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姐笑道:“你这并非真皮,怎么这么贵?”
小贩的脸一下子由晴转阴:“呃,这个你可别乱说,这儿灯光不好,你拿回去看看就清楚了。”
李小姐脱下马夹说:“这你蒙不了我。”
小贩说:“那你出多少钱?”
“不是真皮的,我不要。”
这下小贩可恼了,“你说不要就不要?!今天我还没有开张,这不触了我的霉头吗?不行,今天说什么你也得要!”
李小姐也不是好惹的:“我为什么就一定要?”
“你不要,那你为什么要试穿?”
“不是你再三让我试穿的吗?”
“那为叫你买,你又为什么不买?”
“这可是两码事,难道试了就一定要买吗?既然试试就一定要买,那还有什么试试可言?”
小贩依然强词夺理:“既然不买,那你为什么要问价?”
李小姐道:“问问价,并不等于我就要买。我之所以要问,仅仅是想看看这种假货,你究竟要骗顾客多少钱。”
小贩一下子大吼起来:“哟,今天轮到你来教训我了?!实话告诉你,这马夹,你要也得要,不要也得要。”
李小姐这下意识到碰上一个强买强卖的“刺头”了,自己一个弱女子,孤身一人和他争论,肯定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她看看身边渐渐多起来的看客,突然来了主意——借借众势,助助言威。于是她的嗓音一下提高了几倍:“大庭广众之下你还敢把我吃了!现在就没有法制了吗?就不讲公理了?”
接着,李小姐面向众人把事情的真相讲述了一番,然后用充满诚恳、信赖和期望的口吻对大家说:“我相信各位都是公正的,谁是谁非,请大家来评评。”
“这是卖者和买者的事,用不着别人来插手。”小贩狰狞地说。
李小姐马上抢过话头,不无揶揄地笑道:“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这是一种侠义。你蛮横无理,还不许别人说话,真是欺人太甚了。”
这下,群众的火果然被煽起来了。一位中年人首先开口:“买卖自愿,这是自古以来的公理,你怎么强迫别人买你的东西呢?”
一位妇女说:“做生意就应该公平讲理。既然你让别人试,就可能满意,可能不满意。试了就得要,问了价就得要,有这样做生意的吗?”
一位老人也发话:“年轻人,和气生财。你这样吵吵闹闹的,谁还敢到你这里买东西啊!”……
众人七嘴八舌,轰得小贩像泄了气的皮球,从李小姐手中接过马夹,哭丧着脸,灰溜溜地走了。
女性在力量方面的确显得弱小一些,但是,你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借助别人的力量,以保护自己的基本权益,战胜那些心术不正的人。
对别人要尽量怀着一种感激感恩的态度
一天,小燕忽然发现自己得了一种很严重的病,需要大笔治疗费,而不巧的是她刚刚用按揭的方式买了一套房子。这意味着她手里不但现金紧张,而且还可能面临还贷以及失去工作所带来的一系列压力,唯一可行的方式是将她的这套房子以高价租出去。朋友小张帮助她贴小广告找中介公司,但是由于她那套房子的地理位置以及各方面的综合因素,很难在短时间内租出去。这个时候,小张的朋友小李听说此事,立刻决定拔刀相助,谈妥月租金4000元。这笔钱恰巧可以付按揭、供暖以及物业管理费等,算是解了小燕的燃眉之急。
当第一个月的租金送到小燕的手中,她感动得不得了,小张在她的眼中看到了感激的光芒。可遗憾的是,不久这光芒就被乌云遮住了。
一次偶然闲聊,小燕听说小李将她的房子租给了一帮学生,每间屋子里都塞满了双人床,住了将近30个人。小燕不高兴了,让小张找小李。小李很仗义地说:“这样吧,以后每个月我再给她加1000元,怎么样?”
小燕同意了。数月以后,她身体康复,于是收房,这才发现房间里不仅到处是双人床,而且墙上钉满钉子,浴室的门坏了,橱柜的拉手掉了,阳台上饶有情趣的秋千架成为一堆垃圾……更让她不愉快的是,所有的床上铺的全是她的床单,而且肯定几个月没有清洗过,脏兮兮的,有几个女孩子还戴走了她的发卡,她甚至怀疑她们一定打开过她的衣柜……
小燕再次找到小张,要他出面让小李赔偿。她说她是出于对朋友的信
任,所以没有把自己的私人物品收藏起来,但是她没有想到小李辜负了她的信任。
实际上,小张心里最清楚,她当时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把房子收拾出来,便劝她,毕竟在她最困难的时候,是人家小李伸出了援助之手。但,小燕则申辩说:“他那叫帮助吗?那叫趁火打劫。他来回一倒手,赚了多少?最后倒霉的是我的房子!到底谁应该感激谁?”
到底谁应该感激谁?
这个问题真的把小张问住了。他想了一整天,最后,他居然想到了“感激”这个词。“感激”真的是专门要花心思学的课程,否则就会像小张一样,忙得晕头转向,还不知道谁欠了谁!
