人在头顶干扰,白天黑夜都非常安静。”
后来,那人遇到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问道:“你的老师总是那么快快乐乐,可我却感到,他每次所处的环境并不那么好呀。”
柏拉图说:“决定一个人心情的,不是在于环境,而在于心境。”
故事启示
不论在生活还是在工作中,平和、乐观的心态是最重要的。任何对客观环境的不满和怨天尤人都是无济于事的,只有以积极向上的精神去面对工作,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同事之间都以乐观的心态相处,那么合作的力量就更加强大。
若不团结,任何力量都是弱小的。
——拉封丹
)第十三节 推不倒的墙
森林王国举办职业技能大赛,三个小猴比赛垒墙。比赛规则是:先把土坯垒成墙,然后在墙的外面抹上一层白色的泥,看谁垒得又快又好。
比赛开始了。
第一个小猴想,反正外面要抹一层白泥的,里面用不用泥没关系。于是他没有用泥作黏合物,就直接把土坯垒在了一起,然后在外面抹了白色的泥。在垒土坯的时候,中间还坍塌了两次,不过最后终于完成了。
第二个小猴想,反正外面要抹一层白泥的,里面好看不好看没关系。于是他用泥将土坯一块块黏合在一起垒成了墙,根本没有考虑土坯与土坯之间的咬合,然后也在外面抹上了一层白色的泥。在垒土坯的时候,中间坍塌了一次。
第三个小猴没有多想,比赛一开始他就有条不紊地开始了自己的工作。他首先把要垒墙的地方铲平了,然后开始把土坯一层一层地垒上去。在垒墙的过程中,他不仅把用来黏合土坯的泥抹得非常均匀,而且还十分注意土坯与土坯之间的咬合与连接。墙垒好以后,他也认真地在墙的外面抹上了一层白色的泥。
大约两小时后,三堵外表几乎一模一样的墙立在了大家的面前。三个小猴分别站在自己的作品前,等待评委们的评判。评委会由狐狸、小兔和从森林外面请来的老牛组成。评判从第一个小猴的墙开始,大家先围着墙转了一圈。突然,评委老牛打了个喷嚏,第一个小猴的墙应声倒塌了,吓得狐狸赶紧往旁边躲,不小心撞上了第二个小猴的墙。第二个小猴的墙也倒了,差点把小兔的脚给砸了。只剩下第三个小猴垒的墙了,老牛走到墙跟前用他那强壮的身体使劲撞去,墙依然屹立在那里。结果自然是第三个小猴得了冠军。
故事启示
为什么三堵外表几乎一模一样的墙,有的使劲撞都撞不倒,有的一个喷嚏就给打倒了?其原因在于墙的内部结构不同。其实,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我们也经常碰到类似的情况。我们可以把三堵墙分别看作三个不同类型的团队。
第一个小猴的墙所代表的团队只是一个简单的人的集合体,大家相互之间几乎没有什么关系,只是被一种外在的因素简单地联系在了一起,成员之间几乎没有任何的沟通与协作。这样的团队是没有丝毫战斗力的,更谈不上什么团队精神了。
第二个小猴的墙所代表的团队虽然有着一定的制度和原则把团队成员联合在了一起,但团队成员之间缺乏有效的配合与协作,他们之间的联系与合作是被动的,是在团队制度与原则的强迫之下实现的。这样的团队也没有形成巨大凝聚力和竞争力的条件,是无法抵御和承受外来冲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