也许是我们在商业社会生活久了,早就习惯一事当前,立刻把投入与产出算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并没有什么不好,但这样的习惯方式使我们很难再享受到“感激”之于生活的种种快乐。因为,“感激”的基本前提就是“不计得失”。
生活中的许多人之所以不快活,就是因为他们总在心里盘算自己所得到的帮助与所遭受的损失相比,哪个更多。而他们没有想到,房子坏了是可以修补的,钱没了还可以再赚回来,但是朋友如果丢了,就很难再找回来了。在你最绝望最困难的时候,如果有人肯伸出援助之手,这种帮助是可以用钱买来的吗?那个时候,你就是一根稻草都要捞,为什么一旦上了岸,倒要对当初的稻草挑三拣四,责怪那根稻草为什么不是一只救生筏呢?
我们应该学会感激,感激生活中的每一根稻草,因为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稻草让我们在人生的冬季感受到了温暖。假如我们能对所有的稻草都心存一分感激的话,就一定会快活起来。
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说:“一个人要学会感激,才能真正快乐。”人在生活中,总是有得有失的,而懂得感激的人之所以快乐,并不是因为他们总是利大于弊或者得多于失,而是因为他们根本不去算计自己失去的部分,而永远对自己得到的心怀感激。
乐观地去选择和关注生活中的乐趣
“我再也不相信朋友了!”被最好的朋友算计的人,为人作保却无辜负担庞大债务的人这么说。
“我再也不要相信男人!”失恋的女人这么说,失恋的男人也信誓旦旦地表示,不再相信女人。或者,不再相信爱情。
在人生中受到一点挫折的人,也可能因为“心血来潮”不再相信生命。有时,只是因为一点点不顺利,我们就会认为整个世界都在和我们作对。人们的脑中好像有一种叫做憎恨的细菌,只要吸收到了一些腐败的养料,它就会无限制地分裂繁殖,急于否定一切,让自己身陷于绝望的包围。
乐观的人当然也明白,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再怎么努力,人们总是殊途同归,什么也带不走;但也会明白,人生是不快乐白不快乐,如果能精力充沛地生活,为什么一定要坐在阴暗的墙角,悲叹自己的命运,而且还连带影响别人活下去的心情呢?
伊丽莎白·库伯勒医师,她一生都在帮助临终的病患者,也使得“安宁医护”受到今日的医界重视,让人们在生老病死的循环中都能够拥有尊严。晚年,她便执行计划收养艾滋病婴儿。为世界做了如此多的她,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对待与回报。其他医师们排挤她;她因过度热心服务而赔掉了自己的婚姻、健康;附近的居民甚至一把火烧了她的房子,以防止她继续做“危险的善事”。她当然也诅咒过这个世界的无知与无情,灰心到了极点,但她总是选择继续勇敢地走下去,没有因为“一小撮”的不义者而怨天尤人,阻挡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疗伤止痛才是对自己厚道,继续徘徊不过是加深痛苦。
虽然有时抱怨挺有效的,让你从痛苦中暂时抽身,但它的作用,不过是在逃避选择。在生活中,从来没有人因为抱怨世界而感到发自内心的快乐。与其选择让自己沮丧失望,不如往好处想,慢慢地开始往前走。如果你决心做一个有趣的人,生活就不会那么无趣。
加强修养,以开阔的心境去面对生活
几年前,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了一个新定义:除了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外,还要加上道德健康。人们常常咒骂那些不讲道德的人是“短命鬼”。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常做坏事确能损害健康。
缺乏道德修养、遇事常斤斤计较的人,既要算计别人,又要防备别人对自己暗算或报复,于是终日陷入紧张、愤怒和沮丧的情绪状态之中,大脑没个安宁。在这种不良情绪的影响下,体内各系统的功能活动失调,免疫功能下降,容易患各种疾病。缺乏道德修养的人,易与周围的人发生矛盾,甚至可因一些小事而使矛盾激化。当他们处于心理困扰状态时,又难以摆脱心理上的困境,十分有损于身心健康。对于现代女性来说,心境开阔须“八戒”。
1.戒疑
有这种心病的人总以为别人在暗算自己,不是在背后说自己的坏话,就是在做小动作,一言一行都得提防,因而坐立不安,经常失眠。
2.戒妒
生活中有些人,自己无能,却妒忌别人的成就。不考虑怎样直起猛追,却希望别人栽跟头,方能出气!
3.戒自卑
有自卑感的人,觉得自己处处不及旁人,在人前仿佛矮三分。猜想别人在嘲笑自己,于是不敢见人,不愿和人交谈,不喜欢和人共事;愈来愈孤僻,脾气越来越古怪。
4.戒傲自卑的另一个极端便是自高、傲慢,处处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周围的人对他敬而远之,他却自鸣得意。生活空虚,无所寄托,缺少乐趣。
5.戒躁
和自卑及自高同样要不得的,是暴躁情绪。容易发脾气,脸红脖子粗,或吵,或闹,甚至骂人、打人,砸坏家具,然后心理上得到一种莫名其妙的满足。
6.戒愁
有些人整天生活在忧虑之中。愁容满面,心事重重。凡事总朝坏处想,好像树叶落下来都会砸破脑袋似的。本来不该他操心的事,他偏要操心;不应着急的事,他也要着急。
7.戒惧
有些人时时提心吊胆:怕说错话,怕做错事,怕得罪人。甚至碰到有些作风不正或蛮横无理的晚辈也会胆战心惊。
8.戒悲
一生当中一些不幸的事常常浮现在眼前,不觉悲从中来,涕泪纵横……这样的人经常会情绪低落,怨天尤人。久而久之,就会招人厌烦,自己也会变得越来越不开心,以致有损健康。